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中醫教程教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大數據與自媒體高度融合,人類進入以視頻為主要傳播媒介的微時代,通過制作微視頻開展網絡教學的全新模式也應運而生。基于網絡教學的目的,探索如何制作基于網絡教學的中醫婦科學微視頻,分析開展研究的時代背景、意義及優勢,并明確制作思路,列舉制作方法,形成翔實可靠的論文資料。通過微視頻有效提升疫情背景下中醫婦科學等傳統中醫學科的網絡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由此翻開中醫婦科學網絡教學的新篇章。
關鍵詞:網絡教學;中醫婦科學;微視頻;錄屏軟件
1背景
2020年注定被中國和全世界銘記,病魔的肆虐,國家多項措施指揮防疫,醫護人員面臨生死危難的英勇奉獻,無形中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檢察日報》刊發的《充分利用網絡推廣信息化教學》一文指出:“推遲開學,但是我們并不停學。”根據抗疫統籌,各級學校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網絡教學,由此也推動了各種教育技術的發展。微視頻結合網絡教學,是“互聯網+”在教育界的新拓展。在微視頻初興時期,由于其本身含有很強的專業屬性,使得很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微視頻制作方面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采用網絡上已有的資源,無法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微視頻進行融合。但隨著先驅者的不斷革新,各類軟件的操作功能日益強大,將本身復雜多元的微視頻剪輯與編輯操作進行簡化。各位教師只要跟隨頁面教程,掌握基本的剪輯知識,就可以結合個人的教學理念制作出符合學科教學設計的微視頻。將這一技術和時下流行的微課相結合,涵蓋了教學設計、課件展示、練習評測、回顧與反思等多個環節,能夠整合出多維度的課程體系,讓原本深奧難懂的知識點以更加生動立體的形式進行展示。
2意義
本次疫情期間,全國師生切實體會了網絡教學的便捷性,體會到微視頻這項隨著時代興起的教育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卓越應用。微視頻網絡教學能夠引入信息技術的認知規律,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不斷拓展課程資源的數字化結構。它區別于傳統的面授式教學,以教學視頻或片段拼接為主體,借助各類視頻平臺和學生開展教學互動。以中醫婦科學為例,開展微視頻網絡教學的意義在于這種新型教育資源能夠讓生理期調節、宮寒影響等抽象的課堂變得立體,在短小精悍的圖文視頻輔助下,課堂突破了時空的障礙,變得更加豐富,師生靈活、移動、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都得到滿足。只要擁有網絡,就能自主安排授課和學習時間,平臺更是琳瑯滿目,富含各種功能。此外,在中醫婦科學中,學生既要學習發展的歷史,又要掌握女性生殖臟器的構造和生理特點,還要學會各種婦科疾病的診療與控制,但僅憑課堂45分鐘實在難以完全吃透。有了可以隨時回放的微視頻之后,學生便能清晰地查看任意知識點的微視頻,以最快的方式理解并運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既鍛煉了自己的教學水平,迅速獲得成長,也能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化教育。
3制作思路確定教學內容
中醫骨傷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該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以及剛參加工作時,普遍表現出臨床實踐能力不足、不熟悉骨折基本復位手法、不能完成夾板或石膏固定的問題。他們臨床思維能力不強,不能將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學到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高職高專學生僅有3年時間學習,對于如何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其有效學習,培養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我校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1],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身教學特色,現介紹如下。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滿足醫學教育需要
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為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以實用為本。中醫骨傷專業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從解剖、病因病機分析、診斷、鑒別診斷到治療手段,均要求較高。我們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就明確相關內容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將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機融合,使理論與實訓學時比控制在2∶1~1.5∶1;將骨科手術入路解剖學、針刀醫學和骨傷影像診斷、急診醫學等課程設為選修課以適應中醫骨傷崗位需求。
2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索取
2.1采用PBL教學模式。[2],以問題為導向,改變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PBL(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方法被認為能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學者曾對普通本科中醫骨傷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在大學階段仍然不會學習或者不善于學習,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中學時代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仍然適用于當前的學習[3]。筆者對中醫骨傷專業大專生也做過類似調查,但結果令人擔憂,超過70%的學生仍然沿用初、高中以來的學習方法,僅有不到5%的學生有學習計劃且嚴格按計劃執行,15%學生有計劃但難以執行,80%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筆者認為,高等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自學能力,因為這個能力對其職業生涯至關重要。