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業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當前優化農業技術培訓機制的有效對策
面對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相關部門一定要完善農業培訓機制,優化相關制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保證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1.1對農業培訓機制構成要素實施優化
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的農業技術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構成的要素也較為多元,只有優化其中的各個環節,才能保證機制的良好運行。
1.1.1對農業培訓層次進行優化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廣大農民,由于他們的知識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從事的農業生產項目不同,導致培訓對象具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對農民實施技術培訓的時候,一定要分層次進行培訓,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的技術講解方法。
1.1.2培訓的內容要具有實用性農業技術培訓要根據當地的地方產業特色和農產品生產實際,對不同的農業生產者實施不同的技術培訓內容,宣傳創業技能、最新技術、經營理念等內容,從而保證現代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1.1.3師資力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開展培訓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農業基礎功底,還應該具備完善的實踐經驗,能夠跨專業實施技術培訓,優化教師綜合素質。
1杭州市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杭州市地處浙江沿海發達地區,精耕細作生產高檔農產品是杭州農業的特色。近年來,隨著杭州都市農業的發展,杭州市政府十分重視設施農業建設,專門出臺了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及相關文件。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整合支農資金,增加對發展設施農業的扶持,把利用非耕地發展的設施栽培、畜禽規模養殖和特色水產作為扶持重點,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新建、擴建的設施農業基地作為重點支持項目,把用于設施農業的新型農機具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疇,保證支農資金向設施農業傾斜,促進了全市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市以鋼管大棚和智能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已達1萬hm2畝,涌現了一大批工廠化育秧、工廠化畜禽養殖、工廠化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園區。與設施農業配套的節水灌溉機械、大棚中耕機械、飼料投喂機械等農機農藝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僅2010年杭州市共組織實施了“南美白對蝦設施化養殖高效示范園”等10個設施農業示范園項目,總投資13561.23萬元,其中生產設施投資10543.07萬元,占實際總投資的77.74%。共建成玻璃溫室16141.4m2,育苗溫室3200m2,日光溫室1650m2,連棟大棚18572m2,鋼架大棚43.87hm2,煉苗場38000m2,水產養殖溫室43733.7m2,設施養殖大棚18.86hm2,保鮮冷庫150m3,噴滴灌設施74.46hm2,各類農機設備1386臺(套)。
2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情況
為了保證設施農業健康順利發展,必須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此,近年來,杭州市農業教育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創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機制體制,針對杭州設施農業發展實際,制定全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計劃,拍攝設施農業科教片,編寫培訓教材,針對基層農技員、經營大戶進行設施農業技術專項指導,手把手地傳授發展設施農業的農機、農藝新技術。根據需要,在培訓過程中,農業教育部門還專門聘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授課。同時收集、整理農業設施裝備的生產廠家及相關產品的信息,指導農民購買適合杭州實際的設施農業裝備,使農民少走彎路,省工節本增效,提高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2011年,杭州市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實現了全覆蓋。
3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存在問題
近年來,杭州設施農業發展較快,設施農業技術培訓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培訓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3.1農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中心工作任務重
1確定培訓主題、內容
通過提前調研,了解當地技術問題和技術需求,決定培訓內容。有的培訓內容是按照項目要求,如新品種推廣,培訓人員主要講解新品種生產性狀、栽培技術、適應區域等;有的培訓內容只是大概范圍,如在講解水稻病蟲害防治時,培訓專家應根據當地病蟲害流行情況,側重講解典型病害,有針對性和時間性。2014年秋季長江下游地區多雨寡照,在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中應注重講解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的防治。
2培訓準備
2.1材料收集
確定培訓主題后,圍繞主題收集相關素材,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選擇題材要豐富,從多視角說明講授內容,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有試驗,也有對照,等。盡量利用提前調研收集的當地資料題材,更有針對性、真實性、親和性。
2.2相關知識整理
培訓是授課老師對相關知識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授課老師要認真整理相關知識,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病原、土質、地域等,知識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必須切合實情,立足實際。農業科技源自田間地頭,也發展于田間地頭,最終服務于田間地頭。每次科技培訓,都是對授課老師農業技術的檢驗,也是接觸實踐的機會。授課老師要重視每次培訓,圍繞培訓內容,充分準備須要傳授的相關技術,多查資料,多驗證,未成熟的技術不推廣,有爭議的方法不宣傳。對農戶負責,對職業負責。
