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580.00/年
《中西醫結合學報》是開放獲取期刊,已被列入《開放獲取期刊指南》(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DOAJ),所有被錄用的稿件均經過同行評議,同時在紙質印刷版和網絡電子版(www.jcimjournal.com)發表。《中西醫結合學報》為月刊,紙質印刷版于每月15日出版,全球發行;網絡電子版與紙質印刷版同步出版。網絡電子版具有完善的檢索和參考文獻鏈接功能。全球用戶可在本刊中英文雙語網站無任何限制地檢索、閱讀和下載全部論文。《中西醫結合學報》在國際最權威的醫學文獻電子數據庫PubMed建有免費全文鏈接。全球用戶可在PubMed免費檢索任何一篇論文的摘要和題錄,并且可以在PubMed即時鏈接本刊網站,免費閱讀所檢索的論文全文。中西醫結合學報雜志社(JCIMPress)是出版者國際鏈接聯合會(PublisherInternationalLinkingAssociation,PILA)和CrossRef的機構會員,與CrossRef成員期刊實現了跨平臺鏈接。《中西醫結合學報》的每一篇論文都注冊了DOI號,并建有參考文獻鏈接和被引鏈接。《中西醫結合學報》將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大范圍地向世界展示您的研究成果。我們的辦刊方針:堅持學術期刊的導向作用,履行學術期刊的社會責任,倡導科學、嚴謹、務實、創新的學術風尚。我們的辦刊理念:只爭朝夕,只求卓越;盡我所能,做到更好。我們的辦刊目的:向世界展示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成果,向中國讀者介紹世界結合醫學的進展,為全球讀者提供一個即時和自由交流的學術平臺。我們的辦刊方向:編輯出版國際一流醫學期刊,打造國際化精品期刊、品牌期刊。
《中西醫結合學報》現已更名為《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結合醫學學報(英文)》。
《中西醫結合學報》設有院士筆談、專論、述評、學術探討、系統評價、臨床論著、實驗論著、經驗交流、醫案醫話、文獻研究、文獻綜述、學術講座、醫學統計學、中醫英譯、結合醫學概覽、醫學論文寫作、國際動態、會議消息、書評、招聘啟事、讀者來信等欄目。
地址:16 Donghuangchenggen North Street, Beijing 100717, China,郵編:100717。
(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
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冠心康對大鼠缺血心肌細胞ATP敏感鉀通道亞基Kir6.1、Kir6.2、SUR2A和SUR2B表達的影響
益氣活血中藥聯合缺血后適應保護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損傷的機制
中藥更年春含藥血清對β淀粉樣蛋白誘導的PC12細胞凋亡的影響
電針對單純性肥胖大鼠下丘腦肥胖抑制素表達的影響
王慶其教授從瘀論治老年病經驗舉隅
240例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日分布的中醫病理節律研究
香港地區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初步調查與中醫病機探討
包心菜外敷治療產后乳房腫脹
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醫四診信息調查及驗證性因子分析
火把花根片聯合厄貝沙坦治療IgA腎病的臨床觀察
益氣活血方藥對老年大鼠肝臟衰老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枸杞多糖對荷瘤小鼠腫瘤微環境T淋巴細胞亞群及樹突狀細胞的影響
健脾中藥復方胃腸安對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長和轉移的影響
中藥地椒乙醇提取物對人白血病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鹽酸塔斯品堿促進大鼠皮膚創傷愈合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