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幼兒藝術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藝術是一種美學的形象化體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豐富的藝術作品可以帶給人無盡的享受和體驗,讓人品味到生活的樂趣。藝術創作一方面源于生活素材,另一方面源于想象力和創造力,二者缺一不可。透過想象力的培養踐行幼兒藝術教育,有助于幼兒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幼兒藝術;想象力;藝術教育;教學方法
一、在想象中構思圖畫
眾所周知,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學探索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驟,在繪畫藝術領域亦是如此。豐富有趣的想象能讓幼兒在繪畫的時候想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讓他們欣賞到五顏六色的天空與繽紛多彩的世界。為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幫助他們翱翔在藝術的天空,能為他們的生活平添樂趣。教師在展開藝術教育期間,應該用合理的方法啟發幼兒想象,讓他們在聯想和思考中構思圖畫的內容,為藝術教育的落實鋪墊前提基礎。例如,在指導幼兒認知色彩的時候,為了啟發幼兒進行思考,教師設計了以下有趣的問題:“如果說紅色+黃色可以轉換為橙色,黃色+藍色可以轉換為綠色,而紅色+藍色可以轉換為紫色,那么,綠色+橙色會變成什么顏色呢?橙色+紫色又可以變成什么顏色呢?三種顏色相加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這時,幼兒們立即展開了猜測,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趁此機會給幼兒展示色彩魔術,讓幼兒親眼看到不同顏色相加會轉換成哪種新顏色,讓幼兒從“疑惑”轉變成“驚訝”,讓智慧的火焰在他們的腦海中燃燒。當然,在幼兒掌握了上述一系列顏色的搭配規則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幼兒思考“利用這些顏色,可以創造出哪些有趣的景觀?你能用這些顏色描繪出你的夢境嗎?”這兩個問題的開發性和自由度極高,幼兒的熱情立即被點燃。幾乎每一個幼兒的觀點和意圖都很天馬行空,都洋溢著想象力的色彩。但正因如此,他們的作品才會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想法是多么單純,多么天真!但正因為他們有如此單純的心靈,所以他們勾勒出的畫卷才是那樣有趣、活潑。有些教師在點評幼兒的作品時總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這完全是不對的。若想成功欣賞一名孩子的作品,首先要懂得欣賞這部作品的作者,即每一位幼兒。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層地理解幼兒的內心,完成幼兒藝術教育。
二、在實踐中描繪圖畫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在培養幼兒想象力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實踐,可以讓他們勾勒出許多有趣、精彩的圖畫。如在上述案例中,有的幼兒認為天空應該是五顏六色的,所以用不同的色彩勾勒出了夢幻中的天空形象;有的幼兒認為大海應該是五顏六色的,所以用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口味的果汁,勾勒出了果汁組成的大海。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幼兒系統布局,設計繪畫大綱,讓幼兒在創作和實踐中胸有成竹。在實施階段,教師可以從繪本入手。例如市面上流行許多幼兒繪本都是無色彩,只有單純的輪廓圖。教師不妨將這些繪本拿到課堂中,然后人手一張圖畫,鼓勵孩子們進行現場勾勒(注:考慮到經費問題,教師也可以將單獨的一頁印刷成多份,然后分發給每一個幼兒)。在勾勒期間,幼兒不但可以合理運用色彩,還可以對畫面進行二度創作。如同樣是貓頭鷹的線條畫,但是在不同顏色的填充下形成了不同的視覺效果。有的幼兒在構圖中呈現清晨時分的景色,有的是深夜覓食的貓頭鷹。另外,在二次創作中,有的幼兒對畫中的葉子還進行了添加,同樣的植物,在分布上存在明顯的區別。所以說,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是提升幼兒藝術素養的重要手段。當然,為了豐富幼兒的藝術體驗,教師也可以脫離繪本,提出一個主題,然后鼓勵幼兒按照主題進行創作。例如“快樂玩具總動員”——幼兒對玩具有著獨特的興趣,很渴望獲得理想中的玩具。所以,教師可以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材料進行創作,然后結合繪畫技巧,讓玩具變得優美有趣。比如,有的幼兒會將玩具相機中的插圖拆下來,將自己繪畫的圖畫安裝上去。由此一來,它成為獨一無二的“玩具相機”。當然,教師也要細心觀察幼兒,并正確指導他們使用小剪刀等材料。從整體來講,實踐是幫助幼兒體驗藝術、創造藝術的最佳手段。在這期間,他們還可以將自己的想象付諸于現實,營造別開生面的情境。所以,教師要正確看待幼兒的藝術創作,不拘泥于傳統練習方式,讓幼兒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感受藝術創作的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三、在創新中豐富圖畫
