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農村培訓課程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程設置的困境
1.1課程目標難設定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
一般情況下,培養課程內容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篩選。但多數情況下,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個體需要和用人單位需要脫節,沒有一個專門的培養目標來指明培訓的方向。以農產品經紀人培訓為例,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農產品經紀人國家職業標準》中雖然規定了農產品的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培訓對象,但對培訓目標沒有進行清晰的界定,僅僅對職業能力特征進行表述:“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計算、語言表達能力、色、嗅、味、觸感官靈敏,空間感,形體感強。”由此可見,這一培養目標比較籠統,并未對培養對象所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進一步細化,只是籠統概述分析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所應具有的能力與職業技術。因此,很難根據此類培養目標安排相應的課程內容。此外,參加培訓的學員素養良莠不齊,這給課程內容的選擇加大了難度。
1.2培訓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其課程內容應該與其生產崗位任務息息相關。但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各種原理、理論俯拾皆是,課程內容學科化嚴重,文化層次偏深、偏難,缺乏真正貼近受訓者的需求,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知識、技能、政策較少,不利于學員對知識的消化與轉化。
1.3培訓內容篩選困境
在定下培訓課程之后,需要對培訓內容進行篩選。若以48課時為例,要在短期內將多門課程全部上完,內容涉及范圍廣,培訓難度大。培訓內容的開發是以培訓對象的學習能力為依據。但目前,在篩選培訓內容時,往往會忽略受訓者的真實需求,或者不能照顧到部分素質教低的學員,導致培訓失去針對性。同時,培訓內容缺乏統一規劃,沒有課程標準,仍然沿襲高校管理的課程開發模式,導致培訓內容片面,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
摘要:21世紀以來,以網絡為載體的遠程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慕課”這一新型網絡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本文將簡要回顧“慕課”發展歷程,并分析我國農村遠程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在當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國傳統農民培訓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期對我國農村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慕課;農村遠程教育;農民教育;發展模式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如何運用網絡資源來促進學習成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此時“慕課”這一教育界的新鮮事物應運而生且來勢洶涌。基于慕課的背景下,怎樣開發、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把網絡學習和網絡培訓轉變成適宜農民群體的培訓課程,對如何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養,乃至于深入探究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的課程開發及辦學模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慕課的內涵和發展
(一)慕課的內涵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簡稱為慕課。最早以2007年由大衛•懷利在猶他州州立大學設立的開放課程為原型,將此課程開放給全球有興趣學習的人,使一門只有5名學生的課程變成有50個來自8個國家的學生選修。直至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新加坡國立大學是第一所與Coursera達成合作協議的新加坡大學,2014年通過該公司平臺推出量子物理學和古典音樂創作的課程。這三大平臺的建立,使慕課在網絡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利用開放教育資源不斷促進遠距離教育與培訓的發展。慕課是綜合了資源共享、課程、學習管理系統等內容,并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
(二)慕課的發展歷程
摘要:教育部2014年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概念。根據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概念與農村美術教育改革趨勢,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積極分析現有“國培計劃”培養方案的優勢與問題,大膽創新,推動課程結構合理化和課程內容多元化,落實差異化的課程實施方式,體現了基于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從而進一步增強參培教師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國培計劃;農村美術教育;課程改革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教師培訓的政策,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項目越發呈現出“需求導向、凸顯實踐”的動態化發展理念和地域性、體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它的實施為發展新時期教育,盡快實現教育為本、教育強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農村美術教師內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國培計劃”農村教師培訓方案。
1現有美術課程體系的問題
近年來,“國培計劃”課程改革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雖有國家持續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助推和相關配套支持,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從某種角度來講,最影響培訓效果的就是課程問題。為了更深度地認知河南省農村美術教師“國培計劃”實施的現狀,更好地推動改革的有效實施,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以近年來所承辦的農村美術教師“國培計劃”為研究基礎,通過設計調查問卷、深度訪談、社會調研等方式對參培教師進行調研,以明晰當下培訓課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調研發現,有5.9%的學員對“國培計劃”河南省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初中美術)的研修(培訓)目標設置與定位、研修(培訓)課程和活動、研修(培訓)資源等方面評價一般;有2.1%的學員認為“國培計劃”河南省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小學美術)在滿足學習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訓)目標設置與定位、教學設施與條件方面評價一般。這說明學員對培訓課程的豐富程度、適切性和實踐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學院認為當前“國培計劃”課程體系的問題主要在以下幾方面。(1)目標定位過高,課程針對性不強,同質化現象嚴重,與農村教學實際聯系不夠緊密。(2)針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理念的宣傳與貫徹力度不足,針對如何提升核心素養的具體措施有待加強。(3)現代教育技術理念與實操課程安排不足,既沒有特別貼合農村的教育教學實際,也沒有將最新的教育理念進行更大程度的推廣傳播。(4)與名校以及校外機構如藝術館、展覽館、博物館等結合力度不夠,需進一步開拓參訓教師的視野以及將名校先進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進行推廣。(5)村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農村以傳承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內部體系,目前課程體系中針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村組教育結合方面的指導和研究內容相對薄弱。(6)針對農村學生尤其是“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發展需求方面的培訓力度有待加強。
2農村美術教育改革的定位與目標
