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理財投資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委托投資作為銀行理財自主投資的重要補充,是未來銀行理財轉型、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和依托。在探索過程中,由于對市場風險認知不到位、風險和收益目標定位不清晰、投資久期把握不準、對外部管理人的管理不科學等問題,總體來說銀行理財對該工具運用效果不佳。隨著居民財富配置均衡化趨勢、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成為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主要平臺。委托投資符合社會化分工的趨勢,應與自主投資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發揮應有作用。本研究回顧了委托投資的發展歷程,總結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委托投資在銀行理財投資管理體系中的定位,提出了委托投資管理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銀行理財子公司;委托投資;資產配置
一、引言
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模式,委托投資在資產管理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全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到銀行理財,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使用。但從效果來看,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使用委托投資工具較為成功,銀行理財則差強人意。出現這個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委托投資在銀行理財投資中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委托投資與銀行直接投資兩種模式間如何分工及協調配合、怎樣對委托投資進行科學管理、委托人與管理人的邊界如何劃定等?本文將主要解決上述問題。
二、委托投資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一)委托投資的概念和起源委托投資是一種相較于自主投資而存在的投資模式,是指委托人將資金委托給外部專業管理機構,由外部管理人按照與委托人協商確定的投資策略、投資范圍、投資限制進行主動投資管理,外部管理人收取管理費等相關費用并獲取超額業績報酬,委托人獲取投資收益主要部分并承擔對投資管理過程進行監督管理的業務。委托投資外部管理人通常是指依法設立的在投資領域具備投資管理專長的機構,包括但不限于證券公司(含券商子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含基金子公司)、保險公司(含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信托公司、商業銀行及其他具有專業管理能力的資產管理機構等。委托投資在中國的發展起源于全國社保基金。為探索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2000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即全國社保基金,并設立社保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運營。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全國社保基金運營采取直接投資和委托投資兩種模式并行的投資方式。社保基金理事會負責的直接投資范圍限于銀行存款、在一級市場購買國債等相對簡單的資產投資,而其他投資則委托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并委托社會保障基金托管人托管,這部分資產品類復雜,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多重風險,包括二級市場投資利率債、信用債、一級市場股權、股票、商品、衍生品等。社保基金外部投資管理人根據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的投資管理合同,在限定范圍內開展投資,通過專業分工,提高全國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繼全國社保基金之后,銀行也開始借鑒并采用委托投資模式。一是銀行自有資金,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部、金融同業部等部門將銀行表內資金委托外部機構開展固收類資產投資,由于存在合理避稅優勢,一般采用定制公募基金的形式;二是銀行理財資金,可投范圍廣泛,且2013年后經歷理財規模大幅上升的歷史時期,在自身投資能力跟不上規模快速擴展要求的大背景下,大量資金通過委托投資方式進入市場,一開始以固收策略為主,而后又開始大量開展權益類策略投資。銀行理財資金有兩種投資模式:一是以委托投資為主,仿照全國社保基金的運作方式,所管理資金主要依靠委托投資進行,采用這種方式的銀行較少,相對激進;二是以自主投資為主、委托投資為輔的模式,這種模式下,委托投資主要通過參與較高風險和收益彈性的資產對理財底倉收益進行增厚,相對比較穩妥,是絕大多數銀行理財采用的投資模式。
(二)銀行理財委托投資發展歷程2014年以來,銀行理財委托投資大致經歷了快速擴張、全面收縮、穩定發展三個階段。對應到自身業務管理水平,大致分為粗放、謹慎和良性發展;而對應到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則體現為上漲階段、下跌階段和結構性機會階段。2012-2016年,銀行理財迎來規模快速增長時期。這一期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連續三年超越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位居資管行業規模榜首。到2015年底,銀行理財產品余額23.5萬億元,同比增長56%。大量資金需要投資資產,但理財投研人員數量有限,開始尋求外部機構承接資金。這一時期委托投資的主要策略是固收,在利率下行期,固收賬戶普遍收益較好。但2016年四季度發生歷史級別的債災,委托投資賬戶普遍受損嚴重。很多銀行剛剛進入這個領域,賬戶存續沒多久就開始大舉贖回,遭受了較大損失。債市波動到2018年初才開始逐漸好轉,緊接著股票市場發生較大風險,整個2018年滬深300指數自高點最大回撤超過30%,且全年基本沒有喘息的機會,銀行理財委托投資賬戶再次遭受較大損失。2017-2018年,接連發生的債災和股災使得銀行理財委托投資業務全面收縮。一部分銀行徹底清倉,完全退出該市場;少部分銀行則邊退邊看,壓縮一定規模、精簡賬戶后等待市場機會。這一時期,委托投資被行業內部普遍妖魔化。2018年后,債市和股市相繼迎來較好表現。2018年全年為利率債行情,2019年城投債表現良好;2019年伊始,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出現緩和,國內A股市場迎來估值回歸,2019年4季度后則表現出科技+醫藥+消費的結構性機會。但這一時期,參與委托投資的銀行理財數量不多,多數銀行已在2017-2018年清倉退出市場。
