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356.00/年
《政治人類學評論》創刊于2015年,發行周期:半年刊,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國內首份專注于政治人類學領域的學術集刊,自創刊以來,便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前瞻性的研究視角以及對交叉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深入探索,贏得了廣泛的贊譽與關注。該刊物的出版,不僅彰顯了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創新性,更深刻反映了學術界對于交叉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日益重視與積極實踐。
在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方面,雜志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每一篇文章都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確保其內容的質量與學術價值。同時,刊物還注重采用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調查、民族志文本撰寫、扎根理論提煉等,以確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全面性。這種對學術嚴謹性的堅守,不僅提升了刊物的學術影響力,也為政治人類學領域的研究樹立了標桿。
在創新性方面,它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關注政治人類學領域的前沿問題和新興議題。它鼓勵學者們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這種對創新性的追求,使得刊物在保持學術傳統的同時,也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引領政治人類學領域的研究潮流。更為重要的是,雜志深刻體現了學術界對于交叉跨學科研究方法的重視與探索。在政治人類學這一交叉學科領域,刊物積極倡導將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有機融合,以形成更為全面、深入的研究視角。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有助于揭示政治現象背后的深層次社會文化因素,還能夠為政策制定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和參考。
卷首語等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上大路99號,上海大學圖書館806室,郵編:200444。
1、正文應層次分明,在層次標碼后,應擬定標題。盡量減少層次,不得多于3 層,采用1,1.1,1.1.1 方式。層次的數字序號頂格寫,序號后要空一個漢字。
2、引文標示應全文統一,采用方括號上標的形式置于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于半角方括號中,如:“……模式[3]”。
3、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練。并具原創性,不侵犯他人著作權,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內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討會上發表過(特約除外)。
4、摘要慎用長句,只分1個自然段落。摘要之后須有關鍵詞,由3—8個反映論文主題內容、并用空格隔開的詞或詞組所組成。
5、要簡明確切地反映本文的主題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副標題,不用標點符號,并附相應英文文題。
6、作者簡介(含姓名、工作單位、職稱、學歷學位、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7、圖、表和公式應通篇順序編號,圖題、表題應有中英文對照。表格應采用三線表形式,內容以中文表述。具體要求請在本刊網站下載《撰文書寫要求》。
8、執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9、論文如屬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應在稿件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課題或項目 (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10、建立回避制:如果審稿人與稿件任何一個作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審稿人應該回避,并將評審的稿件及時退回編輯部,并告知編輯部不能評審的原因。存在實質性厲害沖突的,審稿人應遵守學術規范要求,客觀地以文章質量原則為依據給出評審意見,也可以采取主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