因此,我校要求一年級學生參加晚自習,促使學生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教師在每次理論課結束時,布置課后思考題(涉及下次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習針對性。下次上課時先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并計入平時成績,促使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聽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在此基礎上配合課后復習,完成知識積累,逐步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自學能力。2.2小組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增強團隊意識。不管是理論教學、實訓,還是臨床見習,都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和進行考核,組內學生榮辱與共,彼此幫助,互相促進,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習主動性和團隊協作意識。如骨科手術入路解剖學的學習難度不大,學生需要記憶解剖知識和手術入路。若采用傳統方式授課,學生不會主動學習,只靠期末考試前強化記憶,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我們要求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途徑(教材、參考書、網絡、圖譜)對下次授課內容進行自學,并以問答的方式歸納重要知識點。下次課的前50分鐘先由某一小組提問,其他小組搶答,提問的小組進行評分。課堂評分是學科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專人負責記錄。教學過程中,提問者是學生,搶答者是學生,評分者是學生,記錄者還是學生。我們以鼓勵為主,搶答環節不設扣分項。教師利用剩余的40分鐘點評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情況,梳理本節重要內容,布置任務。此種方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增強了學生團隊意識,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2.3多媒體課件結合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在理論教學時采用多媒體課件+傳統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直觀生動,但教學速度快,信息量大,師生互動較少;且制作課件耗時較多,導致教師沒有精力進行教材和教學方法研究。研究發現[4],多媒體課件+傳統教學法效果最好,單純使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其次,傳統教學效果最差,三者之間有顯著性差異。以骨科手術為例,我們在課件中大量使用臨床案例照片,使學生對手術方式和過程有直觀的認識,便于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并非簡單展示課件,而是根據學生反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現場討論、演示、提問和搶答等,加強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的薄弱之處進行鞏固,把握教學主線,使學生思路清晰,及時對比、歸納和總結,不會因為多媒體課件呈現的海量信息而忽略重要知識點。此種方式需要教師對學科有深入的了解,融會貫通,時刻與學生交流、討論,通過一個個問題促使學生掌握知識點。2.4采用案例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中醫正骨、中醫筋傷等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5]。傳統教學采用定義、病因病機、癥狀、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的流程,雖有助于對疾病的全面認識,但學生大多死記硬背,學習過程枯燥。臨床工作中首先要通過患者的主訴、癥狀和查體結果做出判斷,然后再考慮治療方案。所以,傳統教學思路和臨床診療思路是相反的,不利于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常出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難以銜接的現象。專業課程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以鮮活的案例配以真實的照片及輔助檢查結果,可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增進理解[6]。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篩選了大量臨床案例,結合適當的啟發和提問,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教師對課堂進行掌控,把案例式教學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臨床思維。需要注意的是:(1)所選病例既要生動又要貼合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2)教師要把控教學過程,提問要緊扣知識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盡量讓學生自己判斷和評價;(3)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給出意想不到的回答,教師必須進行判斷和解釋,這就需要有較強的突發情況處理能力。2.5采用病案討論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病案討論法不同于案例教學法,是在完成某章節學習后,篩選一個具體病案,給出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結果,要求學生充分討論后進行診斷、鑒別診斷,明確治療措施。如果診斷不明確,還需給出進一步檢查建議。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僅在學生代表發言結束后進行點評,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分。案例教學法重在對學生進行啟發,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而病案討論法重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檢驗前期學習效果。例如,在學完中醫筋傷的頸部筋傷內容后,選出適合的病案讓學生進行診斷,并指出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措施,通過討論和教師點評使學生對本章知識點融會貫通。2.6通過學生小講課,提升學習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臨床課程教學中,教師篩選出相對簡單的疾病,學生自學后,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30分鐘的教學內容,走上講臺為全班同學講課。讓學生體會自己明白和讓同學明白完全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建設臨床見習基地,舉辦技能大賽