1中小企業閑置資金管理出現的問題
1.1閑置資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企業內控機制不健全,閑置資金數量和時間不確定,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在理財之前無法準確判斷閑置時間的長短,無法確定企業投資方向,對企業在進行投資時無法合理安排規劃,嚴重時可能造成資金短缺,影響企業正常資金支付。
1.2企業管理人員意識薄弱
現金就是企業的生命,閑置資金是企業現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企業管理者缺乏現資管理觀念,對閑置資金不當使用,影響了企業基本的經營秩序,甚至有些企業出現了“小金庫”現象,給企業造成巨大虧損。
1.3企業自我評估能力不足
企業的自我評估能力主要針對企業本身經營發展、承受風險和理財能力三方面考慮。有些企業在進行投資時一味地追求高收益,主觀地放大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或者根本就忽視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一些不符合自身的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帶來了慘痛教訓。
摘要:市場上風險資產數量眾多,各種資產組合也并不鮮見,針對投資者面對收益風險各有的資產組合無法做出合理決策的情況,本文在創新金融中介行業與互聯網的便捷性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獲得大數據來源和C2C及B2C的電商營銷模式,為客戶提供專業投資報告,投資風險評估,按照客戶意愿量身打造符合自身投資需求的個性化投資方案及投資管理服務,對做決策的投資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金融商品;投資組合;個性化投資
一、投資組合的發展現狀概述
(一)投資組合理論的發展現狀
投資組合理論主要是研究人們在預期收入受到多少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如何進行分散化投資來規避投資中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以實現投資者收益最大化。馬考威茨用投資回報的期望值表示投資收益率,用方差或標準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資產的風險衡量問題,他們在追求高預期收益的同時會盡量回避風險。據此馬考威茨提供了以均值一方差分析為基礎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組合投資理論。現資組合理論主要由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行為金融理論等部分組成。它們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基本分析的傳統投資管理實踐,使現資管理日益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組合化的方向發展。
(二)投資組合運用的發展現
目前我國對于投資組合的運用比較廣泛的集中在證券、保險和互聯網投資工具當中。證券投資組合就是在很多證券商品被投資者買入的前提下,固定的多種多樣的投資商為了在限制范圍內完成投資組合中利益最大化的實現任務。這種投資組合并不是消費者的隨意組合和隨便的拼湊,而是通過精心研究,長期鉆研運用回報期望值,方差最小化及馬考維茨模型的分析回歸精確地做出選擇和組合投資。這種搭配既不能違背最初對于證券的盈利目的,也不能讓投資者產生虧本,因此這是一項難度較高的運用。現代保險公司不再是單純的經濟補償機構,而是集補償功能、融資功能及社會風險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金融企業。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大重要業務,并且投資業務日益成為維持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所以在保險的投業務中大量運用投資組合來做投資風險管理,運用期望總收益和總風險(方差)為切入點,建立兼顧收益和風險的非線性規劃模型,來實現組合投資效益的最優。目前互聯網金融工具的發展速度飛快,其中很多投資產品都運用了投資組合,如余額寶、貨幣型基金、銀行各種類收益保障型理財或低風險理財其都是運用多種基本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組合,來分散單一金融商品的風險,經過權重配比與產品預期收益相匹配,進行組合投資,保障投資者的收益。
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成果
2004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經歷了十年的快速發展期。截至2014年6月末,銀行業理財市場共存續產品51560只,存續金額12.65萬億元,從事理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近500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首先源于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財富積累效應。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55元,而1990年僅為1510元,增長了16.85倍。從客戶數量看,未來亞洲將成為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其中約有50%的增長會來自中國。