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在線教育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在線教育模式打破傳統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資本的大量涌入、同類型教育培訓公司數量的激增、獲客成本的提高、人口紅利的減少、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使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公司出現盈利狀況不佳的情況。K在線職業教育培訓公司是一家處于高速增長期的在線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公司2017年的營收呈現166.8%的上漲,隨后逐漸趨于行業平均水平。經研究發現,為了避免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K在線職業教育培訓公司應實行差異化戰略,并加強品牌建設、優化組織結構、完善信息化建設、搭建上下游生態鏈閉環,用以保障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在線教育;發展戰略;戰略選擇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20年5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和2021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與此同時,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聯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人才缺口從2013年的1.09增至2017年的1.16,這表明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上升趨勢明顯。預計2022年職位空缺與求職者的比例會進一步增至1.20。國家政策利好加上勞動力市場呈現嚴峻的人才緊缺現象,使得在線職業教育備受資本青睞。一方面催生職業技能教育行業黃金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加劇和加速了在線教育行業的優勝劣汰。因此,企業應該在把握好時機的同時制定適合企業現階段發展的戰略規劃,以期在此次變革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K在線職業教育培訓公司發展現狀
(一)公司簡介
K在線職業教育培訓公司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職業培訓機構之一,成立已六年有余,目前學員人數超十萬人。其AFP金融理財師、CFP金融理財師等的在線教育業務在行業中具有一定競爭力。除此之外,得益于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發展,公司在美國爾灣成立了研發中心,用于大力支持國內教研體系的開發。綜合來看,K教育公司在華南地區的品牌影響力較強,學生的認可度較高,取得的成績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二)公司資源
摘要:報告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教育異軍突起,國家大力倡導建立學習型社會,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A教育科技集團是累計培訓超過千萬人次的教育培訓機構,而且一直在行業內處于領跑地位。但是近年來擴張速度過快,導致公司內部引發一系列問題;加之海外投資在中國教育培訓市場份額在逐年增加,也對A教育科技集團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該集團內外部環境,對其發展戰略的選擇、實施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教育科技集團;教育培訓機構;發展戰略
1教育培訓行業PEST分析
1.1政治法律環境
宏觀上行業政策會對機構的經營方式產生很大影響。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并指導民辦教育機構的發展。2017年隨著新《民促法》修正案過審,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擁有了等效的法律地位。2019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這對于教育培訓行業整合資源和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可以借此機會提升管理水平和培訓質量,并努力走多元化發展戰略。
1.2宏觀經濟環境
宏觀經濟環境包括國外和國內兩個方面。近年來海外投資不斷進軍國內教育培訓業,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加速了其對國內教育行業的投資占股。另外過高的失業率和就業壓力促使人們意識到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技能的必要性。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縮減教育投入,轉而增招國際自費生,這就為A教育科技集團外語、留學等培訓業帶來發展契機。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比不斷上升。2018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1674.1億元,用戶達到9098萬人次,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達2232.5億元,用戶人數將達到2.3億人次。在線教育作為下一個藍海市場,隱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摘要: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構建惠及全民的終身教育培訓體系”“發展在線教育和遠程教育,整合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向全社會提供服務”。國家明確對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作為提供繼續教育主力軍的高校站在了信息化改革的前沿。“互聯網+”時代,如何緊緊抓住信息技術變革的契機,轉型實現多屏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融合,實現“互聯網+繼續教育”是高校要探索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MOOC;高校繼續教育;VR技術
我國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在現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企業大學逐步形成新態勢,我國企業大學數量已超過2000所;職教集團發展迅猛,我國由高職院校牽頭組建的職教集團已近1000個;隨處可得的網絡資源、線上教育等,沖擊著高校繼續教育特別是非學歷教育的發展空間。在線教育成為繼續教育發展的新態勢,移動互聯網時代推動著高校繼續教育轉型升級。高職院校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大力推進在線教育、MOOC(慕課)、VR技術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建設社會繼續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為供給側改革與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助推力。
一、大數據——精準市場定位,分析培訓需求
繼續教育正朝著終身化、信息化、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趨勢發展,在國家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戰略引領下,大數據技術快速更新,已經越來越多應用于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和決策提供之中。大數據技術所帶來數據思維與數據技術,使得學生學習需求的獲得、管理體制的優化、辦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都發生了轉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建設已經成為國際共識,“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進入教育領域,推動著我國高職院校繼續教育功能變革。繼續教育要始終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要按照社會、市場需求辦學,大數據在繼續教育中的應用,不單純是數據采集、數據計算,真正的核心在于挖掘數據中蘊藏的情報價值為教育形態變革提供強大動能。首先,大數據技術對繼續教育受眾對象、需求、課程等海量數據源據進行處理和把握,使得繼續教育決策轉向基于數據的發展方式,更加有針對性和有序性。其次,教育大數據技術的學習分析技術和自適應學習技術創新出現,使得教育形態呈現個性化和多樣化。而對于繼續教育來說,高校充分借助大數據精準市場定位,分析培訓需求,如何使大數據在教育培訓行業創新性應用成為繼續教育發展方向的決定性因素。最后,大數據技術為繼續教育形態的個性化多樣化提供了可能。