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心理素質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表現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理念逐步走向國際化,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各高校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內容。新時期高校要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就一定要加大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培養訓練力度。在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社會文化都在高速發展的今天,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給社會經驗不足、閱歷淺、獨立生活能力不強的大學生帶來了多層次的心理沖擊,也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各種的心理矛盾與問題。這就要求心理素質教育逐步普及到各高校,并要求各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保持其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但是,作為一名教育者,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不斷從中做出總結,要清醒的認識到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面臨的復雜問題和艱巨的任務。
(一)社會上的客觀因素和大學生的主觀臆斷
影響著教育者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一方面,一些教育者將大學生中出現的多種問題都看作是思想品德出現了問題,片面的認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素質教育,從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將心理素質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等同來看待。在此基礎上也反應出某些高校在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工作中的經驗不足,不能做到客觀的、具體的分析問題,片面的看待新時期學生出現的思想問題。深入剖析少,淺層分析多;并存在著不注重“過程”,過分看重“結果”的傾向性。另一方面,則是片面夸大心理素質教育的作用,把新時期大學生之間存在的一些偏離的思想理念、價值觀乃至政治觀上的諸多問題,都歸因于心理素質教育的問題,一些教育者甚至認為心理素質教育是無所不能的。這就體現了新時期教育者對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兩種不正確的傾向———“研究心理素質教育不系統,以偏概全,沒有從整體著眼研究心理素質教育的全部內容。”總而言之,現今我國高校的心理素質教育缺乏專業且系統的理論指導,這是阻礙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順利、有效進行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育者存在著一些教育認識的誤區
1、各高校的心理三四周教育主要重視心理測試,但忽略了結果的系統與科學的具體分析。一些高校片面的把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測試等同,教育者花大部分心思搞各種心理測試,無論是智能的還是簡單的手寫答題,這就把心理素質教育過于簡單化和形式化,并不能從本質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素質教育。
2、重視心理問題出現后的調解與引導而輕“早發現、早預防”。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教育的投資逐漸增多,如今,全國大多數高校都已成立了學生心理咨詢的相關部門或機構。但是,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詢機構只是虛有其表,并不能對學生進行整體且具體客觀的心理問題分析與指導。
摘要: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高校畢業生日益增多,對大學生來說,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也日益增大,伴隨而來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舞蹈訓練是藝術院校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在塑造學生形體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舞蹈訓練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能幫助學生穩定情緒,進而在提升學生信心的基礎上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助力。文章先分析舞蹈訓練與心理素質教育的關系,之后在陳述舞蹈訓練在心理素質教育中的應用意義的基礎上,以心理素質教育提升為切入點,進行舞蹈形體訓練的對策歸納,目的是助力高校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舞蹈訓練;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意義;作用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者,作為社會特殊群體,其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為了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高校開設了一系列心理健康課程,以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在藝術院校,舞蹈訓練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優雅的舞姿深受學生的喜愛,大學生能在舞蹈訓練中依托舞蹈動作、優美音樂、漂亮服飾等獲得積極的心理體驗,進而在提升審美意識的基礎上發展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養。
一、舞蹈訓練與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關系
(一)舞蹈訓練內容
舞蹈訓練是指為學生提供的系統的、科學的、連續的舞蹈教學活動,目的是在發揮舞蹈訓練價值的基礎上陶冶學生的情操[1]。舞蹈訓練的內容是以音樂為輔助,以不同舞蹈類型為訓練內容,通過舞蹈基本步法的訓練,通過形體組合訓練、通過身體素質訓練等使學生掌握舞蹈動作的靈魂,進而在塑造身體靈活性的基礎上矯正不正確的身姿。在實際訓練時,教師要先讓學生觀看舞蹈動作的視頻,或通過自身的動作示范等使學生掌握不同舞蹈的動作要領,進而在動作分解的基礎上,進行層層遞進的舞蹈動作練習。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能了解不同舞蹈背后的歷史和風俗,能在舞蹈音樂的感染下將規范的舞蹈動作與自身情感進行整合,在實現舞蹈動作規范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進而發展綜合素養。
(二)舞蹈訓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1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意義
從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看,心理素質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能夠滿足其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大腦的機能。開發人的大腦潛能,對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要素進行訓練和提高,使學生了解知、情、意在人心理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學會有意識的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同時,通過加強心理素質培養和訓練,讓學生學會在紛繁復雜的生活、學習、工作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正常狀態,對于大學生發展自我、開發智力、改善思維、提高創造力、適應社會有著基礎作用。
