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研究》創刊于2019年,發行周期:半年刊,聊城大學北冰洋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雜志覆蓋了北極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考古、歷史、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學術文章,倡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旨在展示中國學術界在北冰洋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打造成為中國北冰洋研究領域的權威平臺。
該雜志不僅關注傳統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研究,還關注新興的理論訴求,如去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以及探討人與動物關系等話題,體現了對傳統研究領域的擴展和深化。它通過發表原創性的研究論文、綜述文章、研究報告以及專題講座等內容,全面深入地揭示北冰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變化規律,為人類對這個地區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雜志鼓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雜志的讀者群體非常廣泛,包括科研人員、教師、學生、政策制定者、實踐者等。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國際化的學術平臺,它致力于推動北冰洋地區的綜合性研究,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并為全球北冰洋研究學者提供寶貴的學術資源和交流場所。
文化與藝術、儀式與風俗、旅游與地區發展、學術動態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
1、研究性專題論文每篇字數一般不超過1萬字,以8000字左右為宜,請附2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和4~6個關鍵詞;書評及學術動態一般在2000字以內。
2、來稿需署作者真實姓名,并提供作者簡介(100字左右)、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編、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等詳細信息。
3、題名:簡明確切地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30字,不得使用不常見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盡可能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
4、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2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5、正文各部分都應簡潔明了。結果中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盡量減少層次; 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小圓點相隔,末位數字不加標點符號。如“1”、“1.1”、“1.1.1”等。
6、注釋是對文章標題、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號的阿拉伯數字表示;注釋位置在正文結束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7、文中圖、表隨文出現,圖一般不超過6幅。插圖切勿過大,圖中文字符號應與正文一致,圖片要清晰,層次分明。文章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8、科研基金資助的課題原則上著錄國家或省、部級以上的課題,需注明科研基金機構全稱和自主好,中、英文雙語著錄,分別置于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下方,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9、外國人名、地名請參照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和《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并注原文。上述譯名手冊中沒有的詞可自行譯出后注原文,并務請全稿統一。涉及其他專有名詞時,請采用國內通譯,并注原文。
10、參考文獻為作者撰寫文章時所引用的已公開發表的文獻書目。在正文中以參考文獻首次出現的順序編號,并在相應位置以數字加方括號的上標標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