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80.00/年
《四川地質學報》1980年創刊,是由四川省地質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季刊。1985年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季刊,受到有關單位及讀者好評,并跨入國內和省內優秀科技期刊行列,在省內外均有廣泛影響。本刊遵循黨的科學技術路線和政策,堅持“雙百”方針,為我省廣大地質學會會員和地學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反映四川地質領域發展動態的論壇,打破部門界線,促進橫向交流;擴大我省地質工作者在國內地學界的影響,繁榮和促進四川地學科技進步,以及促進四川經濟建設、科技發展、人才成長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倍受省內外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好評。主要讀者為國內地學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廣大野外隊的地質科技人員。本刊支持不同學派不同觀點討論爭鳴。本刊將滿腔熱情地為國土資源戰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成長鋪路搭橋。歡迎廣大科技工作者踴躍投稿。
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旅游地質和地質公園、農業地質、遙感地質、新技術新方法等。
地址: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號國土資源廳人北綜合樓,郵編:610081。
一、論文采用A4紙大小幅面(297mm×210mm),上下左右頁邊距均設為25mm。每頁41~43行,每行42~47字(標點符號在內)。
二、論文應具有(按順序):
1.中文題目(不超過25個字,黑體,粗體,小二號)。
2.作者姓名(宋體,小四,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單位名稱(宋體,小五,寫到院或系,標注單位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3.摘要:(宋體,小五)100~300字。包括目的、方法、內容、結果和主要結論,用第三人稱語氣。
4.關鍵詞:(宋體,小五)3~6個,代表文章的主要內容。關鍵詞之間空格分隔。
5.正文引言請直接給出,不加序號和標題。正文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條理清晰,文字精練。正文一級標題(宋體,粗體,四號)、正文二級標題(宋體,粗體,小四號)、正文三級標題(宋體,五號)、正文(宋體,五號),各級標題的編寫格式為:1(空兩格再接標題);1.1(空一格再接標題);1.1.1(空一格再接標題)。
6.首頁注腳(宋體,小五)筆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主要聯系方式。
7.圖表(宋體,粗體,小五)學術、研究論文應適當附圖表,圖表置于文中的適當位置,要求圖表清晰、標注完整。圖題注在圖下方,表題注在表上方。表格采用“三線”表形式。圖表簡明扼要,避免重復。(圖表題及行頭、欄頭項目、表注和圖中文字說明均應附英文,地質學報對此項不要求。)
8.結論概括主要研究內容,結論,意義及建議、展望。
9.參考文獻(宋體,小五)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以[序號]形式列于文后,文中引參考文獻時以[序號]句末上標。參考文獻中文部分所采用的標準和規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于1999年2月1日試行文本,即《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技術規范》(CAJ-CDB/T1—1998)。英文參考文獻部分建議采用哈佛規則。
三、注意事項:
1.文稿所述內容為作者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署名無爭議,沒有侵范他人的知識產權的內容,引用他人成果已注明出處,未公開發表過。
2.沒有泄露國家機密的內容,文字中無與當前國家的提法相悖的地方,無邊境、島嶼等主權問題。沒有泄露企業或機構商業及科研機密的內容。
3.投稿應是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刊登過,稿件切勿一稿多投。
4.凡在本刊刊登的稿件,如作者無特別聲明,本刊將同時以印刷版、光盤版、網絡版等方式發布。
5.稿件文責自負。本刊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6.文章一經錄用不得隨意更改作者,如有特殊情況更改第一作者需由原第一作者單位蓋章說明,并附上原第一作者的身份證復印件及書面說明。
7.本刊一般不作退稿,請作者自行留底;如不可修改,請事先申明。
河南省羅山縣陡坡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廣西云開地區礦產特征及時空分布規律
四川章姜沖金礦區地質特征及化探找礦效果
大灣微細浸染型金礦成礦作用及找礦標志
鄂爾多斯盆地富黃探區西部長6裂縫特征及控制因素
大別山燕山期中酸性小巖體鉬成礦模型
川滇黔相鄰區鉛鋅礦床分布特征及成礦規律
馬鞍山隧道巖溶的分布與發育規律
淺析隧道和地下工程瓦斯地質評價
高黎貢山隧道巖土工程勘察水平鉆孔施工技術
安徽龍瀑隧道開挖地應力釋放率研究
高錳酸鉀—過硫酸鉀消化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水中汞
鉆孔護壁與堵漏技術——以錢營孜煤礦東一采區補勘為例
CSAMT在昌黎-黃金海岸地熱勘查中的應用
瞬變電磁資料在煤礦各種水害中的特點
基于“3S”技術的農村承包地實測技術方法研究
放射性測量模型標準影響因素理論估算和實測驗證
淺析“大同睡佛”斷塊山地貌景觀的成因及保護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庫車地貌與成因
眉山市地質災害發育分布特征及控制影響因素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四川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立項資助課題(LYM07-07) | 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002072) | 3 |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項目(1212011014017) | 2 |
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2011SZ0172) | 2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5036-002) | 2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5cb221501)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72083)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62006)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072064)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202097)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9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60 |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項目 | 20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1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11 |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 | 10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7 |
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 | 6 |
四川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立項資助課題 | 6 |
四川省重點科學建設項目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