基于課程凸顯的問題以及對近三年“國培計劃”的監測和反思,學院認為鄉村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以及教學研究與教學組織實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學技能訓練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并考量參訓教師年齡結構、不同學歷等因素的差異性,對現有“國培計劃”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實現科學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階梯化的目標體系,整體提升農村美術教師的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資源開發的能力。對于中小學美術教育來說,探求美術背后的文化意義是一項重要目標。美術文化的多重含義和價值決定了美術教育與社會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學美術教師如何提升核心素養,增強對作品的解讀力成為重要目標。其次,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著技能訓練、審美意識培養割裂的現狀,因此,還應設置技能課和美學、藝術概論等融為一體的課程,提升教師全方面地素養。再次,當下是一個視覺文化時代,視覺符號無處不在,如何更好地銜接、解讀當代藝術成為重要議題,增設當代藝術、新媒體藝術等相關專題也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內容。最后,相對抽象晦澀的理論性課程,參訓教師更關注創作實踐和考察類課程,對主題式和案例化教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五、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開發網絡精品課程、增強數據庫建設,落實多樣化的課程實施方式,建構多形態的課程體系。如隨著各類終端設備的普及和智能化,參培教師對于課程內容的前沿性有明確的要求。總之,需盡可能地增強課程間的銜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適配性,以專家、名師、參訓教師共同建構“學術共同體”,推動課程結構的科學化。最終,學院將改革的目標設定為以下幾個方面。(1)深化對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理解和對學生發展的認識,促使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并將之應用到教育教學行動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工作能力,提升教師對《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統學習美術學科教學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課程資源,改進教學方法,實現高效教學。(4)提高美術教學專業技能,培養具備專業美術理論、嫻熟美術技能與良好教學素養并能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術教師隊伍。(5)增強對地區文化、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的感悟力,探索開發學校美術與民俗文化、民間美術相結合、適合農村美術教育的課程體系和培訓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間藝術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能力。(6)提高農村美術教師整體素質,使其獲得自主專業發展知識與技能,提升實踐能力,為農村培養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美術教師骨干隊伍。總而言之,改革目標可以簡化為:了解中小學美術課程改革的精神與主要內容;學習基于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掌握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情境的創設與營造、信息技術與深度學習方式的變革等內容。
[摘要]基礎會計理論作為會計學以及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內容,企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的基礎會計的掌握是否深入對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產生直接影響。推進基礎會計理論的培訓與變革的會計制度進行對接,更新基礎會計理論的培訓內容對提升培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對當前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構建系統科學的會計基礎理論培訓體系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基于新會計制度,對如何進一步完善、健全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礎會計;培訓體系
基礎會計理論作為會計學以及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內容,建立健全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對進一步提升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事業單位資源優化配置以及規避財務風險具有重要意義[1]。當前,隨著我國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更加成熟,我國會計制度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的需要經歷了幾次變遷,基礎會計理論的培訓需要不斷的與變革的會計制度進行對接,更新基礎會計理論的培訓內容,使之做到系統科學[2]。企事業單位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重視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基礎會計理論知識的培訓,從源頭強化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提升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整體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其次,對構建系統科學的會計基礎理論培訓體系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最后,基于新會計制度,對如何進一步完善、健全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提出政策建議。
1基礎會計理論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由于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課程設置往往是一種短期的業務培訓模式,培訓周期較短,導致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當前我國基礎會計理論培訓工作中缺少實踐操作環節的培訓。培訓工作主要是對基礎理論的教學和培訓,缺乏實務知識的學習,有可能導致受培訓人員雖然掌握了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工作的實際運用當中出現問題,受訓人員的理論運用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升[3]。二是基礎會計理論培訓的政策導向性不強,當前,基礎會計理論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并不能很好的結合會計政策的動態變化,隨著企事業經營生產內容的增多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會計制度也在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應當注重運用的時效性[4]。三是基礎會計培訓課程內容設計時間安排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基礎會計培訓課程不能夠按照基礎會計知識點的重要性安排相應的課程安排,采用統一的課程安排,不能合理的按照不同環節重要性安排不同的課時。另一方面,基礎會計培訓課程缺少必要的職業道德培訓,這方面的培訓幾乎沒有或者只占有少量的課程安排。
2優化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的必要性
優化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是市場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會計制度以及相關準則的變革也要求基礎會計培訓的內容根據新的變化形式不斷進行調整,使培訓內容與會計制度相對接。由于當前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導致課程學習者并不能真正掌握基礎會計理論的重點,對基礎會計理論的實際操作掌握也不強,導致相關人員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勝任崗位的需求,職業操守也有待進一步的加強。這就要求基礎會計理論培訓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課程設計,在強調基礎會計重點的同時,增強受訓人員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強化受訓人員財務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做到“遵循準則”以及“不做假賬”要求。
摘要:新時期校長培訓要根據校長專業素養的現狀,不斷完善培訓模式,圍繞校長專業標準和校長培訓課程標準開發培訓課程,保證校長培訓的實效性,從而帶動校長隊伍專業素養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校長培訓;專業素養;培訓策略
一、引言
中小學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領路人,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十二五”期間,天津市除了對中小學校長實施了第五周期全員培訓,還啟動實施了“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培訓工程”、“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等省級專項培訓,校長培訓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有效的促進了校長隊伍專業發展。“十三五”時期,如何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改進校長培訓內容和方式,提升校長培訓的質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圍繞天津市中校校長隊伍專業素養的現狀進行調研,探究新時期校長培訓的有效策略。
二、天津市中小學校長隊伍概況
天津市現有中小學正職校長1645人,高中、初中和小學正職校長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性別分布上,天津市中小學校長男性居多,約為女校長人數的3倍;職稱情況上,總體水平較高;任職年限上,新校長多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
三、天津市中小學校長專業素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