隨著適應學習技術、學習分析技術等教育類大數據技術創新出現,繼續教育逐步向個性化定制、多樣化模式、有效化促進發展。1.利用大數據精準繼續教育行業市場定位。精準的市場定位是高校進行繼續教育的基礎,基于大數據的市場數據分析和調研是高校繼續教育準確市場定位和市場開發的首要條件。數據挖掘技術和信息采集技術能夠建立基于大數據數學模型對未來培訓市場進行預測,同時給研究人員提供足夠的樣本量和數據信息。確立大數據戰略,以需求為導向拓寬學歷教育、培訓、線上教育等各項調研數據的廣度和深度,從大數據中提取教育培訓行業市場構成、細分市場特征,進行科學系統的信息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在項目評估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建議,借助信息數據來分析和判斷,用以保證學歷教育、培訓、在線教育定位個性化,提高高校繼續教育品牌市場定位的行業接受度。2.利用大數據明確培訓對象需求。高校培訓要以需求為導向,更好地精準把握培訓對象對自身提高的知識需求、能力需求,就離不開常態化的調研、數據收集、積累和分析。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問卷的同時,隨著網絡媒介的多樣化,對網上教育培訓行業的評論數據進行收集。各種媒介收集到的有用數據可建立學員大數據庫、網評大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分詞、聚類、情感分析等了解培訓需求和問題、興趣偏好和培訓市場的口碑現狀,以確定和改進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并設置更為合理的培訓模塊,提高服務質量。善于利用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且在市場營銷加以運用,必將成為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助推器。3.利用大數據加快產教研融合。黨的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推進人才和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深化產教融合。近年來,產教融合大多數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單向度合作。而高校在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內力提升上,不具備產業影響力和實時追蹤乃至推動產業前沿發展能力,在專業建設上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潛力,從而帶來人才培養滯后性風險。我國高校探索產教研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創新教育形態逐步發展,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高等教育的繼續教育創新和產學研融合的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大數據有橫斷學科的顯著特征,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學科與專業的相互融合,配置產業基礎性技術,對產業領域產生深遠影響,改變其生產服務方式。對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融合產生“大數據+”的特征,同時為打造多學科協同發展提供突破口和依據。
二、網絡化管理——繼續教育新轉型
1.在線教育是未來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美國哈佛大學的網絡社會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侖大學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DigitalNatives即“數字原住民”,是對80后甚至再年輕些的這代人狀態的真實寫照。他們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字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無論是在校教育還是繼續教育,局限在教室內的現場教育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知識的獲取手段和更新速度迫切要求繼續教育向網絡化、多媒體終端化、在線化教育轉型,未來將是泛在化的教育融入社會,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未來。憑借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優勢,在線教育在繼續教育領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在線教育從教學時空多維度進行拓展,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推進在線教育是部分高校面向未來的戰略部署,更是未來繼續教育發展的趨勢。慕課(MOOC)作為在線教育的主力軍,這兩年已經逐步進入發展的“平臺期”,微課、翻轉課堂等在線課程的出現,都為繼續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指明方向。我國高校積極打造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平臺,如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交大的“好大學在線”,通過集合慕課、在線課程、數字校園等不同行業資源進行產教融合的發展模式,推動在線教育。部分院校進行創新課程展現形式,將慕課、微課與傳統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融入數字化校園云平臺建設。2.在線教育帶來教育新變革。我國教育有三大難題:教育不公、創新能力不夠、就業難。教育不公,在校舍發展均衡的條件下,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的不公;創新能力不夠,與教育模式有直接關系,統一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撲滅了學生的興趣點和創新火花;就業難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就業需求缺口最大的本科生卻是就業難點,問題就在在校時未針對未來職業規劃進行系統的打造和學習,無法走出校門就適應社會。在線教育作為新業態、新產業之一,其發展趨勢體現在智能化、個性化、國際化、泛在化,最能體現“互聯網+教育”的本質。它給傳統教育帶來三個層面的變革,第一層面:知識獲取方式的變革,即人機結合的認知方式,它極大地改善了教育不公的情況,各大高校的優秀師資通過慕課平臺將自己的微課展現出來,提供給感興趣的學習者。第二層面:變革教學模式,利用技術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行為,學生通過慕課平臺的在線課程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探索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造性。也可以通過在線課程學習職業培訓課程,在校期間就獲得職業體驗。第三層面:商業模式的變革,學習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大幅降低,使得在線教育方式更加適宜于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的成年人。O2O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新模式,著眼于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為受教育者提供可以定制的教育產品,不斷促進著高等繼續教育的革新,成為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助推器。3.在線教育的發展促進多元化教育學分互換。我國教育呈多元化發展,高等教育就有普通本科、高職教育、自學考試、函授、在線課堂等,有多品牌,多標準,多模式的特點,并且我國的非學歷教育成果不夠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與規范,導致學習成果的積累與轉化難度較大。在這樣的教育生態環境中,在線教育的發展推動了大數據下將多品牌多模式的教育統一學習成果,進行標準化確認和學分互換,建設學分銀行。高校繼續教育中心通過搭建學分銀行在線學習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服務逐步進行在線教育學籍、證書、學分、學位政策的研究和制度設計,搭建電大、函授、高職、自考、社區教育等各類各層次的學習成果框架和學分銀行,最終探索建立適應終身教育體系要求的在線教育管理體系。
摘要:受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開啟了由傳統教育模式向在線教育模式轉變的探索。在線教育模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突破時空的限制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等特點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學習機會,提升了教學效果,擴大了繼續醫學教育的覆蓋面,促進了醫學教育公平,對醫學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乃至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在線教育模式;繼續醫學教育;教育資源
