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綠色經濟理論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對綠色經濟理論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充分的探析,指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環境共贏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基于綠色經濟的發展原則與要點,解讀當前經濟綠色發展的現實困境與挑戰,最后基于綠色經濟理論提出城鄉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戰略對策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加強區域內部分工協作,從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時至今日,中國經濟一直在轉型的道路上曲折前行,只有通過改變以往經濟簡單粗放的發展方式,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對于當前中國來講,最大的矛盾和特殊性在于自然資源的稀缺以及生態理念的落后給經濟發展帶來了發展的硬約束[1]。這就要求我們在探索城鄉可持續發展問題時,需基于經濟轉型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內在聯系,協調二者之間的發展關系,衡量經濟轉型和發展的效率性與合理性時考慮環境的硬性約束。201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中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能源消耗、環境以及社會資源消耗的最小化,即發展綠色經濟,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符合,同時也是社會整體發展的必然要求及趨勢。
一、綠色經濟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相關概述
1.概念分析。(1)綠色經濟。“綠色經濟”一詞最開始是在1989年由皮爾斯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到了后期,根據201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中將綠色經濟定義為提高人口福利,加強社會公平正義,同時降低環境惡化和減少環境風險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2],這一階段綠色經濟不再僅僅是協調生態保護與增強經濟效益方面,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生態、經濟以及社會三個系統相互協調的一種革命性經濟模式。(2)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的概念是在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將可持續發展的定義為:“要在不損害下一展需求的情況下,滿足這一代人的需求。”“發展、協調與持續”的發展理念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本質,表明了“效率、數量與質量”的綠色運行。
2.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十八大黨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重要的戰略位置,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報告強調,實踐城鄉可持續發展應推動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綠色經濟的發展體系,這一系列舉措都表明發展綠色經濟迫在眉睫。當前傳統產業經濟下的環境問題突出,促使經濟增長模式未進行根本轉變。此外,人口增長和城鎮化壓力日益增大,資源對外依賴度越來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是其必然選擇。綠色經濟追求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傳統的產業經濟為基礎,并且以經濟和社會以及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新的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因此,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是推動經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步驟,也是推動環境資源節約以及城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3]。
二、發展綠色經濟的原則與要點
摘要:本文以綠色經濟為研究視角,針對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現狀與展望展開分析討論。期待為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綠色經濟;發展;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是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這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深化落實,黨和政府開始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與法律法規,推動了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動綠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綠色經濟概念解讀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普及的背景下,人們對綠色經濟的理解也在不斷的發展,縱觀綠色經濟的發展歷程,對于綠色經濟的理解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從1989年-2006年的發展歷程中,人們開始認識到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意義,但是對于綠色經濟的理解比較單一,只是強調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去采取的相關經濟措施;第二,從2007年-2009年,人們對于綠色經濟的認知開始深化,開始關注經濟發展的轉型與升級,進而達到經濟與生態環境和平共處的目標;從2010年之后,人們對于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然性開始有了新的認知,于是綠色經濟具備了較為全面的定義,也就是可以為人類帶來幸福觀的經濟發展模式,調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要實現和諧統一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現狀
