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科技·學術版》創刊于2002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成都翻譯協會聯合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和世界,努力為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服務。以宣傳“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為已任。刊載內容包括:有關研究國家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科技界重大成就,國內外最新科技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發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科技運用以及研發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的文章。本刊自2002年創刊以來,刊載了大量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學術界、科技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極高的知名度。本刊為科技界、教育界、產業界、企業界等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本刊以權威性、實用性、指導性見長。讀者對象為國家及各省區市政府機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各級科委、科協、專利機構、發明協會、開發區、科技企業,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現用名:《中國西部科技》。
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和世界,努力為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服務。
本刊特稿、學術前沿、論著、專家論壇、開發應用、信息技術、醫學衛生及疾病預防控制、能源環保、工程技術、材料科學、科技政策研究、科技經濟發展研究、生態環境、管理科學、教育與人才、科技文獻(圖書)情報等。
地址:中國成都237信箱(中科院成都分院),郵編:610041。
一、稿件要求和注意事項: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并請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4000字,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的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1)圖書或專著的著錄格式為:作者(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或連續出版物的著錄格式為:作者.題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譯文的著錄格式為:作者.論文譯名.譯者.見(In):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作者.論文譯名.譯者.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4)專利文獻的著錄格式為:申請者.題名.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5)學位論文的著錄格式為:作者.題名:「學位論文」.保存地點:保存單位,時間;
(6)會議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見:會議錄主要責任者.會議錄題名,會議地點,會議時間:頁碼;
(7)電子文獻的著錄格式為: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查閱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二、來稿特別約定:
1.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我們聯系確認。
2.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3.來稿文章受到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注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
4.作者所投稿件(含圖表)文責自負。凡投向本刊的稿件,本刊一經采用即擁有在本刊出版物及相關網站刊登的權利。
5.國內外相關媒體、出版物及網站轉載本刊文時請注明文章來源于本刊,并須征得本刊同意。
6.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刊不退稿。
7.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2冊。
淺談水對瀝青路面造成的破壞及預防
離子液體的制備及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研究
論地下施工測量的智能化控制
淺析價值管理在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過程的應用
福建省漳平市許坑煤礦區構造特征與控煤作用
含水巖層中巷道施工滲水的集中引流處理技術
夏季空調用電與節能初探
對我國瀝青路面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的探討
空心板梁裂縫處理及碳纖維布補強淺析
二元復合地基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有源功率因數校正(APFC)技術綜述
光柵自動矢量化的算法及實現
繩索取芯鉆探在復雜地層礦區施工技術措施
龍永煤田童子巖組地層中石英砂的標型特征及其母巖類型
龍永煤田呂鳳礦區煤層厚度、結構變化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