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640.00/年
《中醫臨床研究》雜志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學術期刊;大16開本,148頁,定價15元/冊(全年定價360元/年)。國家級學術期刊 國內外公開發行,臨床醫學核心期刊。
中國特色和中西醫并重是中醫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弘揚我國民族中醫藥傳統,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框架,面向臨床,面向普及實用,匯總中西醫臨床經驗,報道國內外中西醫臨床研究成果,促進中西醫臨床學術交流,為中醫現代化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學術研究平臺,充分利用廣泛的專家資源,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科學組織和出版醫藥衛生知識和相關信息,為醫藥衛生行業和醫藥衛生工作者提供交流與探索的園地,成為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的知識平臺,并為構建具有中國醫療保健模式,探索現代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中西醫學、現代醫學、經典論著、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病例報告、文獻綜述、技術革新、護理經驗、證病辨治、中醫中藥、專科研究、管理醫學、人文醫學、養生保健、亞健康、治未病、實驗研究、名醫名方、綜述、醫藥配方、刊中報、醫學論壇、熱點述評等欄目。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咨詢產業 科技文化創業園,郵編:102218。
1、稿件署名作者應為合法著作權人,文責自負。
2、來稿首頁請注明:題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學歷、技術職稱及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系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和E-mail,并標明正文字數、表數及圖數。
3、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標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及復印件。
4、本刊對重大研究成果,將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時間內發表。
5、本刊對來稿認真負責,處理及時。
6、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
7、來稿一經錄用,即表示作者同意文稿的專有使用權歸《中醫臨床研究》所有。《中醫臨床研究》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網絡版)和紙版等其他方式刊發,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出刊后每篇文章贈作者1-2冊樣刊。
論文格式:
8、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論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每版可排2400字符(計空格)。
9、標題:力求簡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10、作者:作者姓名在標題下依次排列;單位按照所在省市縣、單位全稱、具體科室、郵政編碼的順序列于標題下方。
11、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為500字(詞)以內。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列出主要數據)、結論4部分。
12、關鍵詞:論著需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隔,每個英文關鍵詞首字母大寫。
13、醫學名詞和藥物名稱:醫學名詞應使用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名詞。中西藥物名稱應使用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14、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列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15、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
16、圖片和表格: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題或表題,說明性的內容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說明文字應簡短,不應超過50字,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數。按照三橫線(頂線、表頭線、底線)表模式制表,表內同一指標數據保留相同的有效位數。所有的圖表在文中相應部分應提及。
17、參考文獻應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段末上角標出,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列于文末。
三部推拿治療脾虛氣弱型便秘32例
針刺加走罐治療腰肌勞損臨床療效觀察
推橋弓穴配合點風池穴對原發性高血壓降壓的療效觀察
針藥并用治療癲癇的臨床研究進展
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和尿路感染的分析(附20例病例觀察)
辨證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0例的體會
按摩療法加拔罐治療肩周炎的臨床體會
按摩治療胃脘痛的臨床報告
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癥12例臨床觀察
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分析
慢性宮頸炎微波治療觀察
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藥治療研究
高頻超聲聯合彩色多普勒在乳腺腫塊診斷中的價值
28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體會
中西醫結合治療肩關節周圍炎196例
中醫藥辨證治療慢性胃炎淺析
乙肝散治療乙肝臨床研究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85例臨床研究
膈下逐瘀湯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道功能障礙(PCBD)的臨床觀察
益氣和胃法防治腫瘤化療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3IRTSTHN012) | 9 |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122102310103) | 5 |
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2A360004) | 5 |
唐山市科技計劃項目(12140209A-57) | 5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J01166) | 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6CB202302) | 4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4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12) | 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72736) | 3 |
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2B360019) | 3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31 |
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 116 |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基金 | 101 |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 | 58 |
南陽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 44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 | 35 |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 | 30 |
湖南省中醫藥科研計劃項目 | 30 |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項目 | 30 |
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