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民族音樂文化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我國有豐富的民族音樂資源,其中所包含的合唱藝術更是了解民族性格、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族音樂所傳遞、蘊含的內容元素,不僅生動記錄了少數民族的生活狀態,更是傳遞、表達了少數民族獨有的藝術特征和文化風格。本文將結合《中國少數民族風格合唱曲集》一書,分析民族音樂中的合唱藝術及其文化內涵,探索多元文化環境下的傳承路徑,以期為當前全面提升民族音樂的生命力提供有效參考。由陳昌寧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風格合唱曲集》,主要以少數民族風格合唱藝術為研究對象,通過精心選擇無伴奏合唱《民歌會》、合唱大賦格:音樂辯證法、壯族風格合唱等民族合唱藝術視角對高校合唱教學進行全面論述,形成了以民族藝術為基礎,以藝術性和文化性為內涵的科學論述,對當前推動民族音樂傳承、創新合唱教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重點突出,內容豐富
該書立足民族音樂、合唱藝術等內容,通過選擇多個民族音樂曲目,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論述體系。通過選擇合唱藝術視角研究民族音樂,有效突出了全書的論述重點,實現了對民族音樂合唱藝術的豐富傳遞。民族音樂中的合唱藝術主要有以下風格特點:第一,多數民族音樂活動以合唱藝術為主要形式。無論是男女對唱、童聲合唱,還是齊唱、混聲合唱,合唱藝術成為民族群眾表達個人心情、開展社會交往的重要藝術形式。比如,歌頌勞作、慶祝豐收的民歌飛歌藝術,或者歌頌親朋相聚的酒歌藝術等等,都是以合唱藝術進行傳唱。第二,民族音樂中的合唱藝術基本形成了自身風格與審美特征。雖然多數民族音樂未形成復雜、體系化的復調理論,但在長期傳承過程中,其合唱藝術均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和相對固定的歌曲合唱范式與審美特色。其三,歌曲結構、題材多有自身特點。民族歌曲多為單段體或者二段體,即使其結構變化為大歌,但本質上仍由短小樂段變化而來。因此,無論歌曲如何變化,其節奏、腔型和速度等內容始終沒有變化。
二、結構合理,建議科學
該書既重視選擇合理的民族音樂曲目,也從“音樂辯證法”理論視角進行合唱藝術解讀,有效確保了該書的研究質量,為當前推動民族音樂傳承發展提供了科學、可操作的決策意見。結合該書觀點,民族音樂中合唱藝術蘊含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為:一是民族文化的生動寫照。民族音樂藝術不僅種類多元,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許多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而所有的民族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植根于特殊自然及民族人文環境下的藝術精品。因此,民族音樂是當前全面分析、精準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二是民族生活的現實歌頌。民歌藝術實質上是對民族生活的現實禮贊,通過了解民族音樂,透過民族音樂的合唱藝術,能夠從中生動、全面了解民族發展歷史,感受濃厚的民族生活氣息。無論是對節慶生活的歌頌,還是對自然風光、民俗活動的表述,其中都是對民族生活方式與精神氣質的生動表述。三是民族歷史的有效傳遞。民族音樂生動反映、歌頌禮贊了民族神話,其中既暗合了民族圖騰,也對民族發展歷史進行生動傳遞。多數民族音樂曲目都將民族發展歷史、重要民族人物進行歌頌和禮贊,是當前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三、聚焦現狀,實用性強
該書聚焦現狀解讀,通過選擇生活化突出、實踐應用優勢明顯的民族音樂曲目,有效增進了讀者對民族音樂及合唱藝術的理解與掌握,尤其是書中收錄了《中央民族大學之歌》、壯族風格合唱《駱越風三首》等鮮活的音樂素材,大大豐富了讀者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在堅定文化自信環境下,為有效傳承發展民族音樂及合唱藝術,需要重點踐行以下路徑:一方面,要重視完善民族音樂傳承人體系。通過加快傳承機制研究,深度挖掘、整理民族音樂藝術,及時彌補民族音樂的傳承短板,持續擴大民族音樂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承優勢。要根據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的發展狀況,創作一批最新反映民族文化故事的音樂曲目,通過不斷創新藝術風格,持續完善,全面擴大民族音樂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現代傳媒途徑,通過對民族音樂進行合理包裝和數字化改造,使其充分適應新的文化傳播環境,全面提升民族音樂藝術的生命力和社會影響力。該書從民族文化、藝術實用和科學合理等視角對民族音樂合唱藝術進行全面論述,為當前傳承民族音樂,發展合唱事業提供了有效指引。民族音樂歌曲題材鮮活,歌曲旋律生動優美,歌曲風格獨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不僅未走向消亡,甚至在文化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得以傳承與推廣,更是成為當前了解傳統文化、感受鮮活民族藝術的生動見證。因此,面對新的文化傳播環境,要重視挖掘和傳遞民族音樂藝術中蘊含的多元內涵,為民族音樂藝術搭建展現藝術魅力的傳播舞臺,全面提升民族音樂的生命力。
【摘要】通過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優秀課例進行實踐和研究,進而向音樂教師提出:通過緊扣民族音樂作品靈魂,實施學生的審美教育;融合民間藝術文化特色,多元化展示中國式音樂表達;善于開發各種教學資源,服務于學生的音樂欣賞的教學策略,從而有效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民族音樂;藝術文化;教學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廣大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許多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這些優秀的民族音樂就像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凝結著人們的藝術思想和文化內涵,傳遞著中華人民對音樂審美文化價值的不懈追求。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民族音樂的教育意義有著這樣的描述: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音樂欣賞教學是學生音樂文化審美的重要途徑,加強民族音樂作品的欣賞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藝術文化的理解,增進民族自信。下面以小學六年級音樂欣賞課《山村來了售貨員》為例,探討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一、緊扣民族音樂作品靈魂,實施學生的審美教育
小學生在初聽民族音樂作品后,會形成一個基本印象,例如,感受到作品內容熱鬧、喜悅、抒情等,這種對音樂作品最基礎的審美感知是教師開展教學的起點,教師要引領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去探究藝術特點與情緒風格的來源。
1.從熟悉旋律中引發審美興趣根據音樂教學實踐發現,激發音樂聆聽興趣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在樂曲中發現他們所熟悉的旋律,帶著欣賞學習的目標,配合以相應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主題有了深入理解,形成對音樂探索的不竭動力。在《山村來了售貨員》這首音樂作品中,標題音樂“趕路”片段中的主題1旋律在整部作品中出現兩次,分別在“趕路”和“繼續前進”中。在學生熟悉主題1旋律后,教師提出學習任務:請學生在作品中找出主題1出現的次數。這既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記憶,也發展了學生的聽覺能力。