1樣本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樣本來源
1.1.1調查方法。對安徽省巢湖市兩個農業大縣(和縣、含山)的470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收回421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到了89.8%。
1.1.2樣本概況。在被調查者中,男性322人,占68.6%;女性99人,占31.4%。年齡結構主要集中在50~60歲,50歲以上的278人,占66%;其他年齡結構的143人,占34%。被調查者都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家庭收入是務農與務工并兼,其中務農的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被調查者中,小學及不識字的農民占72.4%,初中程度的占20.7%,高中程度的占5.0%,大專及以上的占1.9%,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1年。農民整體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被調查者中,84.2%的農民聽說過現代農業技術,只有15.8%的農民沒有聽說過現代農業技術。在被調查的421位農民中,78.3%的人樂意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只有21.7%的人不愿意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
1.2研究方法
1.2.1模型選擇。由于農民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意愿是一個二元因素選擇變量,所以選擇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農民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意愿的因素。設農民愿意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概率是P,其中P的取值范圍是[0,1],則1-P為農民不愿意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概率。對P進行Logit轉換,即定義logitP=ln[P/(1-P)],易知logitP的取值范圍為(-∞,+∞)。以logitP為被解釋變量建立線性回歸方程:logitP=α+βiXi,可得下列公式[2]:P=1/{1+EXP[-(α+βiXi)]}式中,P表示農民選擇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概率;β表示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i表示影響因素編號;X是自變量,表示第i個影響因素;α是常數,表示回歸截距。
1.2.2變量設定。影響農民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意愿的因素是多樣的,通過對和縣和含山縣農民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可能影響農民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的因素,具體包括農民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知度、家庭收入、農民培訓與需求的一致性、家庭種植面積、種植年數。在此基礎上設定變量,各變量及其含義為:①是否愿意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是=1,否=0;②年齡,20歲以下=1,21~30歲=2,31~40歲=3,41~50歲=4,50歲以上=5;③性別,男=1,女=0;④受教育程度,5年以下=1,6~9年=2,10~12年=3,13年以上=4;⑤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20000元=3,20001~30000元=4,30000元以上=5;⑥種植面積,0.20hm2及以下=1,0.27~0.40hm2=2,0.47~0.67hm2=3,0.67hm2以上=4;⑦種植年數,5年以下=1,6~10年=2,11~15年=3,16~20年=4,21年以上=5;⑧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知度,是=1,否=0;⑨農民培訓與農民需求的相符度,是=1,否=0。
摘要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國,我國農業在三大產業中處于基礎地位,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新時期,農業的發展已經不在是傳統的發展方式,越來越多地和科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我國無論是從政府的角度,還是農業自身的角度都在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農業培訓活動,以此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但是據研究調查發現,在農村科技教育培訓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诖耍瑴\談對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農業發展;科技教育;培訓活動
1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背景
1.1我國的現實情況
我國人口眾多,土地面積廣闊,但是人均土地面積較少,且耕地質量不高,山地和丘陵地形居多,并且耕地面積較少。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發展,農村地區許多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如農民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農業的發展和科技結合程度越來越高,但是相關人員的素質卻無法與之相適應,而農業的發展又需要加強科技的投入,需要提升農業的現代化水平,為此要求必須要大力發展教育,提高農業科技化程度。
1.2湖北省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湖北省是我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最大淡水產品生產基地,對于整個國家的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湖北省在改革開放以來對農業科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其投資不斷加大。同時,湖北省也是農業科技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和雄厚的農業科技創新實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湖北省的農業科技水平與現實需要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