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生物遺傳學專業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為探索適合醫學院校基礎醫學專業發育遺傳學課程教學新模式,在分析南京醫科大學2015級基礎醫學專業授課效果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際、評價體系和教師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討。
關鍵詞:醫學遺傳學;基礎醫學專業;教學改革
基礎醫學專業是一門新興專業,于1996年在我國原北京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上海第一醫科大學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等學校首批承辦了該專業[1]。我校南京醫科大學也于2014年開始招收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旨在培養適應我國醫學科學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高、知識面廣、掌握扎實的基礎醫學科學和生命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并有較強的繼續學習和發展潛力,將來能夠在高等醫學院校、醫院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醫學實驗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專門人才。這就要求該專業的學生既要熟悉臨床醫學的基礎知識,了解臨床醫學的新進展和新成就,也要具有良好的基礎醫學各學科實驗技能,掌握現代生物醫學的基本實驗技術以及醫學實驗的分析、設計方法和操作技術。因此,找到適合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使醫學理論知識與科研及臨床培養緊密相結合是現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我校基礎醫學專業醫學遺傳學課程教學現狀
醫學遺傳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目前已成為醫學科學領域十分活躍的前沿學科,被稱為現代醫學新的五大支柱課程之一[2-3]。醫學遺傳學是醫學與遺傳學的結合,是一門研究人類遺傳病發病機制、傳遞規律以及診斷、治療與預防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4-5]。醫學遺傳學基礎知識涉及廣泛,與很多學科(如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有一定的交疊,因此知識零碎,且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導和應用,相對枯燥抽象;而臨床醫學遺傳學則與人類健康、優生優育密切相關,不僅需要掌握遺傳病發病的因素和機理,還要求熟悉臨床表現和基本防治手段,但目前我校醫學遺傳學教學側重于基礎知識方面,沒有臨床實踐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而我校基礎醫學專業開設的醫學遺傳學總課時為54(理論36課時,實驗18課時),理論和實驗課時都較少,導致以往教學過程中采取單純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且最后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與臨床醫學相比,基礎醫學專業著重強調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為了進一步說明教學改革的急迫性,本教研室對這學期剛上完醫學遺傳學的2015級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做了授課問卷調查,其中50%的學生都認為醫學遺傳學的授課需要改變,這其中有67%的學生都反映醫學遺傳學比較枯燥乏味,需要更有趣的內容或授課方式,基于這種現狀,改革醫學遺傳學教學和評價的方式迫在眉睫。
二、我校基礎醫學專業醫學遺傳學課程教學改革方向
1.開展綜合教學模式。當代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多樣,授課再也不應采用單一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學法,即教師為講課中心的一種傳統教學法。為此,我們計劃采取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及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綜合教學模式講授醫學遺傳學。首先選擇LBL教學模式,使學生準確系統地掌握醫學遺傳學的基礎知識,再通過本教研室編寫的兩個醫學遺傳學案例(“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和“笨小孩”)實施PBL案例導向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科研及臨床思維能力等。同時,與時俱進,安排學生參與本教研室構建的醫學遺傳學E-learning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利用豐富多樣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全面開展輔助教學。我們教研室安排教師輪流值日,每章節授課結束后平時作業,使學生學習不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同時及時回答網上同學的問題,積極與學生互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加強醫學遺傳學理論知識與科研及臨床的結合。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著重培養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即理論知識與科研及臨床相結合的能力。故當五大類遺傳病(單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體病、線粒體病和體細胞遺傳病)講完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如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的遺傳醫學中心見習,讓學生實地對臨床病例進行觀察,研究遺傳病的發病原因、傳遞方式和治療方案,從而使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簡單的臨床遺傳咨詢案例,請學生模擬遺傳咨詢師,解答咨詢者的問題。從科研角度結合醫學遺傳學的教學,可以把醫學遺傳學最前沿的知識融匯到教學內容當中,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科學視野,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在講授醫學遺傳學的過程中,如表觀遺傳學這章,是近幾年來的研究熱點,可以安排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撰寫綜述,從而培養學生查找和閱讀文獻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該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還可以安排基礎醫學專業學生參觀我們發育遺傳學系的實驗室,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直接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做些簡單的實驗,并參與實驗室例會;同時當有國內外科學研究工作匯報的時候安排該專業學生進行學習。3.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目前我校醫學遺傳學考核方式還是單一的試卷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全面地評價學生能力,以至于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研究團隊擬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如上面所說的PBL評價考核;E-learning平時作業和參與度考核;綜述寫作考核;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考核以及最后的試卷考核,將這些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綜合,得出一個合理的分數。