針對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現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和考核。文章主要從單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態環境污染的投資這一角度來分析和審視近年來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實際情況。現階段,從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綠色經濟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化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提出,綠色經濟的增長速度正在不斷的加快。與GDP的增長情況相比較來看,綠色經濟幾乎與GDP的增長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綠色經濟在全國GDP總量當中的占比情況已經達到了10%,這對于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經濟新常態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綠色經濟發展的范疇當中,對于生態環境污染的治理、對于可再生資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現階段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交通領域污染治理投資的增長速度非???,在2015-2017年三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增長了54%。據國家部門發表的相關數據顯示,從2005到2017這幾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經濟建設實踐中,萬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在2017年萬元GDP的能耗為0.635萬噸煤/萬元,與2005年相比下降了50個百分點。在科學發展觀深化落實的背景下,黨和政府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對于綠色經濟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于是國家財政部門加大了對于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從2005-2017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家針對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基本上都維持了年增長1.2%的水平,在2014年達到了1.9%的增長水平。由此可見,針對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斷增強,一方面將極大程度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綠色經濟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摘要:綠色經濟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和諧為目的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了滿足人類對環保和健康的需求而表現出的一種發展狀態。2012年6月舉辦的聯合國里約20周年世界峰會便提出以綠色經濟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發展新思路。可見,綠色經濟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自動化技術是現代工業生產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技術支撐,其在綠色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據此,本文主要從綠色經濟視角,淺析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關鍵詞:綠色經濟;自動化技術;發展前景
0引言
自動化技術是一門與自動控制、液壓氣壓技術、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電子學、信息論和控制論等密切相關的綜合性技術,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計算機技術和控制理論。綠色經濟事關工業生產效益最大化的實現,因此在綠色經濟背景下,正確判斷和識別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至關重要?,F階段,機械制造自動化技術正向智能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其中制造技術以數字化為發展的核心,這是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制造技術與現代管理科學共同發展的結果。近年來,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日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應堅持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據此,筆者首先介紹綠色經濟的相關知識,然后從綠色經濟視角討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1綠色經濟理念
綠色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和產業經濟發展狀態,其在促進經濟增長時,亦能保證自然不會發生衰退發展。換而言之,綠色經濟是通過投入自然資本來推動經濟增長。褐色經濟是一種與綠色經濟相對的經濟發展模式,兩者的區別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資本配置方式。其中,綠色經濟主張以控制自然資本消耗和增加人力資本投入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強調將主要資本投在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級工業效率等十個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領域。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是組成綠色經濟的重要內容,其中低碳經濟要求使用清潔能源、降低經濟發展環節的碳排放量及實現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則可將之看作能源流上的綠色經濟;循環經濟要求控制自然資源的投入、提高產品的重復利用率及將經濟輸出端的廢棄物轉化成資源,則一般稱之為物質流上的綠色經濟。當前,無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紛紛面臨生態足跡與人類發展的雙重挑戰。在綠色經濟背景下,發達國家應在保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減少生態足跡,而發展中國家則應在改善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控制生態足跡的增加。聯合國研究強調,應從觀念、技術和政策等角度發展綠色經濟,其中在技術上,應集中全力促進綠色創新長波。綠色經濟學專家指出:目前,世界經濟長波(一周期為50年)正處在以追求稀缺自然資本生產效率最大化為標志的第六個周期,而綠色經濟長波以低碳能源技術及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為主要內容。為出自2011年聯合國環境署的世界經濟的雙重挑戰。為世界創新長波與綠色經濟創新。綜上,從自然、社會和人力資本來看,綠色經濟分別具有可觀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從綠色經濟視角探討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是提高自動化技術社會服務能力的必然選擇。
2綠色經濟視角下的自動化技術
