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培訓課程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形體訓練課程
針對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化高等教育模式,以學生所學專業和就業取向的職業特點,傳授與其可能從事職業所需的特殊體育知識和技能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酒店管理專業的社會適應性,使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夠適應酒店從業部門的多樣性需求,就必須對目前形體訓練課程體系中的課程結構進行重組,以夯實基礎,增加專題訓練。依據這一目標筆者對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形體課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期為社會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級技能人才。
2酒店管理專業形體課課程設計研究的構成要素
2.1課程目標
2.1.1制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對于課程目標的依據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本身學習的需要、對現實社會的需要以及本學科的研究需要。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現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學科知識內容的選擇和編排又必須根據社會的需要以及符合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需求。通過對本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引入其他專業性知識,將多學科進行交叉、整合,找出適合該專業發展方向的課程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符合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和未來對人才的需求趨勢。
2.1.2課程目標的原則
1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困境
1.1課程目標難設定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
一般情況下,培養課程內容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篩選。但多數情況下,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用人單位需要脫節,沒有一個專門的培養目標來指明培訓的方向。以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為例,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中雖然規定了農產品的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培訓對象,但對培訓目標沒有進行清晰的界定,僅僅對職業能力特征進行表述:“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計算、語言表達能力、色、嗅、味、觸感官靈敏,空間感,形體感強。”由此可見,這一培養目標比較籠統,并未對培養對象所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進一步細化,只是籠統概述分析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應具有的能力與職業技術。因此,很難根據此類培養目標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此外,參加培訓的學員素養良莠不齊,這給課程內容的選擇加大了難度。
1.2培訓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其課程內容應該與其生產崗位任務息息相關。但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各種原理、理論俯拾皆是,課程內容學科化嚴重,文化層次偏深、偏難,缺乏真正貼近受訓者的需求,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知識、技能、政策較少,不利于學員對知識的消化與轉化。
1.3培訓內容篩選困境
在定下培訓課程之后,需要對培訓內容進行篩選。若以48課時為例,要在短期內將多門課程全部上完,內容涉及范圍廣,培訓難度大。培訓內容的開發是以培訓對象的學習能力為依據。但目前,在篩選培訓內容時,往往會忽略受訓者的真實需求,或者不能照顧到部分素質教低的學員,導致培訓失去針對性。同時,培訓內容缺乏統一規劃,沒有課程標準,仍然沿襲高校管理的課程開發模式,導致培訓內容片面,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
[摘要] 輔導員是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與服務工作職責的教師,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人力資源依托。輔導員培訓是提升輔導員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輔導員培訓課程的開發缺乏統一標準規范,培訓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應以輔導員培訓規劃和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研制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規范輔導員培訓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指導輔導員培訓課程的精細化和科學化開發,切實提高輔導員培訓質量。
[關鍵詞] 輔導員 培訓課程 職業能力
一、研制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的重要意義
研制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對于提高培訓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教師教育和培養的經驗,可以為破解輔導員培訓質量問題提供值得參考的經驗。為切實提升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階段教師教育質量,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3年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2014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對不同學段、不同職業領域教師的師德師風、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做出規范性設置。此后,為了通過培訓切實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專業標準的落實,教育部自2012年以來又相繼頒布了對應于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專業標準的《〈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等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可見,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再制定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用以落實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并指導教師培訓課程開發,已經形成較為固定的制度安排。輔導員培訓規劃在宏觀制度層面的設置、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對輔導員合格職業行為目標的規定,并不能取代課程開發實踐領域的操作性規范。從基礎教育領域“標準保障質量”的指導思想和實踐經驗來看,課程標準上接職業能力標準,下啟具體課程開發,在輔導員培訓“培訓規劃—職業能力標準—培訓課程標準—培訓課程開發”的完整體系中處于關鍵性環節。在國家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背景下,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于高校教師職業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作為目前大學教師職業群中唯一擁有職業能力標準的輔導員隊伍,應當率先推進其培訓課程開發的標準化。在輔導員培訓課程開發之前,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導制定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對課程開發的主題、目標、內容選擇要求、實施與評價要求等做出統一規范,在此基礎上再由各輔導員培訓基地或研修基地開發課程資源,并負責課程實施以及開展培訓效果評價,以切實提高輔導員培訓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促進輔導員更好地開展立德樹人的職業實踐。
二、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與職業能力標準的銜接
