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400.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高校地質學報》創刊于1995年,是全國高等地質院、校(系)聯合創辦的地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由南京大學主辦,其主管部門是國家教育部,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努力把學報辦成反映我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時報道當代地球科學研究動態,促進地質學科的發展與更新,成為校際之間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園地,為加速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的培養、促進新世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昌盛作貢獻!主要刊登全國高等學校地質學或地球科學院、系的師生,及其他科研、生產單位學者在地球科學領域中理論性高、觀點較新、學術性強的研究論文,不同學術觀點爭鳴論文,科研動態報道,評述性論文及先進方法研究論文等。目前的影響因子在全國地質學類期刊中排前20名;在全國1500多種科技期刊中排前150名以內。
努力把學報辦成反映我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時報道當代地球科學研究動態,促進地質學科的發展與更新,成為校際之間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園地,為加速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的培養、促進新世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昌盛作貢獻!
巖石、礦床、地球化學、古生物、地層學、地球物理、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學、石油地質或資源地質學、學術討論與爭鳴。
地址: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南京大學朱共山樓317室,郵編:210093。
1正文:以客觀事實反映在相關領域研究中所取得的新進展。其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可靠;文筆通順、精練,結論客觀。主要研究材料和觀點未被發表或同時他投。研究材料或數據應注明獲取的地點、方法、條件及誤差范圍等。每篇論文最好控制在1.5萬字以內(含圖、表)。
2摘要:以第三人稱簡要報道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實質性研究內容,無需評述性內容(評述性論文需闡明新觀點)。給出3~8個關鍵詞。為了加強國際間學術交流,英文摘要要求與中文摘要內容對應;篇幅需要300~400單詞,不少于0.5印刷版。
3圖表:圖名、圖例說明和表名需注相應的英譯文;圖件必須線條圓滑、字符清晰,請選用Arial和細黑字體,字號大小按層次選在6~5號字之間;計算機繪圖希望采用cdr矢量圖,并請建立該格式的專門圖件文件夾傳送或拷盤交稿。
4參考文獻:著錄格式采用“作者·出版年”制,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獻、資料(包括圖、表及數據等),請注明出處并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列出。參考文獻表按先中文后英文編排,并且按照文獻的第一作者姓氏首字母(或漢語拼音發音)A-Z順序排序。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公開出版的文獻,非正式出版物或待刊類文獻應放在引用當頁腳注內。每條文獻的文題后用方括號標注文獻類型,如:雜志用[J],論文集及析出文章用[G],專著用[M],博士論文用[D]等。
5首頁腳注:請注明:1)文章資助項目名稱和編號;2)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職稱,研究方向,電子信箱。
6交稿:投稿時需承諾來稿的唯一性,首次投本刊的作者請先注冊,然后按照提示把文章的標題、作者單位、聯系方式等內容詳細錄入;已經注冊過的用戶可直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并根據投稿提示一步步完成投稿。
7審稿:編輯部自收到稿件并初審后,即送作者所在單位以外的同行專家評審。一般情況下,3個月內作者未收到編輯部對稿件處理意見的通知時,可自行處理,有約者除外。
8錄用:來稿通過評審并決定錄用后,本刊將及時反饋作者。作者在接到修改意見后的20天內應將修改稿件、修改說明和cdr圖件一并上傳。已錄用的稿件,版權即歸本刊編輯部,作者不可單方面改變稿件去向,或將文章主要觀點和數據再發表。
9退稿:對未錄用的稿件編輯部將簡述理由,原稿不再返回。
10發表:文章發表后,本刊將向作者贈送論文的PDF電子文檔和當期印刷刊物1本。
黔西盤縣地區煤層氣成藏的構造控制
構造煤結構演化及其應力-應變環境
準噶爾盆地東南部低煤階煤層氣富集條件及主控因素
鄂爾多斯盆地東部深層煤層氣成藏地質條件分析
煤在鉬作用條件下的氣態烴生成與演化
鄂爾多斯盆地東北緣保德地區煤層氣成因
基于本源菌的褐煤生物氣生成過程與可能途徑
韓城示范區煤層氣解吸規律及其地質影響因素
云南恩洪向斜煤層重烴異常成因探討
基于X-CT技術的韓城示范區煤儲層精細描述
鉆孔剖面多煤層物性X-CT響應及其地質意義
云南恩洪和老廠地區煤儲層孔隙-裂隙系統對比分析
沁水盆地南部煤層孔隙-裂隙系統及其對滲透率的貢獻
構造煤與原生結構煤的孔隙結構及吸附性差異
黔西—滇東地區不同變形程度煤的孔隙結構及其構造控制效應
三軸圍壓下煤巖吸附膨脹特性與滲透性動態變化
貴州珠藏向斜煤樣孔隙結構的差異性及其對滲流能力的影響
煤中水可動性的核磁共振響應及其影響因素
深部煤層吸附行為及含氣量預測模型
山西沁水盆地樊莊區塊煤層氣高產區預測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730422) | 1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730423) | 12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1212010632100) | 10 |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BE2013115) | 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230636) | 9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34)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132010) | 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221301) | 8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01-002) | 7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7CB815603) | 7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01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232 |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 200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92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 69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61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32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30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 27 |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