2.從創作方法中探究旋律之美民族音樂文化具有自身的美感,因小學生身心發育還不夠完善,其認知能力不足,他們無法獨立聽懂抽象的音樂。民族音樂如要在小學生的內心生根,就要讓民族音樂的魅力深入他們的內心,與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作品中的“選購”“告別”片段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很難把這兩個片段聽清楚,更不要說能聽出兩者之間的聯系。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筆者把作品的原譜找了出來。當筆者把嗩吶和樂隊演奏出的對話性的旋律呈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通過觀察發現了旋律的奧秘:在“選購”中,嗩吶和樂隊對話的旋律是相同的,就像你說一句對方重復一句;而在“告別”中,嗩吶和樂隊對話的旋律是不同的,就像你說一句對方說另一句。通過旋律對比探究,學生了解到作者運用了旋律“呼應”和“對答”的創作方法,巧妙地將兩個音樂場景進行轉換,感受到了售貨員和村民之間場景式的音樂對話,體現了將生活經驗藝術化的獨特之美。
摘要:將民族音樂納入高校音樂教學體系,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時期借助高校音樂課堂為陣地,積極開展民族音樂文化教育,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立德勵志促進中華民族情感的根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助力中國夢實現。本文將探討和研究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意義,并結合當前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高校音樂教學
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學生群體的價值觀會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影響深遠。在多元文化價值觀并存的今天,學生思想觀念受到了巨大沖擊,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在少數,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日益淡漠,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傳承,民族凝聚力會遭到削弱,在此背景下,要積極推廣傳統文化,開展民族音樂文化教育,轉變傳統音樂教學思維,充分認識到高校音樂實踐教學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最大化的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彰顯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進全面發展,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一、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
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發展史中,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不同時期、不同朝代誕生了大量的民族器樂、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直至今日形成了每個民族獨有的文化特色。高?,F有音樂教材中收錄了部分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包含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發展歷史及生產生活狀態,通過提高民族音樂作品的比例,向學生長期性、持續性實施民族音樂文化浸潤,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培養民族自豪感,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責任,擴大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群體,推動民族音樂文化事業快速發展。高校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要隨著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變化更新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推動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進程。高校音樂教師應多方位向學生展示民族音樂文化,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關注和喜愛程度,產生深入研究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欲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創新發展,促使民族音樂文化能夠以更多樣的形式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傳播,被更多群體所接受。一旦形成“教與學--學與用--用與傳”的良性機制,高校音樂教學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就會得以積極發揮出來,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將響徹世界,世界各民族人民都將為之贊嘆和喝彩。
二、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
[摘要]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可是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卻呈現出了音樂文化遺失的情況,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環境下,外來文化對于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了較為顯著的沖擊,人們很容易在這種環境下迷失自我、忘記傳統民族音樂,所以本文也就高師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進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來有效提升音樂教育改革與創新效果。
[關鍵詞]音樂教育;改革;創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現如今,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有展開音樂教育教學,對于民族傳統文化也有展開一定的研究與分析,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少有教師將民族音樂文化滲透到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之中。在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環境下,我國音樂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以及藝術的影響,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也因此而受到了沖擊而影響,我國高師音樂教學內容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西方化現象,這對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與傳承而言可謂是十分不利,所以如何將民族音樂文化有效在高師音樂教學課堂上傳承下去,也就成為高師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重要手段,而本文也是基于此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高師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
