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集刊》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59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呈奎先生創辦,系海洋科學領域綜合性刊物,以報道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特別是以生物學的分類學科為重點,集綜述性、資料性、實用性、專題性為一體,即有參考價值,又具有保存價值,以不受字數、不限篇幅為特色。多年來,該刊發表的論文多次獲得優秀論文獎。目前本刊與45個國家和地區,187個科研機構建立了國際交換關系,為海洋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國家建設、人才培養等做出了突出貢獻。創刊48年來,學術影響不斷擴大,目前已作為核心期刊被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中國海洋文獻數據庫、《海洋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清華光盤版)和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收錄。1994年及1995年本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列為被引頻次最高期刊前500名之一。本刊可作為從事海洋科學研究人員參考書,大、中院校圖書館館藏圖書及教學用書。2008年《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計量指標統計顯示《海洋科學集刊》2007年:總被引頻次186,影響因子0.073,即年指標0.048,他引總引比0.96,基金論文比0.89,h指數(6500余種統計刊源析出的350萬條中國期刊引文數據及CNKI“中國期刊網”中心網站年度報告數據)。
堅持鄧小平理論,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以報道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論文為主,同時注重應用研究及開發科研成果的發表,特別是創新理論等,為推動我國的海洋科技領域的研究,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爭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
本刊以學術性、高新技術、研究報告、綜術等論文為主、論文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海洋環境、物理海洋學等。本刊一貫注重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內容和編輯質量、為海洋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國家建設、人才培養等提供園地。讀者對象為:海洋科技工作者、大、中專院校等。本刊主要用于國際交換。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南海路7號,郵編:266071。
1、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數據真實、邏輯嚴謹、文字準確、語句通順。
2、文章以3500(1.5版)-5000字(2版)為宜;文章標題字數在23字以內;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另附英文摘要、關鍵詞)等要素齊全;來稿必須注明中途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4、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標點符號使用準確;表格設計合理,推薦使用三線表;圖片清晰,注明圖題圖號。
5、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聯系電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編、電子郵箱。
6、本刊編輯部有權對所投稿件進行修改。
7、本刊已被相關電子期刊等網絡媒體所收錄,不愿通過網絡媒體發布者,請在來稿中注明。
8、嚴謹一稿多投、剽竊或抄襲行為,否則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負責。
利用MODIS反演渤海地區的大氣水汽含量
天然氣水合物鉆井中的地質災害分析
遼河拗陷東部凹陷南部地區古近系沉積體系與儲層評價
海上鉆井與海洋環境保護
BP神經網絡在海洋赤潮預測中的應用
變密度地下水流模擬軟件SEAWAT-2000簡介
湖泊富營養化模型及其在南四湖的應用
華北中新元古界海相碳酸鹽巖烴源巖評價
NaCl濃度對土體粒徑分布和強度的影響
日照傅疃河流域濕地功能綜合評價
南華北盆地石炭-二疊系沉積環境與聚煤規律研究
南海沉積物中甲烷水合物的實驗研究
海浪波群的譜特征分析
青島冷水團強度的變化特征
東海懸浮體的分布特征及其演變
渤、黃、東海海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懸浮物輸運、沉積及其季節變化
長江口鄰近海域夏、冬季水文特征分析
阿德雷企鵝聲信號特征初步研究
長江、黃河水沙特征初步對比分析
渤海灣、黃河口和長江口海域海水中顆粒氨基酸含量的分布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49925614) | 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4CB441504)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6133)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576072)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0411013) | 3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KZCX2-207) | 3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KZCX3-SW-223) | 3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KZCX2-YW-417) | 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G2000046703)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676037)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49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27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 21 |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 17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 16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13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 5 |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 5 |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基金 | 4 |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