•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青少年的心里咨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的心里咨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青少年的心里咨詢

        第1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關鍵詞] 心理健康 青春期 穩定劑 矯治途徑

        一、前言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人類的未來。祖國要強大,人類要進步,青少年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我們要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特別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我們這個現實社會中,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其年齡小,社會閱歷少,心里不成熟,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穩定的心理狀態,充滿生命活力,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對所處的環境和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等能力做出良性的反應。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和疏導已成為學校、社會、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據我所了解部分學生考試前與考試中的緊張感和“暈場”,生活與學習中的“過度焦慮”,人際交往中的“恐懼癥”和“閉鎖癥”,個別同學甚至發生了嚴重撒謊、早戀、離家出走、逃學等與心理障礙密切相關的不良行為。究其原因,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差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所以,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成長中離不開的場所,如家庭主要成員不全,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關系緊張,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原因。

        2.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如學校的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遇到事情不會處理,精神緊張、焦慮卻不會及時調節,都會造成心理失調,易導致心理障礙。

        3.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的毒害著青少年學生的心靈,從而形成心理健康問題。

        三、正確認識,確定心理健康的矯治途徑

        1.能正確認識現實,與社會環境保持積極平衡

        學校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場所,學校必須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創造條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設青春期課程、講座,還設立心里熱線咨詢電話;定期舉行心里知識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學生能正確認識現實就是辯證的、實事求是的認識現實,不偏激、不固執、不主觀、不脫離現實,客觀的認識自己,對遇到的問題、困難、遭受的挫折有正確的態度。用冷靜理智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指導學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引導學生培養堅強的毅力和堅韌的性格。

        2.情緒樂觀、穩定,避免焦慮、憂愁

        青少年時期是學生逐漸從家庭獨立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心里很脆弱,需要細心保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對前途的信心,把精力放在學習知識、準備技能上,用冷靜樂觀的態度去迎接社會的選擇和挑戰。學生學習獲得成功,老師應該給予鼓勵,遇到挫折應該給予理解和安慰,不要打擊學生的情緒,應該給學生有一定成長的空間,才能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3.熱愛學習和工作,有腳踏實地的意識和作風

        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但人的成才不完全取決于智力的優劣,它還取決于人的主觀努力、專心致志等。現在很多中學生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追求享受等,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現。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苦為樂,精神充沛的從事有益的事情,把精神價值的升華當作人生的最大追求。

        4.樂于與人交往,待人有良好的心境

        如何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以禮相處,同情人,幫助人,不歧視,不欺侮弱小,不盛氣凌人,不無理取鬧,則是衡量中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又一標準。現在有許多中學生缺乏理智和謙讓、寬容,我們要教育他們學會謙虛、誠實、守信、熱情,能正確對待老師的嚴格管理,時時處處把幫助別人作為培養自己健康人格的最高準則。

        第2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80后的李智華是內蒙古大草原上的孩子,幼年時,一場大火奪去了她的雙手。因為沒有手臂,李智華不能入學,她便悄悄地站在窗外聽課;沒有課本,她便死記硬背黑板上的每一個字,并且漸漸學會了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剛開始時,鉛筆頭怎么也夾不緊,她就用繩子把鉛筆和腳趾捆在一起。繩子松了,她就使勁勒。為了能寫好一個簡單的“0”,整整練了一天,腳被磨得又紅又腫。由于不能穿襪子,她的雙腳在冬天生了凍瘡,但她從不吭一聲。最終,李智華憑借頑強的毅力,學會了用腳寫字,用腳吃飯,用腳做家務,更是不可想象地走完了小學、初中、中專、專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漫長求學歷程。

        在成長的道路上,李智華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尊重、愛護和幫助,這在李智華的心底種下了愛的種子。李智華第一次幫助別人是在2000年。當時,李智華在包頭市輕工業學校就讀,同學申懷寶因為家貧而面臨輟學。李智華的家也不寬裕,但為了幫助同學,李智華省吃儉用,每個月節省20元錢,用匿名的方式寄給申懷寶,幫助他順利完成了學業。直到畢業,申懷寶才得知恩人竟然是沒有雙臂的李智華。那一刻,他禁不住淚流滿面。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受過幫助的李智華愿意用更多的愛心回報他人。2006年7月,李智華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后,被一家單位聘用,每月1000元的工資。參加工作后,李智華得知一個13歲的女孩身患白血病。可是,因為治療費問題,女孩面臨生命危險。李智華心里非常著急。當她拿到第一個月工資后,就將這筆錢全部打入女孩的住院賬戶。李智華看到一些農民工子女喜歡畫畫,就辦起了書畫輔導班,免費為農民工子女做課外輔導。

        李智華慢慢發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青少年的成長不是錢的問題,更多的則是心理問題。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可以自立自強,戰勝任何困難。于是,已經大學畢業的李智華決定學習心理學,做一位心理咨詢師,幫助更多的青少年矯正心理,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觀。李智華克服了重重困難,特別是克服了英語短板,順利考入中科院心理咨詢專業。在復試的時候,老師問:“你為什么報考心理學研究生?”“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有健康的心理,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人,要想生存下來,一定要有健康的內心。”李智華的回答博得了老師的贊同。李智華拿到碩士學位后,來到西安劉瑤心理咨詢工作室。自此,李智華開始了另外一種愛心事業。

        第3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工作;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4-0008-02

        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已經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名詞,它已經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視。2014年8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國際青年日的致辭中提到:青年時期是充滿重大變化的時期,從童年走向成年的旅程可能會十分復雜,常常引發許多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本次國際青年日的主題是“青年與精神健康”,口號是“精神健康事關重大”。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領域,這關系到整個社會發展水平和進步程度。為了更好的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文追根溯源地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一百萬人死于自殺。我國每年約有28.7萬人死于自殺,自殺未遂的人數約為200萬。自殺已經成為我國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王聲濤)。縱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

        (一)家庭

        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多來自家庭關系不和、親子關系緊張及家庭教育失當的家庭,長時間的家庭親情缺失導致青少年心理上的無助感和自卑感,這些孩子心理相對較敏感,承受能力較差,自尊心強,處理事情的方式較為極端,容易從悲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他們感到心理壓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成員死亡、家庭成員患急重病、父母關系緊張和鄰里關系不好。

        (二)學習

        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占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一是恐懼,二是厭學。目前雖然都在談減負,但學生的課業任務仍舊繁重,競爭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終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對中小學生來說,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升學和前途,激烈的競爭給他們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盲目追求升學率,使得他們的心理素質包括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方面,往往處于一種自發形成和盲目發展的危險狀態。

        (三)社交

        青少年對友誼的珍視和渴求以及情感豐富的心理特點,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別注重感情的交流。但是,現在的青少年缺乏換位思考和共情,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導致產生友誼的對象不穩定,友誼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造成社交往來的挫敗感。社交方面讓他們感到心理壓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幾位的有被人誤會、受人議論、當眾丟面子與好友發生糾紛等。