當然,這些不同考核方式的比例和打分標準應該在開學時就和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解釋清楚。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長遠意義。4.培養優秀的現代化醫學遺傳學教師。現代醫學遺傳學發展迅速,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師需要緊跟時代,向學生傳輸最新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長期進行繼續教育。除了平時多讀文獻充實自己之外,遺傳咨詢師的培訓則是其中一個實現醫學遺傳學教師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遺傳咨詢師是將先進的技術以易懂的方式宣傳給大眾,同時能為普通大眾遇到的遺傳問題提供建議及相關解決方案,使先進技術迅速、準確地轉化為臨床應用的專業人才,同時我國現在至少有2—5萬遺傳咨詢師的缺口。因此,在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參加遺傳咨詢師培訓有利于我們掌握最新的醫學遺傳知識,并能有效地和臨床醫學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摘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實驗教學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建構系統化知識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反哺教學”是打破陳舊的實驗教學內容,設計綜合性實驗的重要手段。將開設兩年的課外實踐創新項目中的創新性實驗“人類苦味受體TAS2R38基因多態性分析”引入到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中,作為綜合性實驗項目,從人類PTC嘗味的表型鑒定到單倍型分析,使學生深入理解基因型和表型之間的聯系,豐富了實驗教學的項目類型,激發了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綜合性實驗;改革
醫學遺傳學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是遺傳學與醫學相結合的邊緣科學[1],是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實驗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經典的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項目有正常人染色體核型分析、減數分裂標本制備與觀察、人類正常性狀和PTC嘗味能力的遺傳分析等[2],教學項目類型單一、實驗內容陳舊。實驗教學除了掌握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能外,更應該注重實驗內容的研究性和前沿性。相對于目前單一的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不僅能檢驗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程度,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3]。“科研反哺教學”是改善實驗教學現狀的有效措施。本文將開設兩年的課外實踐創新項目中的創新性實驗“人類苦味受體TAS2R38基因多態性分析”引入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的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中,作為綜合性實驗項目,力爭將實驗教學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結合起來。現就該實驗的教學思路、設計和實施方案、教學效果等進行探討。
一、教學思路
科研和教學是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而大部分青年教師面臨著如何處理科研和教學關系的問題。如何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實現科研與教學的統一發展是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長期以來,實驗教學的實驗項目類型單一,項目之間知識點獨立,難以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架構,更談不上創新性思維。本次改革的教學思路就是從實驗教學入手,更新經典的驗證性實驗,將科研的思路融入其中,綜合不同課程的知識點,設計成綜合性實驗,以期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筆者在調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課程整合實施方案時,發現該校將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組織胚胎學的部分內容有效整合在一門課程中。實踐證明,整合課程是教學內容改革的必然趨勢,促進相關內容的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遺傳現象的本質[4]。與整合課程相對應的實驗教學,也急需整合各課程的知識點,更新目前的實驗項目,開展綜合性實驗。
二、實驗設計及實施方案
本文設計的綜合性實驗的授課對象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施時間為大三上學期,采用一人一組的教學方式,設置12學時。該實驗基于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傳統的PTC嘗味能力的遺傳分析實驗,屬于群體遺傳學的知識點。傳統的實驗學習目標包括掌握不完全顯性的概念,學習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的計算;加深理解群體遺傳平衡定律,并掌握卡方檢驗的方法;初步培養群體調查能力。實驗步驟主要包括配置不同濃度的PTC溶液,學生自測或者互測嘗到PTC苦味的濃度編號,判斷自己的基因型(TT,Tt或tt),之后統計全班的基因型,進行遺傳學分析,包括計算基因型和基因頻率,卡方檢驗群體是否處于平衡等內容。傳統的實驗內容基本上包括了遺傳學和統計學的知識,但是,在目前醫學教育改革提倡課程整合的大趨勢下,該實驗顯得教學內容陳舊、涉及學科較少、滲不透遺傳現象的本質等問題。在高中學習階段,同學們對T和t這一對等位基因的理解比較深刻,但是,從DNA層面來理解T和t的區別是大學階段的學習重點。筆者在改革實驗之前,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論證和實踐,帶領課程團隊成功開設了4期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課外實踐創新課程。該課程涉及了NCBI數據庫的介紹和使用、基因序列的查找和分析以及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內容,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5]。我們將課外實踐創新課程上的科研小項目“人類苦味受體TAS2R38基因多態性分析”引入到醫學遺傳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中,改變該實驗的弊端,即學生無法從分子角度理解T和t這對等位基因的區別,更加無法理解單倍型的概念。改革后的綜合性實驗項目結合了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和生物信息學等知識,其中生物信息學及其相關軟件的使用更是學生平時上課接觸不到的知識,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開拓了學生的科研視野,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較大的作用。具體的實施方案是將傳統的PTC嘗味能力的遺傳學分析作為前期實驗內容,后期聯合人類苦味受體TAS2R38基因多態性分析形成一個綜合性實驗。實驗目的包括掌握DNA提取的原理和步驟,掌握PCR反應的基本原理,熟悉PTC嘗味能力決定基因TAS2R38的結構和功能,熟悉基因決定性狀、單倍型等概念。實驗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學生在老師的輔導下從NCBI網站下載人類TAS2R38基因的序列和設計擴增基因序列的引物。實驗步驟包括使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學生自身的唾液DNA、PCR擴增TAS2R38基因序列、瓊脂糖電泳檢測PCR產物、PCR產物進行3730測序、測序結果的分析等。實驗結果包括畫出TAS2R38基因的結構圖、基因CDS和肽鏈序列長度及引物所在位置、PCR擴增結果圖并標明片段大小、全班測序序列的比對結果、分析T和t等位基因的差異位點、單倍型的類型并計算單倍型頻率等(圖1)通過以上綜合性實驗流程,學生將深入理解人類基因的結構和序列,并深刻體會遺傳現象的本質和基因決定性狀的基本概念,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研究有系統、綜合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和科研積極性。
