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醫學生物技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的必要性
在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有著迫切需要和實際意義。我校生物技術專業自招生之初就開設了臨床醫學課程。生物技術專業有了臨床醫學的指引,人才培養基礎更加扎實,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具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的生物醫學人才,能夠更好地將自身優勢輻射到傳統醫學專業上,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提供新視野,開拓新思路,注入新的活力。醫學生物技術已經在臨床醫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革命性的作用,如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單抗導向藥物、人工血液代用品等已廣泛應用于癌癥、傳染性疾病和一些遺傳性疾病治療。同時,許多臨床新問題、老難題,也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生物技術的發展,相關疾病的基因定位、組織工程、干細胞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顯然,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開設臨床醫學課程既是生物技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
2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現狀和問題
2.1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培養目標的直接反映,是培養人才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該緊貼生物技術專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置。然而,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完全照搬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將內科、外科、??平虒W內容按照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治療、預防等毫無取舍地灌輸給學生,呈現教師教學無特色、無重點、無思路,學生學習無方向、無興趣的狀態。這與學科設置初衷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2課程目標不明確,考核要求不嚴格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對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教學不夠重視,沒有真正意識到臨床醫學對該專業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意義。醫學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應該是:使學生具有一定臨床思維,了解臨床醫學前沿和需要,并能在醫學發展和臨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術的落腳點、發力點,運用所掌握的生物技術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最終為醫學問題的解決開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醫學院校對于生物技術專業臨床醫學課程目標認識比較模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己诉^程較為敷衍,甚至沒有考核,使臨床醫學課程開設存在“雞肋化”的危險。
摘要:本文從大陸與臺灣地區醫學檢驗本科教育的基本情況、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英語教學、畢業論文幾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兩岸醫學檢驗本科教育的共同點及各自特點,以供同行探討和借鑒。
關鍵詞: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大陸;臺灣地區
1基本情況
大陸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綜合性大學或醫科大學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下簡稱醫檢專業)承擔,旨在培養具備現代醫學檢驗能力、終身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良好職業素養,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全面,具有一定科研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1]。目前,大陸開設醫檢專業的本科高校有一百多所。教育部于2012年將醫學檢驗專業改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從事醫學檢驗相關工作。由于醫檢專業本科畢業生工作一年后才能參加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故臨床醫學檢驗技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并不是教育部考核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指標。臺灣地區醫學檢驗本科教育主要由部分大學及科技大學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所)(以下簡稱醫檢系)承擔,旨在培養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目前,臺灣地區開設醫檢系的本科大學有十余所,學制4年,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可獲理學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后可參加“考選部”舉辦的醫事檢驗師考試,通過后向主管單位申請執業登記,方可從事醫事檢驗師工作。由于臺灣地區醫檢系應屆畢業生獲取畢業證后就有資格參加醫事檢驗師考試,因此,考試通過率也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結合考點講授知識,學校還舉辦醫事檢驗師考前培訓。
2課程設置
大陸醫檢專業本科課程主要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必修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選修課程包括專業相關選修課和少數公共選修課。臺灣地區醫檢系的課程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課程包含通識課和專業必修課。比較兩岸課程設置后發現,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門數較多,主要原因有3方面:(1)臺灣地區本科高校通識課程較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臺灣地區高校通識課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社會、哲學、數學、邏輯、物理學、生命科學、應用科學與技術等多個領域[2],許多高校要求學生在上述領域選擇幾類課程進行學習。大陸本科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包含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課時數較少,包括思政類、軍體類、外語類和計算機類等,其中思政類占比較大,這使得大陸本科高校通識課程數比臺灣地區本科高校課程數少。(2)臺灣地區醫檢系許多專業相關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是分為兩門課程開設的,而大陸醫檢專業的專業相關課程理論與實驗是融合為一門課程開設的。以生物化學為例,臺灣地區設為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兩門課程,而大陸則為生物化學與生物化學實驗一門課程,這使得臺灣地區醫檢系本科課程數比大陸醫檢專業課程數多。(3)臺灣地區高校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因此設置較多生物學相關課程。大陸醫檢專業培養的是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檢驗專門人才,所以生物學相關課程開設相對較少。可見,高校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密不可分。
3實踐教學
摘要:圍繞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從入學教育、職業認同、教學改革、學生實習、就業與升學幾個方面闡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才能體現出育人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醫學檢驗;學生;教育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先后提出“科教興國”(1995)“人才興國戰略”(2003)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2003)等一系列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創新”和“人才”等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關鍵詞[1]。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醫院檢驗科、血液中心和疾病控制中心對人才需求層次更高、數量減少。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和醫學院校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在提升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做出應變。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列為學校的重點學科之一,2012年檢驗系成立。根據學校的辦學方針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發展趨勢,強化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與醫院和其他實習單位的合作,不斷探索教書育人新方法,從而提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1加強新生入學教育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文中寫到“入校不苦,初入校則哭。初入校不苦,初入校無人引導斯苦”,這句話反映了新生入校后的引導人也就是新生輔導員、班主任的重要性[2]。自20122年開始,大學生的主體就成了90后。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功利化思想表現明顯。許多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因此,應及時有效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幫助同學們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奠定醫學生的信仰和追求,平穩適應大學生活。