“審美體驗包含了人對生活、對藝術的各種感官,包含了人豐富的情感和精神,包含了人對藝術的通感,所以它不是靠單純的技法訓練所能獲得的”。現今教師將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價值重點,放在了對藝術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上,而不注重審美體驗的培養,就是拋棄了內在的藝術情感與人文性,忽略幼兒教師的實際感受與各種經驗。很難想象沒有審美體驗的幼兒教師能教出具有創造能力和藝術想象的幼兒。這種技藝化為主的幼兒教師藝術技能價值目標給幼兒教師太多的框框和限制,也必將導致幼兒教師成為缺乏個性、程序化的幼兒教師。
一、從學習視角認識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的本質是學習。有效的幼兒教師藝術教育不是日常層面的上課或教學,而是以激發幼兒教師學習愿望、促進學習能力、喚醒學習潛能為目標的并對其藝術實踐、反思、變革能力的有效培養。當強調平面或立體的形象用點、線、面三要素進行概括;視覺形象用線條、固定的形式的搭配進行表達的方法被廣泛使用于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時,完全忽略“師法自然、氣韻生動、立意中得心源”,如此“簡單”的美,如此有程式規律的審美,使人不得不相信只要跟從一定的方法規則,美的真諦就可以被洞悉、被體悟。因而對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要求不再是通過色彩、線條等反映幼兒教師自身的情感和感想,不再是讓幼兒教師通過內省感悟美的意義及價值后的藝術體驗,而是一味地灌輸單一技能技巧、使其傳承一脈香火。這就造成藝術教育對幼兒教師來講,不再是藝術觀、語言形式和視覺思維方式的形成方式,而只是一個機體反應的習性。例如,簡筆畫中的魚就是那幾種固定形態的魚,而熊也就永遠是憨態可掬的咧嘴大笑的熊。
其實,每個幼兒教師都是以一種個體的方式積累學習經驗、實踐學習方法,吸收價值觀、形成習慣和進行批判反思,都有其自身生活實踐印記下形成的特有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有效的藝術教育學習可以使幼兒教師在對藝術經驗和自身理解的方式基礎上加以個性化的塑造。若一名幼兒教師的畫法、唱法、跳法固定成一種模式,其動作技能的反應也會成為習慣,一提筆、一運氣都與之前的套路相同、方式一致,一旦想進行個性化的改變就需花掉一定或相當長的時間、精力。但若此單一方法再傳授于幼兒時,藝術教育對幼兒來講就不是培養具有批判意識、創造能力主體的有效途徑,而是使其進行歸順和馴服的過程。
二、從幼兒視角認識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
對于幼兒教師為什么要進行藝術教育,我們往往總是認為這是幼兒教師成長的必需。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在學校里往往被以高傲的術語談論,而很多人完全無視它在幼兒的現實世界是如何被呈現的。這與對幼兒的生活知識缺乏關注是緊密聯系的。在幼兒的地方藝術意味著什么?怎樣通過藝術表達可能對于他人的痛苦艱辛或是快樂愉悅?這些問題的答案超出了培養幼兒教師技能,卻是特別需要幼兒教師去探索的過程。
實質上,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完善與自我成長,它是促進幼兒藝術學習與發展的需要,是幼兒教師職業存在的價值與依據。然而,在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的教學場域中,示范、講解、反復糾正、先學譜后唱詞,均是藝術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成為了幼兒教師今后教授幼兒的方法。幼兒教師藝術教育被局限于教幼兒唱唱、畫畫、跳跳,至于藝術的歷史、評論、哲學、民族文化等內容幾乎都被剔除在幼兒教師的藝術學習之外,教育內容設置的表淺與窄化,必將剝奪幼兒教師多維度學習藝術的機會。例如,民族文化內容的空缺,導致部分幼兒教師跳了無數的民族舞蹈后卻不知為什么蒙古族會有聳肩,壯族會有鳳凰掌、螞拐舞等基本的藝術問題。不接觸人類歷史上優秀藝術作品的幼兒教師,是難以教幼兒感受藝術作品中豐富的人類思想感情的,也難以教幼兒學習和欣賞名師的優美形式及嫻熟技巧。又如,在幼兒的手工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通常是先臨摹后點評,然而一幅作品的藝術效果不僅有造型、圖案的有機組合所呈現出的特殊結構,還有作者蘊涵其中的獨特意境。肢解地學習各部分結構不但造成幼兒對藝術作品整體感覺的把握,而且孤立部分也難以體現其原有的藝術價值。這種照搬科學教育、忽略藝術獨特性的方式是用“肢解藝術的方式進行教學,把知識技能從它賴以生存的藝術情境中剝離出來,把藝術從它產生的各種文化環境中分離出來……這種脫離藝術整體情境所獲得的技法上的掌握也只能是暫時的和膚淺的”。
【摘要】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不斷進行,幼兒藝術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分析幼兒藝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策略,更新現有幼兒藝術教育理念,培養幼兒的人文素養,創新幼兒藝術教育內容,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關鍵詞】幼兒藝術教育現狀對策
一、幼兒藝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教育水平不高,無法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影響了幼兒以后的發展[2]。
(一)不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根據幼兒園發展指南的要求,教師需要培養幼兒的藝術興趣和愛好。但是從實際藝術教學情況來看,沒有從幼兒身心的特點出發制定針對性的藝術教學計劃,導致教學內容與幼兒實際發展水平不符合的問題出現。藝術課程體系不完善,沒有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幼兒缺乏藝術學習的興趣,對以后藝術教育產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忽視幼兒的主體作用
