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業科普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設計理念與方法
首先運用實地考察法、資料查閱法等對某循環農業示范園園區區位、資源等現狀進行調查,繪制出較完整的園區物質循環流程圖,然后遵循知識性、趣味性、科技性的設計理念,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完成適宜不同人群的較完善的園區科普教育方案。
2園區概況與科普教育方案設計
2.1園區概況
調查顯示該園區所在地屬于太行山脈,最高峰海拔400m。位于暖溫帶半濕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13.2℃,年均降雨量514.4mm。園區規劃山下面積約366668.5m2,山上面積約166667.5m2。種養植規劃如下:山上種植酸棗樹、山楂樹、柿子樹、花椒樹等;山下種植牧草、野菜、蔬菜大棚、糧食作物等;園區防護林由梧桐、楊樹等構成;畜禽養殖園主要養殖豬、牛、羊、驢、蛋雞等。在整個園區中,蚯蚓是實現廢物資源化的主導者,其可以將動物糞便、植物秸稈等轉化為自身蛋白和蚯蚓糞,巧妙地把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地聯系起來。以蚯蚓為核心,以“畜禽—蚯蚓—植物—畜禽”為生態鏈條,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4],有效地解決畜禽規模養殖糞便污染問題,基本實現園區物質循環。
2.2園區科普教育價值挖掘
整理園區種養物種的馴化史、生物學特性、種養管理要點、用途、相似物種地區分布等知識,通過制作解說牌、園區物質循環流程圖展示牌、科普宣傳欄、導游解說等,結合實物向參觀者進行系統的科普教育宣講,介紹循環農業的定義、循環農業前景,讓參觀者了解農業中的動植物、農業發展史、現代農業技術等。例如在畜禽養殖園外圍可以參觀了解不同生長階段動物的行為與管理要點;在果園內可以向參觀者講解剪枝、疏花疏果、套袋等管護技術,到金秋時節還可組織參觀者進行采摘;在大棚種植園向參觀者介紹白色農業、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等技術。園區后期還將設立DIY園和農業科普中心,如DIY園可以傳授用山上柳條或荊條編織盛物筐、簍的技術,或者讓城市參觀者有機會承租園中小塊土地進行種養管理實踐等。農業科普中心可以設置各階段農耕用具展區、現代農業科技展覽區、虛擬農業展示區等,讓參觀者身臨其境,了解植物播種、發芽、生長的過程,常見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等。此外,還可以在供參觀者休息的長廊內設立科普宣傳欄,使參觀者在休息的同時了解農業發展歷史以及本園區建成前后所形成的鮮明對比。
摘要: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僅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還在科普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文章以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分析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中小學生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活動的優勢,闡述了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活動的探索與實踐,并從舉辦內容豐富的植物保護科普講座、播放植物保護科普視頻、制作植物保護科普宣傳材料等方面,列舉了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活動的形式,以期通過植物保護科普活動提升中小學生在植物保護方面的科學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
關鍵詞: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保護;科普教育;中小學生;科學素養
科普活動是面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普及科學常識、提升科學素養的一種形式,是科技部自2004年啟動實施的一項對外開放重要方針政策。在人類社會科技發展過程中,科普教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正確認識科普教育是提高科普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中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直接關系國家的未來[1]。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恪守“服務社會、普及科學”的宗旨,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和資源優勢,在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宣傳植物保護科學思想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我國是一個植物病蟲害頻發、農業生態環境脆弱的農業大國,隨著農作物品種更替、高復種指數、高密度種植的推行,植物病蟲害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例如,小麥銹病、稻瘟病、水稻病毒病、稻飛虱、玉米螟等病蟲害連年大規模發生,不但危害程度大,而且持續時間長,給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針對中小學生開展植物保護科普活動的優勢
1.1一流的植物保護科普平臺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植物保護學科最早建立的專門研究農作物病蟲害成災機制與綜合治理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該實驗室重點圍繞植物病蟲草害基礎生物學、暴發成災機理以及綜合治理問題,開展前沿性、創造性和探索性研究,已經成為我國植物保護科學研究的國家知識創新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優秀人才培養基地,在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享有很高聲譽。1.2專業的植物保護科普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高端學術人才培養的基地,具有高水平專業背景的科普隊伍,這支隊伍具備培訓、教學、科研等實戰經驗[3]。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一支高水平植保專家團隊,研究內容包括植物重大病蟲害、危險性外來入侵生物、植保生物功能組學和重要農業轉基因生物環境安全性評價等領域,為中小學生進行科普講座和科普服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科學家結合植物保護相關知識,不斷地開發科普活動的內容與方式,更好地滿足中小學生對植物保護科普知識的需求[4]。
1.3一流的植物保護科研水平
摘要:科技館作為“普及科學知識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平臺,是體現一個國家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經濟、科技、社會和綜合國力的標志。其主要任務是面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精神、宣傳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養公共科技興趣,滿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升公共的科技素養,尤其是青少年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科普展覽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對提高國民的科學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技館;科學教育;科普教育
一、吉林省科技館概況
吉林省科技館于2011年建成對外開放,總建筑面積達3.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5萬平方米,以“科技與夢想”為主題,包括序廳、常設展廳和臨時展廳,設有“夢想的搖籃”“智慧的階梯”“創造的輝煌”“我們的未來不是夢”以及“實踐夢想”5大主題展區、18個展廳,科普資源豐富,涵蓋了數、理、化、天等各學科經典原理以及農業、信息、材料、生態、環境、宇宙等多領域的前沿科學技術,在交通、農業、生態等方面融合了吉林省特色內容,配套有趣味兒童科普項目和動手實踐園地,是一座有特色、功能齊全、設施配套,集科普展教、學術交流、科技培訓及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知識城,是服務于長春市及吉林省的科技文化中心。
二、科技館的作用與價值
