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圖書資產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高校圖書資產管理機制保障
目前,高校圖書資產分布廣泛,需要在管理機制上進行科學設置,達到管理有序,確保圖書資產不遺失,實現高校圖書資產共享,更好發揮其價值。一般來說,高校圖書資產管理管理機制涵蓋管理體系、管理責任以及管理方案等方面內容。
(一)完善管理體系
針對高校圖書資產的涵蓋范圍,主要包含圖書館圖書資產、院系資料室圖書資產以及由科研經費購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員個人手中的零星圖書資產。當前,部分高校以“總館-分館”模式實現了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之間的整合,但不少高校仍然是相對獨立,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之間缺乏有效合作,不利于高校圖書資產的共建共享,而且存在資源的重復購置。同時,對于由科研經費購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員個人手中的零星圖書資產,目前缺乏有效的監管,處于監管失控狀態。為此,為了對高校圖書資產進行整體性的管理,確保高校圖書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資源共享,應當加快構建高校圖書資產管理體系,使得三部分圖書資產得到科學管理,做到應管盡管,同時明確管理主體。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從三方面構建高校圖書資產管理體系:一是設立學校層面由主管校長負責的高校圖書資產管理委員會,負責統一協調全校圖書資產管理;二是設立具體的圖書資產管理管理主體,統一負責全校圖書資產管理,可以由校圖書館負責,也可以由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三是進行合理分工,將各類圖書納入管理范圍,由不同主體進行科學管理,一般來說,圖書館圖書資產由圖書館負責監管,院系資料室及院系教師科研經費支出購置圖書資產由院系資料室負責監管。
(二)明確管理責任
高校圖書館資產范圍廣,類型多,高校不僅需要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而且需要對各管理主體進行責任明確,確保管理機制有效運轉。為此,我們必須針對高校圖書資產管理體系中的各具體管理主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對各管理主體的管理責任進行制度化確定,確保責任明確,保障高校圖書館資產的科學化管理,充分發揮圖書資產的效用。學校圖書資產管理委員會一般由學校主管(副)校長擔任主任委員,圖書館負責人、國資委負責人(或財務處負責人或設備處負責人)擔任副主任委員,各院系及相關部處負責人擔任委員。為了有效運轉,該委員會應當指定學校圖書館或國資委等單位作為掛靠單位,同時在掛靠單位設立辦公室,負責學校圖書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一般來說,該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全校性的圖書資產管理原則、年度圖書資產采購計劃、重大圖書資產采購論證、大批量圖書資產采購招標、院系資料室圖書采購計劃的審批、各系統圖書資產的剔舊審批、學校各系統圖書資產的共享機制等。大學圖書館圖書資產是高校圖書資產的主體部分,一般由校圖書館按照國有資產管理要求全權負責其圖書采購與管理,并通過制定嚴格的采購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約束機制;相對獨立的院系資料室圖書由大學圖書館聯合校國資管理機構進行業務指導,院系資料室負責日常管理;納入學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院系資料室由大學圖書館按照“總館-分館”模式進行管理;院系師生通過課題經費購置的零星圖書由院系資料室按照學校圖書資產管理委員會確立的采購規程與原則進行指導和管理,可考慮納入院系資料室館藏,由在校在職師生個人保存或資料室保存。
(三)制定管理方案
一、高校圖書館資產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資產管理不統一,多頭負責制
部分高校圖書館在實行資產歸口管理的問題上存在資產管理多部門負責制。通常是行政后勤部門負責固定資產,設備部門負責設備資產,業務部門負責文獻資源資產管理,財務部門負責資產的核算和經費的管理。這就使得資產管理不統一,沒有形成一個主體,職責交錯不清,缺乏有效的協調、控制和監管。
1.2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責任不明確
一些高校圖書館資產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導致在資產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通常是資產在采購環節得到一定的重視,但在驗收完之后的交付使用過程中,因為沒有明確的責任人,造成使用人不注重資產的保管和保護,即使造成資產的丟失和損壞也沒有得到懲罰和應有的賠償。
1.3資產管理方法和手段滯后,科學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雖然高校大多已實現了計算機網絡化、智能化,但圖書館資產管理大多依賴于工作人員的手工操作,如手工建帳、建卡、資產的清查、統計等,勢必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資產管理方式方法的落后直接造成了資產管理效益的降低。
摘要:高校國有資產是高校各項教育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保障。經過近幾十年的大建設、大發展,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長期以來還有很多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上仍存在諸如:重“有形”輕“無形”、重“購置”輕“管理”、重“自建”輕“共享”和重“自查”輕“監查”等幾大亟待解決的誤區。本文在分析新時期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誤區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具體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校;資產管理;誤區;應對策略