2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及原因
2.1環境變化導致心理適應不良
在校大學生們離開父母進入集體生活,從熟悉的家到陌生的異地,許多領域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首先,在學習方面的變化導致心理適應不良。不少學生在中學成績很好,進大學后,發現山外有山,樓外有樓,自己不能在學習上強人一等,失去了學習的優越感;加上大學的學習方法與原來中學的學習方法有很大差異,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這種變化,不能正確處理學習目標與學習現實的關系,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表現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不當、對學習缺乏信心、沒有興趣等;也有部分學生由于錄取的專業與原來的愿望不符,對現學專業不了解,造成情緒波動很大,較長時間不能調整過來。由此使他們處于心理沖突與痛苦之中,精神過度緊張,出現強迫、焦慮、郁悶、孤獨、失眠等適應不良,以致影響到學習。
2.2人際關系復雜導致心理調適矛盾
進入青春期的大學生,處于特殊的身心發展期,一般會表現出特定群體的情緒特點:一是多樣性,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各種新需要的強度不斷增加,具有自尊、自卑、自負等多樣性的自我情感。二是沖動性,表現在對某一種情緒的體驗尤其強烈、富有激情。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各種事物都有些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緒一旦爆發就有些難控制;特別是在激情狀態下,很容易感情用事。三是矛盾性,大學生情緒的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并不總是一致的,在某些場合和特定問題上,有些大學生會隱藏、文飾和抑制真實情感;帶有明顯的波動性,時而情緒激動,時而消極情緒頹廢。而大學生離開原來熟悉的朋友圈進入新的人際圈,遠離家庭的呵護開始獨自的寢室生活,這些變化都使大學生們特別是大一的新生面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一旦這些關系處理不好,就會使他們處于心理糾結之中,導致多種心理不適應接踵而來。
摘要:“互聯網+”環境條件下,大學生“手媒體”學習模式對其心理素質教育正在產生深刻的影響。于是,對大學生手媒體行為進行必要的管理干預與應用指導,并提出相應的引導策略,就可以針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定向的“免疫”輔導,從而擴展手媒體的外延,使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發揮應有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手媒體;心理素質教育;路徑
一“手媒體”概念界定
根據現有研究[4-8],本文對“面向心理素質教育的大學生手媒體”做出如下界定:利用網絡傳播、大學生感興趣的、在手機上運行的、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可能產生正向或負向影響的媒體的集合。此外,本文暫時不考慮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沒有影響的因素。“面向心理素質教育的大學生手媒體”由主體、客體、載體以及本體這幾部分組成。主體為在校大學生??腕w是指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產生影響的媒體集合。載體是指包括微信、QQ、視頻、網頁、BBS、貼吧、微博等在內的能夠顯著影響到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媒介總和。本體是指大學生受到的心理素質影響。除了上述四個主要組成要素之外還存在一些能夠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產生影響的其他因素,比如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其中校園環境是大學生的主要社會環境。本文將校園環境概括為大學生的全局手媒體需求環境與局部手媒體需求環境。全局手媒體需求環境是指面向全體大學生的手媒體,而局部手媒體需求環境是面向部分大學生的手媒體。如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緒,面向大學生的政策文件等等是屬于全局手媒體需求環境。校園環境是連接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手媒體要素的粘合劑,同時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走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了解手媒體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影響程度,需要從四個主要組成要素與其他因素共同研究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原因。
二手媒體主體的心理作用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從中學到社會階段的一個關鍵時期,其心理發育正處于一個成型的階段,因此大學階段的教育對于重塑大學生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心理發育在此階段容易受到諸如手媒體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通常來講,可以通過積極的手媒體來修正大學生在之前形成的心理素質負面問題。但是在此階段消極的手媒體則會對大學生在之前形成的心理素質問題起著加強的作用。由手媒體的互聯網載體特性可知,手媒體加載的信息量巨大,因此手媒體的管理與引導學生難度都非常大。此外,由積極的手媒體與消極的手媒體組成的混合信息容易導致大學生的認知混亂。比如在由手媒體組成的虛擬世界當中,大學生的好奇心與各種不同的心理可以得到一定的滿足,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大學生疏遠現實生活甚至對現實生活的現狀產生排斥感。又比如手媒體在大學生之間的傳播也使一些不良企業獲得了小利潤的渠道,比如對大學生的欺騙行為。這種欺騙行為會使大學生的心理受挫,使得大學生對社會認知的偏失,并可能導致大學生的病態心理的出現。
三手媒體的影響力分析
摘要:創業心理素質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當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統計與實證的分析方法,對當代大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狀況進行思考,并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研究
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教育問題,不僅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創業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因而,高職學生創業心理品質的培育是時展對人才的客觀要求,也是創業、就業教育的首要內容。為了解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狀況,筆者編制了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調查問卷,問卷調查的范圍涵蓋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長江職業學院等在校的高職學生,學科包括文、理、工、藝,對不同的學科和不同的年級進行了控制性的問卷發放,力爭使調查具有代表性,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當前高職學生的創業心理。具體統計情況如下:問卷發放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17份,回收有效率為81%。問卷調查涉及面廣,具有代表性。同時,筆者特選取青山博納斯孵化器基地創業的部分大學生團隊進行了訪談。調查較為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高職學生的創業心理。
一、高職學生創業心理調查結果與分析
