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44.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上海針灸雜志》(CN31-1317/R,ISSN1005-0957,月刊,大16開,50頁)創刊于1982年,由上海市衛生局主管,上海中醫藥研究院、上海市針灸學會主辦,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承辦,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貿易代號M0657,國內郵發代號4-360)。《上海針灸雜志》辦刊27年,謹守繼承和發揚針灸醫學的宗旨,已成為各級醫療、教學、科研人員和針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上海針灸雜志》辦刊27年,謹守繼承和發揚針灸醫學的宗旨,以其豐富的內容,融學術、技術、普及為一體的特點,已成為廣大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的各級醫技人員以及針灸醫學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為適應市場需要,促進針灸事業的發展,憑借期刊這一媒體所具有的社會影響力和學術輻射力,加強針灸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大勢所趨。《上海針灸雜志》是為科研、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等提供信息與經驗交流的平臺,也為科研、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等提升自身價值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上海針灸雜志》為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萬方數據庫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入選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維普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收錄期刊,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收錄源期刊。曾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三等獎、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上海市科協系統優秀科技期刊提名獎。2001年以雙百期刊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和頒布的中國期刊方陣。
《上海針灸雜志》是一本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針灸雜志、在針灸界享有盛譽。它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在組稿中廣拓外援、承前啟后、博采眾長、以其豐富的內容、融學術、技術、普及為一體的特點、獲得廣大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的各級醫技人員以及針灸醫學愛好者的歡迎。其欄目設置多樣、理論與實踐并重、提高與普及兼顧、力爭做到既能反映我國針灸學術發展的較高水平、又能夠滿足一般基層醫生的臨床需要。主要欄目有“973計劃”專欄、名醫經驗、臨床研究、臨床報道、思路與方法、動物實驗、專論與綜述、新聞、學術動態、微型述評、針灸教學、針灸器材等。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650號,郵編:200030。
1、題目:含義明確,言簡意賅,能反映論文核心內容,并包含主要的關鍵詞,不超過25個字。英文題目不超過120個字母和空格,一般不用縮寫。
2、摘要:300字左右,說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與結論。中文稿須附英文摘要,為了便于英文讀者閱讀,中文稿的英文摘要可比中文的摘要詳細一些,以便為英文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3、關鍵詞:每篇選3-10個詞或短語,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和IndexMedicus最近一年第1期Part2主題詞表中的詞。
4、作者簡介:按以下順序介紹: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職務),學位,研究方向。另外,請附上全部作者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和e-mail地址。
5、基金項目:文章如屬有資助的基金項目或國家、省市課題研究成果,應在該頁腳注注明其基金名稱或課題名稱。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9637050);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資助項目(102-10-02-03)”。
6、引言:不另列標題,扼要論述研究的理論基礎、前人已有工作、研究目的和意義。
7、材料和方法:寫明實驗對象。常規方法描述從簡,創新方法或有較大改進的方法則應詳述,以便他人重復。已發表但人們不太了解的方法應引用文獻,簡要描述。化學藥品、儀器設備均須給出制造商及產地的名稱,動物及關鍵性試劑、藥品和測試儀器應說明品名、規格、型號及來源。
8、研究設計:應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人和剔除標準等。應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四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9、統計方法: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Q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并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當涉及到總體參數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對于服從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應采用M(Q®)方式表達,不應采用x±s方式表達。對于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前者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應盲目套用x2檢驗。要避免用直線回歸方程描述有明顯曲線變化趨勢的資料。不宜用相關分析說明兩種檢測方法之間吻合程度的高低。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使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10、實驗結果:對原始資料作加工處理和必要的統計分析,寫明統計結果、實驗觀察例數、P值、標準差或標準誤。對所得的結果用文字、圖表作邏輯性的描述。圖表設計應正確合理、簡明易懂。每張圖、表都必須在正文中提到其內容。
11、表: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以補線。表格文字用英文,表題用中英文對照,表注用英文,應該敘述明了,不可過于簡單。欄目名稱應簡短,標注符號依次用1)、2)、3)等。表直接排在正文內。
12、圖:在文章中需插入圖的地方畫一方框,框內注明圖序號,圖題和圖注寫在方框下。中文稿的圖題中、英文并用;圖注用英文,可以寫得詳盡一些,便于英文讀者理解。顯微照片應在圖注中注明染色法。顯微照片內一定要有比例標尺。照片圖要圖像清晰,反差明顯,無劃痕和破損。照片反面用標簽紙或軟鉛筆寫上作者姓名和圖的序號,并以“↑”符號標明方位。
13、討論:緊密聯系研究目的,對實驗結果進行必要的分析推理,要突出新發現以及由此得出的結論,討論其意義和局限性以及對將來研究的影響。不要重復“結果”中詳盡的數據或內容,避免證據不足的推理與結論,不要在討論中做文獻綜述。
14、致謝:寫明給本研究工作提供資助的科研基金(包括基金號碼)、單位或個人,感謝對本工作給予幫助的個人或單位。
15、參考文獻:引用近期和閱讀過的重要文獻。選擇與本文直接有關的參考文獻和專著。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個人通訊以及從網上摘錄的未正式發表的信息不能用作參考文獻。尚未被接受的稿件提供的資料,應在文中用括號注明“待發表資料”;已被接受而未刊出的文章可列人參考文獻,在刊名后注明“在排印中”。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正文中的文獻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序號,并按文中出現次序編號。作者必須對照原文認真逐一核對文獻內容,避免錯誤。中文版的圖書仍用中文。其它文種的文獻用原文。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l-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tlmrrWedic。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格式舉例如下。依次寫明作者、年、刊(書)名、卷(版次)、頁。列出所有作者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并用方括號表示,如[1][2]……與正文指示序號、格式一致。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寫格式為:
(1)專著、論文集.[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著者,題名,刊名,出版年份,期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著者,題名,報名,出版日期,版次.
16、醫學名詞:以1989年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藥物名稱應使用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中的名稱,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17、計量單位、單位量符號和數字表達法:按1984年6月9日國家計量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書寫。采用國家標準中規定的計量單位。物理量和變量符號用斜體字。
針藥并用對中風后腹瀉的療效及腸黏膜通透性的影響
巨刺導引復合針法對中風偏癱運動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
頭針配合體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針藥并用對腰椎間突出癥患者疼痛指數及功能障礙指數影響
《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斷與治療》簡介
俞募配穴法針刺治療腦卒中后尿潴留療效觀察
頭體針結合治療假性延髓麻痹的臨床觀察
針藥并用治療假性延髓麻痹50例療效觀察
耳穴貼壓加服消癜靈治療頑固性過敏性紫癜
針刺加穴位貼敷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病臨床初探
針刺加拔罐治療慢性單純性咽炎30例臨床觀察
針灸加神闕穴貼敷防治支氣管哮喘療效觀察
電針后溪穴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觀察
針刺結合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耳鳴56例
針刺治療腦血管病后吞咽障礙31例
刺絡放血治療麥粒腫38例
穴位注射配合溫和灸治療網球肘40例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S30304) | 57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9CB522900) | 39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T0302) | 3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5CB523306) | 21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6CB202302) | 1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09CB522901) | 1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3793) | 10 |
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90013110005) | 10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24B01) | 9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基金(02DZ19150-2) | 9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494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215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基金 | 114 |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基金 | 62 |
浙江省中醫藥科技計劃項目 | 60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50 |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基金 | 45 |
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基金 | 45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 | 37 |
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