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時間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時間管理意識與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科學、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時間是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和個人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也直接影響期刊的效率和質量。科技期刊的特殊性決定其日常工作相對繁雜,可能需要同時處理和推進不同文章的各個階段工作流程,過程中需要多方協調合作。本研究通過指出時間管理的認知誤區,并分享一些時間管理的個人心得和實踐經驗,希望科技期刊編輯能破除管理好時間的認知誤區,輕松管理好時間,提升職業幸福感。
關鍵詞:時間管理;科技期刊編輯;認知誤區;番茄工作法
時間管理意識與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科學、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時間是科技期刊編輯職業素養和個人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同時,也直接影響期刊的效率和質量。科技期刊的特殊性決定其日常工作相對繁雜,可能需要同時處理和推進不同文章的各個階段工作流程,比如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初審送審、編輯加工、退修校對等,過程中涉及作者、審稿專家、領導同事等,需要多方協調合作[1-2]。本研究分享一些個人心得和實踐經驗,希望通過改變一些認知誤區,提高科技期刊編輯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減輕職業壓力,提升職業幸福感。
一、時間管理的認知誤區
據調查,科技期刊編輯女性占多數,通常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我們看到能將工作和家庭完美平衡的狀態并非全部事實,也并非他們都是時間管理高手,真相是那些看似輕松的職場媽媽們,背后付出的努力、舍棄的東西以及能獲得的資源是我們看不到的。其次,時間管理并非萬能,擁有足夠多的“時間”被管理是我們往往容易忽視的一個基本前提,其次才能研究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果僅僅只有1個小時,就算時間利用率達100%,也不過1個小時。而如果有5個小時,即使利用率僅50%,也有2.5小時能用[3-4]。因此,首先要保證時間分配得足夠多,才能確保有滿意的收獲。然而,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24個小時,如果你能借力,別人的時間也是你的可利用資源,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多了。“開源永遠比節流管用。”經典的效能管理、自控力、時間管理書籍,比如《番茄工作法》《GettingThingsDone》《奇特的一生》《精力管理》等會說道很多提升時間管理的經驗,如果不落實到實際工作,多半是紙上談兵[4]。時間管理好似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在摸索中思考,堅定信心、反復內化[5]。對如何在工作中做好時間管理這一問題,筆者與同行編輯們進行過探討,總結認為:優先確定好工作的優先順序是關鍵,充分理解工作內容的輕重程度是重點,在實際工作中,要學會對工作的優先順序和內容重要性進行綜合平衡。可以從工作的截止時間和緊急程度明確工作的優先順序,從工作的目標和價值來判斷工作的重要性[6-7]。然而,以上判斷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才能做好時間管理。落實到科技期刊編輯的具體工作來說,雜志的出刊日期是固定不變的,這就是編輯工作的截止時間,一般是可提前不推后[1]。因此,需要按照文章的處理流程和稿件情況,合理分配每個階段的時間和工作內容,比如每篇新稿初審外審控制在1周內,通讀退修2天內等。對于具有重大創新性、時效性強(如COVID-19疫情相關文章)或指南共識類文章,屬于優先處理級別,可靈活安排。除了約稿、送審工作外,文章的退修編輯、文字細節處理和校對是科技期刊編輯最花時間和精力的一個環節,因此編輯也戲稱自己是“文字民工”,事實上選題策劃和組稿才是編輯工作價值最能體現的地方[7-10]。然而,就如前所說,高質量期刊或是擁有很多專家資源、編輯資源和稿件資源,這些是一般期刊不可媲美的。其次,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能將一些事務性工作,比如聯系審稿專家送外審、送終審等,交由專人負責,通過借力,節約稿件處理時間,勢必會提高文字處理精細度,從而提升稿件質量[7-8]。
二、時間管理的取舍心得
通用的時間管理方法有很多,包括計劃清單表格、“四象限”法則、打卡記錄表格、九宮格日記表、“吞青蛙”表格、甘特圖、三十四枚金幣時間管理法,碎片時間清單、番茄工作法等[4]。針對科技期刊編輯的個性化需要,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式不妨試試:
1引言
在大學校園內,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規劃與控制時間的能力,學習計劃一拖再拖,虛度光陰,或者在遇到眾多任務時手忙腳亂,疲于應付,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為了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提高時間的利用率,亟需一款使用方便的時間管理工具。而當前已有的時間管理工具,主要面向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群,針對性不夠強,不能滿足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的使用要求。因此,在調查并掌握大學生學習習慣、心理特點的基礎之上,從時間管理領域出發,運用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設計并開發一款滿足大學生時間管理需求、同時具有良好用戶體驗的時間管理軟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時間管理系統的開發和使用,能幫助大學生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大學生群體人格的發展和完善。
