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64.00/年
《風濕病與關節炎》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面向國內外發行的突出中國風濕病學特色的專業學術期刊。創刊于1998年,內部發行,后更名為《中國中醫藥咨訊》,公開發行。2012年3月更名為《風濕病與關節炎》。本刊以風濕病的臨床診斷、治療、護理、康復、預防為主,涵蓋與之相關的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突出臨床實用性。主要刊登/報道風濕病學專業領域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類稿件。適合廣大醫療、衛生、教學、科研工作者閱讀。曾用名:《中國中醫藥咨訊》。
辦刊宗旨是:報道風濕病與關節炎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經驗,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為提高我國風濕病與關節炎疾病診療水平服務。
大醫真言、當代名醫、國醫傳承、名師高徒、繼承創新、學術爭鳴、學術探討、專家論壇、專家述評、成果展示、臨床研究、規范與標準、病癥研究、研發與創新、實驗研究、流行病學、臨床報道、影像與臨床、檢驗與臨床、方藥與臨床、中成藥園地、經驗真諦、專題筆談、專病集萃、虛邪瘀論、驗方驗法、針灸推拿、外治、雜合以治、治未病、調攝護理、康復與理療、患者教育、生活與飲食、專題講座、釋疑解難、熱點透視、研究生園地、繼續教育、文獻研究、醫經研讀、綜述、醫案醫話、病例討論、病案報道、民族醫藥、現代進展、相關學科、前沿動態、學科建設、思路與方法、百家新聲、會議紀要、八面來風、信息站點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東路115號院6號樓109室,郵編:100101。
1基本要求:文章有新意,科學性強,有理論或實踐指導意義;表達確切、術語規范、語言精煉、內容通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資料可靠、論證嚴謹。論著不超過4000字,綜述、講座不超過5000字,臨床報道1500~3000字,病例報告500~1000字。
2書寫:中文采用宋體,外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體,并注意大小寫及上下角。文章正文使用小四號字體,1.5倍行距。要求標點準確,注意,、。”〉)》等后標點不能占第1格,“〈(《等前標點不能留在最后一格。所有數據應核對準確無誤。正文中如需使用英文縮寫,要求其首次出現處按照“中文全稱(英文全稱,英文縮寫)”的格式書寫,例如: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
3題名:論文如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省、部級以上重點攻關課題,不要在論文題名處標注,而應在文稿首頁下腳注中
注明“基金項目:×××項目(編號)或×××課題(編號)”;如獲專利,請注明專利號。
4署名:包括作者姓名、單位名稱、單位所在地和郵政編碼。多個作者分屬不同單位者,請自行排序,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依次標明。第1作者單位全稱以公章為準。作者姓名和單位各占一行,居中書寫。
5摘要和關鍵詞:除病例報告、醫案醫話類論文外,所有論文須附中文摘要。其中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等論著類論文還須附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不超過500字,英文摘要不超過350個實詞;臨床報道、經驗交流類論文,附結構式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專家述評、綜述、學術探討、名老中醫經驗菁華、流派菁華、診治失誤案例分析類論文,附指示性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不要使用英文縮寫,如“OA”;摘要中也不能標注參考文獻。所有論文均須附3~8個關鍵詞,且應盡量采用最新《中文醫學主題詞表》(CMeSH)中所列的詞;如表中尚無相應的詞,可使用當前習用的詞;關鍵詞中的第1個詞必須來自CMeSH,以便檢索。
6層次標題:包括標題編號和標題本身。標題層次一般不宜超過3級;第1級標題編號用1,第2級標題編號用1.1,第3級標題編號用1.1.1;各級標題編號均左頂格排,其后不用標點,留1個漢字空,然后排標題。
7表格和插圖:表格和插圖務求少而精,所有表格(插圖)均應設表(圖)號、表(圖)題,并在正文相應的位置上標注,例如:(見圖1)。若1幅圖內有幾幅分圖,可寫為“圖3(1)”等。表格請用三線表,表內數據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均數及標準差小數點后保留位數一致,設計時請參考本刊采用格式。線條圖外廓以矩形為宜,高寬比例為5︰7,避免過于扁寬或狹長,掃描線數不低于800DPI;1幅圖內有幾幅分圖時,各分圖的分辨率、高寬比例應一致。照片圖應清晰,對比度好,原大或縮小使用者掃描線數不低于300DPI;放大使用或須作特技效果者,掃描線數不低于600DPI。圖上文字應以位圖(失量化)形式植入。病理照片應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
8醫學名詞和簡化字:醫學名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已審定公布的《醫學名詞(七)》(科學出版社出版)為準;暫未審定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所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簡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布的
《簡化字總表》及1998年3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亦可參照新版《新華字典》。
9量和單位: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書寫規則,均應符合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GB3100~3102—1993,例如:秒→s,分鐘→min,小時→h,天→d,升→L,毫升→mL。但是非法定計量單位符號不能以英文字母代替,而應使用漢字,例如:“周”不能寫成“w”,“月”不能寫成“m”,“年”不能寫成“a”(圖表中除外)。所有計量單位符號均用正體和乘式表示法,不用斜線,例如:mg/Kg/d→mg·kg-·d-1。數值與單位符號之間空半字空,例如:5mL→5mL,45℃→45℃,50~60℃→50~60℃。
10數字:用法應符合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特別是當所表示的數目比較準確時,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采用三位分節法,廢除撇分節法(年份、部隊番號、儀器型號等除外)。阿拉伯數字書寫的多位整數和小數的分節方法為:從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數字1組,組間空1/4個漢字(1/2個阿拉伯數字)的位置。例如:27484563.14159265