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承擔落實職業能力標準并指導培訓課程開發的重要功能,這就涉及課程標準與職業能力標準的銜接問題,這是輔導員培訓課程開發的基礎性問題。因此,抓緊制定輔導員培訓課程標準,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一)銜接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基于培訓課程設計現存的問題,提出提升和優化培訓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措施,并通過案例的方式進行論證。
[關鍵詞]審計;培訓課程;設計;職業教育
完整的審計干部培訓過程包括制訂培訓計劃、設計培訓課程、培訓實施、教學評估以及根據評估結果對前幾個環節進行調整,其中,培訓計劃階段確定培訓班的類型,并明確各培訓班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對象。課程設計則是針對培訓對象進行培訓需求與課程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安排課程、配備師資、選擇培訓的方式方法等,以期達到培訓目標。課程設計影響甚至決定著培訓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一、當前審計干部培訓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從事審計工作多年,期間多次作為被培訓者接受培訓,近年來從事審計教研和審計教學工作,角色轉換為培訓者與執教者。從培訓者與被培訓者雙重視角,根據多年實踐與觀察,認為當前審計干部培訓課程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少先進的教育培訓理念作為指引和支撐。拼湊幾門課程開辦培訓班是容易的,在先進的教育培訓理念指引下進行嚴謹的課程設計是不易的。二是缺少對培訓需求的深入分析和清晰認知。培訓需求不僅包括審計干部個體需求、審計機關組織需求、審計事業發展需求,同時還涉及三者間的關系、當前需求與可持續發展需求的關系問題。三是教學方法對教育培訓理念的踐行不夠,有些培訓班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以講授式、“滿堂灌”為主,有些將本應創造性靈活運用的教學方法教條化。
二、課程設計應以先進教育培訓理念為引領
“理念”通常指思想,與觀念關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觀念就是理念。教育培訓理念決定了設計課程的種類、采取培訓的方式、管理的模式及培訓的效果。(一)職業教育培訓的本質。職業教育正從為產業和特定職業提供技能培訓的簡單任務,擴展成為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公民教育的綜合性任務,因此,審計干部職業教育培訓是對審計干部從入職開始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職業教育培訓。它不僅是一項提供審計技能培訓的簡單任務,而且是一項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審計事業和全體審計人員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任務。職業教育培訓的本質就是一種人力資源開發。比如,日本就將原來的《職業訓練法》徹底重組變更為《人力資源開發促進法》。“貫穿整個職業生涯”是吸收“終身教育”的理念,“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它不只針對此時此刻、特定崗位的具體技能,而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二)學習過程。關于學習的理論有很多,近年來越來越被廣泛接受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根據這一理論,學習是學員主動完成的過程。每個學員都是帶著自己固有的經驗和信念來到課堂,并以此理解和消化新的信息、概念、現象和問題,對這些新材料進行感知、聯想、評估和決策,最后將其消化為自己的理解,整合到自己的信念系統中去。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員是學習過程的主體。秉持這樣的理念,課程設計應突出學員主體地位,營造有利于學員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情境,采用適當方法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使其成為自主的、終生的學習者。(三)學員和教師的關系。西方曾有項調查,問人們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結果居然超過半數的人選擇了公開演講,僅次于死亡,排在第二位。如果老師把自己看作教學過程的主體、知識的灌輸者和“權威”,那勢必會帶來巨大壓力。而現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認識是,在教學中老師是一個分享者、引導者、推動者,帶著平等、開放的心態進入課堂,目的是分享和啟發思考,每位學員經由思考進行各自的知識和能力建構。在此過程中學員產生各樣質疑甚至奇思妙想,這正是教學的成功,且會對教師和其他學員產生啟發作用,并進一步引發思考,達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之目的,正如經典案例教學教材中有句話所言:“愉快地引導案例討論,其關鍵與其說是個人教學方法的高超,不如說是一種態度”。(四)工作與學習的關系。有研究發現,從能力學習的途徑看,主要包括工作中學習、社會關系中學習和課堂培訓,而這三者在能力發展中的比例是70:20:10。工作中學習是學習的常態。從一個人成長的角度看,最直接和幫助最大的方法是將其置身于挑戰性的工作中,學習的最佳機會是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社會,每個領域每天都會產生大量新知識、新信息,各領域間產生新的聯系,低智力投入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或即將被取代……所有這些都使得工作和學習的邊界日益模糊。工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學習也越來越以再現、模擬工作的方式來進行,這也是為什么世界各國倡導和推行的培訓方式都與工作結合得越來越緊密。比如,案例教學就是將真實情境引入課堂,由學員通過分析、討論,實現認清現實世界復雜性和模糊性的目的;而行動學習英文是“learningbydoing”,即“做中學”,更是將工作和學習合二為一,以質疑與反思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目前高校正在推行的“虛擬仿真”教學項目也正是案例教學和行動學習的結合方式。
摘要:目的探討四川省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的設置,為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方法在參照國家《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并結合文獻分析后,擬定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專家咨詢問卷,運用德爾菲法向32名專家對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時進行2輪專家咨詢。結果兩輪專家咨詢積極系數均為100%,權威系數為0.905、0.925,變異系數小于0.25,肯德爾協調系數為0.308、0.382(P均<0.001)。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共186學時數,包括3個課程模塊(一級指標)、19個培訓課程(二級指標)、122個培訓內容(三級指標)。結論研究咨詢專家具有較高的積極性、權威程度及意見集中程度,最終形成的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代表性和權威性均較好,可保證培訓實施過程更加規范與科學。
關鍵詞: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課程設置;德爾菲法
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加快新入職護士勝任臨床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舉措。2016年5月,四川省印發關于《開展護士規范化培訓試點的通知》,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在四川省范圍內開始推行,并認定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90余所,四川省范圍內各醫院重視并積極開展了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然而,國家大綱制定內容較宏觀,四川省內乃至全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課程體系,各級醫療機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計課程安排和內容,出現授課內容不統一、針對性較差、培訓方式較單一、學時數設置不合理等情況[1-3],導致培訓效果參差不齊。鑒于此,本研究通過德爾菲法形成的課程模塊、課程內容和學時設置更加合理,以指導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升新入職護士的培訓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選擇四川省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及護理院校的專家32名。32名咨詢專家平均工作年限為(27.53±6.82)年;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專家22名(68.75%),副高級職稱10名(31.25%);最高學歷博士1名(3.13%),碩士9名(28.13%),本科22名(68.74%);護理教育專家8名(25.00%),臨床護理專家18名(56.25%),醫療專家6名(18.75%);來自于護理院校2名(6.25%),來自于培訓基地30名(93.75%)。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