摘要: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是高等師范院校生命科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為激發學生對遺傳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借助閱讀文獻、多媒體教學、科教片、視頻資料、自主選題等方式,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現代遺傳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顯著。
關鍵詞:生物教學;遺傳學;教學法
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是高等師范院校生命科學專業基礎學科之一[1]。隨著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深入,遺傳學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知識點難度加大,信息量顯著增加,這些使得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困難也成倍增加[2-4],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遺傳學教學工作者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5-8]。
1閱讀專業論文,鞏固課本知識
隨著遺傳學學科迅猛發展,遺傳學領域的新研究、新技術和新成果層出不窮。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操作技術和試驗成果,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之余,廣泛查閱本學科最新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論文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是較長篇幅的學術論文,或是短小精悍的科學簡報。可以選擇本學科相關專業領域內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論文。學生文獻閱讀環節可以與理論課堂教學過程穿插進行,即每講完一個完整的專題之后開展相關文獻閱讀課。如在講授完“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這一章時,可以開展一系列關于重組DNA分子的構建、功能基因的定位與克隆、基因組測序等文獻的閱讀。通過閱讀學術論文,學生不但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專業術語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對雙語的訓練也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題的開展流程和模式,以便后期更好地完成畢業設計。在文獻閱讀所有課程結束后,教師必須開展調查問卷,其主要目的是掌握學生在文獻閱讀環節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怎么解決的、有何收獲等,以及對文獻閱讀環節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教師總結教學經驗,達到教學相長的最終目標。
2借助科教視頻,培養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一般主要以PPT形式授課,其最大的優點是信息量大,枯燥的知識點可以以各種生動形象的圖片形式呈現出來,便于教師講解和學生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受到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的普遍認可。然而,這僅僅是多媒體教學的一種形式。另外還有一種更為生動的教學方式——視頻教學,這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授課方式。視頻教學具有趣味性、藝術性和知識性,能夠較為生動地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和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科教視頻不但能夠將生硬的書本知識變得有趣、活潑,而且可以將語言文字無法表達的原理、規律和微觀抽象的知識等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如“細胞減數分裂”、“蛋白質翻譯”、“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章節,利用視頻資料,可以將該過程非常生動、有趣地展示出來。短短的幾分鐘視頻能夠超過教師的千言萬語。相比于豐富的科教視頻資料的理工科類課程教學中由于視頻素材匱乏,且單一,利用科教片輔助教學的研究也比較少。目前,科普視頻主要有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探索頻道拍攝的大量生物領域紀錄片,還有一些網絡上簡短的視頻資料。這一課題還需進一步挖掘。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常態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國家戰略。利用遺傳學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采取了完善實驗教學設施、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學習評價體系等措施,提高遺傳學實驗教學水平。
[關鍵詞]遺傳學;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培養“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是我國目前正在大力倡導和實施的戰略舉措,也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遺傳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是聯系生物技術專業各專業課程的重要節點。眾所周知,遺傳學和其他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科一樣,科學研究過程就是創新發展過程。因此,通過遺傳學專業知識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特別重要。作為遺傳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傳學實驗教學不僅是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術的過程,更是教師利用綜合性、拓展性實驗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探討。
1完善實驗教學設施
