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播學評論》創刊于2019年,發行周期:年刊,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一本在傳播學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始終秉持著前沿性、學術性和實踐性的宗旨,致力于成為連接國內外傳播學界的重要橋梁。該雜志不僅緊跟時代脈搏,聚焦于當前傳播學界的熱點問題,還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就這些議題進行深入探討,為讀者呈現多元化的學術視角和深刻的思想碰撞。
在每一期的選題策劃中,雜志都力求精準捕捉傳播領域內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如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社交媒體的影響與監管、跨文化傳播的挑戰與機遇、傳播倫理與法規的完善等。這些熱點問題不僅反映了傳播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也直接關聯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思維方式、信息獲取方式乃至價值觀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深入探討這些熱點問題,雜志特別邀請了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作為特約撰稿人或評論員。這些學者來自不同的學術背景和專業領域,他們憑借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雜志提供了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文章和評論。這些文章不僅涵蓋了理論探討、案例分析、實證研究等多種學術形式,還融入了作者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思考,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思想啟迪。
第一部分 算法的力量、第二部分 算法、數據與城市、第三部分 “切問近思半月談”沙龍薈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
1、凡在正文中出現的所有引文、引語、數據等引用資料,請務必注明精確出處,以引注形式在正文內注明,并在文末參考文獻中列出相應信息。
2、注釋: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請一律用尾注。按文中引用順序排列,序號為:①②③……格式為: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在原文獻中的位置。
3、來稿文責自負,作者應對文章的署名和內容無異議,請保證稿件的原創性,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權,請勿抄襲或者重復刊發文章。
4、摘要應能客觀反映論文主要內容和觀點,不加詮釋和評價性文寧,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300字。
5、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別。
6、來稿應附上中文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附于文末,以便聯系。
7、計量單位與數字:遵照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及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阿拉伯數字使用應遵循得體與前后一致的原則。
8、參考文獻:凡注明出處,均以文末參考文獻的方式反映,并在正文中相應括注。排序為先外文文獻,后中文文獻。
9、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10、文章結構:稿件應包括標題、摘要、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等部分。其中,摘要應簡明扼要地介紹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引言應明確研究背景與目的;材料與方法應準確描述實驗設計、樣本選擇、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方法;結果和討論分別闡述實驗結果和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