(一)能夠有效增加學生文化內涵。民族音樂文化本就是我國傳統音樂重要構成,其中沉淀著世代群眾的思想情感,也很深刻地體現出了百姓的民風與習俗,其作為傳統文化重要表現形式,本身就能夠真實地將社會各個時期歷史背景以及群眾生活狀態體現出來,而在高等院校音樂教學課堂之上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則能夠有效增加學生文化內涵以及音樂素養,在音樂課堂之上,學生能夠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下產生濃厚的民族音樂文化學習興趣,同時更好地了解我國優秀民族音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文化內涵,讓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思想價值理念[1]。(二)能夠提升高師音樂教學質量。在高師音樂教學過程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本就是將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有效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模式下,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就能得到有效改善,整個音樂教學課堂也能因此而變得更加具有活力、教學內容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此,高師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有利于提升高師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三)能夠提高學生音樂修養。民族音樂文化本就是長時間積累、沉淀下來的產物,屬于我國群眾集體智慧結晶,所以在高師音樂教學課堂之上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可謂是意義非常。從狹義上來分析的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音樂體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音樂修養[2]。從廣義上來分析的話,民族音樂文化學習過程中,還能有效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進一步拉近民族之間的距離,有效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與發展。
二、高師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效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環境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十分的重要,所以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來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提供較為良好的環境。一般情況下,要想真正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在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傳承,最好是從學校、社會以及家庭等多方面來進行優化處理。具體而言,在社會環境這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加強政策干預,對民族音樂傳承加強支持與推廣,結合音樂傳承具體要求來制定出相應的政策與體制,以此來為高師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導。例如,政府部門可以聯合教育部門來就高師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改革標準,以此來有效保證民族音樂滲透與落實,這樣整個音樂教學就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以及方向性。其次,高校在這一過程中同樣需要做好音樂教學環境優化,結合民族音樂教學標準來對內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以及文化氛圍進行優化,積極引進在民族音樂領域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師隊伍,同時及時引進先進的民族音樂演奏樂曲,以此來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與興趣,讓其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習之中。(二)樹立起正確的教學理念,有效指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教學理念是教學行動重要支撐,要想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有效落實到高師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活動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課堂之上借助于新理念與新思想來提出新的教學舉措,這樣就能更好地保障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與融合,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形成正確的音樂感知[3]。例如,《高山流水》就屬于一首十分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其中也蘊含了道家思想內涵以及自然的魅力,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著這一音樂作品來分析其中存在的文化內涵,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還能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此外,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時候,可以積極引進民族文化資源,自覺地采訪、收集當地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并且將其及時地引入到高師音樂教育教學課堂之上,或者是開設相關專業與課程。例如,可以在音樂教學中開設長調演唱大專班、南音演唱傳習班、侗族大歌班等;另外,還可以將老藝人、民間音樂家以及地方戲劇團表演藝術家均作為活性資源來引入到高師音樂教學課堂,通過以口傳心的教學方式來將我國極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唱、奏等技巧傳遞給學生,從而真正有效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三)完善音樂教材內容,有效優化音樂課程設置。在高師音樂教學過程中,教材是較為重要的教育載體,教材內容是否合理也會直接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效果造成影響。為此,在對學生進行高師音樂教學的時候,學校一定要正確認識音樂教材內容完善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情況來對教材體系內容進行完善與創新,這樣就能確保課程教學內容的全面性,讓學生更好地投身于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之中。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加強對教材內容的設計,在音樂教材之中多增添一些民族音樂文化內容,結合地方特色來融入一些民族音樂內容,這樣就能讓教材教育功能因此而變得更加完善,同時還能為學生民族音樂文化學習提供較為良好的參考依據,例如《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民族音樂學概論》《中國音樂表演藝術》等等,教師均可以將其增設到音樂教學課程之中,讓民族音樂真正進入高師音樂教學課堂。除此之外,在進行民族音樂教材編寫的時候,相關部門也可以積極組織全國民族音樂學界、高師音樂教育界專家與教師來一同編寫民族音樂教科書;同時在編寫過程中廣泛收集與使用我國民族音樂學界對于我國優秀傳統以及音樂理論體系的研究成果,以此來有效滿足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效果[4]。