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
據統計,災后培訓大都為3—7天的短訓,在災區心理援助上,大都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進而造成了災區學校心理健康學員的重復聽課與多頭培訓。此外,因培訓時間較短,在培訓內容的深度、厚度、廣度等方面往往“點到即止”,對災區教師在心理援助、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專業提升成效不顯著。另外,有極個別培訓持續時間長,培訓內容設置有梯度、分層次,兼顧了培訓的深度、厚度和廣度,讓參培者受益匪淺。但因災后一些學校的設置變化,以及人員晉升及人員流動和變化,造成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隊伍的不穩定性,培訓的不連續性。
(二)缺乏參與式培訓的教師
參與式培訓強調授課者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理論講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發者、引領者、參與者和組織者,他們在培訓中與學員進行全程交流、互動。這些授課者理論知識高深,一線實踐知識豐富,觀察力、感知力敏銳,團隊合作學習的指導能力強。而現階段,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缺乏從事合作參與式培訓的師資,授課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效對接,不知道如何把傳統的授受式課堂變為參與式學習研討的課堂。因缺乏授課者的有效引導,廣大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進行發現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致使上課質量難以保證。
二、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改進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門應周密部署培訓工作
一、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參與式培訓強調授課者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理論講授者,而且是示范者、激發者、引領者、參與者和組織者,他們在培訓中與學員進行全程交流、互動。這些授課者理論知識高深,一線實踐知識豐富,觀察力、感知力敏銳,團隊合作學習的指導能力強。而現階段,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缺乏從事合作參與式培訓的師資,授課者不知道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效對接,不知道如何把傳統的授受式課堂變為參與式學習研討的課堂。因缺乏授課者的有效引導,廣大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也不知道如何有序、高效地進行發現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致使上課質量難以保證。
二、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改進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門應周密部署培訓工作
為避免參培的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多頭培訓、重復培訓,教育主管部門應周密部署培訓的級別、時間、地點、人員、內容和形式,以確保培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針對培訓班上學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和參培者隊伍缺乏穩定性的現象,教育主管部門不僅要精心設計各級各類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參培的遴選標準并責令送培部門嚴格按參培標準選拔教師接受培訓;而且按參培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分成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在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參培的遴選標準上盡量細化、切合培訓實際、便于落實。如四川省教科所對參加災區學校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師省級培訓的學員遴選標準為:需具備災區學校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經歷、熱愛災區學校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工作、性格開朗、善于溝通、表達能力強、具有親和力;能連續參加完災區學校心理健康培訓班的學習;為盡可能擴大骨干教師培訓覆蓋面,請盡量安排未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培訓的災區學校選派教師參訓;已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培訓的災區學校教師不再參加。
(二)培訓目標符合學員需求
目標不僅是災區心理健康培訓的方向,而且是促進災區學校心理健康培訓實施的動力。為此,在實施培訓前,我們需要分析教師心理的現有狀況,精心擬定培訓目標。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目標可從三個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知識方面,主要包括:知曉災區教師創傷心理知識,了解災后各階段師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探索災區師生的心理教育、心理輔導和心理測試的方式、方法。其次是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學會初步識別災區師生的心理問題,能較準確地把握師生的心理動態并及時干預,并能充分結合當前師生的心理健康實際,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最后是態度方面。“田慧生教授指出,教師專業化成長最根本的問題是能否形成符合教育規律和時代需要的教育理念及專業精神,塑造中小學教師符合現代教育規律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精神”。災區學校心理健康教師作為災后重建時期的一種特殊教師類別,承擔著災區學校師生的心理撫慰工作,有助于他們的科學教育理念和專業精神的形成。
【摘要】戶外體驗式培訓是近年來國際上最為流行的培訓方式,能讓學生在參加活動中去親身實踐收獲個人體驗。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心理素質培訓方面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弱項,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壓力且得不到釋放,長期精神處于緊繃狀態極有可能導致罹患心理疾病。目前一些高等學府也開始用以戶外體驗式培訓的方式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戶外體驗式培訓能使學生在模擬情景、游戲式的培訓課程中激發個人潛能,強化心理素質及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戶外體驗式培訓;心理健康;教育
近幾年,幾大高校都相繼發生大學生投毒、殺害室友同窗、自殺的悲劇。全國上下一片嘩然,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天之驕子們為何會走向犯罪?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高度關注。盡管我國高校在知識教育上很杰出,但由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較晚,師資較為薄弱,所以尚存在許多不足。因此,我國高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內容、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完善。戶外體驗式培訓強調實踐,在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其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信心,完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發展。應將戶外體驗式培訓引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并推廣。
一、戶外體驗式培訓的核心
戶外體驗式培訓核心為“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在培訓過程中收獲個人體驗,促進團隊合作體會活動樂趣,是一種新穎、獨特的培訓模式,它注重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在活動中相互協作、交流、分享,共同一個目標,齊心協力去實現目標。在相互鼓勵、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面對挫折時的應對和承受能力。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困境,適應社會融入群體。
二、戶外體驗式培訓和傳統教學的差別
