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408.00/年
《美與時代》雜志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審美文化月刊,1986年在改革開放和美學熱潮中,由原河南省副省長、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美學家于友先與美學家張涵教授創刊,河南省美學學會、鄭州大學美學研究所主辦,聘請全國著名美學專家汝信、王朝聞、李澤厚、蔣孔陽、馬奇等為顧問,余秋雨先生等知名人士曾為之題詞。18年來,它以廣大青年讀者為主,面向社會各個階層,從美的角度,切入時代生活,不倦地撒播美學新知,耕耘愛美天性,拓展生命境界。并且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經濟,不斷自我調整,在內容和形式上提高檔次,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被國家出版總署列為“雙效期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美與時代》上半月刊文章簡練優美;介紹世界最新、最高品牌的化妝、服飾用品;它選用大幅國內外精美圖片,名人、名模薈粹,《美與時代》下半月刊設有欄目:美學論壇、隨筆、美術、音樂、設計、文學、美育等,可發表美學研究、美學隨筆、文學藝術各領域的理論研究和作品評論鑒賞,以及審美教育、素質教育的經驗體會。
《美與時代》下半月刊和上半月刊一致,大16開,96頁,銅板紙全彩印,印刷精美,并用四封和內文一定頁碼刊登繪畫、攝影、雕塑、設計、書法等美術作品和音樂作品,向全國推介新人。
《美與時代》下半月刊,主要面向大中專院校藝術學科和素質教育部門的作者和讀者。論文需再2500字以上,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引文、注釋必須核對準確。
美術人生、畫壇名家、美術研究、古代美術、外國美術、美術論壇、美術廣角、美術教育。
地址:鄭州市大學路75號,郵編:450052。
1.稿件署名作者應為合法著作權人,文責自負,作者排序以原稿為準,文章內容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本刊只接受電子郵件投稿,文稿請以WORD格式按附件形式發至本刊投稿信箱。
2.本刊對來稿一律先按欄目要求進行匯總編號登記,并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會對來稿文章進行必要的刪改,不接受刪改的作者請聲明。
3.征稿對象:美術家、設計家、書法家,美術、設計工作者,藝術院系教師、研究生、大學生的繪畫、書法、木刻、雕塑、剪紙、攝影、設計效果圖等創作。
4.來稿應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用字規范。文辭力求精煉,以3000~6000字為宜。隨文根據需要可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關鍵詞3~8個,參考文獻若干。
5.若來稿論文受到省(市)、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支持,請注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并將相關證明(或復印件)的電子版發送到本刊編輯部郵箱。
6.來稿請作者注明真實姓名、性別、所在單位全稱、聯系電話、手機和信箱。
7.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出刊后每篇文章贈作者1~2冊樣,如果作者仍有需要,可按郵局征訂價購買。
8.來稿需注明:作者姓名、研究方向、單位全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以及聯絡手機,以便于給雜志社給你郵寄用稿通知和雜志。
借題發揮——談油畫寫生中的造型意識
論美術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構建
淺析畫面色彩混濁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人神之間的信使——淺談云南紙馬
靈之光——敦煌千佛洞三號窟元代壁畫的藝術風貌
略論許昌的漢畫像石藝術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讀趙根成人物畫有感
一個行者的廓影
沉浸晝夢的大羅漢——侯震作品背后的深邃內容
論“氣韻”與“格式塔質”的共通性
從審美心理學看《敘畫》中的求“動”創作方法
談中國當代美術教育中的文化缺失
河南浚縣的“泥沽沽”
圖案基礎課教學探索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示
馬蒂斯素描小議
簡單至美——賞析雷諾阿的人物畫
淺議環境雕塑與空間的關系
關于本科油畫色彩多樣性系統教學的思考
西方作坊——學院美術教育模式的演變動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