(四)做好師資隊伍建設,有效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在高師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實現民族音樂文化有效傳承,教師在其中承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其作為民族音樂傳承活動執行者與引導者,其是否具備較為良好的專業素質,會直接影響著傳承活動的有效執行。為此,高師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高校還需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學改革與創新過程中加強對音樂教師隊伍的教育與建設。首先,高校在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引進音樂教師人才,借助于新鮮血液來為高校音樂教師隊伍注入全新的活力,這樣音樂教師就能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在高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而要想實現這一點,學校在招聘音樂教師的時候,一定要重點考察教師對于民族音樂的認知情況,以及其在民族音樂領域接收到的教育情況,以此來保證教師具備較為良好的教育教學需求。其次,高校對于內部音樂教師隊伍,也需要結合民族音樂傳承要求來對其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來評定其不足之處,然后基于此展開培訓與繼續教育教學活動,讓其能夠樹立起全新的音樂教育思想和理念,最大限度提升民族音樂文化有效傳承。(五)積極借助科技手段,有效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在現如今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科技手段在教育領域之中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民族音樂有效傳承,高校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積極借助于科技教學手段來進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教學,基于此來為學生構建出現代化音樂課程體系,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科技教學手段十分豐富有趣,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課堂之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呈現出民族音樂之中所蘊含的文化情境,這樣就能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化,而學生則能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民族音樂文化內容。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阿里山的姑娘》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呈現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視頻情境觀看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民族文化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認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對民族音樂教學渠道進行拓展,這樣也能進一步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效果。
摘要:民族音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在我國音樂歷程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它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推動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的融合發展不僅有利于促使音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還可以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擴大民族音樂的受眾范圍。因而研究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及其具體的發展策略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職音樂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一、民族音樂文化所具有的價值
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我國音樂多元化的發展具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一方面,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愛國情懷與各民族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在碰撞中實現了巧妙的融合,成為我國音樂發展中的重要形式,高職院校通過將民族音樂進行教學與推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認識,拓展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另一方面,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中引入民族音樂也可以提高民族音樂的受眾范圍,使民族音樂轉化成為適用性廣、發展多元化的音樂形式,促使民族音樂的順利傳承與推廣。在此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民族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接觸面,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良好基礎。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
(一)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學習熱情不足
近年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文化多元化的進程,使得許多學生逐漸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產生了一系列“哈韓熱”“哈美熱”等文化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這也阻礙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使得民族音樂存在著受眾流失、文化傳承落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民族音樂的進一步發展。而民族音樂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導致了多數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了解不足,對于民族音樂也缺乏基本的熱情,因此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通過各種方法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了解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民族音樂的長期發展來看,民族音樂必須要通過提高自身的傳播范圍來促進民族音樂的持續發展與傳承,而當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狀本身并不利于民族音樂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近年來,中國受到外國物質文化和市場貿易運作的影響,如流行音樂、搖滾音樂等,占全國一半以上;再加上哈韓文化和港臺流行音樂界的影響,一些學生團體也紛紛效仿,甚至出現過度狂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