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論叢》(年刊)創刊于2013年,語種:中文,開本:16開,出版地:北京市,是北京民俗博物館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年刊。每年年初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
《北京民俗論叢》開設欄目豐富,主要欄目設有“文物文獻研究”、“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各地民俗研究”、“東岳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
文物文獻研究、博物館理論與實踐、各地民俗研究、東岳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漢特人的傳統薩滿教及其復興苑杰;
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方式淺議賈娟;
北京民俗博物館信息化現狀分析朱羿;
泰山香社祭祀演劇活動及戲場考邵珠峰;
淺析北京東岳廟與大眾心理訴求解育君;
國家博物館藏十二生肖陶俑研究呂偉濤;
民俗博物館的兒童教育現狀與思考田莉莉;
生命的吟唱:《亞魯王》詩性意蘊淺析楊柳;
北京民俗博物館藏安·絲婉·富善贈書考述崔瑞萍;
河北遷安地區毛頭紙生產工藝調查及保護張學津;
四川甘孜藏區傳統村落保護的調查與思考陳光軍;
北京民俗博物館館藏招幌文物中的商業道德關皓;
網絡視域下的安多民俗民間文學的建構與思考劉玉忠;
春節習俗的文化內涵、心理功能及其傳承意義吳衛國;
從漢族的婚戀行為看當下北京地區婚俗的特點王路平;
全球化趨勢下博物館與文化企業資源整合的探索文愛群;
城市日常生活與民俗文本記述——以北京竹枝詞為例鄭艷;
靈魂不死——以劍川縣石龍村白族的叫魂儀式為例趙曉婷;
敦煌魯班仙話的非遺傳播與《周易》未濟、師、大過三卦高國藩;
廈門市同安區“同”字古厝保護和開發的現狀及問題分析陳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