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業職業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分析了農業職業教育的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剖析了江西省農業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農業工程職業學:發展的建議,以期為農業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問題;建議;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
江西農業職業教育是江西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基層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搖籃。作為直接服務江西“三農”的農業職業:校,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農業職業教育的國際與國內發展形勢
1.1國外農業教育的發展
目前,世界上多數農業發達國家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業科技體系。例如法國形成了農業科研創新體系,以國家農業研究:為主體,農業科研機構作為補充。美國、荷蘭、加拿大等國著力發展農業教育,受過職業培訓的農村勞動力占比超過70豫。荷蘭則實行農業免費教育制度,并規定農民在沒有一定技術基礎的條件下無經營農場的資格。
1.2國內農業教育的發展
摘要:以松原職業技術學院涉農專業為例,分析了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對涉農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涉農專業
農業職業教育以服務“三農”為使命,擔負著農業技能人才培養、農業技術進步的責任。由于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參與辦學深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業職業教育育人機制與農業經濟發展不匹配。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可見,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全面發展道路,形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造就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鏈的必然途徑,是實現職業院校良性持續發展和特色辦學的重要途徑與有效舉措。
1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
1.1吉林省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自2016年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省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就2018年而言,吉林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04.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農作物種植面積608.09萬hm2,糧食總產量3632.7萬t,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多年保持在350億kg以上,位居全國前列。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253.6萬t(以上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農業工業化進程加快,全省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5252個,超億元企業達到290戶,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從事農林牧漁業行業人員達到478.68萬人,但專業技術人員較少,不能滿足吉林省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1.2松原職業技術學院涉農專業辦學定位
摘要:以松原職業技術學院涉農專業為例,分析了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對涉農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涉農
專業農業職業教育以服務“三農”為使命,擔負著農業技能人才培養、農業技術進步的責任。由于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參與辦學深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業職業教育育人機制與農業經濟發展不匹配。2019年,《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可見,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全面發展道路,形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造就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鏈的必然途徑,是實現職業院校良性持續發展和特色辦學的重要途徑與有效舉措。
1農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
1.1吉林省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自2016年吉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全省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就2018年而言,吉林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04.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農作物種植面積608.09萬hm2,糧食總產量3632.7萬t,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連續多年保持在350億kg以上,位居全國前列。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253.6萬t(以上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農業工業化進程加快,全省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5252個,超億元企業達到290戶,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從事農林牧漁業行業人員達到478.68萬人,但專業技術人員較少,不能滿足吉林省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1.2松原職業技術學院涉農專業辦學定位
[摘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業職業教育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農業職業教育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性,并針對我國目前農業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的新型農村工作者和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職業教育;農業現代化;教育體系;新型農民培訓
1職業教育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作用
農業現代化是指用現代先進的科技手段、管理方式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和轉化,從而使農業發展更適應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中,農業職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農業職業教育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依賴于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廣和普及,農業職業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正充當了這一角色。其次,農業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掌握先進科技和管理方法的高素質人才,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持。最后,農業職業教育的多樣性和延續性保證了農業現代化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改革農業職業教育是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2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存在著辦學規模較小,社會影響力弱,教學內容和模式陳舊,教學體系單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制約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1農業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較弱
一、黑龍江省農業職教集團辦學模式運作存在的問題
1.實施運作虛多實少
不可否認的是黑龍江省各農業職教集團在推動本省職業教育發展工作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對各重大職教試點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功績往往集中于教育主管部門和中高職院校,參與集團工作的行業協會、科研單位尤其是農業企業熱情不高。契約式的集團運行機制,籠罩著濃重的“空殼”韻味,表層的交流互動多于深層的務實合作,多是望風參與。農業企業更多的是瞄準政府補貼、利好政策和技能人才,從未思考如何配合職業院校培養出適合本企業文化的高技能人才。各成員單位很少為集體工作沖鋒陷陣,更多的則是自圓自家夢。
2.管理控制消極無為
盡管各農業職教集團都制定了集團章程和相關制度,但由于先天的松散建制,績效考評結果如同空紙。集團工作讓位與各自單位本位工作,致使集團活動開展不利,工作難以推進,甚至導致一些優秀的方案流產。缺乏有效的管理監控,使得集團越“松”越“散”。
二、提升集團辦學模式運作實效的對策
面對農業職教集團工作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務必采取有效對策,加以解決,才能從實質上改變職教集團松散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