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史學集刊》創刊于2018年,發行周期:半年刊,中國人民大學史學理論研究所主管、中國人民大學史學理論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一本專注于公共史學領域的權威雜志,其辦刊宗旨“傳播學術薪火,弘揚歷史文化”深刻體現了雜志的學術追求與文化使命。這一宗旨不僅強調了公共史學在傳承與發揚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還突出了其在學術研究與交流中的橋梁作用,致力于將歷史的智慧與學術的嚴謹相結合,為公眾提供豐富、深入的歷史知識與文化體驗。
“傳播學術薪火”意味著雜志承擔著連接過去與未來,學者與公眾的重要任務。雜志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歷史解讀,不僅為史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見解的平臺,也為廣大讀者打開了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激發了公眾對歷史的興趣與尊重。雜志注重歷史教育的普及,通過專欄文章、歷史小故事等形式,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生動鮮活、觸手可及的文化遺產。
“弘揚歷史文化”則體現了雜志對文化自信的堅守與傳承。雜志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專題策劃、歷史遺跡探訪、文化遺產保護討論等欄目,展現了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同時,雜志也關注世界歷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通過國際視野下的歷史比較、海外華人的歷史記憶等話題,促進了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開篇的話、專題研究、實踐者說、調查分析
1、稿件應具有真實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插圖清晰。
2、文稿字數不少于2500字符。盡量少用圖表,以文字敘述為主。不得抄襲,文責自負。
3、文章務必注明郵政編碼、單位、地址和聯系人等聯系方式。
4、本刊只接受電子稿(Word文檔)方式投稿。
5、正文中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應盡可能排比。不同層次的標題,有上下關系者,在內容上應相互聯系。題末不加標點符號,空1字書寫內容。
6、注釋是對文章中某一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也可以是作者對自己觀點的闡發。注釋隨頁標注,采用“①、②、③……”符號排序。
7、審稿周期為三個月,三個月內未收到答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8、關鍵詞置于中括號內(“[關鍵詞]”)每篇文章通常標注3~5個,關鍵詞之間空2個字符以區隔。
9、題目中除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電話、郵箱等信息,以便本刊編輯聯系有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