2研究基礎
2.1理論基礎
根據StePhenR.Covey的研究,時間管理的方法從基于時鐘和手表的提醒工具時代開始,先后經歷了基于日歷和預約筆記的計劃工具時代以及基于優先權的計劃與控制工具時代,直到當下,進入強調效率與能動性,將目標與角色也融入到時間管理中的第四代。面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系統的開發即以當前時間管理工具的主流理論GTD為依據。GTD方法由DavidAllan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該方法主要分為5個步驟,即Collect,收集、記錄下所有的任務;Pro-cess,將所有的任務按是否可以付諸行動加以分類整理;Orga-nize,這是GTD方法的核心步驟,組織相應的任務和清單;Review,對GTD系統的回顧與檢查,進而更新任務清單;Do,按照GTD清單去執行、完成每一項任務。面向大學生的時間管理系統在此理論基礎之上,結合大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功能模塊劃分。
2.2技術基礎
采用Web應用或者桌面應用方式進行時間管理,有很多的不足,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以及大學生群體百分之百的手機擁有率,使得安卓應用有著更為廣泛的市場和使用前景,因此時間管理系統的開發以手機終端應用為主。開發安卓軟件,需要搭建安卓開發平臺,在搭建環境時,必須先安裝JDK,也就是JavaDevelopmentKit,這是整個Java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Java運行環境、Java工具和Java基礎類庫。在集成開發環境IDE的選擇上,所選擇的是Eclipse,它是基于Java的可擴展開發平臺。最后在此基礎上安裝An-droidSDK,即SoftwareDevelopmentKit,便可進行時間管理系統安卓應用的開發。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的目標時間管理在主動脈夾層瘤護理中的價值。方法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60例主動脈夾層瘤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成兩組,各30例,對照組使用急診危重患者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急診目標時間管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指標完成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比較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組間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急診的目標時間管理在主動脈夾層瘤護理中的價值良好,能快速穩定患者的血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急診目標時間管理;主動脈夾層瘤;護理效果
主動脈夾層瘤是一種不常見的致命性疾病,發病原因有多種,主要原因為高血壓[1]。此病發病急劇,患者的胸、肩、背等部位會突發劇烈、持續且難以承受的疼痛,伴隨面色蒼白、大汗、氣促等癥狀,嚴重患者會出現休克、虛脫,甚至影響患者的其他系統[2]。此病的治愈率較低,若不及時采取救治措施會危及生命,給急診護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與難度[3]。目標時間管理于1954年于美國被首次提出,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功為標準,通過合理設定或劃分時間,高效完成任務的現代管理方式。在臨床中,主動脈夾層瘤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出事率高,而急診護理常常缺乏時效性導致錯過最佳的搶救時間。為了提高護理有效率,減少醫療事故及糾紛的發生,本院給予部分主動脈夾層瘤患者目標時間管理,發現其護理效果好于急診危重患者護理,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主動脈夾層瘤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8~85歲,平均(50.13±5.64)歲;其中升主動脈瘤9例,腹主動脈瘤9例,降主動脈瘤12例;病程1~9年,平均(4.12±1.65)年;舒張壓(110.54±15.76)mmHg,收縮壓(180.43±13.46)mmHg。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7~86歲,平均(50.33±5.74)歲;其中升主動脈瘤8例,腹主動脈瘤11例,降主動脈瘤11例;病程1~10年,平均(4.56±1.62)年;舒張壓(111.46±15.48)mmHg,收縮壓(182.46±12.48)mmH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高。本次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進行。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配合度高;②所有患者符合201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制定的《主動脈疾病診斷及治療指南》[4]中主動脈夾層瘤診斷標準,并經醫學影像學檢查確診;③患者的認知、感官、聽力、語言等能力正常;④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壓。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患者;②意識模糊、昏迷患者;③肝腎功能異常患者;④惡性腫瘤患者;⑤凝血功能異常患者;⑥藥物過敏患者。
1.2護理方法
【摘要】一天只有24小時,而能被有效利用的時間少之又少,高效管理時間對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作為基層行政管理人員,每天面對大量、繁雜、內容交叉的工作任務,容易產生疲于應付、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尤為重要。時間管理的三大法則分別是目標性法則、要事優先法則、組織計劃性法則。時間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理論,不能只把計劃當成時間管理,需要把計劃、實施、總結、評估以及再次計劃做成一個大的循環體系,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有助于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從容應對多重任務的轉換。