第一篇: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生活融合實踐
【摘要】幼兒音樂教育能夠陶冶幼兒的性格和情感,培養幼兒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發掘幼兒的藝術潛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音樂融合生活的藝術教育應樹立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觀、“回歸生活”的課程觀和“人的教育”的價值觀。本文分析了當前幼兒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幼兒音樂融合生活的藝術教育實施策略,即音樂與幼兒生活相融合;音樂與學科整合;音樂教育手段游戲化;音樂表達方式多樣化。
【關鍵詞】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生活;實施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目標中指出,幼兒“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樂于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1]中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音樂是兒童生活中的靈魂。”應“使兒童生活音樂化”。[2]而當前幼兒音樂教育往往已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此形勢下,呼吁音樂教育要“以兒童為中心”“回歸生活”,既順應時代對音樂教育發展的需求,體現了音樂教育的根本要旨,也將為幼兒音樂教育開啟一個新的思路,探求一種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新理念。
一、幼兒音樂融合生活的藝術教育及其內涵
音樂,是指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最基本的要素是節奏和旋律。生活,是指幼兒的生活環境、生活活動、生活教育以及生活興趣和關注點,其中包含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兩部分。藝術教育,指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所采用的藝術內容、手段和形式,即在不同的年齡段,用什么樣的內容、手段和形式實現音樂與生活的完美融合,達到發展兒童美的體驗和創造能力培養的目的。
(一)樹立“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觀
摘要:讓幼兒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熏陶,能夠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與豐富,能夠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和發展,充分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本文詳細分析了在幼兒主題活動中開展傳統藝術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活動;傳統藝術教育;策略
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我國傳統藝術擁有豐富的體現形式。傳統藝術包含很多形式,比如書法、繪畫、戲曲、舞蹈等許多典型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開展季節性的兒童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一年中四季的變化都是幼兒能夠直接感受到的,而且這也非常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一年四季的變化也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時經常選用的一種主題,這就需要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對季節性主題進行充分利用,以此來實現對幼兒的傳統藝術教育,其具體的實施步驟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選用能夠表現出不同季節且適合幼兒演唱的歌曲[1]。比如,可以選用《春曉》以供幼兒在春天的時候演唱;選用《知了》以供幼兒在夏季演唱;選用《秋天到了》以供幼兒在秋季演唱;還可以選用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歌以供幼兒在冬季演唱。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特點,同時,讓他們對所運用的音樂風格產生深刻的體會。
其次,在不同季節選用合適的國畫供幼兒欣賞。比如,可以讓幼兒欣賞《游春圖》《春山泛舟圖》等與季節相關的傳統繪畫作品,讓幼兒體會不同季節中不同繪畫技法的運用,讓他們學會欣賞傳統國畫作品,讓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優秀國畫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意境,使幼兒在欣賞國畫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國畫所運用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