        (四)社會環境

        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當代青少年,還面對成人社會為他們設定的價值取向: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賺不到大錢無法享受生活枉為人生。這種模式導致青少年生活和學習的盲目性,并沒有使他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再加上社會激烈的競爭,等到真正走向社會的時候又不知何去何從。另外,青少年受到急功近利社會急躁情緒的感染,影視作品追求享樂、崇尚暴力的不當宣傳等社會風氣更是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展。

        (五)學校、社會心理咨詢工作欠缺

        心理課程的教育在一個人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發展趨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由于學校師資缺乏,一些學校沒有專門從事心理咨詢的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被混同于一般的品行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加之社會心理咨詢的不健全、社會支持度不夠等問題,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不知該向哪里傾訴。

        二、運用心理健康知識開展教學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潤物細無聲”――契合課堂45分鐘

        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的階段,生理上的急劇變化沖擊著心理上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面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變化,作為學生成長期的“關鍵伴侶”教師,除了承擔著為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重任,還是學生心理上的支柱。這就要求教師要適當的摒棄傳統“填鴨式”的封閉教育,轉而進行共情式的開放教育,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的疏導和引導,讓學生感受教師給予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從被動約束轉變為自我約束,被動管理轉變為自我管理,被動學習轉變為自我學習。例如在《語文》課本史鐵生所寫的《合歡樹》一文的教學內容中,可以適當加入“我眼中母親”的大討論,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訴說母親的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樸實平常的話語、一桌傾注親情的飯菜,彼此分享母親操勞背后那份濃濃的母愛,利用一點課堂時間讓每位學生給母親發一條“媽媽,我愛你,您辛苦了”的短信,感悟感恩教育,讓學生逾越“愛要大聲說出來”的鴻溝,拉近自己與母親、與家人、與朋友、與教師、與社會的距離。

        (二)“凈化心靈”――課余時間

        課余時間是教師走進學生的最好機會,教師脫去威嚴,脫去權威,拉近距離,走下三尺講臺,走進學生的心里,同學生共呼吸,感受學生內心的純凈。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會經常去學生的宿舍,而這個時候是學生們最高興的時刻,學生會挽留教師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快樂和悲傷,她們會把教師當作自己同學、朋友,甚至親人。當學生對你信任的時候,也是她們敞開心扉的時候,也是心理健康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時候。面對青春期的許多困惑,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也要學會自我暴露。例如女生會很關注自己體重,那么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面對體重飛漲時的困惑,引導學生通過適當鍛煉、科學的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情去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學生跟教師的交流,及時發現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癥狀”,“對癥下藥”開出“心理處方”,用我們“愛”的藥劑去“治愈”青少年心理的創傷。

        (三)“愛的力量”――讓家庭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堅實后盾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位,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了首要的作用。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的青少年經常反抗的是父母,最需要對他們理解和指導的也是父母。父母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正確的面對孩子逆反期的這一客觀事實,用愛感化孩子,理解孩子心理上、自我意識上的成人感,正視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學校應指導家長在面對孩子時應遵循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原則,正視、重視孩子成長的需要,理解他們,盡心盡責地完成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和父親的責任。

        (四)“搭建平臺”――社會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氛圍

        青少年不是游離的個體,他們最終要融入社會的團體里。社會環境影響著青少年方方面面的成長。例如,學生看到現在就業難的現狀,對自己未來就業渺茫,不知道自己畢業后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會過怎么的生活,自己也沒有目標,因此學生可能會先從思想上忽視學習,進而影響對生活的進取。面對類似的社會問題,輿論媒體的正確引導、社會團體的融入、政策法規的保障尤為重要。例如,校企合作就是轉變理念、深化教育、拓寬渠道、解決就業的最好范例;學校可嘗試與社區結合,通過社區開展所在轄區的用人單位進學校進行招聘,或者通過社區平臺,學校將社區收集的招聘信息定期給求職學生,讓學生及時了解招聘的工作動態,確保青少年“招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出得去”。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關乎到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國家的興旺,這也是一項從家庭到學校、社區到社會等多方面配合的系統教育工程。我們應該真誠而又細心的關注、了解、理解、幫助他們進行選擇,引導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良好的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李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提高的途徑與方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7).

        第4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摘要:青少年對動畫片中角色的模仿,是其與生俱來的特性。通過對其模仿心理的分析,對那些吸引青少年模仿的動畫表演形式的規律總結,了解動畫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地位和影響,以更有針對性地制作動畫片和動畫節目,從而更正確地引導青少年的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模仿;動畫表演;角色;認同

        動畫片是以畫面展現虛擬人物,表現作者想象,呈現幻化的場景和故事情節的藝術,其對現實的大膽超越,極具視覺刺激的藝術手段以及虛幻和具有假定性的特點,使之理所當然地成為青少年們的最愛,動畫表演也因此而成為其重要的觀察和模仿的對象。隨著動畫在影像文化領域的迅速發展,青少年對動畫表演的模仿也越來越廣泛,例如被廣泛認可和喜愛的Cosplay就是對動畫角色造型的模仿,同時對動畫角色表情、動作、語言等的模仿更是深入到青少年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一、青少年模仿動畫表演的心理因素

        心理學認為:“個體在生長過程中會把他接觸到的與自身心理預期相一致的人物形象作為崇拜對象,在行為和思想上去模仿和趨近。”青少年對角色的言行予以充分認同,并將這個人的人格特點加以吸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進而模仿這些角色的表演。這種認同則是其模仿的前提和心理基礎。

        一個動畫片中的角色與其動畫表演效果密切相關,如受眾可以通過角色模仿、角色認同、歸類及與角色進行超現實互動并受其影響。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視模仿為“人類彼此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青少年觀察學習就是他們積極注意榜樣的言行,并對其行為和語言的各環節進行編碼和存儲的過程。在過去,青少年主要是模仿身邊的成年人,特別是學校老師和家庭成員而學到社會性的行為模式,但在影像文化泛濫的今天,屏幕上的形象已經成為青少年重要的模仿對象,基于動畫片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動畫表演尤能給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受眾給予各種行為模式的示范,令他們模仿。

        其次,青少年是處在焦慮之中,急欲擺脫童年走向象征能力與力量的成年的時期。他們對動畫的欣賞很大一部分原因時在尋找一種力量,對抗自身心里深處的恐懼與自卑,從而積極地變化與成長。從其對動畫片中超自然能力的向往就可看出,青少年對動畫表演的模仿過程也是滿足其心理期待的過程,那種對擁有可以翻江倒海、縱橫宇宙能力的向往,對漫無邊際、不可捉摸、神秘能力的渴望,正是其逐步成長過程中受到的禁錮及壓抑希望得到補償的外放表現。那些能令青少年取得心理認同的角色表演,一方面是貼近他們的生活令其產生親切感的表演,同時,更多的是因為這些動畫表演使角色成為了青少年所向往和崇拜的對象,對其表演行為的模仿容易實現青少年的心理期待,滿足其渴望成長和改變現狀的心理。

