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32.00/年
《飛天》文學月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管、甘肅省文聯主辦的文學學術期刊,面向國內外統一公開發行,《飛天》雜志創辦于1950年,其前身為《甘肅文學》、《甘肅文藝》、《隴花》、《紅旗手》,1981年更名為《飛天》至今,創刊60多年,出刊近600期。。本文學月刊以文學和文學評論為主,兼及文學學術刊載。立足西北,面向全國。有眾多的文學名家和新人在這里亮相,每年有大量作品被國內權威選刊選載。它集文學理論研究的權威性和文學創作工作的指導性于一體,以文學創作、理論探討和學術研究為主,兼備最新信息的一份重要文學理論學術刊物,是反映中國文學、文化發展走向和理論研究成果的一份重要參考期刊。
主要欄目有:古典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文藝理論、飛天論壇。
地址:蘭州市東崗西路668號,郵編:730000。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鄉村二題
苦尋
正午的反光
天空掠過大地
值班問題
三畝地
《甘肅文學》初創瑣憶
特殊年月的《紅旗手》
“根”的隨想(上篇)——憶《紅旗手》改刊為《甘肅文藝》的前前后后
“根”的隨想(下篇)——《甘肅文藝》復刊的前前后后
我既是園丁,我又是花朵——一九八一年的改刊及新時期的《飛天》
半世紀跋涉五十年紀程——《飛天》50年大事記(1950年8月-2000年8月)
《飛天》欄目大觀
《飛天》,祝福你!
歷史不能忘記
我與《飛天》的情緣
敬老院的斧聲
甘南草原
詩歌的語言、精神和內涵——由王小忠的詩歌引出的三個話題
今天的詩篇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無) | 3 |
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08WX18) | 3 |
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9WX203) | 3 |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08YSD016) | 2 |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09JK265) | 2 |
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201103050) | 2 |
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2008GXS5D128)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CYY019) | 2 |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103037) | 2 |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HB08BYY008)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 | 24 |
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 2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0 |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10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0 |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 | 9 |
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 | 7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6 |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5 |
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