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新興產業監管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存在碎片化、選擇性政策與功能性政策不協調、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等問題。根據新結構經濟學,需要從構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根據產業發展情況相機抉擇、嵌入國家發展戰略等方面入手進行優化。
關鍵詞:經濟學;新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優化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臨發展質量不高、缺乏創新驅動、消除不當激勵實現轉型發展的壓力。因此,如何進一步優化現有產業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成為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時代轉型升級的迫切問題。
一、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從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僅中央層面頒布的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就多達416項。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眾多具有區域特點的產業政策。有力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但也存在諸多問題。
1.從表現形式上看,產業政策碎片化現象比較嚴重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監管部門的政策往往滯后于產業的發展,再加上我國特殊的管理體制,造成了產業政策的碎片化。一是政策主體多元化導致政策之間有矛盾。我國條塊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容易出現“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現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涉及到眾多部門,有些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制定政策,導致中央政府各部門、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政策相互矛盾,問題突出。二是表現形式多樣化增加了產業政策的復雜性。我國產業政策并不唯一,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除政策文件外,還有法令、條例、措施、規劃、計劃、指導意見、綱要、指南、目錄、管理辦法、通知等形式,名目繁多,包羅萬象。匯總起來看,主要有中央政府的正式政策、中央部委的正式政策、地方政府和部門的正式政策、部門決議、會議決議、領導書面批示與口頭指示、專項檢驗和專項整頓七大類,形成了龐大復雜的產業政策體系。三是政策變化頻繁缺少穩定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迅速,而且每個產業的技術、市場發展變化速度也不一樣,產業政策要跟得上產業發展,需要不斷調整變化,產生的后果就是新政策往往沒有考慮到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脫離產業發展實際,又造成新舊政策銜接不暢,引發貫徹執行難題。
[提要]黨的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堅持創新驅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促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本文從生命周期視角剖析戰略性新興企業不同階段的特征及融資需求,探索戰略性新興企業不同階段融資方式,以防范企業財務風險。
關鍵詞:生命周期;戰略性新興企業;政府補貼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投資拉動經濟的邊際效益減弱,國際貿易摩擦增加,出口大幅減少,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驅動經濟發展。黨的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促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要求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從產業演變的視角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存在兩次“死亡之谷”:一是技術研發突破后,需要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二是產品推向市場后,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無論是技術研發過程,還是從“技術-產品”的轉化過程,或是從“產品-產業”的產業化過程,戰略性新興企業都有大量的資金需求。但在戰略性新興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籌資偏好以及籌資渠道選擇不同,風險也不相同。因此,基于戰略性新興企業發展階段剖析企業財務風險并及早予以防范,對戰略性新興企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一、戰略性新興企業生命周期劃分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從2010年開始大力推動的。2007年發生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步蔓延到全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出口受到巨大沖擊。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采取了包括“四萬億計劃”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內的一系列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并在2010年《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發展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要求為基礎,發展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戰略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戰略性”體現著國家意志,屬于國家戰略布局,是國家戰略產業的一部分,反映了產業的重要地位。“新興產業”的實質是新興技術的產業化。新興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帶來企業產品品種的增加、性能的提升、質量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擴大了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企業由此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在市場能自由進入的情況下,成功企業的示范使得其他企業紛紛效仿,新興技術得以擴散,新興產業得以發展,逐步成長為成熟產業。大量實證研究表明,產業演進的階段性是客觀存在的,產業演化的階段性研究集中體現為產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產業的演進過程通常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二、戰略性新興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特征
(一)戰略性新興企業初創期特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要求為基礎的,國家遴選確定的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企業處于起步階段,企業需要進行高額的資源投資,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企業技術研發較大,但是技術創新具有不確定性。1、技術不確定。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企業首先要突破的是技術創新,企業需要進行大量的技術研發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本質上是新興技術的產業化,但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技術存在不確定性。所謂主導技術,指的是行業內首次出現的能滿足大部分客戶需求的共性技術。共性技術的研發具有正外部性,共性技術的突破使得行業內的其他企業也能受益,但是研發企業無法完全排除其他企業使用相關技術信息。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研發企業獲得的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存在市場失靈。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信息掌握不多,技術變動較大,存在不確定性。2、資源投入高。初創期的戰略性新興企業需要資金、人才、政策等資源投入來開展助力企業發展。企業在技術研發過程中面對共性技術以及專有技術的突破,需要技術人才的支持;技術成果轉換過程中,面臨專用資產的投入,實現技術創新的產品化;技術創新產品推向市場,需要專利保護等政策支持,減少市場失靈,維護創新企業的收益,使得研發投入能盡快收回并能有豐厚的利潤,吸引研發企業有動力和能力繼續開展技術創新,推動戰略性新興企業持續發展。