        同時,憑借模仿動畫表演所形成的心理狀態與同伴或他人相互交流,從而享有更多的經驗,并借此分享動畫片中精彩的情節和動人的場面,產生能夠維系良好溝通的話題,也是青少年在集體中獲得認同的一種方式。除了廣泛流行的Cosplay之外,青少年還會動手制作動畫角色的玩偶,制作角色服裝,購買印有動畫圖案或樣式的、玩具、文具、手表、挎包等動畫衍生產品。網絡更是青少年動畫迷們良好的溝通平臺,除了可以抒發自己對動畫片和角色表演的感受之外,還可以共享最新的動畫咨詢。并且在動畫論壇和動畫社區中,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會員制。在各色互動活動中,動畫成為一種交流、溝通的媒介,從而使這些青少年產生共同意識,融入同年齡層的生活領域。由此可見,認同是將自己與另一個人或群體在感情上融為一體,也是青少年在社會交往活動中一種重要的心理歷程。

        二、模仿動畫表演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作為影響青少年價值關的重要娛樂產品,動畫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現代人精神的載體。具有可模仿性的動畫片,最大的優勢是其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大大增加,青少年可通過對動畫表演形式的模仿,更加身臨其境地進入到動畫情景之中,體會動畫角色的心理和感受,接受動畫的精神主題。動畫表演的影響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便可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使青少年在深刻體會到角色的情緒和心理后,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動畫所傳遞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內容,并了解到一些真實的成人的生存和社會狀態,被他們模仿、學習,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之中,使動畫達到其傳播文化思想,帶動青少年健康的思想行為發展的目的。

        同時,青少年還是處在一個喜愛群體活動的階段,一個人的模仿將會在群體中傳播開來,其積極、健康的行為思想會感染更多的青少年,同時也對動畫片起到很好的傳播作用,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青少年在這種互動之中,彼此交流觀感,在生活中以動畫片和動畫表演作為共同話題,在群體活動中以模仿的形式將這些直接或間接的感受表達給他人,對于了解動畫片的同伴則更易產生共鳴,而沒有看過動畫片的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成為動畫片和其動畫表演的關注者。并且,一旦青少年喜愛某種動畫形象,便會希望擁有具體的動畫產品,這對動畫衍生產品的開發、推廣也起到推動作用。

        另外,模仿動畫表演,對于性格孤僻、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來說也是一種精神寄托,他們把動畫角色當做交流的對象,甚至把自己想象成角色本身,從對動畫角色表演的模仿中釋放精神壓力,解放心理束縛,體驗全新的精神世界,學習卡通動畫角色開朗樂觀的世界觀,健康的動畫表演便可成為其治療心理疾病的良方。

        但不能否認的是,暴力、不健康的動畫表演形式也會造成青少年的不良行為,甚至影響其社會價值觀。例如,在臺灣就曾發生過一個初中優等生因為看了具有的動畫片,進而模仿其中行為對鄰近的小學女生加以施暴。班杜拉強調個體不一定要有直接的學習經驗,只要觀察榜樣的行為,即可獲得學習,一旦遇到適當的誘因出現,個體即可做出所觀察到的行為。作為榜樣,動畫片中一些習慣于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英雄人物,也會使青少年模糊了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容易在生活中模仿動畫角色的表演,將暴力作為解決問題和達成目的的手段。這些令人懊悔痛心的事件,皆因不健康的動畫表演呢內容和不正確的引導所導致,應引起動畫界的重視。

        三、結語

        對青少年模仿動畫表演的心理和興趣因素的分析,不僅僅是對青少年行為的研究,同時也是對動畫自身的思索,對觀眾的了解也是動畫發展所必然要經歷的環節,從青少年的特點出發,了解其在這一階段的心態和審美需求,從而使動畫工作者更有效地制作動畫。同時,在準確把握青少年心態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健康的社會化引導和完整正確的社會導向,讓青少年在動畫這種充滿趣味性的環境中,通過模仿和學習,引導青少年甚至全社會的健康發展。(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藝術設計系)

        參考文獻:

        [1] 龍耘,朱文哲.兒童對動畫暴力的解讀與模仿――一項焦點小組訪談研究[C].“2007中國傳播學論壇――和諧社會、公民社會與大眾媒介”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

        第5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提高青少年的德育意識,加強學校德育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教育者的神圣而艱巨的任務。要做好這項任務的關鍵是抓好學校德育教育,而實現抓好德育教育是上好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分不開的。所以給學生講思想品德這一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徹底改變上課時以教師為主,死背課本內容的局面

        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思想品德課屬文科類教程。一前講這類課,主要是教師講課、學生背誦,而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和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有些老師甚至說德育工作是學校負責德育的人員來管、與我們無關的錯誤觀念、而忽視了德育工作的全面性,所以學校領導要抓好對老師的德育教育、要解放思想,實德方面要以身作則、影響學生,利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等學習時間大力提倡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老師本身的德育意識。

        2. 加強德育教育時要關注解決學生心理方面的壓力

        在學校設心理咨詢室是民語學校剛剛起步的一項工作,學生在心里、生理方面沒有生熟,所以他們需要這方面的幫助,德育意識的淺薄使他們解決不了有些心理障礙、想咨詢可不敢面對老師或同學,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狀況往壞的方向發展,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生長中的青少年中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務。這種教育方式是路徑是多樣化的,如:小測試、知識競賽、模擬心理咨詢室等… 這種輔導應該傾向于在學生者群體里常見的心理問題為中心會達到最佳效果,從而引導學生能自己解決小范圍的心理問題,遇到難題是會大膽的去咨詢別人的好習慣。所以學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觀察學生,理解學生。

        3. 政治課老師要和班主任一同搞好本課的接受率,從而達到讓學生吸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尊老愛幼是傳統的品德,在課本中有文字或圖片、漫畫的方式描繪不良品的的壞處,甚至有些不良行為是犯法的,這些內容一方面是課文內容、一方面是德育教育。教好這些內容會達到雙重效果。

        4. 對不容易接受教育的學生、進行“看不見”的教育

        所謂“看不見”的教育指的是:在課本上沒有講德育教育時可對這兩個內容相關的有些方法,如:有些學生不好好學習、成績差,可他們有某些方面的優點,可能愛勞動、也可能是個體育長處的。這種學生有一種堅強的性格,沒有好的教育使把這種性格會往壞的方向發展,要教育好這些學生絕對不能用強迫的態度,反而講些相似的社會上的例子,講給學生要遠離這些思想動態的教育、而激發這些學生對這個壞處的厭惡感、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6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關鍵詞】網絡;社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影響