科技館對于開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增強公民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破战逃拈_展,能夠培養公民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儲備優秀的創新型人才。科技館是一個國家科學前沿知識和科技水平的展示窗口,展館內容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在環境保護、宇宙探索、工程與技術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學生置身于科技館之中體驗科學帶給人類的方便,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環球銀幕、4D影院等帶給學生身體、視覺上的震撼。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利用當地已有的公共資源,如科技館,博物館等,經常陪孩子參觀科技館,不僅對提高孩子的知識面,開拓孩子的視野,培養其科學知識與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科技館等展品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人類科學發展的歷程,對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科技館在促進學生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當前,中國大多數農業示范園項目投入產出不平衡,本文通過對貴州智慧農業示范園的研究,利用軍民融合技術,結合航天特色信息與裝備優勢,實現園區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建設方案中,要以智慧農業平臺建設為主線,宣傳推廣智慧農業裝備技術,借鑒農業主題公園的元素打造示范園,拓寬項目的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航天;軍民融合;智慧農業;示范園
工業反哺農業是一種趨勢,農業現代化的程度也是工業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正是本著這樣的擔當情懷,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積極參與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結合航天特色信息與裝備優勢,將智慧農業納入航天科工智慧產業重要發展方向。通過貴州航天智慧農業產業示范園項目(簡稱示范園)的建設,將提升我國農業的智慧化水平。
1項目提出的背景
十八大以后,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科技對農業的作用。2017年中央1號文件中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加強智慧農業的科技研發。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航天科工進入智慧農業產業正當其時。航天科工具有裝備制造和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已經具備了進軍智慧農業產業的先決條件,涉足的智慧農業領域十分廣泛,并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基礎。貴州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勢。“十三五”時期,國家積極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貴州省正處于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關鍵節點,貴州省政策、交通、市場等方面環境日趨完善。
2項目的定位
示范園集成軍民融合和航天智慧農業科技的新成果,引進國際先進新技術,實現展示、孵化、科普、文化、觀光、管理運營的整體功能,打造一個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國家級示范園區。在示范園建設中緊抓三個主要方向,即構建智慧農業發展總體解決方案,建立智慧農業產業體系和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打造中國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中國首個智慧農業裝備及技術的總部基地、智慧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工程中心、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中心,使示范園具備智慧農業裝備及技術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第六產業孵化器、現代職業農民培訓基地等功能。
摘要:休閑農業是攀枝花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攀枝花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對攀枝花市特色休閑農業資源、休閑農業類型進行梳理,總結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攀枝花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攀枝花市;現狀;對策建議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因擁有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在三線建設中發展起來,成為全國重要的鋼鐵、釩鈦和能源基地,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由于其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生物資源,一年四季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瓜果飄香,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又因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四川省通往華南、東南亞沿邊、沿??诎兜淖罱c,成為四川“南向門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是川滇交界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GDP達到7.06萬元,位居全省第一,非農業人口59.8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3.43%[1],發展休閑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社會經濟條件。進入“十二五”以來,攀枝花市提出加快建設中國陽光花城、中國釩鈦之都、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大力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和陽光康養產業[2],更是為全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策保障。
1攀枝花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1.1攀枝花市休閑農業資源類型
按照休閑農業資源類型對攀枝花市休閑農業資源進行分類[3],見表1。攀枝花市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休閑農業資源豐富,風光秀美,氣候宜人。同時,擁有久遠的農耕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又有50年的工業開發建設史,人文資源豐富[4]。近年來農業發展迅速,2012年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增長,家庭農場、農莊等新型經營模式逐步涌現,早市蔬菜,特色水果,優質烤煙,畜牧水產,林業生物五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基本成型[5]。已形成金河芒果、大田石榴、攀枝花塊菌、國勝茶、黃草櫻桃、平地楊梅、中壩草莓、鹽邊桑葚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品牌?,F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個,有機食品6個,綠色食品21個,無公害農產品52個,無公害畜產品8個。旅游產業發展迅速,旅游產品豐富,有自然觀光、工業旅游、運動健身、體驗少數民族風情等各種旅游項目,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1.2攀枝花市休閑農業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