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鄉鎮建設規劃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新型小城鎮建設在整個城鎮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基礎。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代表的中國農村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改革到今天,中國農業與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態化、科學化的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還相距甚遠。通過新型小城鎮建設,在吸引農業人口轉移的同時,必然帶來農村土地管理方式的變革,進而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又一次變革。
二、新型小城鎮建設鄉鎮財政所面臨任務
1.基礎設施投資
主要用于城鎮道路和交通、通訊、內河治理、供水、供氣、供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綠化、公共場所等設施的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關系到新型小城建設的規模和承載能力。
2.公共服務保障
主要用于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這部分支出是鄉鎮財政支出的核心部分,直接體現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主要內涵和小城鎮建設的質量。
【摘要】鄉鎮財政資金及各項惠民專項資金關系到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將黨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實到基層群眾身上,必須加強資金管理。本文在分析鄉鎮財政資金、扶貧資金、安居富民工程資金、低保資金、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分別提出了改進各項資金管理的工作路徑及保障措施。
【關鍵詞】鄉鎮財政資金;惠民專項資金;管理途徑
鄉鎮財政資金及扶貧資金、安居富民工程資金、低保資金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關系基層群眾切身利益,是資金直接實物化的承載體,是資金具體產生效益的體現。為此,扎實、有效推進大監督審計格局形成,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消除虛腫、擠干水分,將黨的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落實到基層群眾身上;通過管理途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堵塞套取、擠占、挪用、冒領等漏洞為工作抓手,凈化財經秩序,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等,成為鄉鎮財政資金及惠民專項資金管理的重點。
一、工作思路
(一)鄉鎮財政資金管理
鄉鎮財政資金,以其保障、發展兼備的特性,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從筆者多年對鄉鎮財政資金審計結果來看,鄉鎮財政資金主要存在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貪污受賄謀取私利、冒領私分貪占惠農補貼、申報項目弄虛作假套取騙取財政資金、截留挪用財政資金、坐收坐支、白條入賬及不履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程序等十類問題。為此,要加強在收支兩條線、審計監督、賬實相符、賬務基礎工作規范化等方面的工作,嚴格執行“鄉財縣管鄉用”縣級集中核算工作,規范鄉鎮財務管理。
(二)扶貧資金
摘要:浙江省浦江縣糧食生產功能區至2015年底,全縣已建成91個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0.386萬hm2,其中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2個。這些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于此,介紹浦江縣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主要工作及存在問題,據此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糧食生產功能區;財政;政策;建設
1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主要工作
1.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機構
根據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要求,由浙江省浦江縣政府牽頭,農業、水務、交通、建設和財政等職能部門組成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業局設立“兩區”建設工作專職辦公室,明確專人具體負責溝通、聯系有關部門工作。各鄉鎮(街道)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全縣形成合力推動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1.2增加投入,整合建設資金
近年來,浙江省浦江縣共投入資金9146.02萬元,一是直接投入糧食功能區建設資金1286.47萬元,二是整合各類建設資金7859.55萬元,其中水利建設資金7253.0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130.55萬元,標準農田地力提升476.00萬元。
平原縣地處魯西北平原,屬潘莊引黃灌區,總面積1047km2,分屬馬頰河、德惠河兩大流域。馬頰河在平原縣段長36km,流域面積645km2。德惠河在平原縣段長7.6km,流域面積402km2。
1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狀
平原縣流域面積30km2以上的骨干河道25條,長363.74km,建筑物共386座。鄉鎮田間干支溝渠共456條,總長度1290km,建筑物1634座;田間斗農溝渠1920條,總長1630km,建筑物1673座。工程初具規模,布局合理,對平原縣治理旱澇災害,改善工農業生產條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平原縣小型水源工程現有機井6028眼,分布在全縣13個鄉鎮。平原縣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節水灌溉技術,目前,共有節水灌溉面積1.35萬hm2,其中:低壓管灌1.26萬hm2、噴灌813.33hm2、滴灌116.67hm2。節水工程的建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農田灌溉保證率,縮短了灌溉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村耕作制度的調整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2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可行性
2.1政府重視
近幾年,平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護措施等列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2前期工作充分
摘要:生態文化建設是鄉鎮發展的重點,對現階段鄉鎮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今新常態社會發展背景下,鄉鎮生態文化建設需要觀念、主體、資源的有機統一和協調。本文依托第三屆南京林業大學美麗中國行“百名博碩進百村,生態理念入萬戶”社會實踐活動,對江蘇省淮安市漁溝鎮進行調查,以漁溝鎮生態文化建設為例,分析當地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進一步推動該區生態文化建設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鄉鎮;生態文化;文化建設
一、漁溝鎮在生態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元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鄉鎮領導干部支持環境保護宣傳工作,認為非常有必要開展環保教育講座,并提出加大環境破壞的懲處力度及關閉污染嚴重的化工廠等多項建議。但鄉鎮生態文化建設,不僅是單純的改善人居環境,而是要生態與文化齊頭并進。現如今大多數鄉鎮領導已經擺脫了將經濟發展作為衡量鄉鎮發展情況的唯一指標的舊觀念,能夠給予鄉鎮生態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的重視,但生態與文化二者仍然不能達到同步走的理想效果。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問題在媒體上的廣泛宣傳,使當地群眾對自身的生活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對于生態文化的發展,明顯有認識不充分、不到位的情況。文化同生態環境一樣,是一個鄉鎮的軟實力,若運用得當,可在鄉鎮發展的各個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2.生態文化建設缺乏配套設施。
在調查中發現漁溝鎮環保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果皮紙箱設立不足、環衛保潔車輛較少,公園數量、公共綠地量等有待增加,景觀效果有待提高,文化娛樂設施陳舊,人員與場所不足,缺乏文娛活動的器材,造成文化氛圍淡薄,鎮屬村級的圖書室與文化活動室更是少之又少,之前“農村書屋”的推廣,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