        互聯網絡成為了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它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并引發了人們在網絡環境中的各種行為,包括信息交換、情感交流、人際交往等,這些都不可避免地給青少年的成長打上了網絡的印記。通過網絡,青少年可以獲得網絡上的互動和滿足,形成“網絡同儕”,為此,我們需要高度關注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分析網絡社會支持和現實社會支持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從而更好地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一、網絡環境下的青少年交往概述

        互聯網發展出了新型的人際交往關系――網絡人際交往,青少年是網絡人際交往的活躍主體,這是基于網絡虛擬空間之下而產生的一種交互狀態,它具有以下幾種常見的網絡交往形式:(1)網絡聊天。這是網絡交往的主要形式,在網絡的聊天室虛擬環境之內,網絡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特定的聊天室,參與交談活動。(2)電子公告牌。也即BBS,它是一種繼時的網絡交往方式,類似于傳統意義上的公告牌,然而其功能得到極大的拓展和延伸,如:網絡討論區、電子郵箱、聊天室等。(3)網上論壇。它歸屬于繼時網絡交往方式,然而具有更為優化的、高度清晰的圖文互動界面,可以更好地使參與者圍繞特定的話題進行討論和互動。(4)網絡游戲。這是一種多人同時參與的在線互動游戲方式,參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想象,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體驗到現實社會中不曾有過的角色體驗,在這個網絡游戲環境中,參與者還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同步交流的游戲情境中分享游戲成功的喜悅。(5)個人主頁。這也是反映網絡主體個性化的界面,可以在個人主頁中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行自己的手工設計和管理。

        網絡環境下的人際交往有其區別于現實交往的特點,主要表現為:(1)情境線索較少。在網絡環境之中,所有的人際關系互動都轉變為了文字、影像、聲音,這種特殊的、虛擬的人際交往缺少了情境的因素和線索,盡管在計算機網絡上也采用一定的表情符號,進行情感的表達,然而,畢竟缺少情境化的特色和溫暖的一面。(2)匿名性。網絡環境下的人際交往使交往者無法展示出真實的身份,這就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無須顧及對方的社會身份,可以袒露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容易在與網絡中的陌生人交談的時候吐露自己內心的隱私。(3)彈性的同步互動。網絡環境下的人際交往和互動可以有不同的互動方式,如: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即時的互動,也可以由使用者自主選擇互動的時間,這樣,可以減少立即響應的互動壓力。

        二、網絡社會支持的特點分析

        網絡環境中的互動狀態下,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相互支持,可以彼此通過網絡媒介加強溝通,在網絡語言的豐富和發展條件下,更好地傳遞個人的訊息,體現出自身的特點:

        1、較好地減少了支持者和被支持者彼此之間的壓力感

        社會支持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存在負面影響,如:尋求支持者要承受自己軟弱無能的壓力,破壞自身的個人形象;提供支持者則會面對持久或過分的支持依賴,而使自己有限的資源枯竭。然而,網絡社會支持則可以無須在現實生活中相遇,也不會造成接受支持者的心理壓力,對于提供網絡社會支持者而言,也可以無須面對自身精力和資源被耗竭的困境,從而可以避免人際交往之間的沖突。

        2、可以使尋求社會支持者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支持

        在網絡環境之下,透過網絡的開放性特點,可以使更多的人避免受到責任擴散的影響,而產生誤判情境情況。同時,在網絡上求助的支持者更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網絡社會支持者由此也可以獲得更為清晰的需求信息。在網絡的聯機狀態下,人們獲得網絡社會支持的可能性是極為寬泛的。

        三、網絡社會支持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系分析

        青少年是網絡環境使用最為頻繁的群體,由于互聯網和青少年個體心理的復雜性特征,我們需要對網絡社會支持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因此,也產生出不同的觀點和理解:

        1、網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積極、正向的關聯

        有學者將現代青少年稱為“網絡的一代”,他們運用互聯網生成了新的學習方法和語言使用習慣,具有了新的價值觀認知和理解,并在網絡媒介的助力之下獲得相應的社會技能,@現出整體健康的網絡人際關系,也是對現實人際關系的有益補充。聊天網絡交往方式可以使青少年獲得某種形式的情感慰藉和支持,并且隨著互聯網的使用,所獲得的情感支持越多,自我開放的程度越大。還有相關研究表明,網絡人際交往可以較好地給抑郁、孤獨、敏感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提供網絡社會支持,可以較好地改善和降低青少年的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心理自尊和社會支持知覺體驗。

        研究學者通過對網絡BBS的研究,指出網絡社會支持可以擴大青少年的人際網絡,通過在BBS里的相互交流和幫助,可以獲得信息、情感和陪伴等方面的網絡社會支持,并增進青少年個體對團隊的意識。通過對網絡游戲的研究,認為網絡游戲也可以使青少年在并肩作戰的在線聊天方式下,發展出信任度較高的團體意識。還可以通過網絡社會支持,更好地應對社會生活中的應激事件,可以在網絡的在線討論區和在線支持組之中,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撐。

        由上可見,網絡社會支持可以給青少年帶來積極的、正面的支持,可以突破地域、個人身份等的束縛,擴展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網絡,促進形成新的人際關注、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網絡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極、負面的關聯

        與上面的研究結果相對,社會研究學者也對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現象加強了關注,并指出部分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現象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際交往的空間,然而,卻妨礙了人們現實之間的接觸和交往,導致青少年在現實群體的互動交往中缺乏合作技巧,難以真正體會他人的心理感受,也無法真正從內心里體諒他人,對于現實世界中的人際關系壓力和沖突難以應對,難免陷入到現實的疏離感危機之中。

        對于網絡成癮的青少年,他們成為了網絡的依賴者,嚴重者還會在網絡中尋求賭博和情感支持,以達成現實無法滿足的需求,依賴于網絡人際關系的青少年還會導致出現社會孤立和社會焦慮心理狀態,其主要內因在于利用網絡來逃避現實的人際關系交往,是由于自身對于現實的不適應所導致的。

        四、網絡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現狀及教育對策探討

        從整體來看,青少年的網絡社會支持基本處于中等水平,可以讓青少年感受到來自于網絡上的社會支持,然而還并沒有絕對的強勢地位和作用。從網絡社會支持的心理維度來看,具體表現為:信息社會支持 〉友伴社會支持 〉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就不同學校類型來看,普通中學相對于職校生和大學生而言,更能夠感知到網絡社會支持。男生相對于女生而言,更能夠感知到網絡社會支持,尤其是理科學生在網絡社會支持的感知明顯高于文科學生,同時還存在年級上的差異性。另外,現實社會支持可以較好地實現對青少年的自尊、孤獨心理的調節作用,而且隨著網絡使用環境的日益頻繁,網絡將成為青少年交往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鑒于互聯網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滲透和影響,我們要關注青少年中出現的新型人際交往方式和新型人際關系,要關注青少年的網絡生活和網絡感受,注重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的交織影響,立足于現實,給予正確而合理的指導,從而更好地對青少年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學校層面而言,要創設豐富的、開放的教育環境