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綜合性、拓展性實驗對于實驗設備和實驗條件的要求相對較高,為保證實驗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應該盡量更新實驗設備、完善基本實驗設施,利用學校設立的專項資金對實驗室進行裝修改造,配備遺傳學實驗教學所需的儀器設備,如普通光學顯微鏡、恒溫培養箱、電子天平等儀器、高速冷凍離心機等。另外,通過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將學院共享中心擁有的熒光顯微鏡、熒光定量PCR儀等大型儀器設備在管理人員協助下對本科教學開放。
2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遺傳學實驗教學中面臨如下問題:實驗課時有限,難以安排較多創新性實驗;傳統實驗教學資料十分陳舊,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和拓寬。一是支持教師在進行驗證性實驗教學時,帶領學生對實驗所涉及的各種步驟進行優化調整,并利用研究數據確認可行性。由于試劑的配比、實驗條件的設置等都會影響最終實驗結果,因此這一優化調整過程既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又可在實驗過程中添加自主創新成分,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賦予了學生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二是合理開設拓展性、開放性實驗,這對學生接觸前沿科技動態、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性、開放性實驗教學中,教師只負責準備基本的實驗試劑和儀器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將學生分小組后,讓小組內成員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調配所需試劑和儀器等實驗流程,并要將最終實驗結果做成展板進行評比。這種模擬真實科研的實驗,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和求真精神。此外,教學資料是實驗教學所需的基本工具。豐富的教學資料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由于遺傳學是從細胞整體水平、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遺傳規律和機制,其研究內容的復雜性和研究進展的快速性決定了讓學生了解科研設計思路往往比掌握某個具體的實驗技巧更為重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經常向學生介紹遺傳學的最新研究動態,幫助學生分析高水平遺傳學研究論文的設計思路,了解遺傳學研究中所涉及的與本科實驗教學相關的實驗技術與環節,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意識。
摘要:本文從醫學遺傳學學科特點出發,結合當前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的教育背景,從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政治修養、文化修養、學習能力修養以及溝通與合作能力修養等五方面初步探討醫學遺傳學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具體含義,明確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對立德樹人和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醫學遺傳學;教師核心素養;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醫學遺傳學是一門發展較快,前沿性、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一方面抽象難懂,另一方面又具有臨床靈動性的特點[1],對教師素養有很高的要求。教師素養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其核心素養包括職業道德修養及政治修養、文化修養、學習能力修養、溝通合作能力修養等幾方面。教師作為學生成才的引路人,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直接關乎人才的培養素質和發展方向。遺傳學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醫學遺傳學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的目標。
1職業道德修養
醫學遺傳學是醫學院校開設的諸多課程中的一門專業課,與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專業課相比不是主干專業課,加之抽象難懂,難以獲得學生們歡迎,無論是上課或作業的熱情程度都要差一些。因此,醫學遺傳學教師更應在課程準備上多下功夫,努力挖掘課程“閃光點”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不斷提升自己,提高學科知識修養,以適應醫學遺傳學前沿學科發展快的特點,能夠將枯燥的遺傳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化沉悶為生動,培養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興趣。課堂內外認真答疑解惑,以自身的認真態度感染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做讓學生喜愛和尊重的人。其次,醫學遺傳學是一門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橋梁課程”。醫學遺傳學教師應兼具教師、科研、醫務人員三者應有的職業風范,時刻給即將走向醫學崗位的學生以良好的職業引導作用。以古今中外醫德高尚的醫生事跡,結合現代醫務人員的無私奉獻為素材,給學生以正面引導。比如,在抗擊肺炎疫情中勇敢逆行的眾多醫務人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充分體現了《醫學生誓言》中救死扶傷的精神。醫學遺傳學教師還具有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應有嚴謹治學的作風。對于學生的提問,不搪塞、不斥責,勇于和同學們討論疑問,切忌不懂裝懂。自己心存疑問,一定要先刨根問底或先行實驗研究,得出正確的結果之后再引導學生。努力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
2政治修養
政治修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遵循黨和國家的政治理論和大政方針,主要表現在政治立場堅定、思想認識端正等方面[2]。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教育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醫學遺傳學是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和預防、診治的一門學科,關乎我國人口出生素質,意義重大。同時,醫學遺傳學又是一門前沿學科,發展迅猛。本科院校是我們國家未來醫學遺傳學人才培育的搖籃。本科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生對遺傳學的興趣,更要培養他們奉獻祖國的精神風貌和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境界。而這一切主要源于教師良好的政治修養。每一位遺傳學教師都應學習馬列主義和思想,經常關注國家時政方針,同時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思想政治培訓學習,加強政治理論修養。教師有牢固的思想政治根基,完善的政治品格,才能夠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風向為風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才能給學生傳輸正確的政治理念;只有教師堅定的政治立場,才會引導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些內容看似與醫學遺傳學專業知識不相關,但決定了我們培養的學生是什么樣的人,是為誰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