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年刊)創刊與2003年,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
《人類文化遺產保護》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西安市興慶南路10號,郵編:710049。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
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試論環渤海文化圈的形成李云;韓宇寧;
山東平原縣發現明代合葬墓志銘蔡連國;
紙質文物上的無機材料分析陳曉琳;金玉紅;
文物保護技術的領軍人物——李玉虎周亞軍;
秦陵銅車馬彩繪裝飾工藝源流探索研究申茂盛;
試論考古遺址的現場博物館化建筑姜超;劉金友;
長樂公主墓《袍服儀衛圖》探析李浪濤;張婉麗;
大連現代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初探李媛媛;
大佛地仗修復材料的評估研究周華;高峰;李乃勝;
西藏西部的古格王國及其“擦擦”泥塑藝術李宇翔;
清咸豐五年圣旨保護修復方法探究徐軍平;劉靚;王霞;
美育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李雨軒;張如良;
山東省可移動文物保護現狀調查及保護對策研究王傳昌;
小議激光技術在文物清洗中的危害與相應防護對策葉琳;
孔子博物館明代紗、羅類紡織品的病害分析與研究徐冉;
納米技術在紙質文獻脫酸保護中的進展劉闖;張世著;趙家玲;
《人類文化遺產保護》全國編委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虎勤;
基于吉祥理念的象征物在藏傳佛教寺院裝飾中的應用周晶;李天;
西安行業博物館公眾教育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研究陳探戈;林治剛;
大連瓦房店復州城東城門甕城城門發掘初探于海明;劉金友;馮雷;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