        學校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成為重點,并且要創設豐富而開放的教育環境,開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建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以學生的現實困惑和問題入手,積極地、針對性地、及時地實施網上咨詢和輔導,更好地消除學生的網絡情結和心理孤獨等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網絡心理。

        學校還應當開展網絡德育教育,采用多種多樣的德育教育手段,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遵循網絡道德規范和試潁幫助學生建構網絡安全認知,更好地辨析網絡中的信息。還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充實和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用健康的、積極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引領學生實現虛擬網絡與現實社會的鏈接。

        2、從家庭教育層面,要注重和諧健康的關愛教育

        家庭要成為青少年溫馨、和諧的港灣,父母不應當簡單粗暴地打擊孩子的網絡使用,而是要清晰地了解到孩子的內心需求,積極跟孩子溝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并給予合理的擇友建議,排遣孩子內心的煩憂,給予孩子和諧、健康的關愛教育。

        3、從青少年個體來看,要注重自我教育

        青少年還要培養自己良好的自制力,學會自己掌控時間,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和網絡時間,要保持良好的交際心態,正確對待現實和網絡中的問題,多渠道地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完善自我人格的健全建構。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自我成長和發展的社會化進程中,我們要關注青少年的網絡人際交往關系,引導青少年正確地、健康地使用網絡,合理地獲得網絡社會支持和現實社會支持,對于自身成長階段中遭遇的問題和沖突,要保持健康的心態,并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生活融合的過程中,注重使網絡人際關系成為現實人際關系的有益補充,更好地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給予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吳捷. 城市低齡老年人的需要、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 南開大學 2010

        [2] 陳永涌. 藏族大學生樂觀、社會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介與調節機制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 卞軍鳳. 青少年道德取向的差序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5

        第7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一樁小事,讓古稀老太“迷上”了QQ聊天

        事情還得從2003年說起。那年春節,女兒來看望張秀麗時,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也帶了過來。看著母親好奇的樣子,女兒便手把手地教她打字、玩游戲。張秀麗一下子就被這個高科技的家伙迷住了。從女兒那里,她知道了電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遂萌生了學習電腦的念頭。

        后來,張秀麗覺得玩女兒的電腦不過癮,便到自己家門口的復印店,以每小時10元錢的學費,學會了使用電腦。隨后,女兒為她買來了電腦,裝上了寬帶,并且給她安裝了攝像頭。

        起初,張秀麗只是通過網絡看看新聞,打打游戲。新鮮勁兒一過,她便有些厭倦了。有一天,她買菜回來,碰到一樓的老姐妹王老太。王老太拉著張秀麗的手說:“老姐姐,你搞了一輩子教育,幫幫我那外孫吧!聽她媽說,這孩子現在迷戀上網聊天,交了個女網友,兩人經常偷偷約會,還一起上網吧打游戲,學習成績下滑得厲害。女婿一吵他,他竟離家出走了幾天。都快把我閨女給愁死了!”

        看著老姐妹無奈的神情,張秀麗心里很不好受。

        女兒帶著外孫女再來家里時,她悄悄地問外孫女:“聽說網上可以談戀愛,這是真的嗎?”

        外孫女說:“有一種聊天工具叫QQ,申請個QQ號碼,然后把對方加為好友,就可以單獨聊天了!我現在就可以為你申請個QQ號碼。

        申請QQ號碼時,祖孫倆為起什么網名起了爭執。張秀麗想用“退休教師”“70歲老太婆”作網名,可外孫女撇著嘴說:“姥姥,您如果用這兩個網名,是不會有人找你聊天的,如果起個像‘絕色天嬌’‘驚艷美少女’這類的網名,準保有大把網友爭著當你的好友。”張秀麗一聽,連忙搖頭:“姥姥一大把年紀了,起這么香艷的名字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外孫女說:“只是聊聊天而已,別人又看不到你,更不知道你的年齡!”

        張秀麗聽外孫女說得有道理,想了一會兒,然后在紙上寫下“17歲的小姑娘”這個名字,外孫女連說不錯。

        外孫女幫著張秀麗把QQ掛上去,幫她加了幾個好友,然后手把手地教會了張秀麗收發送信息、查看聊天記錄等實用技巧。

        少年家庭遇變故,“奶奶”好友網上助其家庭復合

        自此,張秀麗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年齡,用“17歲的小姑娘”這個網名,結交了很多15歲左右的中學生好友。

        一天,一個網名叫“流淚的維特”的網友,上來就是一句:“成年人太虛偽了,我快崩潰了,你做我的紅粉知己吧!”張秀麗發過去一個“笑臉”,說:“可以!不過,你說成年人虛偽,打擊面也太大了!”

        原來,這個叫“流淚的維特”的男孩正遭遇到家庭變故。開公司的爸爸有了外遇,媽媽發現后不依不饒,兩人鬧得不可開交,但在兒子面前他們卻強作歡顏。媽媽為了兒子不愿意離婚,爸爸為了新歡想掙脫家庭的藩籬。這場家庭鬧劇把男孩平靜的心攪得亂糟糟的,他無心學習,甚至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張秀麗在QQ中建議男孩先不要指責父母,還建議他可以分別和父母談一下,如果覺得這場婚姻沒有維持下去的必要,就忠告父母不必為了他苦苦維持,如果只是父親在婚姻中一時走神,還可以通過努力把他的心拽回到家庭中來。

        半個月后,“流淚的維特”那邊終于傳來好消息。他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坦誠地坐到了一起。爸爸真誠地向媽媽道了歉,表示已經把那個“第三者”手下辭退了,為了兒子,他要專注于家庭。而媽媽也為自己在這場鬧劇中的不理智作了檢討。“流淚的維特”也在QQ里發過來一個燦爛的笑臉,真誠地對張秀麗說:“謝謝姐姐對我的幫助,我覺得您成熟而富有智慧,不像是一個姐姐,更像一個睿智的長者!”

        張秀麗開心地笑了,她隨手打開了視頻攝像頭,當她滿頭銀絲的慈祥面容出現在千里之外的“流淚的維特”視野中時,這個東北男孩驚訝得擦拭著眼睛。當他確認“17歲的小姑娘”原來是位年近70歲的老奶奶時,感動得發過來一連串“謝謝奶奶!!!”的文字。

        蠟炬成灰淚始干,七旬老太終生愿作“孩子王”

        不到4年的時間,張秀麗通過QQ聊天,成功幫助了數十名網癮少年。她的事跡引起了山東威海一位母親的關注。這位母親輾轉聯系上了張秀麗,把自己的苦惱一股腦兒傾訴給她。原來,這位母親的女兒萍萍,平時學習成績一向位列班內前三名,可近來老師告訴她萍萍學習成績下降很快,可能是發生了網戀。她無計可施,懇求張秀麗幫她一把,并把女兒的QQ號給了張秀麗。

        因為是“同齡人”,萍萍很快與張秀麗變得無話不談。張秀麗巧妙地問她在班里有沒有心儀的男生,萍萍透露說,她喜歡上了班里一個男孩,一天看不到他,就會變得魂不守舍……

        張秀麗聽了萍萍的敘說,故作驚訝地說,你怎么和我的一個好朋友的經歷那么相似呀!我的那位好友學習成績在全年級都是拔尖兒的,是老師重點培養的好苗子,說是她將來上北大、清華都沒有問題。可因為早戀,她最后只考上一所很普通的大學,而且最終和那個男孩分了手。現在,我的好友提起當初那場青澀的戀愛,腸子都悔青了。

        萍萍在那邊急了,連連問道:“有這么嚴重嗎?那我該怎么辦呢?”

