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質》創刊于198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市地質學會聯合主辦的地質學術期刊。本刊是一個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集地質論壇、城市建設與發展、水文環境地質、工程地質、地學科普、改革與管理、旅游地質等多個欄目,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刊物。由于它緊緊圍繞繁榮華東地區地質科技,推動地質科技的發展;為上海市的減災;為上海市的城市建設、市政規劃、經濟發展服務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本刊圍繞國土資源諸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反映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踐工作成果,促進科技交流與成果展示,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歡迎投稿,歡迎引用,歡迎訂閱。歡迎對本刊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圍繞國土資源諸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及時反映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踐工作成果,促進科技交流與成果展示,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專家訪談、國土資源論壇、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城市環境地質、地面沉降防治、方法技術、簡訊公告。
地址:上海市靈石路930號地質大廈10樓1004室,郵編:200072。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大都市特色的農村土地整治——上海模式
政府經營土地制度之弊及其改革途徑
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發展與創新
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監管機制研究
基于載荷試驗的超長樁應力傳遞機理分析
污染土的現場測試方法適用性評價
地下障礙物探測井中地震散射波成像數值模擬
微動勘探方法在地熱勘查中的應用
基于開放標準的地質空間信息集群體系結構研究
晉中盆地構造變形與地裂縫活動GPS監測分析
基于相位回歸性分析的SAR差分干涉圖大氣延遲改正研究
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延長組長9-長10_1物源分析
地質科學的發展方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國地質大學的講話摘要
永久散射體雷達干涉技術監測上海地面沉降
深基坑減壓降水引發的地面沉降效應分析
基于GIS的震后汶川潛在泥石流危險性評價
地面沉降監測一孔多用標技術關鍵與應用實效
浙東南地區磨石山群祝村組地層及其區域對比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1212010511102) | 9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1212010540303)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076027)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772096)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371080)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131020)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9738160)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60011) | 2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0303) | 2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0501)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42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24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 | 8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 | 7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6 |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 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3 |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 | 3 |
上海市科學技術發展基金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