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醫考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如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是專科護理教育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以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護理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在深入教學醫院調研基礎上,指出護理協同育人應重視醫教協同宣傳,明確實用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關鍵詞:醫教協同;護理教育;培養模式
1基本情況
1.1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以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三年制護理專業2017屆、2018屆4個醫教協同班學生(研究組)和參與教學管理的醫護人員為主要對象,以接受傳統培養模式的學生(對照組)為參照對象,通過教學成績相關數據比較、調查問卷和訪談等形式了解人才培養質量。
1.2調研方法
主要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量性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由調研組成員負責問卷發放和回收,調研組負責人進行實地走訪、記錄和梳理。共發放問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00%;實地走訪兩個教學醫院,分別為楚雄州人民醫院和大姚縣人民醫院。
1韓醫教育體系
韓國沒有專門的醫學院校,醫學專業均開設于綜合大學中,與其他專業相比,韓醫學招生質量比較高,韓醫系規模不大,招生數量有限,卻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報考,考取韓醫的難度比較大,如慶熙大學韓醫學院招生分數與韓國最好的大學國立首爾大學相當。每年考進韓醫系的新生里,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是大集團干部、記者,甚至大學教授等相當有成就的人。韓醫學的考核比較嚴格,在學習過程中設有年級考核制度,不合格者不能進入下一學年的學習,故每年學生落第者不少。韓醫專業學生畢業后,必須通過國家保健福祉部(相當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韓醫師資格考試,才能取得韓醫資格。
1.1專業設置
韓醫專業均為6年學制,分為預科教育2年,本科教育4年兩個階段。采用學分制與學年制相結合的管理方法,即用學分來計算學習成績,用學年來計算學習經歷。必須讀滿相應的學年,才有資格參加相應課程的考試。其中預科教育的課程有4類,一是公共類課程,包括國語、外語、體育、倫理、國史、哲學;二是為適應社會需求而設的課程,包括社會學概況、經濟原論、心理學等;三是相關類課程,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生物、計算機、科學史、東洋哲學等;四是與專業有關的必修課,包括韓醫學概論、韓醫學漢文、醫學史、解剖、發生學、生化、生理、組織、本草學總論等。本科教育的課程分兩類,一類為基礎課,包括本草學、黃帝內經、東醫病理學、經穴學、方劑學、傷寒論、診斷學,以及一些西醫課程,如:組織學、解剖學、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等等;另一類為臨床課程,包括東醫(即韓醫)肝系內科學、心系內科學、脾系內科學、肺系內科學、腎系內科學、針灸學、婦人科學、小兒科學、外科學、精神神經科學、筋骨科學、四象醫學、眼耳鼻咽喉科學等。此外還有一些西醫的課程,如:臨床病理學、臨床心理學,放射學,應急處理、法醫學等,但所占比例較少。韓醫專業本科4年教育中,韓醫課與西醫課總課時的比例為2.81∶1。學生通過6年的學習,畢業后可取得醫學學士資格。畢業后可參加國家每年在1月份進行的韓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可獲得政府簽發的“韓醫師資格許可證”,憑此證可以參加工作或開個人診所。學生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或為進入醫院成為專業醫師進行為期4年的見習(即修煉醫),但因為高額的學費等,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比較少。
1.2臨床實習
韓醫學生的實習是在3年級第2學期和4年級全學年,其中3年級第2學期每周實習4學時,4年級全學年每周實習20學時。實習分為門診和病房兩部分,門診實習隨老師待診。病房實習和修煉醫、住院醫師一起進行診療、討論。此外在假期學校還經常組織義診、參觀等活動,以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韓醫學生畢業后首先要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再到有資格接受并同意接受自己為“修煉醫”的醫院任修煉醫,即韓醫師專業素質教育(見習期),再進行1年的一般見習和3年的專科見習,加上本科階段的實習,至少有5年半的臨床實習經歷,可見韓醫比較重視臨床實習。其中一般見習1年,為普通修煉醫,一年過后,可繼任“專門修煉醫”,時間是3年。修煉醫只能在病房工作,不能獨立承擔門診任務。修煉結束后,由所在醫院院長簽發修煉證書,此證書對開業與就業同樣有效力。比如專門修煉醫憑借修煉證書就可以開設專科醫院,或者在醫院和個人雙方同意繼續合作時,可以在該醫院正式就業,承擔主治醫師的工作。而本科畢業后僅有“韓醫師資格許可證”和普通修煉醫修煉證書者,只能開設普通醫院。
2對中醫教育的啟示
摘要:
美國的醫學教育是成功醫學教育典范,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本文通過對中美臨床醫學教育的比較,分析了醫學教育歷史、入學條件、課程教學方式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異同,總結了幾點值得我國臨床醫學教育借鑒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中國 美國 臨床醫學教育 比較 啟示
1中國和美國醫學教育的差異
1.1醫學院校醫學史