        張秀麗分析得頭頭是道,她說:“不用害怕,你的情況不屬于早戀,而是青春期的正常反應。如果你真的喜歡那個男孩,可以和他正常接觸啊!比如向他請教學習方面的問題,到球場上為他加油,總之,你們之間的交往一定要界定在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方面,這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反倒對你的學習有所促進呢!”

        “你講得真對,讓我茅塞頓開!”萍萍隨后發來一個“感謝”的卡通圖案。隨后,她又不解地發問道:“你真是17歲嗎?怎么懂的比我們老師還多呀?”

        張秀麗欣慰地笑了,隨手打開了攝像頭。當她慈祥和藹的面容出現在萍萍的眼前時,萍萍先是不敢相信,繼而發過來一串“!!!!!!”,然后又發過來一行字:“真的不敢相信,謝謝您!我可以叫您一聲奶奶嗎?”

        張秀麗發去一個“笑臉”,說:“當然可以!”

        2007年8月中旬的一天,萍萍一上線就發來喜報:“奶奶,奶奶,我被一所在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錄取了!祝賀我吧!”接著,家里的電話也響了起來,萍萍的媽媽在電話里激動地說:“張老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感謝您!”

        那一刻,張秀麗的心里充滿了喜悅。做了一輩子的教師,再沒有看著學生能走上成才之路讓她欣慰的了。

        6年來,張秀麗幫助了近百名像萍萍這樣被各種問題困擾的青少年走出了困惑。為了提高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張秀麗去年考取了高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張秀麗把自己通過網絡幫助青少年走出困惑,形象地稱之為“空中課堂”。此外,鄭州市紫荊山社區還給張秀麗免費提供了兩間房子做教室給讓張秀麗當“志愿者課堂”上課使用。3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每到節假日都聚集在這里,讓張奶奶為他們補習文化課。張秀麗不僅不收費,還自己掏錢為孩子們買來課外書、筆記本、桌凳和玩具。

        第8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獨立性與依賴性

        進入青春期后,一方面,青少年“成人感”迅速膨脹,使他們在思想、言行等各方面都表現出極大的獨立性,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反對權威,竭力擺脫家長的管束,甚至與家長“戰火”頻繁。有時還沒聽清父母說什么話,只看到家長懷疑的表情就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另一方面,他們對父母、老師等長輩又存在較大的依賴性。因為青少年閱歷還不夠豐富,面對陌生或者復雜的環境時,往往缺乏信心,難做抉擇;同時,在經濟上,大多數青少年還得依靠父母,對家庭的習慣性依賴仍然存在。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一位母親的心里話:

        我發現兒子上初中之后變得很古怪。開始,我還像他上小學時一樣過問他的學習,每天吃完飯問問他學到哪兒了,想幫他背背、默默。可是他說:“我都上初中了,你別管我了不行嗎?”總把我往外推。有三四天時間,我看我的電視沒理他,他卻說:“你就知道看電視,也不關心關心我,這道數學題我不會,你快來看看啊!”倒成了我不關心他了!我有時候周末要加班,連著一個月沒歇,沒想到兒子打來電話問我:“你今天又不歇啊?”我好像都看到了他臉上的遺憾,就推掉了手頭的工作趕回家。本想和他好好聊聊,可他倒好,高高興興把我迎進門后就又把門一關,回他自己屋去了。簡直莫名其妙!

        這是個很典型的事例。一方面青少年朋友非常想有自己的空間,證明自己的能力,可遇到困難后又不愿意自己承擔,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與幫助。而且,他們還很懷念小時候在父母身邊的生活,感覺那樣有安全感。青少年朋友,請仔細想一想,這位朋友的身上有沒有你自己的影子?

        我們青少年朋友要想真正獨立,就要盡量嘗試自己處理一些事情,在獨立處理事情中增長才干。在有困難的時候,大家不妨虛心地向父母、同學請教,與父母、同學進行心平氣和地溝通,把自己的愿望、要求告訴他們。

        閉鎖性與強烈交往的需要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秘密,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中更會有許多小秘密。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這樣?珍藏心中的秘密,是青少年珍視自我、保護自我的一種表現,也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必經階段。他們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屋里,給抽屜加上一把鎖,抱著自己的日記本寫啊寫。原來開朗的性格變得沉默了。這一時期自尊心的增強,使青少年更希望別人看到他們存在的價值,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為此,有的青少年不愿意與人交往,不愿意暴露自己心中的“秘密”“缺點”,對人、對事有一定的戒備心理。行動上則具有文飾和內隱的特點,經常有意地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不愿意把內心的秘密和真實的思想感情輕易地向他人吐露。這表明了我們青少年心理的閉鎖性。

        這種閉鎖性會導致青少年朋友與父母、師長及熟悉的人之間產生一定的心理距離。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傾訴衷腸的知心人,他們容易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孤獨感,造成自卑、苦悶等心理感受,這也會給他們處理人際關系增加困難。

        青少年這種心理的閉鎖性與隨著生活空間的擴大而產生的強烈交往需要之間,構成了一對難以排解的矛盾。

        16歲的虹是一位文靜內向的女孩兒,從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小時候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經常把她一個人反鎖在家里,使她很少與人交往。久而久之,虹變得害怕與人交往,敏感多疑,處處設防,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虹的自尊心特別強,無論對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習的成績、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還是自己的儀表長相、言談舉止,都十分關注,甚至達到了“斤斤計較”“求全責備”的地步。

        一次體育課上練習背躍式跳高,本來就不擅長運動的她,一緊張還沒到橫桿兒前就起跳了,結果摔了個仰面朝天。連體育老師都給逗笑了,他幽默地說:“佩服!動作完成得不錯,就是沒碰著橫桿兒。”老師的玩笑話逗得同學們更是哄堂大笑,也不知道哪個男同學給她起了個“鯉魚”的綽號,這綽號立刻在全班叫響。虹的臉羞得通紅,“這下可出丑了!”她好幾個星期都低著頭走路,生怕同學們嘲笑。后來發展到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她也表現得非常局促、尷尬,常常說不出話來。這時,她是多么需要同學的幫助啊,但因為她的孤傲,大家什么都不敢說,生怕傷了她的自尊心。她看著別的同學之間有說有笑,自己卻如此孤獨,十分痛苦,甚至想到以死了卻一生。