預計到2015年,我國的高凈值人士將超過200萬,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這為財富管理行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由于中國總體投資環境尚不成熟,適合普通投資者的低風險金融產品相對較少,銀行理財產品恰好契合了普通客戶對安全收益產品的需求,成為投資者重要的投資工具,順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為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做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共兌付客戶收益2561.30億元(不包括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兌付的客戶收益),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20%,略高于存款利率,從而有效提高了廣大投資者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并得到了眾多客戶的認可。理財產品已成為居民抵御通脹的有力工具,也體現了普惠金融的政策精神。一是充分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歷次金融危機均揭示了一條真理——金融的發展必須以實體經濟為依托,脫離實體經濟實際需求的過度泡沫化的金融是難以為繼的。在努力實現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除30%左右投資于風險較小的貨幣市場工具及存款類資產外,其余的67%左右(約8.48萬億元),均直接或間接投向了實體產業,實現了社會資金的合理投資,提高了資金配置使用效率,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二是有效改善了國內金融體系的不合理結構。目前國內金融體系結構失衡,企業部門融資的80%左右依靠銀行信貸,經濟高度依賴間接融資體系,直接融資比重過低。雖然近些年國內債券市場也取得了一定發展,但絕大部分債券仍然由銀行持有。造成上述局面的諸多原因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連接直接融資工具和居民投資資產的橋梁產品。銀行理財業務有效連接了社會資金與實體經濟,有利于改善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比例失衡的現狀。三是有利于實現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理財業務可以幫助我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和養老基金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于推動國內收入體系的再分配、維護社會經濟穩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四是有效促進了我國銀行業的經營轉型。理財業務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發揮了先行先試的作用,為我國商業銀行調整業務結構,轉變利差收入占比過高的經營現狀,進而實現主動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參考的實踐經驗;同時,理財業務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對于市場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
銀監會始終以“在發展中規范”的原則支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自2005年頒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后,針對銀行理財業務,銀監會先后下發過涉及投資管理、代客境外理財、銀信合作、報告管理、銷售管理、風險管理等諸多方面的監管規定和規范性文件,搭建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監管框架與管理體系。一是2011年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對理財產品的宣傳資料、銷售文本以及具體銷售行為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取得了較好效果。二是2013年的8號文,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行為做出了嚴格規定,按照穿透原則將理財產品投資非標債權的比例控制在銀行理財余額的35%和銀行總資產4%的較小值內。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占比僅為22.77%,大幅低于監管紅線;同時,還要求理財產品必須實現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和單獨管理,并達到產品與資產的對應。三是按照“理財與信貸業務分離、產品與項目逐一對應、單獨建賬管理、信息公開透明”的原則導向,于2013年9月啟動了“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試點,引導銀行走投資資產透明化、可量化、可估值的發展路徑,堅持理財資金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定位,促使銀行理財業務回歸受托理財、主動管理及投資者自負盈虧的本質;同時,積極引導銀行研發新的理財產品模式,改變目前預期收益即為產品實際收益的不合理狀況。四是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13〕107號文)中關于“將理財業務分開管理,建立單獨的理財業務組織體系,歸口一個專營部門;建立單獨的業務管理體系,實施單獨建賬管理;建立單獨的業務監管體系,強化全業務流程監管”的要求,審慎推進事業部制改革。近期的35號文要求,所有從事理財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范、歸口管理的要求開展理財事業部制改革,并逐步到位。五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強化理財產品的全流程信息披露。通過“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登記系統”的上線,完善了銀行理財產品電子化報告及監管部門的在線審核功能,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登記。