傳統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其注重強調的是“教”,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教師作為主導,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標準化知識、結論都來自于課本,忽略實踐。對于長期接受標準化教育的學生來說,缺乏新鮮感過于枯燥無味,難以產生共鳴。而戶外體驗式培訓則強調的是“學”,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完成自我挑戰,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摘要]首先對在高校中設置寢室心理聯絡員的必要性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次對高校學生寢室心理聯絡員培訓的現實困境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最后對提升高校學生寢室心理聯絡員培訓效果的有效措施進行了總結,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校學生;寢室心理聯絡員;培訓問題;有效措施
近年來,由于高校廣泛進行擴招,高校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使得高校學生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率越來越高。對于高校來說,學生是高校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助于高校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高素質人才。面對普遍發生的學生寢室心理問題,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寢室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并積極設立解決學生寢室心理健康問題的團隊,重視高校學生寢室心理聯絡員培訓工作,在提高高校學生寢室心理聯絡員專業素質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減少寢室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從而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一、在高校中設置寢室心理聯絡員的必要性
(一)寢室是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最多的場所對于學生來說,寢室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場所,學生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待在寢室中。在寢室環境中,學生可以開展學習活動、休息以及進行人際交往等,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寢室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寢室環境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寢室文化,加強寢室成員之間的感情聯絡,并且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類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再加上學生所處的生長環境不同以及性格之間的差異,使得寢室成員之間的聯系漸漸減少,并出現了一些不良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升,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通過觀察相關的調查報告也可以發現寢室是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最多的場所[1]。
(二)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從近年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來看,雖然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高校相比,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高校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我國大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眾多問題,其問題主要如下:第一,我國大多數高校對于寢室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遍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聯絡員,甚至有一些高校沒有設置專業的心理健康聯絡員,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第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不完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第三,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高校將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與專業技能上,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使得我國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真正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校園的作用,高校必須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意義,并培訓出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從而引導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2]。
(三)有助于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寢室心理聯絡員的產生,一方面解決了高校普遍缺乏專業心理輔導人員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助于減少高校寢室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發生,為高校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高校心理健康輔導是一種由具備專業素質的人員為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而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通常來說,高校心理健康輔導具有多項特征,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內容:采取的方式簡單有效、直接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干預以及覆蓋面較廣等。從高校現階段發展現狀來看,組建專門的心理健康團隊可以有效地解決高校寢室所產生的不良問題,各類高校也在積極推動高校寢室心理聯絡員的建設與發展。創建高校寢室心理聯絡員,有助于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減少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從而營造良好的寢室氛圍[3]。
【摘要】高校心理委員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其實際工作能力至關重要。目前心理委員培訓體系存在著標準不統一、師資匱乏、缺乏針對性問題。基于心理健康課程的心理委員培訓體系探究,提出了以課上、課外、團訓、實踐、老帶新等重要內容,具備系統性、穩定性、可持續發展等特點。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委員培訓體系
一、心理委員工作的背景
2003年以來,高校開始建立三級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的網絡體系,班級設立心理委員[1]。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軍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承擔著基礎性的育人職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校園心理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隊伍中的重要一員。高校要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包括滲透到各種教學環節中,注重優化環境,心理教育活動、輔導活動等,而心理委員隊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堅力量,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執行機構。
二、國內心理委員培訓體系現狀
心理委員隊伍工作能力不足,最關鍵的問題是培訓體系不完善,目前我國心理委員隊伍培訓體系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培訓標準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