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80.00/年
《中國法治》創刊于1982年,發行周期:月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司法部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它的內容涵蓋廣泛,深入探討了司法制度改革、司法公信力建設、行政執法與監督、法律職業與人才培養、智慧司法建設、案件管理與應急管理、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涉外司法行政合作等重要議題,展示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全方位發展。
在司法制度改革方面,刊物關注中國司法制度的變革與創新,深入探討了司法體制的完善、審判制度改革、檢察制度改革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司法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在司法公信力建設方面,刊物強調司法公信力對于社會公正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探討了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強司法公開、保障司法公正等議題。這些研究對于加強中國的司法公信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行政執法與監督方面,刊物關注行政執法與監督的實踐與發展,探討了行政執法的規范化、監督機制的完善、行政效能的提高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行政執法與監督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在法律職業與人才培養方面,刊物關注法律職業的素質提升和人才培養,探討了法律職業的道德建設、人才培養機制、法律服務創新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法律職業與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支持。在智慧司法建設方面,刊物關注數字化時代下的智慧司法建設,探討了智慧司法的技術應用、數據治理、信息安全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智慧司法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在案件管理與應急管理方面,刊物關注法院案件的公正高效處理和應急管理,探討了案件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實施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案件管理與應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在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方面,刊物關注司法行政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探討了信息化技術如何提升司法行政效率、加強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等議題。這些研究為中國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全面依法治國論壇、法治實踐、立法前沿、依法行政、刑事執行、公共法律服務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33號北樓,郵編:100035。
1、如有一稿多投,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負責。本刊有權對采用的稿件進行修改。如作者不同意刪改,請在投稿時聲明。
2、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別、所獲學位、職稱、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并請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基金項目(編號)資助。
3、正文標題:文內各級標題題號一律頂格書寫,標題題號分級采用1;1.1;1.1.1等標注形式。結構層次不宜過多,一般為二級或三級。
4、摘要不能有作者未來的研究計劃,不能出現圖、表、參考文獻序號和縮寫詞(相關專業讀者能清楚理解的除外),盡量不要出現數學公式。
5、正文按“前言、資料(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的順序書寫,為一級標題;以下各級小標題按照:一、(一)、1.安排序號。
6、注釋采用腳注,每頁重新編號,著作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期刊的注釋內容依次為: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份、期數。
7、圖片分辨率達到300*3001以上,jpg格式,標注名稱及出處。圖表用三線表,要有表序、表題,使用國家通用計量單位及符號,置于文中相應段落處。
8、稿件若屬科學基金資助或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者,請在稿件首頁頁腳內寫明項目名稱及其編號并附相關項目文件。
9、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10、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