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40.00/年
《貴州地質》是本刊1984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季刊。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主管,貴州省地質調查院主辦的公開發行的科技季刊。其主要任務是:反映我省地學進展和科研成果,介紹國內外地學發展動態,報道地學界重大事件,為我省的社會經濟發展普及地學知識,為我省的地學發展培育人才。
《貴州地質》主要刊登我省地學及相關邊緣學科科研新成果,包括基礎地質、礦床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防治、國土規劃及整治、農業地質、旅游地質、遙感地質、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地震地質、勘查技術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論著、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有關學術活動、地學科普、專題講座和書刊評介等;本刊也刊登與地學相關的其它學科論著,以推進地學的外延拓展,促進地學繁榮,促進科技創新;本刊還刊登介紹國內外地學新動態以及報道地學界重大事件的文章和譯文。
本刊辦刊宗旨是:堅持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積極推進學術交流,促進國土資源調查、勘查開發和科學研究,為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本刊主要刊載我省及其鄰區地學及其相關邊緣學科的新成果。包括基礎地質、礦床地質、環境地質、水文工程地質、地質災害防治、遙感地質、農業地質、旅游地學、地震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勘查技術、測試技術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有關學術活動、專題講座及人物書刊評介等。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北京路219號銀海元隆7號樓801室,郵編:550004。
1實事求是,觀點鮮明,文字簡練,圖表精選,全文一般不超過6000字,圖版一般不超過兩版,特約稿例外。
2每篇文章均應附中、英文摘要,字數以不超過500為宜。摘要應是文章的精華,而不能寫成內容介紹。報道類文章可只提供正文及作者。
3來稿盡量用電腦打印稿,并附軟盤或光盤、電子郵件。若用手書,中文必須用標準簡化漢字于方格稿紙上單面橫向書寫,外文必須用印刷體書寫或打印并注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上、下標書寫明確,不得含混。
4來稿應注明作者姓名、所屬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以便聯系。
5來稿首頁下方應注明“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者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若屬基金項目,則注明“基金項目:基金種類,項目名稱(編號)”。
6外文文字中的中國地名、人名均用漢語拼音書寫。人名的姓和名作為兩字處理,姓全用大寫字母書寫,名第一個字母用大寫,其余字母用小寫,若為雙名則兩字之間用半角短橫隔開,如LIUDa-wei。
7插圖、插表和圖版的有效面積不得超過22×15cm。圖及照片必須結構清晰、明確,注記清楚規范。圖、表中最小字號不得小于6號字。
8為了和國際接軌,插表一律采用“三線法”,即僅保留表頭和表底三條橫線,其余橫、豎、欄界限線條一律刪去(參閱有關外文出版物)。
9稿件中的數目字除特殊情況,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計量單位一律用我國新頒度量衡標準,如廢棄ppm、ppb,分別代之以×10-6和×10-9。
10注釋:稿件中的標題、作者、公式等的注釋用圓括號;參考文獻用上標式帶序號的方括號;文中的其他注釋用上標式帶序號圓括號。除附表注釋置于表下,參考文獻置于文后外,其余均置于頁腳。
11參考文獻,公開出版的列入文后參考文獻表,文獻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方括號排列,先排中文,后排西文;非公開出版及未出版者,作腳注處理。
12來稿文責自負。文稿應認真執行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計量法和著作權法。
13切勿一稿兩投。作者最好采用真實姓名,如需使用筆名或別名,請加以說明。
14編輯部有權對被錄用的稿件在文字上進行適當刪改,或提出意見請作者修改。拒絕刪改者請事先說明。
黔北牛蹄塘組黑色巖系中的礦產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
貴州岑鞏縣注溪釩礦地質特征
裸露型巖溶區地下河系統巖溶水開發利用研究——以貴州省江口縣凱德場地下河為例
貴州貞豐—關嶺—鎮寧交界3.4級地震誘發巖崩分析
貴州省鉬、鎳、釩多金屬礦放射性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初探
編制礦山土地復墾方案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貴州新華磷礦大戛礦段開采水害預測分析
黔東南剪切帶金礦的分布規律與成礦模式
黔東南錦屏平秋金礦找礦前景初步分析
黔東北地區南華紀錳礦基本特征
黔東地區鉛鋅礦地質特征及成礦作用分析
貴州省龍井街鉛鋅成礦帶地質特征
應用重磁資料對貴州中東部槽臺分布區劃分的地質效果初探
重力場解析梵凈山巖漿巖構造及與礦產的關系
貴陽烏當泥盆系馬鬃嶺組上部地層中的遺跡化石
峰叢洼地區地下地表聯合成庫地下水開發模式——貴州普定馬官水洞地下河開發利用
貴州省普定后寨巖溶小流域水文特性研究
構皮灘水電站壩區節理特征及對區域構造應力場的指示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1212010813023) | 4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1212011120108) | 4 |
貴州省地勘基金(無) | 3 |
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資金項目([2009]70) | 3 |
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無) | 3 |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項目(12120113050600) | 2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6CB403200)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30101)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0303315) | 2 |
貴州省科技廳重大專項([2011]6004)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 | 8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65 |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 | 32 |
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項目 | 17 |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 | 15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10 |
貴州省地勘基金 | 10 |
貴州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 | 7 |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 7 |
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資金項目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