我國的中醫文化源遠流長,自文獻記載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而西醫發展不到200年。我國最早的西醫學校創始于1866年,名為博濟醫學堂(現中山大學醫學院)。50年間,相繼成立了幾所醫學院校。1912年成立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現北京大學醫學部)。1914年創辦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1917年創辦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現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1927年成立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自改革開放后,各大醫學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個省份成立。西醫起源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1722年美國第一家軍隊醫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國醫學教育也有250年歷史,1765年第一所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校成立,1910年,教育學家弗萊克斯勒展開了一場教育革新。經過百年發展,現已成為世界醫學教育典范。
1.2入學條件
[摘要]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開始應用醫學網絡題庫與考試系統來實現考教分離。為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擬開展網絡題庫建設。建設初期,通過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目前考核信息化現狀、網絡題庫使用需求情況以及教師對考教分離的態度,以期為網絡題庫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附屬醫院;網絡題庫;考教分離;需求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題庫與考試系統被越來越多高校的應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行的考核方式主要為任課老師即時命題、紙質化考核、手工閱卷、手工報成績和手工成績分析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耗時耗力,試卷缺乏規范性,難易度參差不齊;另一方面,考核結果難以真實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學習能力情況,也難以通過考試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做出客觀評價。為加快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院計劃購買網絡題庫與考試系統,進而開展無紙化考教分離試點。在調研階段,對我院教師開展問卷調查,以期了解目前考核信息化現狀和網絡題庫使用需求情況,為醫學教育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教師,全院共25個教研室,每個教研室隨機抽取8名教師參與問卷調查,共回收2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為100%。2.調查方法。通過問卷星網絡問卷方式開展調查,將問卷的二維碼發至被調查的教師,要求教師通過手機掃碼填寫問卷。3.統計分析。問卷星網絡問卷后臺可以自動計算各選項的百分比。[1]
二、結果
1.網絡題庫應用現狀。現階段,我院還沒有建設或購買長期的本科生教學醫學網絡題庫,只是偶爾開通某些公司的短期試用版。被調查的200位教師中,有125人在過去三年承擔過本科生的命題任務,其中96%的教師參考執醫或考研復習資料命題,92.8%的教師對照教科書和考試大綱即時命題,75.2%的教師參考往年的課程考核試題即時命題,只有12%的教師曾嘗試過在網絡課程考核題庫平臺上組卷。
[摘要]中美兩國歷史文化迥異,教育體制差異也很大。本文闡述中美兩國在醫學教育和醫學生培養上的不同之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期對國內臨床醫學生的培養有所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中美;醫學教育;差異
筆者有幸作為聯合培養醫學博士研究生赴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學習、深造近兩年的時間。與美國醫學生共同學習和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也切身感受到美國醫學生培養、教育體制的諸多利與弊。
1培養周期差別
在美國,醫學生的培養通常是從常規大學基礎課程教育開始的,一般學生大學畢業工作幾年,才考慮進入醫科學院學習,通常4年,其中3年基礎課程,1年臨床課程。而后拿到學位證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再根據自己選擇的專業做3~6年的住院醫師工作,前后連基礎學習加臨床實踐需要7~10年的時間,還不包括其以前學的大學本科或醫學預科(相當于大學本科)的4~5年時間[1]。相比較而言,國內醫科院校大多還是5+3+3的模式,即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2]。顯而易見,國內的培養周期、培養強度略遜于國外。國內醫學生的培養時間短,直接造成醫學生獲取的專業知識面太窄,缺乏大量的臨床實踐,也缺乏必要的社會體驗。國內的培養模式,通常對學生的要求單一,只需要學好相應的功課,只注重基礎理論、應用基礎、臨床課程的書本學習。在人文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者開始關注我國醫學生知識面窄、學識內容單一的問題,很多醫學專科院校開始和綜合類大學合并,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已經意識到門類學科、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對醫學專業學習的必要性和有益補充[3]。
2入學門檻有差異
美國醫學生的求學門檻相對要高很多。在美國,能夠選擇學醫的大學畢業生大多都是同類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這些學生通常要有穩定而優異的大學期間的學科成績,還要有完整的志愿者經歷,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經歷和從事社會活動的經歷,這比我國招收醫學生只看重書面成績要合理和科學得多。美國學生申請醫科院校,通常要通過MCAT[4](美國醫學生入學標準化考試)入學考試,只有達到高分者才有機會繼續申報。美國幾所知名的醫學院校,每年招收的新生不過一兩百人,這與國內擴招后動輒上千的招生數相比的確少得可憐。然而,正是經過這樣的選拔體制,才使得美國97%的醫學生都能夠順利畢業,因為能力平庸的學生早已被擋在入學的高門檻之外[5]。美國學醫的高門檻,還體現在高額的學費上。保守估計,中國醫學生一年的學費為10000~12000元之間,而美國醫學生一年的學費,再保守估計也要4萬~5萬美元,折合約30萬元人民幣[6]。在美國,大多醫學生在享有部分獎學金的同時,主要依靠貸款完成學業,父母的資助通常很有限,因而很多醫學生剛剛畢業就已然成了“大負翁”。當然,不可否認,美國醫生的高收入,使得大多醫學生在求學期間的欠債很快就能得到償還,但美國醫學生這期間所經受的磨礪絕不比國內學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