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建立了起來,主要建立了消費品、生產資料、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和房地產等市場,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國人均國民收入4930美元,已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廣大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但還要看到,目前還存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政府過多干預市場等問題。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是決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方面。目前,國際環境方面處于金融危機影響中后期,國際形勢總體穩定,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主流,有利于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國內方面,新一屆政府堅定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可以說機遇大于挑戰。主要表現在:第一,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加強固。第二,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總需求不斷增加,消費拉動增長潛力巨大。第三,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綜合運用經濟、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及時果斷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日益顯現。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首先是經濟增長處于“穩增長、保質量、增效益”的宏觀調控時期,經濟增速回落,市場需求環境發生變化。其次是經濟結構調整比較緩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暴露。再次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整體產業技術水平偏低,新興產業帶動作用較弱。總之,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風險和挑戰。我們要更加注重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搶抓機遇,沉著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努力實現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穩步健康科學發展。
二、繼續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繼續深化體制改革
摘要: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河北省經濟的轉型升級顯得尤為重要,海洋經濟戰略地位凸顯。因此,立足于河北省當前海洋經濟發展現狀,通過梳理其當前所存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措施,能夠助力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
關鍵詞:海洋經濟;新興產業;科技創新
當前,河北經濟社會發展處在關鍵時期,既要面對加速發展的重任,又要面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偏重的產業結構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大氣污染防治為核心任務,著力解決產能過剩等一系列硬任務,這些都是河北發展中要面對的難題和挑戰。因此,大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整體的競爭力成為緊迫的任務。充分發揮沿海優勢,促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提高其在河北經濟規模中的占比,對調整以及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有著重要作用,它不但能夠提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區域經濟的布局。
一、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海洋經濟的發展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支撐點。近些年,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較快,河北努力打造沿海地區率先發展新優勢,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動力。河北省擁有487km的海岸線,沿海地區宜漁淺海灘涂總面積1000多萬畝,能為海水養殖、海洋捕撈、航運業和沿海地區工程項目以及海濱旅游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河北擁有4個大型綜合性港口,2018年,河北省港口貨物吞吐量11.56億噸,增速居全國第二位。河北境內長蘆鹽場是全國最大的海鹽產區,還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河北沿海地區旅游資源類型包含全面,十分豐富,具有較強的國內和國際的游客吸引力。同時,海洋旅游資源的組合具有明顯優勢,區位分布合理,方便游客最大程度的享受這些資源。
二、河北省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海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本文作者:汪燕、胡曉娟、周一珉、李中英、包浩斌 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課題組
通過制度安排、創新服務舉措,優化中小企業融資方式,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緊張、融資成本高等問題。香港政府出臺千億港元信貸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高達八成的擔保比率,擔保費用大幅下降70%。天津支持企業以股權質押、商標專用權質押、動產抵押、融資租賃、供應鏈融資等多種方式融資。廣東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健康發展,推廣區域集優債和集合票據,推進中小企業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哈爾濱農村信用聯社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制擔保多樣、隨用隨貸的“興企通”信貸產品,哈爾濱銀行上線了針對小微企業的“乾道嘉”小企業信貸系統。深圳在國內率先將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由低于1%提升至5%,并推出小微企業信貸差異化監管政策。注重金融政策的導向性,實施差異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導資金投向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項目、企業和產業,嚴格控制“兩高一剩”行業貸款。湖南堅持“有扶有壓、區別對待”原則,201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增貸款較年初增長30.2%,“兩高一剩”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深圳重點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提出201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速不低于20%。積極穩妥推動金融創新,化解實體經濟融資難、民間資本投資難的問題。臺灣鼓勵發展創業投資,放開各種金融機構對于創投的參與,先后允許保險行業、一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參與創業投資,并為創業投資提供了靈活的退出機制。成都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構建了為不同成長階段科技型企業提供不同融資工具組合的梯形融資模式。深圳大力扶持股權投資基金發展,引導更多的社會民間資本參與發起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天使基金,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簡單粗放發展的老路,必須與扶優劣汰的產業轉型升級導向相結合,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各地政府依據比較優勢,突出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主要做法是:
明確戰略導向。各地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本地產業發展戰略,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指明方向。廣東提出堅持制造與創造相結合、制造業與服務業相協調、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以廣東現代產業500強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全球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上海提出要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努力打造“上海服務”和“上海智造”。江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
加強規劃引導。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必須有相應的規劃來進行總體布局和統籌謀劃。江蘇作出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了六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專項規劃,2011年六大新興產業產值、銷售分別達27476.6億元和26090.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3%和24.4%。山東將藍色經濟區作建設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了優化海陸空間布局、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等方面的重點任務。安徽出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明確示范區將重點發展新型化工、裝備制造、冶金及金屬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等產業,高起點承接沿海地區和國外產業轉移,著力培育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實體經濟轉型發展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天津設立多個專項資金,分別支持優勢工業、服務業以及科技型、環保型等企業發展。上海率先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廣東通過大力實施“雙轉移”政策,以產業轉移促進轉型升級,通過結對建園、利益共享、資金扶持等手段,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安徽財政將差別電價收入省級集中部分獎勵各市用于淘汰落后產能工作。
從經濟發展規律看,一個經濟體是一個生態系統,既需要大產業和大企業,也要有小微企業和門面小店。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既要重視大企業大集團壯大實體經濟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視中小企業夯實實體經濟基礎的作用。各地在加強龍頭企業培育的同時,也積極扶持中小企業,著力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發展格局,推進各類企業協調發展。各省的主要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