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數字文化藝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文化藝術是國家與民族珍貴的資源,文化藝術單位的檔案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結合進行管理,必須保證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對文化藝術單位檔案數字化建設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
前言
我國新時代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許多文化藝術作品可以通過數字技術與網絡進行推廣和傳播,傳統的紙質檔案的使用者隨之變得愈來愈少;而使用圖文并茂、音像兼備、鮮活生動、直觀全面的數字形式檔案的越來越多。文化藝術單位的檔案管理工作因此也面臨著歷史性的挑戰。
1文化藝術單位檔案數字化建設優勢
文化藝術單位檔案數字化建設就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數字化攝影技術、信息庫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存儲技術的發展所產生的一種全新形式的檔案信息形態,能夠將多種載體的藝術檔案資源轉化成為數字化的檔案信息,數字化存儲,網絡化互相連接。能夠實時為用戶提供使用,從而實現了社會共享文化藝術檔案資源[1]。目前,文化藝術單位檔案數字化建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文化藝術單位檔案數字化建設,有以下幾點優勢:
1.1能夠提升文化藝術檔案的有效使用率
摘要:檔案數字化建設是檔案工作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部分地區檔案數字化建設中存在缺少統一標準、檔案管理人員知識不達標、軟件系統薄弱等問題,導致檔案管理效果不佳。文中從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入手,介紹檔案數字化的內涵及主要內容,深入分析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出檔案數字化建設總體框架及主要功能,以期為更好地管理文化藝術檔案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計算機網絡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共享變得方便快捷。檔案是各種實踐活動、研究成果的第一手材料,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和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藝術檔案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加快檔案數字化建設步伐,將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格局中,推動檔案數字化建設進程,成為檔案管理機構重點研究的課題。檔案數字化作為檔案工作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文中從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內容和重要性入手,介紹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總體格局和主要功能,以期為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1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是判斷該地區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檔案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藝術檔案數字化建設滿足時展要求。文化藝術檔案就是文化藝術機構或工作者在實施藝術創作、演出、教育及社會文化工作形成的,記錄具有保存意義的各類文字、聲像、實物等不同載體的珍貴內容,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傳。傳統藝術檔案主要以紙質、聲像和實物記錄等為載體,存在檔案信息利用率低、保存檔案容易受損、信息共享困難等問題。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等技術的普及應用,傳統的存儲方式和載體有所改變,借助計算機實施各類藝術創作和教學活動等方法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載體的形式及存儲空間產生一定的變化。如何讓文化藝術檔案資源發揮最大應用價值,有效管理新型電子檔案信息,促使這些檔案為藝術工作提供信息服務,成為建設數字化檔案重點關注的內容。
2檔案數字化的內涵及建設內容
2.1檔案數字化的概念
摘要:隨著數字化制作技術的逐漸成熟,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日益受到重視,陽山古村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藝術特征。本文利用現代數字技術研究陽山古村落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嘗試探索陽山古村落文化藝術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的理念、形式、路徑。
關鍵詞:陽山;文化藝術;數字化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根基,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多個場合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路徑要求?!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5次被提到,報告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傳統村落是我國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調查顯示,2000年,我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2010年已銳減為271萬個,這意味著每天要消失200多個,其中包含大量傳統村落。[1]為保護傳統村落,2012年12月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聯合公布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以來,先后4批共計4153個傳統村落被納入保護名錄;[2]2017年5月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建村〔2017〕109號文件,公布2017年、2018年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3]陽山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正和鎮,據《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記載,村落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4]盛于道光年間,距今約500年的歷史,現為中國十大古村之一,[5]現存古建筑80余棟。陽山古村占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多為兩進三間廳堂的宅院式建筑,均為木磚結構的兩層樓,建筑的整體構架處處體現出儒家的“中和”思想,將民俗文化與古典建筑完美融合。陽山古村2016年被列入第4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1對陽山古村落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收集與存檔