新時期,高校國有資產數量和規模增長迅速,但是受歷史、文化和價值觀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國有資產的管理體系并未健全。目前,很多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方面仍存在諸如:重“有形”輕“無形”、重“購置”輕“管理”、重“自建”輕“共享”、重“自查”輕“審查”等幾大亟待解決的誤區,造成了國有資產總體使用效率偏低、浪費和流失問題嚴重等現象。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時期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誤區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應對策略。
一、新時期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誤區
1、重“有形”輕“無形”高校國有資產從廣義上講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是指具體的實物,例如: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設備、文物、陳列品、圖書等;無形資產是抽象的、無實物形態的以智力形態存在,例如:特許經營權、專利權、網絡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圖書館知識產權、商標、著作權、校名譽等。由于有形資產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以實物的形態存在,所以在日常資產管理工作中就會比較重視,各方面相關管理工作都有條不紊地有序開展;而無形資產由于具有無形性、抽象性、資源性等特殊特點,在日常資產管理工作中經常會被忽視,造成無形資產總體利用率低、浪費和流失現象十分嚴重。例如:我國高校歷年來在教學和科研成果研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由于缺乏無形資產管理和保護意識,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普遍較低。雖然每年高校申請的教學、科研或專利成果很多,但是成果的總體轉化率遠遠低于20%,造成無形資產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又如:高校圖書館無形資產眾多,如圖書知識產權、特許經營權、網絡使用權、館譽等無形資產等,由于對無形資產相關知識缺乏宣傳和普及,圖書館館員們保護無形資產的意識淡薄,沒有把無形資產歸入國有資產范疇,從而忽視了對其的保護和管理,導致高校圖書館無形資產的流失現象十分嚴重。2、重“購置”輕“管理”目前,我國高校國有資產的獲得途徑主要有:上級或地方財政資金投資形成的資產、國家無償調撥給學校的資產、接收社會組織或個人捐贈的資產。由于高校獲得的國有資產絕大多數是無償占有或使用,無需進行相關的成本核算和累計折舊,這就導致了各高校對固定資產管理和成本核算觀念十分淡薄[1]。很多高校為了壯大資產實力,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只重視資產的資金投入,忽略了對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管理體制尚未完善和健全,普遍存在各職能部門職責不明確,各具體崗位分工不明確和工作推諉等現象。此外,很多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財務、監審和資產具體管理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缺失,甚至使用的資產管理數據系統或平臺不統一,造成國有資產信息不對稱,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由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普遍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觀念,導致國有資產管理方式單一、管理機構不健全、各部門分工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3、重“自建”輕“共享”新時期,高校下屬二級學院為了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增強自身辦學實力,不斷加大“自建”力度。而各二級學院從自身專業發展著眼申請預算購置資產,都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資產配置。但由于各二級學院缺乏統一規劃與協調,長期處于分散采購、部門擁有狀態,共建共享的管理意識淡薄。資產重復購置必將導致設備的使用率低下,造成設備的大量閑置和浪費。此外,高校缺乏對外服務和交流的意識,基于高校與高校、高校與地方企業之間的資產共建共享機制也尚未搭建起來,使高校國有資產很難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率。因此,只有優化與整合高校內部、高校之間、高校和企業等多方面國有資產,特別是大型國有資產設備,才能相互協調互通有無,才能實現國有資產共享多贏的局面。4、重“自查”輕“監審”據了解,目前高校各下屬二級學院的資產管理中都配套有定期或不定期“自查”機制,但由于是部門內部自查,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壓力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所以二級學院內部自查、清查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雖然很多高校在學校層面都設有專門的監審部門,但是監審工作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具體表現在制度建設、監督執行力度和人員配備等方面。因此,為了使高校國有資產的監審工作順利開展,高校領導要充分認識監審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加大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力度,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新時期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誤區的應對策略