中醫骨傷專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臨床查體技能、骨折復位手法、理筋手法、皮膚牽引法、骨骼牽引法、小夾板固定法、石膏固定法等,我校除成立骨傷專用實訓室,購買臨床常用器械、設備和耗材外,還做了如下工作。3.1修訂實訓大綱,編寫實訓教程。修訂臨床課程實訓大綱,與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適用于高職高專中醫骨傷專業的實訓教程,針對每項操作,明確指出實訓目的、技能要求和操作注意事項,同時給出評分標準,便于教師開展高質量的實訓教學。3.2拍攝操作演示視頻,建立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實訓教學雖有教師示范操作,但學生往往會忽略細節,同時因觀看位置不同而影響學習效果。為避免上述情況,我校教師拍攝了大量操作視頻,如骨傷科臨床檢查法、夾板固定術、石膏固定術、各部位理筋手法、各部位骨折復位手法等,方便學生反復觀看加深理解。3.3調整實踐教學順序,學生操作后教師點評、再示范。研究表明,讓學生帶著問題實訓比單純先由教師示范再進行練習的效果好很多[7]。以中醫筋傷和中醫正骨為例,教師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實訓課上先由學生操作,然后其他學生指正,共同討論,再由教師總結、點評并示范標準操作方法,最后安排學生統一練習,以達到最佳實訓效果。3.4成立臨床見習基地,讓學生“走出去”,把專家“請進來”。學校和數家三甲醫院合作成立臨床見習基地,聘請臨床高年資醫師作為兼職教師,帶領學生見習。將課堂搬到臨床一線,讓學生“走出去”。為保證見習質量,學校與醫院共同制訂見習計劃,明確見習內容和目的,以便兼職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帶教,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掌握臨床操作技能,了解崗位職責,培養同理心和責任心。定期請臨床專家來校開設講座,介紹新知識、新技能,開闊學生視野。學校還利用合作醫院舉辦骨科年會或學術會議的機會,讓二年級學生到會場旁聽,了解臨床動態和學科發展。3.5舉辦技能大賽。每年定期舉辦骨傷技能操作大賽,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練”,通過比賽強化各項操作技能,將骨傷科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完美結合。
摘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已成為中醫藥院校創新發展的使命。如何面對新醫科變革,并圍繞中醫四大經典突出中醫思維培養,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是亟需思考與探索的主題。以中醫疫病學教學新模式的構建為例,闡釋中醫經典與傳染病學相融合,理論與實踐相貫通,形成由“核心模塊、思維模塊、理論模塊、臨床模塊、實驗實踐教學模塊”等五大模塊的中醫疫病學教學新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關鍵詞:中醫疫病學;教學新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0年9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醫學教育擺在關系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9月16日,在《求是》雜志第18期發表的“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中強調,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中醫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與瘟疫斗爭的歷史。中醫經典一直有效指導臨床實踐,特別是傷寒學和溫病學理論體系的創建,是歷代杰出醫家與瘟疫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2003年非典以來,我們對如何發揮中醫藥在防疫抗疫中的作用,如何以中醫疫病學教學改革為切入點,進行全面思考與梳理,形成了中醫經典與傳染病學相融合,理論與實踐相貫通的疫病學教學新模式。
1當前中醫經典與疫病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醫的生命力在于療效,中醫療效的根基在于中醫經典和中醫思維。千百年來,中國人民依靠中醫藥治療了很多疫病,傳統中醫藥始終有效地指導臨床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在應對非典和肺炎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無論是2003年非典還是2020年肺炎,都對我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危害和重大的經濟損失,這一切促使我們在看到新世紀傳統中醫藥優異表現的同時,也要不斷思考中醫藥傳承、發展和創新中存在的不足。長期以來,傳統的中醫經典教學,以概念、病證和條文為主線,注重知識點的傳授和講解,忽視和弱化中醫思維培養。中醫藥的傳承面臨著臨床醫生中醫思維弱化、西化,中醫經典理論基礎差等嚴峻問題。中醫沒有專門的疫病學課程,相關知識散布于傷寒學、溫病學、傳染病學等課程中,學生疫病知識結構不系統、知識碎片化。從而出現了傳染病辨治中醫思維弱化、經典基礎不牢、臨床醫師經典運用能力及臨床實踐能力不足等現象,導致中醫抗疫人才短缺。由此帶來中醫藥應用盲目化、西化、同質化、神秘化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充分發揮,必然影響臨床應用中醫藥的療效。