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新型旅游產業型態,它融入了“三產”(第一、二、三產業)與“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增效。近年來,國家旅游局、農業部等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使休閑農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然而,休閑農業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卻也造成了植被與土壤破壞、固廢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1]。在當代循環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加強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已成為當下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诖?,本研究運用循環經濟理論分析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的循環經濟模式,試圖提出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的實現路徑,以期能更好地促進休閑農業持續發展。
1循環經濟理論概述
“循環經濟”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提出,是針對日益增長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而提出的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流動型經濟形式。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提出了“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3R”原則以指導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的運行[2]。循環經濟理論把社會經濟活動看成是一個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認為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應運用生態學規律來發展經濟,認為經濟活動必須在資源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開展和運行,要求物質和能源要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要求用各種手段盡可能減小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實現物質生態價值的全面回歸。
2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的循環經濟模式
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需建立起一定的循環經濟體系,以實現休閑農業資源與能源的多級利用。本研究以休閑農業所涉及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為基礎,以沼氣池為紐帶,按照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通過產業間物質與能量的交換,構建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的循環經濟模式。在該模式中,種植業是整個生態鏈條的生產者,它既為養殖業供應飼料,為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原料,也為休閑旅游業提供旅游產品;養殖業是生態鏈條中的初級消費者,它與種植業共同為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原料,共同為休閑旅游業提供旅游產品;農副產品加工業為生態鏈條中的次級消費者,它的加工廢棄物可反哺于養殖業,為其提供飼料來源,也可直接為休閑旅游業提供旅游產品;沼氣池作為生態鏈條中的紐帶,通過對種植業提供的枝葉、秸稈、養殖業提供的禽畜糞便、農副產品加工業提供的固體廢棄物、休閑旅游業提供的人糞便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等進行加工處理可發酵成為沼氣[3]。沼氣可為農副產品加工業及休閑旅游業供應能源,而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液及沼渣經過技術處理可形成綠色肥料為種植業提供肥料來源。
3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休閑農業旅游生態環境管理路徑
3.1理順休閑農業環境管理體制,強化政府宏觀調控管理作用
摘要:供給側經濟學思想其實產生已久,我國春秋時代的管仲應是鼻祖之一。目前,世界經濟面臨增長乏力新常態,如何走出困境,客觀需要經濟學新創新。另外,面對經濟新形勢,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經濟戰略也將進一步推動經濟學重大創新。
關鍵詞:供給側經濟學;供給側經濟改革
經濟問題總是供給側問題與需求側問題的有機統一,分析供給側問題,不可能完全脫離需求側問題,同樣,分析需求側問題,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供給側問題。但我們可以根據經濟理論分析的起點或關注點不同來對二者進行區分。起點或關注點主要在供給方面的,可以認為是供給側經濟理論;起點或關注點主要在需求側方面的,可以認為是需求側經濟理論。另外,面對經濟新常態,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經濟戰略也將進一步推動經濟學重大創新。
一、中國古代經濟學大體屬于供給側經濟學
管仲(約公元前730年至前645年)是中國古代社會最早對經濟學有系統思考的思想家。在現存《管子》76篇中,約有三分之二涉及經濟問題,約有三分之一專談經濟問題,這在先秦各學派的著作中是極其特殊的情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角度看,管仲的經濟理論,總體應屬于供給側經濟學。
第一,《管子》認為,土地是財富重要的生產資料,勞動是財富的重要源泉。
第二,提倡分工。管仲主張將被統治的廣大群眾按照他們的職業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類,同時主張四大集團不能混合雜處,必須各按其職業“群萃而州處”。[1](P21,P127,P129)第三,提倡減稅。管仲在對齊國的治理實踐中,采取了大規模減稅措施。據《管子'大匡》記載:“桓公踐位十九年,弛關市之征,五十而取一。賦祿以粟,案田而稅,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饑不稅,歲饑弛而稅。”意思是說,在齊桓公在位19年中,將關稅稅率和商業稅率降至2%,農業稅按土地面積征收,且改為兩年征收一次;收成好時農業稅率為30%,收成中等時農業稅率為20%,收成差時農業稅率為10%;有饑荒就免征,或緩征。總之,管仲的供給側管理政策,有力促進了齊國經濟的發展,為齊國崛起并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奠定了好的經濟基礎。[2](P11)我國古代先秦法家李悝(約公元前450至約前390年)的經濟思想也大體屬于供給側經濟學。李悝是重農主義者,認為農業是財富的唯一源泉?!稗r傷則國貧”(《漢書'食貨記》)。同時,李悝重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治田則勤,則畝益三斗,不勤,則損亦如之?!保ā稘h書'食貨記》)但為了穩定糧食價格,李悝又提出了平糴政策[1](P107),這屬于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的一種政策。所以,李悝的經濟思想,也有一些需求側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