【關鍵詞】基層行政管人員;時間管理
基層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對辦公事務、會議事務、行政文書事務、秘書事務和后勤等的管理,具有綜合性、繁雜性、協調性、突發性、時限性。因此,為了更好地平衡協調臨時性新增任務和計劃中的事項,合格的行政管理者必備能力之一就是有效的時間管理。
一、基層行管人員工作現狀
一是基層行管人員的工作特點。基層行管部門是單位的綜合服務部門,包括一些常規性工作和突發性、臨時性工作。行管人員的配置以精簡為原則,大多要求一崗多能,很多行管人員同時承擔行管、文秘等多重角色,日常工作包括統籌協調、撰寫各類文字材料、收集整理文檔資料,以及一些來電、來訪等臨時性、突發性工作。這些工作性質不同、要求不一,往往相互沒有關聯且連續性不強,但截至時限嚴格,這就要求行管人員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從容處理各項工作事物,達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標。二是單位缺乏對基層行管人員的職業規劃和激勵機制。很多單位對行管人員缺乏長期的職業規劃,疏于對其提供進修提升的時間和機會,行管人員在工作進入崗位后大多在忙于一些日常性、事務性工作,工作任務量大但缺乏挑戰性,長此以往發現每天的忙忙碌碌除了帶來年齡的增長并沒有工作能力上的大幅提升;另外,單位沒有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長期的行管工作會讓從業者消極怠工,缺乏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三是基層行管人員自身的時間管理概念不強。經調查發現,基層行管人員大多數都沒有做過時間的精細管理,雖然工作長期處于忙亂狀態,卻不愿意改變,認為平時工作那么忙,只要完成份內的工作就不錯了,沒有時間對個人時間做精細安排;還有就是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想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個人能力,改變目前忙亂的狀態,為自己創造更好的進步空間,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改變不了現狀。由此可見,基層行管人員從工作性質、工作效率和個人成長進步上對有限的時間做高效的管理都迫在眉睫。
二、基層行管人員在時間管理上面臨的問題
前面談到行管人員的工作現狀,要進行高效的時間管理,下文對行管人員工作中面臨的時間管理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做簡要分析。一是時間被碎片化,不易被高效利用。這是由行管人員的工作特點決定的,基層行管人員工作具有綜合性、繁雜性的特點,時間被碎片化,處理工作過程中相互干擾從而分散行政人員的注意力,常規的工作總是被突發性工作打斷,以致疲于應付緊急事務而在處理更重要的任務時精力和時間不充足,計劃內工作不能按時、高質完成,對工作質量的提升更是無暇顧及,長此以往,行管人員的個人業務能力的得不到有效提升,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降低,工作質量和效率低下。二是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實現高效的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方法很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行管人員苦惱于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一方面由于工作的特點和性質,另一方面在于缺乏正確的方法指導,雖然很多人采用清單法、工作日志等幫助個人實現高效的時間管理,但效果不理想。三是時間管理缺乏持續性。時間管理,越早想明白越好;但想明白還不夠,越早做到越好;做到還不夠,只有每天堅持才重要。堅持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更好的用好有限的時間,更高效的工作,實現個人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雙重提升。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工作順心的時候就按計劃進行,工作不順心就就各種借口不付諸行動,這樣下去,時間管理永遠都只停留在夢想里而不是現實中。
第一篇
一、時間管理教育對于高職新生的價值和功能
(一)顯性功能和隱形功能逐步顯現
開展入學教育首先就是要解決新生無所事事、不知道怎么打發時間這些暴露的、迫切的不適應性問題,解決新生的顯性矛盾,體現顯性功能。同時,時間管理是貫穿學生整個大學期間的事情,入學期間解決得好,會直接促進今后三年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從而順利完成大學學業以及順利走向社會,這只有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才能間接地表現出來,所以說新生入學的時間管理教育具有隱性功能。
(二)宏觀功能和微觀功能相形益彰
從學校整體來講,將時間管理教育列入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前置性的教育手段和內容,讓新生這個群體能夠在正確的時間觀基礎上端正學習態度,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更有現實意義。從新生個體來講,良好的時間管理教育對大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乃至就業、工作等都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這就是入學教育的宏觀功能。而入學的時間管理教育的微觀功能主要是指通過個性化、科學性的指導、幫助,為新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安排和解決,從而實現每一個新生都能夠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能夠合理安排好每一階段、每一學期、每一學年的學習和生活。
(三)基本功能與輔助功能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