構建疫病學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中醫思維,完善學生疫病知識體系,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用中醫藥的應急處置能力,成為中醫藥人才培養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2中醫疫病學教學新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多年來,我校一直致力于積極探索傷寒學、溫病學等經典的教學新模式,特別是2003年非典以來,開始著手以培養中醫思維為主線,傳承黃帝內經、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等經典課程為框架,構建中醫經典教學與疫病防治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通過強化經典教學、加強經典傳承、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融合附屬醫院相關科室建立中醫疫病的實踐平臺,加強教材建設和疫病科普推廣,進行基于經典的中醫疫病防治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在當前病毒性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狀況下,結合我國醫院感染防控情況,分析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探討可能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途徑與策略。指出,系統開設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課程、編寫針對臨床醫學生的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程、建立專門的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學中心、引入計算機虛擬仿真實踐訓練系統、建立嚴格的醫院感染防控實踐考核體系和崗前準入制度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能力,為臨床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開展診療工作、做好醫院感染防控提供保障,為我國各級醫療單位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也為“健康中國”的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
感染防控是醫院正常診療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醫院感染防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就醫環境的安全和醫務工作者的健康。醫護人員是醫院感染防控的主力軍,其對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對感染防控的認知度、防控操作的規范性與標準化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感染防控的效果。醫護人員是具有較高職業暴露風險的群體,尤其在感染科,亦或當傳染性疾病突然暴發或形成大流行時,醫護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急劇增加。據報道,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暴發后,作為高風險職業暴露人群,我國近千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占感染總人數的近20%[1],在我國香港地區,醫護人員(包括醫學生)的感染比例高達22%[2];2020年暴發了病毒病(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我國有30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COVID-19,有的醫院科室甚至發生了聚集性感染[3]。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截至2020年9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收到的COVID-19病例中約14%為醫護人員,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醫護人員的感染比例高達35%[4]。究其原因,一方面,傳染性疾病的突然暴發與流行使得醫護人員猝不及防,醫院感染控制措施或職業防護不到位而被感染;另一方面,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普及程度遠未達到實際工作的需要。大部分非感染科醫護人員對傳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對醫院感染防控專業知識的認知度以及相關理論不足,實踐經驗更是缺乏。臨床醫學生是醫護人員的重要來源,也是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救治的主力軍與后備力量。臨床醫學生對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與技能的重視程度和掌握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感染防控的效果與醫療環境的安全。高等醫學類院校是臨床醫護人員的搖籃,也是臨床醫學生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習與培訓的重要場所[5]。鑒于此,亟須在高等醫學院校中開展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強化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提高感染防控實踐操作技能,為其走上工作崗位從事診療工作、應對傳染病的暴發或大流行、做好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奠定基礎,也為我國各級醫療單位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地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對“健康中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與實踐意義。本文擬對我國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的現狀與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策略與途徑。
1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現狀與問題
