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長江學術(shù)》由武漢大學主辦、武漢大學文學院承辦,是在海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語言文學類大型學術(shù)季刊。2002年創(chuàng)刊之始,由武漢大學文學院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辦,以書代刊,每年出版兩輯,以扎實厚重、注重創(chuàng)新為特色,在學術(shù)界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2005年底,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獲得正式刊號,改為季刊。
《長江學術(shù)》一貫秉承辦刊宗旨,即以探索新世紀學術(shù)理想為己任,以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為重點,兼及相關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廣納世界各地精華,兼顧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注重學術(shù)性、前沿性,力倡思想自由和學理發(fā)明,既重視理論,又強調(diào)實證,旨在學術(shù)的創(chuàng)新和拓展。舉凡中國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美學、文藝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臺港文學及海外華文文學等皆所關注。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文藝學研究、漢語言文字學研究、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文獻學研究、當前語言生活熱點問題等。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武漢大學文學院,郵編:430072。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nèi),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nèi)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shù)字用法:執(zhí)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shù)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shù)字作為語素構(gòu)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shù)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shù)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shù)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shù)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nèi)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xiàn)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fā)請詳細看。
“垮掉的一代”與中國當代文學
借詞生成過程中的認知性及概念合成
“隱喻類比”與“近義偏移”——談漢語多義詞形成的兩種主要途徑
論對文求義法
被字句謂語動詞的語義特征
漢語成分共用現(xiàn)象的語法性質(zhì)與相關理論
二十世紀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與研究述評
《廢名集》:一個可供討論的“范例”
茅坤與唐宋八大家學術(shù)譜系的構(gòu)建
顧炎武人生的詩意棲居
明詞文獻整理傳播史述略
中國古典小說回目對傳教士漢文小說的影響
詩的規(guī)則與學術(shù)的規(guī)則——宇文所安、田曉菲二教授訪談
拉丁美洲敘事文學的現(xiàn)實
《狩獵聚會》人物對話探析
清代劇壇“花雅之爭”研究
和辻哲郎前期美學理論中的文化闡釋學——以《古寺巡禮》為中心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8ZD153) | 6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ZD189) | 4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3WYB005)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BYY067)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2-2017)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AZD010)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BZW124)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7CYY016)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0CYY029)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ZW001) | 2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8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6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 | 51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13 |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9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8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7 |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5 |
國家教育部“211”工程 | 5 |
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