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學刊》創刊于1986年,發行周期:年刊,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美術學院大足學研究院主管,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美術學院大足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期刊雜志是一本專注于展示大足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大足學,以重慶大足石刻為研究對象,是一門涵蓋歷史、藝術、宗教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該期刊的出版,旨在推動大足學領域的研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該雜志的內容主要涵蓋了大足石刻的歷史、藝術、宗教、文化等多個方面。通過對大足石刻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宗教意義和文化價值,進一步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和精神面貌。同時,該期刊還關注大足學領域的最新動態,報道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促進學術合作。
《大足學刊》雜志由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國內外眾多知名學者擔任編委。雜志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嚴格的審稿制度,確保發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此外,該期刊還與多家高校、科研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者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
學術論文,又有學術評論、學術動態、學術展望
地址:重慶市青岸區離演路102號1幢,郵編:400061。
1、本刊刊登的所有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系。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者,請在來稿中明確聲明。
2、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3、文中一級標題用一、,二、……,二級標題用(一),(二)……,三級標題用1.,2.……,四級標題用(1),(2)……,依次類推。
4、如論文屬于某科研課題或基金項目,在首頁地腳處寫出項目名稱及編號;在首頁地腳處寫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
5、參考文獻按引文先后在文中標出序號,并與文后參考文獻序號一致,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要齊全。
6、摘要應具備以下4項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過程、試驗結果及主要結論;應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注意突出研究工作的創新點;篇幅約為200~300字。
7、作者的英譯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姓全大寫;并且兩個字以上的名,拼音之間不加連字符。外國作者姓名遵照國外習慣。
8、電子圖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應經過剪切后充分顯示關鍵部分。動態圖像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文中則標記為“動態圖x”。
9、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請用中文數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字。
10、文稿務求內容精煉,論點明確,論證嚴密,數據準確,文字簡練、規范,標點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