醫院感染防控實際上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與臨床醫療工作密切相關。長期以來,臨床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主要來源于崗前培訓或帶教教師的傳授[6]。熊艷君對醫院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知識來源的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來源于學校的僅占7%,來源于實習期培訓的占33%,超過60%的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來源于后期臨床工作的積累。李青莉對臨床實習生調查研究發現,超過50%的臨床實習生對職業暴露、危害和職業防護措施等相關知識認識不足。楊燕等對口腔門診實習醫生與護生調查發現,臨床醫學生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平均知曉率僅為76.6%;王惠芳等和趙宏等研究發現,50%以上實習護生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較差,入職前對職業防護知識知曉率僅為31.03%,對職業防護技能的掌握率僅為20.83%,存在較高的職業暴露風險。蒲麗輝等調查發現,護理本科生在實際工作中醫院感染防控執行能力較差。林夢等對接觸臨床初期醫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通過課堂學習獲取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學生低于31.8%,實習與診療過程中一直堅持標準化、規范化的醫院感染防控與職業防護措施的學生低于50%[7-13]。醫學碩士研究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其對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嚴重缺乏,平均知曉率低于50%,高于60%的碩士研究生在大學本科期間沒有接受過醫院感染防控相關培訓[14-15]。總體上看,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認知度較低,執行力較差,實戰經驗更是缺乏,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醫院感染學相關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并未將醫院感染防控納入基礎醫學教育體系,相關課程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相關實踐教育開展較少。在我國,多數高校臨床醫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均未將醫院感染防控列為必修的理論與實踐項目。以某高校為例,對于臨床本科生,僅在《公共衛生學》涉及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理論知識(0.5學時),在《傳染病學》導論中涉及消毒隔離等部分內容,均缺乏相應的實踐環節;對于研究生,雖然開設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控制》《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流行病學》等課程,然而多數課程未將醫院感染防控列為主要內容,也沒有相應的實踐環節。2010年起,中山大學,南華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相繼開設了《臨床醫院感染學》課程[16],但均為選修課程,且缺乏專門的實踐教育亦或實踐教育時間過少(例如,僅開設3個學時的實踐課程)[6,17]。由此可見,臨床醫學生在校期間未進行系統的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未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的醫院感染防控臨床實踐。第二,醫院感染防控崗前培訓時間有限或缺失,且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要求。臨床醫學生實習時或工作前各單位雖然進行崗前培訓,然而由于培訓與實踐時間有限,并非所有科室均進行醫院感染防控相關培訓,且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要求,加之近年來不斷出現新的傳染性疾病,使得臨床醫學生對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儲備不足,實踐經驗極度缺乏。第三,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意識薄弱,不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研究表明,教學醫院的感染率明顯高于非教學醫院,也從側面反映了對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的缺乏。究其原因,多數臨床醫學生實習實踐時主要將精力放在臨床技能的熟悉與訓練上,不注重醫院感染防控實踐訓練。實際工作中調查發現,50%以上的實習醫生或護生希望在實習前能夠系統學習醫院感染防控相關知識與技能,希望增加實踐操作環節[18]。
2臨床醫學生醫院感染防控實踐教育對策
2.1系統開設醫院感染防控相關課程,重點突出實踐教育環節
隨著信息網絡的逐漸普及,傳統教育方式逐漸被現代科學教育代替。高校電子閱覽室在信息教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為教師和學生迅速更新知識庫的重要渠道。高校電子閱覽室的成功運行,對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及學生學習素養有很大幫助。
1.高校電子閱覽室的功能及弊端
高校電子閱覽室中普遍存在機器破損老化導致無法及時更新信息庫的問題,使其管理、服務水平難以提高。目前,重視其對教師、學生的引導作用,理解其進步意義,盡快更新高校電子閱覽室,是我國要實現的目標。
1.1電子閱覽室的利用率不到位
由于前文所說的設備陳舊化問題,導致只有少數人關注電子閱覽室是高校電子閱覽室普遍存在的尷尬現狀。導致信息庫書刊的嚴重浪費,無法利用電子閱覽的優勢提高教學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高校電子閱覽室中的閱讀手段超前,為閱讀者提供便利多元化渠道的系列優勢沒有得到全面傳播,很多新生并不了解其中的優勢和便利,所以電子閱覽室備受冷落,得不到相應重視;其次,閱覽室數字信息化、獨立性導致教師、學生及學生之間缺失交流機會,教學目的沒用充分顯現;最后,由于信息網絡的普及和科技手段的更新,使學生隨處都可以分享資源,隨處下載信息,并不單純依賴電子閱覽室,阻礙學生積極性萌芽。
1.2高校電子閱覽室的教育成效
隨著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的普及,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得以創新。學生改變以往通過信息網絡進行在線選課、查詢成績、交流學習經驗等,大大提高辦事效率,節省時間。同時信息網絡的普及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資料學習,沒有局限在教室學習的單一性。從其他方面來看,學生抽出空閑時間在電子閱覽室進行圖像設計、后期制作、圖像處理等課程練習,有助于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個人興趣愛好形成和就業提供幫助。還有,高校電子閱覽室中不乏各類有序的學習材料,甚至有些教程材料是市面上需要高價才能購得的,有很大的收藏價值和學習價值,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激發學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