11統計學處理:論著類文章(包括基礎研究、臨床研究)中的數據要求進行統計學處理,并注明統計學處理的方法(如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等)、統計學軟件的名稱及版本(如SAS9.13、SPSS11.5等)、檢驗水準(檢驗水準α=0.05或檢驗水準α=0.01)。文中須規范使用統計學術語。例如:“具有顯著性差異”“具有極顯著性差異”“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等統計學用語不規范,應改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符號的使用應按照GB3358--82《統計名詞及符號》的規定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斜體x(—),不用英文大寫斜體X(—)或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斜體s,不用SD;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斜體sx(—),不用SE或SEM;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斜體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斜體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斜體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斜體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斜體υ;⑨概率用英文大寫斜體P;⑩樣本含量用英文小寫斜體n。P值前應給出檢驗統計量的具體數值,如“t=”“χ2=”“F=”“q=”等。P值和檢驗統計量的數值,要求小數點后保留3位有效數字。
12參考文獻:所引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以近5年公開發表的期刊文獻為主(近5年文獻≥50%,近3年文獻≥40%),內部資料、個人通訊、二次文獻及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綜述類文稿引用文獻一般為30~40條,論著類一般為10~15條,其他文稿一般為7~10條。文獻著錄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項目和著錄格式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執行。正文內引用處按引文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從1開始)連續編碼,并將數碼置于方括號中,將數碼連同方括號作為上角標,或者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中全部列出,其間用“,”相隔;如遇連續序號,序號間標注起訖號“–”。如同一文獻被引用多次,則只編1個號,文獻表中不必重復著錄頁碼。文末參考文獻表中若同一文獻作者不多于3人,全部著錄(姓名中間用逗號隔開);3人以上,只著錄前3人,后加“等”或“etal”(英文)、“他”(日文)、“идр”(俄文)。文末參考文獻表中的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歐美作者的“姓”要寫全,其中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名”縮寫,并省略縮寫點(例如:EinsteinA);如用中譯名,只著錄其姓。正文中引用處的作者姓名則按照原文種的書寫習慣,如大部分歐美國家的作者姓名采用“名前姓后”的形式(例如:AlbertEinstein)。西文按《醫學文獻索引》(IndexMedicus)格式縮寫年份,卷(期):起頁-迄頁.
13有關版權轉讓聲明:凡向本刊所投稿件,一經錄用,該論文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等權利在全世界范圍內轉讓給本刊。凡被本刊錄用的稿件將同時通過因特網進行網絡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務;稿件一經刊用,將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權使用報酬(包括印刷版、光盤版和網絡版各種使用方式的報酬),并贈當期雜志2冊(短文贈1冊)。
14投稿:文稿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恕不接受。本刊施行在線投稿,不接收紙質稿件。請作者登錄本刊網站注冊后投稿,本刊遠程稿件處理系統收到稿件后會自動編號并發送回執。稿件正文用Word格式,圖片及其相應的說明附于文章末尾;圖片用TIF或JPG格式保存。圖片放在同一個壓縮包里和正文分別上傳。來稿請作者單位主管學術的部門審核,出具紙質加章推薦信,推薦信以圖片的形式同正文分別上傳。請作者認真保存原件,以備編輯部索取。若接到本刊回執后90日內未收到刊用與否的通知,可另投他刊;退修稿逾20日不修回者,視為撤稿。本刊對來稿有修改、刪節權;但有涉及原意的修改時,則會征得作者同意。不采用的稿件不再退還,請自留底稿。稿件實時處理情況請登錄本刊網站查詢。
中國人群神經精神性狼瘡危險因素的系統評價
房定亞教授對風濕病病因病機的認識及治療特色
中頻電流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
基于“虛邪瘀”理論的風濕病學科體系建立及相關研究
晚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警惕生脈注射液的嚴重過敏反應
隔物溫和灸對膝骨性關節炎家兔關節液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響
熱痹清片的毒理學研究
中頻電流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
郭會卿教授應用溫中除痹方治療風濕頑痹經驗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930) | 2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3211) | 21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126B02) | 18 |
安徽省衛生廳中醫藥科研課題(2009ZY05) | 14 |
安徽省科技攻關計劃(1301042211) | 1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02609) | 10 |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12Y0046) | 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60580) | 6 |
福建省教育廳A類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項目(JA12167) | 5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1010402170) | 5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326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 71 |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 59 |
安徽省科技攻關計劃 | 34 |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 | 33 |
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發展基金 | 30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 | 28 |
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 | 2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25 |
貴州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建設項目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