1.1建立全員育人機制
新生入學教育不能完全由輔導員來完成。因為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是輔導員最忙碌的時候,既要向各部門提交各種數據,還要做好新生復查、貧困生建檔及助學金審核等工作,事務性工作占據了絕大部分時間。輔導員本身并未集醫學專業、心理學專業、教育學專業于一身,不具備完成全部入學教育工作的能力,需要專業人士施以援手。檢驗系自2015年起按照學校要求給每個班級配備了專業指導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輔導員分擔了一些工作。但是要想取得好的入學教育效果,應該建立全員育人機制,由學校調配其他部門和專業人士、教師共同來完成這一工作。
摘要:生物學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升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生物技術專業獨立設置《生物技術綜合實驗》實驗課,實驗內容包含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四個模塊,實驗項目設置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考核方式中加入了科技論文寫作,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提高了綜合素質。通過《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獨立設置實驗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生物科學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獨立設置實驗課
隨著當今生物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生物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要求不斷提升。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要求生物技術本科畢業生不僅具有較扎實的生物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更強調具備較強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以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科研能力。當今時代技術發展要求大學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背景下,對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實驗內容進行改革大有必要,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山西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為四年制本科,為學生開設了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專業課程,且上述理論課中均設計有緊扣理論的實驗課,目的是用理論知識指導實驗實踐,并在實驗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第6學期,為學生開設了生物技術概論,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中重要理論和技術的概述,重在突出五大工程在農業、食品、工業、醫學、藥學等方面的綜合應用,所以該課程理論課后安排有一定學時的實驗課。目前,各高校該課程的實驗課通常是緊隨理論課的進度安排,實驗課內容相對分散、孤立,實驗教學運行中教師指導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既定實驗,實驗方法和手段固定,實驗結果單一,通常是對理論知識或者實驗方法的驗證[1-2]。因此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況,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學生缺乏學科間實驗技能的交叉連貫性。針對目前生物技術概論實驗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和不足因素,探索新的設計方案,進一步加強實驗技能的培養,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開設獨立的《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該課程獨立開設在第7學期,依托于生物技術概論教材,但獨立設置課程,單獨考核并可獲取5個學分。學生通過前面的專業課理論及實驗理論學習已了解基本的實驗方法,具備獨立完成綜合性實驗的能力,通過獨立設置的《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索性,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中發現問題,自主完成實驗過程進而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應用本專業理論并提高實驗技能,使理論知識盡可能與生產實踐、科研相結合。通過綜合實驗課的探索和訓練,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獨立設實驗課在生物學相關課程中的開展情況
生物學是注重實驗技能,綜合應用的一門學科,實驗技能的培養對于理論知識的驗證、鞏固和掌握起到重要作用。全國各大高校均鼓勵并要求獨立設置實驗課程。如吉首大學已獨立設置《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微生物學實驗》《分子醫學技能實驗》;廣西大學獨立設置《生物工程綜合實驗課程》[3];中南大學獨立設置《生理學實驗課》[4];長春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普通生物學實驗》[5];內蒙古包頭醫學院獨立設置《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6];廣西醫科大學的《生物技術綜合實驗》[7]等,各大高校的實驗課獨立設課后陸續向生物相關本科專業開放,這些實驗課程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獨立設生物技術綜合實驗課程的探索
2.1圍繞培養目標,制定教學計劃
摘要推動教學改革,推廣信息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是提升高職教育的關鍵。筆者闡述了信息化教學現狀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職生物技術專業教育現狀,分析高職基因工程技術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前提等,并指出改革考核評價方式運用過程性評價讓課程考核更加合理、客觀。
關鍵詞高職基因工程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Park高中,化學老師將錄制的PPT講解視頻上傳到網絡幫助不能及時到校上課的學生。隨后,在薩爾曼汗(Salmankhan)及其創立的可汗學院(Khanacademy)推動下,翻轉課堂成為國際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教師創建知識點講解或實踐操作視頻,學生自主觀看,將原先傳統課堂講授的內容通過網絡技術在課前事先完成,課堂上增加小組討論與交流,教師和學生的交互性,強化了預習時間,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重新規劃[1]。翻轉課堂創新在課前,但關鍵要點還是在課堂。教師預先設計好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從課前預習抓起,到課堂上的復習回顧、引入、提問、學生或講課或分享,更多地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變得不枯燥,或生動,或有趣,或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結合,將理論知識變得有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學,讓課堂在時空上獲得延續。除課前自主預習、課堂互動交流學習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重在課后學生的自主復習與測評。通過翻看相關視頻,課件及任務書,學生需在完成相關課程內容自主復習基礎上再進行測試測評。通過課程平臺或QQ群等互動討論區,學生有難題或疑問可以與教師突破時空障礙進行探討交流、答疑解惑等。
2高職生物技術專業教育現狀
2.1招生對象
生物技術產業是21世紀新興產業,擁有蓬勃的發展潛力,需要一批專業素質過硬的生物技術從業人員。我院生物技術專業招生對象是通過江蘇省單獨招生考試選拔錄取,生源素質普遍不高,文理科水平參差不齊,學習基礎差,學生不愛學習、不主動學習,對學習沒有目標,對以后職業發展沒有清晰定位,缺乏主動學習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對學習沒有興趣,傾向于形象、生動、感性的知識記憶與學習,不善于抽象、邏輯的知識學習。這樣的生源現狀對生物技術專業課程教育教學提出挑戰,尤其是基因工程技術課程,知識抽象,傳統的授課方式難以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制約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從生源角度,急需改革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