1.1查詢相關書籍、訪談村里老人,了解陽山古村歷史文化
清朝王闿運的《桂陽直隸州志》,段廣慧主編的《中國郴州古村》,村里的《何氏宗譜》對陽山古村的歷史文化有初步了解,將原始文字資料用激光掃描儀進行掃描;對村里老人進行訪談,了解老人們對陽山古村歷史文化的價值認同感,整理訪談記錄,一起存入陽山古村歷史文化檔案。
1.2運用照相機拍攝陽山古村落現存的建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文化藝術的傳播路徑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出版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也必須在理念、內容、技術、人才、營銷等各個方面實現創新和改變,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給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和發揚帶來了全新機會,也帶來了重大挑戰。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既具有多樣性,又具有統一性;既具有連續性,又具有變革性;既具有獨立性,又具有融通性。文化通過藝術的方式展現,再通過媒介傳播,從而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播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是一項責任,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出版,在這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數字化背景下進行出版創新,是勢在必行之舉。
一、數字化背景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機遇
1傳播方式多樣且迅速
數字化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信息傳播的速度明顯加快。網絡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讓信息傳播變得隨時隨地。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此前更多地出現在書本、電視和廣播中,而制作、發現、送審、編輯、印刷等流程,讓它的傳播速度大打折扣。同時,由于固定化的展現形式對“興趣”的要求更高,也讓更多的人錯過了汲取內容和營養的機會。在數字化的背景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作為信息被儲存于后臺,通過創作者的加工,再以文字、視頻、漫畫、語音等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信息和素材的處理方式更加多樣化,更加迅速,也更容易引起受眾的關注。
2素材發掘的及時性
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一直被認為是絢麗多彩、光彩奪目的;但同時,它也被認為是“深奧的”。在數字化時代到來之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發掘和整理,似乎成為了專家的“特權”,少數群體的“偏愛”。事實上,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由于技術手段的限制,其缺乏快速整理和傳播的工具和渠道;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心人”,很多生活中的素材,很多身邊的“藝術大師”,只能被可惜地錯過。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現狀。智能手機的拍照、攝像、錄音等功能,使其直接成為記錄身邊點滴的工具。而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分享渠道的流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發掘身邊的人和事。于是,越來越多的“大師”被找到,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被發掘、被傳播。
二、數字化背景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傳播的新困境
摘要: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民間藝術圖案與數字化的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不僅能夠實現民間藝術圖案的長久保存,還能夠進一步促進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播發展。梅山民間藝術作為近現代湖湘文化的重要源泉,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為梅山文化藝術的開發與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將梅山民間文化圖案進行數字化保存與傳播,是當下社會文化保護與傳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梅山民間藝術;數字化;路徑
一、民間藝術圖案的數字化技術
(一)民間藝術圖案的現實訴求
數字化的時代,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漸漸讓我們變得無所適從。數字化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萬物的變化發展,梅山文化藝術正面臨著發展的困境,信息技術剛好為其提供的全新的生存發展平臺,通過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將民間文化藝術圖案以更加直觀、動態的技術效果得到展示,可以將完成的藝術圖案永久的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盤中,即使時間的消逝,人們也將其調取出來,進一步分析、研究以及再開發??茖W技術的進步給傳統的文化藝術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數字化的文化資源庫,再一次激活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二)梅山民間藝術圖案的特點
梅山藝術圖案是將抽象性的圖案與具體的形態結合到一起的,圖案生動形象,紋理清晰富有內涵,具有營造出一種讓人為之傾心的氛圍。從圖案紋樣題材上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梅山植物紋樣藝術,這種紋樣幾乎將所有的植物都涵蓋到,以寓意較好的植物為主體設計;在紋樣的表現手法上,以浮雕和透雕為主,造型別致,可以起到優美的裝飾效果。其二梅山幾何紋樣藝術,此種為梅山紋樣藝術中最常見的一類,最具梅山特色的為龍、鳳和獅子紋樣,一般左右對稱,兼具莊嚴、神秘又活潑、蠻實。其三梅山人神像紋樣,此為梅山紋樣中最具特色的紋樣,主要直觀地表現梅山民間人們信仰中的神靈,表現手法為圓雕技術,人像飽滿、造型夸張,表現力極為豐富。[2]簡而言之,梅山紋樣藝術構圖造型獨特、風格多樣、審美獨特,具有很強的地域魅力,有別于其他民間藝術紋樣,成為中華文化民間紋樣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