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創刊于2020年,發行周期:半年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界中專注于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權威期刊,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是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學術橋梁。它不僅是學者們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高端平臺,也是廣大讀者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對于學者而言,雜志是他們學術探索與成果分享的重要舞臺。雜志定期發表涉及中國古代文學、哲學、歷史、藝術、宗教、民俗等多個領域的學術論文,涵蓋了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明清小說戲曲,從儒家思想到道教文化,從古代建筑藝術到民間信仰習俗的廣泛議題。這些論文不僅展示了學者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細致的研究,也促進了學術界的交流與爭鳴,推動了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化與創新。
對于廣大讀者而言,雜志則是一座通往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學術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易于理解的內容,讓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是對于渴望深入了解自己文化根源的國人,還是對于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的外國友人,雜志都是一扇開啟智慧與美學之旅的大門。
雜傳整理研究、小說戲曲研究、文本與圖像研究、海外中國文化研究、醫療與文學研究、碩博論壇
地址:青島市香港東路23號,郵編:266071。
1、來稿字數不限,一般以1-2萬字為宜,最長不超過3萬字;來稿論文應包含中文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學位、職稱及通訊地址、郵編、手機等);
2、來稿正文五號宋體,注釋采用頁下注,標序使用①②③等依次排列,每頁重新編號,頁下注文字為小五號宋體,具體要求見后附《注釋格式》。
3、正文要求主題明確、論點新穎、論據可靠、語言簡練、具可讀性。
4、本刊注釋采用腳注形式,引用文獻需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注明出處。
5、編輯部接到來稿后,對稿件進行初審,即進入專家評審程序,編輯部在尊重專家審稿意見基礎上,結合本刊的定位和特色確定稿件采用與否。
6、關鍵詞應為3-5個,最好體現出文章的主旨和特色,目的是方便讀者根據關鍵詞在眾多文獻中關注到您的研究。
7、題名與標題以最恰當、簡明的詞句反映論文、報告中的最重要的特定內容,題名應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語、首字母縮寫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8、作者及其工作單位作者應是在本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對發表該文的內容負責的人員。
9、圖和表應少而精,應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不閱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和表不要重復同一數據。
10、所引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的文獻,以近5年公開發表的文獻為主,未發表的個人觀察資料和通信不得列為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