1.在校高職學生創業動機分析。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當代高職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業沖動,但存在強創業動機和弱創業實踐的矛盾。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創業動機更強烈,這一方面表明當代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業動機,同時又是審慎和理性的。因為低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成分分化很明顯,對于自我的理想期望往往會高于現實的自我,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同時隨著對創業的進一步了解,創業的風險、困難和責任也會使他們的創業熱情降低。文科類學生比理科類和工科類、藝術類學生的創業動機更為強烈,因為專科學生更多地認為自身的學歷在就業和擇業過程中相對而言困難更大,從而自覺避開就業壓力轉向自主創業。另外,高職學生的創業動機呈多元化傾向且創業認知比較模糊。賺取生活費、積累社會經驗、建立良好的交際圈、自我價值實現等四大類原因成為創業動機的主要來源。其中,未接受過創業教育的學生,首選賺取生活費比率較高,而接受過創業教育的學生首選動機為自我價值實現的居多,賺取生活費比率很低。由此可見,創業教育在指導學生創業活動中發揮著明顯的效果,使學生有更加明確的動機和傾向性。2.在校高職學生創業觀念的分析。由調查結果來看,高職學生創業觀念的特點之一是創業領域的時代化和理性化。高職學生創業的領域很寬泛,不僅有傳統的商業和物流行業,還有新興的高科技產業,但從事高新產業的熱度有所降低,回歸了理性。信息時代的今天,對信息敏感的高職學生可以在信息市場領域大有作為。另從高職學生創業領域進軍餐飲業和家政服務業來看,大學生創業觀念開始有了轉變,她們學會了充分利用身邊資源從小事做起。放下架子從小做起,待有了“第一桶金”后,再“殺回”高科技、大項目,也不失為權宜之計。高職學生創業觀念的特點之二是創業中自我意識強烈,注重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創業。42%的學生表示創業時會選擇“市場需要”和“自己的興趣”相同的,27%的學生選擇“自己的專業”,6%的學生表示會聽從“親人和朋友的建議”。數據說明其中市場主導的作用明顯。
二、培養高職學生創業心理素質的思考和建議
1.注重增強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首先,要注重榜樣的正確引導。高職學校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可以用學生身邊活生生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敢為精神,向學生大力宣傳學校中出現的創業成功典范,讓學生有創業的激情和動力。還可以邀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走進校園向學生介紹他們的創業經歷和經驗,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其次,在校園形成有利于學生創業心理健康發展的氛圍。如通過舉辦創業計劃競賽、調查訪談、開展模擬性創業實踐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創業的各種經驗,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水平。再次,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從事社會兼職,熟悉各種職業特點和自己的能力特點,以此來豐富自身的工作經驗,以獲得更多的社會閱歷,充分體會創業的價值,增強自己創業的信心,最終激發出高職學生強烈的創業意識。2.注重建構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首先,學校應該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業實踐和競爭中去。學生們通過參與這些活動積累的經驗戰勝膽怯、自卑等心理。此外,學校可以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便利,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實踐中處于主體地位,體驗創業全過程,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同時學校要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崗位,如志愿者、勤工儉學崗位等,使其經受創業實踐熔爐的考驗。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建立強大的創業責任感,使學生認識并體會到創業既是個體發展的責任和使命,也是國家發展的責任和使命,這樣當遇到困難或失敗時,學生才會滿腔熱情地接受挑戰,爭取創業中更大的成功。3.注重培養、鍛煉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目前,學生已經普遍認識到創業能力在創業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渴望得到幫助,希望自身能夠在這些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為此,高校的創業教育要加強同社會各界的緊密聯系,加大高校教育的開放性和實踐性。應多組織如“創業計劃”競賽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來豐富自身的工作經驗,在學校的指導下從事兼職以獲得更多的社會閱歷,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領導、組織、應變等各方面的能力。應把創業教育列入大學教育體系,作為素質教育和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有條件的學??沙闪摌I教育教研室,設計出從大一到大四的創業教育課程,條件不具備的學??梢肷鐣I培訓機構在校內開展創業培訓,積極探索高職學生創業新模式。要對高年級的學生進行特別引導,把創業動機最終轉化為創業實踐。4.學校要重點關注學生良好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從調查問卷分析來看,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比較薄弱。為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學校要重點關注學生良好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應該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情緒調整和釋放的機會,如健全心理咨詢機構、完善定期心理輔導制度等。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和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作理論分析和實際指導,為高職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學校還要注意引導高職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自己堅韌、頑強、果斷的精神和較強的自制力、競爭意識,以及對人對事寬容的態度與豁達的胸懷,較強的自我監控的意識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從而最終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增強高職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的最有效方法。5.注重加強高職學生挫折教育,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高職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挫折,能否從挫折和挫敗中重新站起來,是創業者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這也取決于高職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大學生雖然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新一代,但由于各種原因,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特別是抗打擊能力不強,意志力普遍比較薄弱,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遭遇困難,往往情緒低落、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因此,培育大學生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創業過程中的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錘煉意志、鍛煉能力的好機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工作壓力,認真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對挫折的容忍力,始終保持樂觀的創業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