1、加強無形資產的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機制,提高無形資產的使用效率多年來,很多高校對無形資產的保護意思十分淡薄,對其存在的潛在價值和重要程度認識不足,從而忽略了對其的管理和利用,造成高校國有無形資產流失嚴重。為此,高校首先必須加強對無形資產的宣傳力度,深入普及無形資產的相關知識,從而喚起全校教職工保護無形資產的意識。其次,成立無形資產管理機構,專門負責全校的無形資產管理工作,要配備專職人員對高校歷年的無形資產進行清理、登記、評估,負責收集、積累全校新入庫的無形資產,建立完備的無形資產檔案[2]。再次,要完善無形資產的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避免各部門工作推諉,做到對無形資產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最后,為了防止無形資產流失,必須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監管力度,創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一條龍監管服務機制,讓無形資產得到更好的保護、管理和運用。2、健全和完善現有的管理體制,以制度管人管物,對國有資產進行科學化管理隨著高校國有資產的不斷壯大,原有的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為此,高校首先必須健全現有的管理制度,從國有資產的預算購置審批、驗收入庫、保管使用到移交報廢等環節都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要完善資產管理內部定期自查制度,確保賬、卡、物相符;對用于經營性房屋、儀器設備等實行有償使用并完善相應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加強閑置資產調劑管理,做到物盡其用,實現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統一[3]。其次,要理順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明確職責具體內容和范圍,處置權限及相應程序,做到分工明確、協力合作,共同做好資產管理工作。再次,要加快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避免信息不對稱、不統一的現象,必須要對國有資產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建立統一規范的涵蓋土地資源、房產、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辦公設施器材、圖書、無形資產等內容的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此資產信息管理系統能即時、有效、全面地獲取國有資產的相關信息,從而進一步盤活資產、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和效率。最后,要建立國有資產績效考評體系,根據部門編制預算與實際達標相結合,建立資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獎懲。3、增強高校國有資產共建共享意識,積極搭建共建共享平臺,充分發揮高校國有資產的最佳效率為了盤活、整合高校國有資產,各高校要擴大資源共享率,避免低層次重復購置所造成的資金浪費。高校內部各二級學院、高校和高校、高校和地方企業之間必須要建立共建共享服務信息化平臺,通過資產共建共享平臺可以充分了解高校各專業國有資產的性質、特點和使用狀況等相關信息,在滿足各自教學、科研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相互開放使用,達到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和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4、健全高校國有資產監審機制,確保高校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與安全首先,要加大對國有資產監審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尊重監審、支持監審、自覺接受監審”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監審部門在防范資產流失、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水平方面的作用。其次,要完善現有的監審制度,規范監審流程和監審考核辦法,高校要明確賦予監審工作人員更多獨立調查和審計的權利,對監審中發現的各種侵犯學校權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再次,要配齊監審工作人員,并加快監審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監審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最后,要創新監審約束機制,提高監審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定期隨機調查、交叉式全面清查盤點是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有效途徑。通過以上途徑,監審部門可以及時發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效達到監督審核的作用。