        過度的自我保護,讓她放棄了與外界的接觸,拒絕與他人溝通,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個人空間里,卻又常常無法抑制自己對人際溫暖、友情的渴求,總是幻想別人能不計較她的冷漠和傲慢,主動地接近關心她。

        有位自殺身亡的年輕人在遺書中這樣寫道:“我感到人情冷漠,特別孤獨。如果此時有人哪怕跟我說上一句話,我也不會自尋短見。可是,我與人沒有交往,我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無奈,我只好訣別人間。”

        有許多青少年朋友與虹、自殺的年輕人一樣,只要求別人無條件地接納自己,卻不愿意主動地走出自我,積極與他人溝通。其實,與人溝通并不難,只要能邁出小小的一步,哪怕只向別人點一點頭、給一個微笑、打一聲招呼,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回應。請青少年朋友相信,放棄自我防衛,主動地與人溝通,你就一定會獲得溫暖和友誼。

        情感與理智

        青少年情感異常豐富,但情緒不夠穩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他們雖然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處理情感與理智之間的關系,不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動而感情用事,常常傷了和氣,誤了事,事后又為此追悔莫及、苦惱不已。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小文,一天放學剛出校門,就被迎面騎過來的一輛自行車撞倒,那人反說是小文的責任。幸好同班同學小剛過來,一個健步上去揪住了對方的領口,與他理論了兩句,對方一看來者不善,也就沒有再糾纏。小剛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手”,就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

        事后,小剛告訴小文:“就得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還邀請他一起去見見世面。小文出于感激,又一時好奇,就跟他到了另一所學校的門外。他們剛一到,就看見兩隊人馬,一副劍拔弩張的氣勢。話不投機,小剛就與他們打起來了。開始,小文只是在旁邊觀戰,眼看著自己的朋友小剛就要吃虧了,小文馬上奮不顧身地參加了戰斗。事后,小剛“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隊伍。小文一方面覺得自己沒有理由去傷害一些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一方面又認為小剛對自己有恩在先,拒絕了人家不夠朋友,左右為難,心里非常焦慮。

        后來,在媽媽的幫助下,小文終于理智地拒絕了小剛。感激歸感激,但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道德的底線,更要做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不久后,一位被打的學生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小剛等人被分別處以2 000元罰款,并被學校給予記過處分。想起這件事,小文就后怕,但同時也非常慶幸在媽媽的幫助下,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青少年的情感往往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與誘惑。重“義氣”,崇尚“為哥們兒兩肋插刀”,使他們遇事不能冷靜思考,讓所謂的“正義感”“同情心”“報恩”等想法支配自己,頭腦一發熱,就“挺身而出”。往往只要一人提議,大伙就不分是非,不計后果,共同響應,甚至違法、犯罪。青少年朋友們,在感情沖動時,我們不妨冷靜地思考片刻,向小文學習,用理智戰勝感情。

        理想與現實

        青少年多朝氣蓬勃,富于幻想,胸懷遠大的理想與信念,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然而,他們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義者,對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估計不足,以致在考試、升學等問題上遭受挫折,或困惑于現實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風,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緒波動,出現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觀失望,陷入絕望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筆者在心理咨詢中有這樣一個事例:

        小睿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在做教師的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他積極向上、勤奮好學、誠實正直、嫉惡如仇。他讀了許多中外政治、歷史書籍,追求理想主義的社會,對現實有自己的看法,對社會的丑惡現象深惡痛絕。但是他看問題往往缺乏辯證的、全面的觀點,過于偏激,對挫折、困難估計不足,常常陷入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之中,內心十分痛苦。

        第9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詢范文

        在中學心理個案輔導中,越來越多的存在家庭問題的學生來到心理咨詢室咨詢。他們或者來自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離異,或者父母關系不和,經常爭吵。總之,家庭關系不和給他們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均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孩子在學校中大多沉默寡言,上進心不強,學習普遍較差。他們往往咨詢的是人際關系、學業困擾、情緒困擾等一系列問題。從表面上看這些問題是每個青春期的學生都可能遇到的。但是在和學生深度交談之后,不難發現,他們遇到的問題或多或少來自于家庭。這些學生通常不會主動到心理咨詢室中尋求幫助,往往是在他們遇到棘手的問題,而又不愿跟班主任或者同學們分享時,才會來到咨詢室求助。其中,有些比較棘手的問題已經需要納入心理危機干預的范疇。

        一、案例描述

        M是一名初一的女生,她的家庭關系復雜,父母感情不和,并且媽媽有外遇。她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無意間發現媽媽的秘密之后,備受打擊,心情近乎崩潰。她發現自己在學校里不能專心上課,心里有各種擔心和憂慮,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她主動來到心理咨詢室求助。從那以后,M定期來到咨詢室做心理咨詢,前后一共四次。在為她咨詢的過程中,采用了心理咨詢的談話法、箱庭療法以及薩提亞家庭治療等方法,打開她的心扉,安撫她受傷的心靈,也幫她學會如何去應對這樣的危機事件,幫助她更好地成長。

        二、咨詢過程

        (一)意外的造訪,心理危機干預

        還記得那是十一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像往常一樣,我中午在咨詢室中等待學生前來咨詢。忽然之間,咨詢室的門開了,一個瘦瘦的小女生,怯生生地推開門,問我:“老師,我能進來坐會兒嗎?”

        我走到門口,看到她頭發有一點凌亂,眼睛紅紅的,眼眶里滿是淚水。我想這個女生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特別棘手的事情,不然不會沒有預約,突然來到咨詢室。我趕緊請她進來,讓她在沙發上坐好。她坐下后半天都說不出話來,身體有微微的顫抖,開始默默哭泣。

        我握住她的手,冰涼。當她哭泣的時候,我輕輕拍拍她的背,安撫她,接納她,讓她慢慢平靜下來。十多分鐘之后,她才慢慢平靜下來。接下來,我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她告訴我,十一假期本來很快樂,自己和父母回了老家,親戚朋友們一起給她過了一個快樂的生日聚會。她覺得自己很幸福,一家人在一起很好,很快樂。結果,在十一長假的最后一天,她卻發現了媽媽的秘密。她發現媽媽晚上會偷偷地哭,并且背著爸爸,給一個叔叔打電話。她開始猜測媽媽和另外一位叔叔要好。M還詳細地向我傾訴媽媽的一些可疑的做法,并且不斷問我:“老師,我該怎么辦?”

