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68.00/年
《廣州文博》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編輯出版的學術性讀物,創刊于1981年。2007年起經主管部門批準,改由文物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廣州文博》作為廣州市文物博物研究者一個公開的學術園地,致力于探討不同歷史時空下的各種歷史文化現象,收集和整理館藏歷史文獻、文物及田野考察資料、考古發掘資料,并
積極開展反映文博行業發展特點的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保護等專題研究。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北京市東直門內北小街2號樓,郵編:100007。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
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
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
永遠懷念麥英豪先生傅舉有;
一生難得的良師益友譚慶芝;
我心中的麥英豪先生劉慶柱;
一生難得的良師益友譚慶芝;
說晚清番禺沙灣壁畫三杰康薇;
瑣窗寒·懷念麥英豪先生高旭紅;
腳踏實地面向二十一世紀麥英豪;
粵港文物大使——緬懷麥老林業強;
倫文敘夫人區氏墓志銘考述張強祿;
粵海關廣盈庫大使設置之小議汪喜;
廣東出土隋至清銘文磚紀略陳鴻鈞;
清代潮州金漆大壽屏西湖圖考霍云超;
“蛋家”等詞的歷史源流新探譚世寶;
同道上誠摯的師友——麥英豪王學理;
唐判文中所見有關家廟問題的討論向群;
麥英豪先生關心深圳文博工作記事楊耀林;
音容宛在情誼長存——憶摯友英豪黃展岳;
宋元廣州城的農產品與魚鹽產品貿易吳建新;
長者風范學人楷模——憶麥英豪老師程存潔;
孜孜以求誨人不倦——懷念麥英豪先生白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