財政部于2013年12月對于新修訂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了頒布,并明確規定了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工作,要求各個高校于2014.1.1開始實行新會計制度。相比于舊制度,新制度對固定資產核算與固定資產管理兩方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比如說,新增加了固定資產的清理、于大帳核算中納入基建業務及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固定資產管理與固定資產核算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由于目前新會計制度行處于完善過程中,高等院校會計的信息質量受折舊方法選擇偏少,折舊沒有實現費用化處理等負面的影響,此外,固定資產在新舊制度銜接處理方面也為其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困難。
一、新會計制度的修訂
高等院校的新會計制度修訂主要是對固定資產做了調整,其一,改動了固定資產基建賬與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其二重新修訂了單位類別與單位價值標準。對于高等院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完善新會計制度,可更好的對其進行服務。
(一)固定資產基建賬與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收付實現制為高等院校固定資產主要制度,新會計制度規定,對于特殊經濟業務,固定資產除了可以用金額計量外,如動植物、陳列品、文物及圖書等,高校應對固定資產給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折舊需使用年限平均法,將各類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統計出來,固定資產殘值不予考慮,規定當月固定資產的減少與增加是下月折舊還是當月折舊;當前所報廢固定資產是不是不再折舊等均給予了規范管理。依據新會計制度規定,高等院校因辦校規模的擴展而產生借款利息,因其發生于建設期間,可納入建設成本中。
(二)單位類別與單位價值標準變化
新會計制度對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進行了重新設定,單位價值由原有的500元,現在提升為1000元,明確了固定資產范圍,并對其范圍進行了縮小,包含專用設備、建筑物、房屋、檔案及文物等。
一、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
(一)學校固定資產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現在很多學校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都不夠完善,沒有系統,沒有章程,也沒責權,分管不明確,(1)在偏遠農村的中小學校基本沒有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校長和總務說了算,無章可循,對固定資產的統計和采購都沒有規范的操作,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比較混亂。在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沒有規范的使用流程,大大增加了固定資產受損的程度。(2)學校的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使用人和登記借出的不是同一個人,這樣如果出了問題,找責任人就比較麻煩,無法快速解決賠償問題。(3)很多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員對賬面上的資產存量不了解,賬務人員也不清楚。現在一些大的企業每年或每半年就會對自己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并有會計師進行對賬、核賬、銷賬,這樣更有利于高層對公司基本狀況的了解和制定發展策略。但是我們的學校很少對自己的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有些小的學校可能從來都沒對自身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對自身固定資產的具體狀況都不是很清楚,這也將對學校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4)學校管理機制的管控不夠完善,例如:現在基本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條件好的是由電子軟件控制的,還有有些落后學校還是用人工統計,有些學生借書以后會不還,有的圖書通過人情外借不還,大多數圖書館采取的措施就是以后不能再借書,但是對已經借出去的書沒有強制要求歸還,這樣一來使圖書館受到損失。
(二)學校固定資產的管制缺乏約束力,形成浪費
很多學校對自身學校固定資產的增設有些盲目,為了招生過分強調學校的硬件設施,但這些設施的使用很低,有些都是閑置的,學校很少考慮自身的實際需求,沒有讓固定資產發揮該有的作用,比較浪費。比如有些高校盲目擴大學校的占地面積,而學員的人數并未增加,綠化面積和操場大得離譜,很多教室和設備都是閑置的;還建造高檔的體育館,而這體育館只有在學校有重大活動的時候才使用,平時上課的時候基本用不到;還有很多教室都裝有多媒體。隨著教育現代化、均衡化發展的創建,所有創建的地方學校配備了諸多實用的和不實用的資產,甚至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也在裝,上級驗收時從來沒有考慮到學校的實際需要;還有學校在固定資產的報廢上沒有明確的章程,有些學校為了與時俱進,將有些還可以使用的固定資產提前報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三)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人員分工不明確
很多學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淡薄,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基本由其他崗位的人兼職,或者由幾人共同管理,沒有明確的分工,在管理工作交接的時候沒有規范的流程和規章制度,導致固定資產的賬目與實際狀況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