        第一次咨詢中,我始終保持對M的理解、共情和接納:充分理解她的悲傷,也讓她把淤積在心里的情緒全都宣泄出來。鑒于這件事情比較特殊,我詢問她是否能夠把這個事情告訴班主任。她不同意。我告訴她,不論發生什么,老師都會在她身邊,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來找我傾訴。

        (二)團體箱庭療法,揭示內心世界

        從第一次咨詢后,我一直等著M再來找我,可是沒有看到她的身影。直到一個月后的某一天中午,M和班里的另外三位女生一起到咨詢室體驗團體箱庭游戲。因為團體箱庭的規則限制,她們在玩的過程中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在陪伴她們制作團體箱庭的過程中,其他三個女孩子在制作箱庭中沒有特別在沙箱中劃分擺放玩具的領地,她們共同使用了沙箱的空間,每個人都會默默地彼此配合著擺放玩具或者挖沙子;只有M,她和其他同學是沒有交集的,她一個人占據了箱庭的右下角,自顧自地玩兒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用沙子挖出一條河,然后在河邊放了一個白雪公主、一個女人、兩個男人。然后,她用沙子埋住了另一個男人。她還給自己的作品起名:“虛掩的大門”(見圖1)。

        當時,看到M的作品后,我大概猜到了她的心思。但因為是團體箱庭,我先請其他同學分享她們制作的過程以及感受,沒有讓M說。因為我擔心她不想讓同伴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等其他同學走了之后,就剩我們兩個人時,我才請她給我講講她的箱庭作品,她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其他的含義。

        果然如我所猜想的一樣,M告訴我,右邊的女人代表媽媽,中間的白雪公主代表她自己,她左邊第一個男人代表她的爸爸。爸爸旁邊還有一個男人,被沙子埋起來了,這個代表和媽媽相好的叔叔。她說她討厭這個叔叔,希望他能夠消失。她一邊這么說著,一邊用沙子繼續掩埋這個男人。

        從箱庭療法的視角來看,玩具和玩具的擺放都是來訪者的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從M的作品中,不難看到她的內心充滿了對家庭和父母婚姻即將變動的恐懼。

        首先,從方位上看,她的作品和其他同學的作品有著明顯的分界線,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一個小世界,和別的同學的作品沒有任何對話,她似乎只關心這個世界里發生的事情。這說明即便是在學校生活情境中,M的所思所想仍然是家庭中父母之間感情的變故,而忽略了和其他同學的互動。可見父母關系的惡化給她的學校生活帶來了很深的影響。

        其次,從玩具的擺放上看,M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玩具,來象征她現在的家庭生活。白雪公主代表了M自己,她站在爸爸媽媽之間,左右為難。她很想調和父母的關系,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辦。在爸爸的身邊,還有一個男人,象征了她很討厭的叔叔。她不斷地用沙子掩埋那個男人,說明她很希望他消失,不要出現在自己的家庭中。

        (三)督導交流,尋求新的方向

        第三次見到M,已經是臨近期末考試。她主動來到咨詢室中,看起來她有很急迫的事情想跟我說。M告訴我,她在家里開始更加密切地關注媽媽的舉動,偷拿了她的手機并且偷看了短信和微信等。她已經確信媽媽有第三者。她又憤怒,又擔心。她很想當面質問媽媽,但是又不敢,怕媽媽疏遠她、不理她;她很想告訴爸爸,又怕爸爸知道了,父母的關系會更加惡劣。總之她非常糾結,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此時作為心理老師的我也很糾結。她還是個孩子,卻需要一個人獨自承受這么大的家庭秘密,因為種種顧慮而不敢告訴父母,我覺得她非常的不容易。看著她無助的眼神,我到底應該怎么辦?該怎么幫助這個受傷的孩子?我想和她的班主任談談,又想和她的父母談談。可是,我又很擔心這樣做會給M帶來壓力,也擔心我的介入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我并不想影響這件事,所以,我當時能夠做的,還是傾聽、同理她,以及疏導她的情緒。

        后來,在一次心理教研中,我把M的個案中自己的困擾和幾位更有經驗的心理老師進行了交流,她們給了我很好的建議,而我終于理解了我的困惑來源。作為剛剛工作不久的新老師,我總是很想幫助來訪者盡快解決他們的問題,這種急切的心情可能會讓我去做超越心理咨詢師職責的事情。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一定要保持價值的中立,既不要對事情帶有道德的評判,也不要幫助來訪者做決定;而是要和來訪者共同努力,幫助他們梳理和宣泄情緒,看到事情可能怎樣發展,以及他們能夠為自己做些什么。

        (四)薩提亞治療模式,構筑基本信念

        M說,父親已經知道了母親的事情,他們因此關系變得更加不好,經常吵架,自己感到很害怕很無助。在這次深入交談中,我發現其實M一直都對母親的做法感到難過,不能原諒母親,對未來自己該如何去做感到迷茫。

        這讓我想到了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我非常欣賞該治療流派的基本信念,其中有好幾條信念都指向了我們對待過去的態度,以及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例如:“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這件事件對自己的影響。”

        “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而為。”

        “改變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我們擁有所需的內在資源,以便成功地應對及成長。”

        當我和M分享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的這些著名的信念時,我看到她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睛里有些濕潤。她告訴我,她非常喜歡這些話,好像每一句話都是為她量身定做似的。有了這些信念,她對過去的憤怒以及對未來的恐懼都會減少。

        接下來,我和她詳細地探討了應該如何理解這些信念,如何把父母關系對她的影響降到最低,以及她擁有哪些內在的資源來面對今后的生活。

        第一,一定要明確父母關系是成人世界的事情,父母也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作為孩子,無法左右父母的婚姻。因此,要學會在自己和父母的事情之間,劃出一定的界限,不要一味地受到父母關系的負面影響,學會保護自己。

        第二,如果父母因為某些原因爭吵,甚至無法生活在一起,而對自己發脾氣,要明白這不是自己的錯。

        第三,不管父母是否分開,都要懂得父母是愛自己的。他們都在盡自己的所能,給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只是有時候他們也力不從心或者能力有限。

        第四,需要做一個決定。現在和將來,期待自己成為一個幸福和快樂的女孩,雖然家庭不夠和諧,這的確讓人苦惱,但是仍然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做一個開心、健康、懂得關愛自己的女孩子。

        這次咨詢后,M告訴我,她很有收獲,也明白了自己今后應該如何應對。

        (四)后續輔導

        四次咨詢結束之后,M沒有再來找過我,我卻一直心里掛念著她。在課間操的時候,我總會在她們班的隊伍里尋找M的身影。在樓道里遇到的時候,我也總會多關注她一下,看看她的情緒狀態。我常常看見她和班里的女孩子有說有笑地走過。路上遇到我,M也會微笑著和我打招呼。

        三、咨詢反思

        最好的心理輔導工作不是救火,而是防患于未然。如果工作思路能夠從被動的危機干預轉為主動的預防輔導,那么心理工作的效果會更大地發揮出來。M的事情雖然是個案,但這提醒了作為心理老師的我,應該對這一類型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专区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