隨著現代科學以及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終身教育體系已經成為互聯網信息社會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醫學教育是以人體為研究對象,以造福人類社會為目標的一種精英教育。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職醫務人員繼續學習新知識、新方法以提升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術的一種終身教育形式,是推動醫療體系建設和壯大醫學人才隊伍的重要手段。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學員來自一線醫療單位,臨床工作中醫學知識的快速更新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使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但特殊的工作性質和較大的工作壓力又使他們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都受到限制。黨的四中全會要求“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解決醫務人員的工學矛盾,探索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醫學終身教育體系,是當前繼續醫學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受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開啟了融合“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大規模、全體系的在線教育模式。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國有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開展在線課程107萬門,合計1226萬門次[1]。目前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占網民整體的46.8%,在線教育呈現爆發式增長[2]。可見在未來的繼續醫學教育中,資源共享、傳授知識、學習支持服務一體化的在線教育模式將逐步成為提高成人醫學學習有效性的新方式并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
1在線教育模式的定義和特點
在線教育模式是以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等多類電子終端產品為基礎工具,充分利用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構建網絡平臺,通過視頻直播、數字化課程等進行授課,搭建多元化交流平臺如微信、QQ、站內BBS進行師生交流答疑從而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時時處處能夠進行有效學習的一種現代化教育模式。在線教育模式有靈活的授課方式、碎片化的知識管理、便捷的學習形式等特點,最為突出的是豐富的教學資源、突破時空的限制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1.1教學資源豐富
互聯網種類繁多的資源為繼續醫學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它的開放性、時效性、共享性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不論是基礎醫學知識,還是最新前沿動態,不論是文字圖像,還是聲音動畫,都可以通過網絡有機融合[3]。在線教育模式可以隨時更新知識內容,利用互聯網查閱最前沿的醫學科研進展和課程資料,使學習者能及時了解醫療科學的最新動態,為臨床工作提供堅實保障。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搭建虛擬仿真實驗和培訓平臺,以虛擬現實問題展現現實環境,使教學環境與實踐相結合[4],培養了學習者的診治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
摘要:高職院校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開放式教育培訓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教學平臺建設、數字化學習環境營造、優質課程創建、“學分銀行”建設等方面,對“互聯網+教育培訓”的開放式教學進行了探索和展望。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培訓教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智能技術與軟件技術等的發展,教育,特別是遠程開放教育,呈現出革命性的變化,這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提供了新空間。高等職業院校加快“互聯網+培訓教育”的應用研究和推廣,既是時展的要求,也是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
一、“互聯網+教育培訓”是時展的要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信息社會勞動密集型企業會不斷減少,精工作業越來越普遍,社會將需要大量的懂互聯網并能具體操作的人才,如果職業教育不能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畢業后就能立即上崗”的人才,那么,它就失去了立足點。“互聯網+”時代學習者越來越樂于接受在線教育或學習,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6.3億互聯網用戶,中國在線教育市場將持續增速,2015年市場規模已超過1600億元,隨著“互聯網+教育培訓”的深度推廣應用,預計2016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15年,所以“互聯網+”時代的職業教育不僅要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更需要對相關的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廣泛調研,了解現狀、發展趨勢、人才需求,對相關的行業標準、職業崗位、技術領域和職業資格標準(現行的或正使用的、最新的)等進行深入了解、分析與研究,挖掘與互聯網直接相關的最熱門技能。在教學內容上,更好地適應當前行業轉型職業人才的需求,在教學形式上,借助“互聯網+”技術,深化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大部分參與職業培訓的人員都能直接在企業內上崗,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滿足社會、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在“互聯網+”時代,應主動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接企事業單位對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培養企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懂互聯網并能具體操作和具有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總理強調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對人才培養和對就業創新的支撐作用。目前教育部了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教職成[2016]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教技廳[2016]1號)、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等系列文件,同時國家在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廣方面也有明確的發展方向,這都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互聯網+培訓教育”的應用研究和推廣,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互聯網+”對高職教育培訓的影響分析
起源于美國的MOOC系統,對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學習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對職業教育乃至教育全行業提出了一個更高標準的要求。《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指出: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這一新經濟形態將直接決定一段時期內高等教育的產業面向、就業領域,因此職業教育急需在人才梯度、培訓體系、產品理念、線下線上O2O渠道等各個方面進行建設與研究,這也成為當前互聯網及傳統企業都離不開的工作內容。“互聯網+”對我們教育培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