投資者可憑每個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在理財登記系統中查詢針對一般個人客戶理財產品的基本信息,保證了理財業務信息對內、對外、對投資者、對監管層的充分披露和持續披露。這些監管措施的實施,首要宗旨就是促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質,更好地實現理財業務的規范化轉型和銀行經營的市場化轉型,從而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中,增強銀行業機構的經營活力與核心競爭力,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三、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自2012年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以來,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快速增長。這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居民財富積累到一定水平,金融市場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社會財富投資理財需求凸顯的結果。由于本身具備最貼近廣大消費者、投資者需求的特點,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末,除12.65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外,其他還包括信托資產12.48萬億元,證券投資基金資產5.12萬億元,券商資管6萬余億元,保險行業管理資產8.59萬億元等。但目前我國金融產品在金融業資產中尚不足10%的占比,相較美國早在2008年就已經超過70%的占比,仍有較大差距,也說明未來我國的資產管理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不過,在看到發展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仍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存在理財產品銷售不當的行為。首先,未嚴格按照風險適當性原則,對客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及相應的分類分層管理,導致出現沒有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客戶的問題。其次,部分產品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存在不明確披露資金投向和比例的現象,對產品的風險收益狀況也未能向客戶充分揭示。再就是誤導銷售的現象依然存在,片面強調產品的高收益,誤導投資者購買高風險產品,而產品一旦虧損將給機構帶來嚴重的聲譽風險。二是跨行業交叉性風險有所上升。隨著金融改革和金融業經營的不斷發展和轉型,多種業務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在交叉銷售、交叉運作和交叉投資方面越來越具有跨行業、跨市場、跨機構的特征,交叉性金融產品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產品結構過于復雜、合同約定責任不清、變相監管套利、跨行業和市場的風險傳遞等各類問題及風險。三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我國的資產管理機構在量身定制投資規劃和產品的設計能力上仍有缺陷,產品同質化趨勢明顯,多樣化不足,創新動力缺失。另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的產品過多集中于財產的增值方面,忽視了對投資人的財產保障功能和其他特定需求,綜合化的理財服務理念和能力有所欠缺。四是風險管理工具匱乏。海外金融投資更多地依賴風險管理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管理人向客戶提供的產品有明確量化的風險特征描述,管理人在風險因素分析、風險追蹤與控制、投資組合建立等環節可較多地借助風險工具對產品進行有效管理。相比國外市場,國內金融市場衍生品種類單一,缺少全面、充分的風險對沖機制,風險管理工具缺乏,管理人進行風險管理的數量模型種類較少。五是客戶缺乏長期投資意識,過于注重短期收益。以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為例,目前產品主要以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為主,1年以上的理財產品占比僅為10%左右,客戶投資短期化趨勢非常明顯。上述情況的發生,原因之一是理財產品管理人主動進行期限錯配,以賺取利差的結果;但另一重要原因也與國內個人客戶投資者的投資習慣有很大關系,目前更多的客戶更青睞短期產品。
四、未來資產管理行業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很多金融投資理財產品。我國居民家庭大多比較保守,家庭基本需求得到保障后,才會考慮使用閑置資金用于投資理財產品。現階段,縱觀居民家庭理財情況,一些家庭金融常識不足,沒有全面了解各類理財產品,投資極易出現不理智行為。基于此,針對我國居民家庭金融理財投資風險管理與防范相關知識,文章從家庭金融理財投資的定義、存在的問題、面臨的風險及其預防對策幾方面進行了簡單地分析,希望對相關領域研究有幫助。
關鍵詞:家庭金融立場;投資風險;防范
伴隨社會的進步,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金融理財逐步進入居民家庭生活并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中,家庭生活經濟水平逐步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而要實現不斷提升,尤其是家庭平安順利發展,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就顯得尤為重要。假若一個家庭經濟條件無法滿足各類需求,將無法保障家庭成員生活的平安與穩定。所以,通過家庭理財維持家庭經濟生活,使家庭資產保值增值,對保障家庭平安與穩定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金融理財投資相關知識
(一)家庭金融理財投資定義
其是以家庭為單位,用家庭財產實施的各類投資確保財產實現保值甚至增值,從而完成家庭所需各項生活目標,此過程就是家庭金融理財投資。簡單而言,其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階段性投資目標與生活的穩定過程,此過程中,分析自身家庭經濟能力與資產分配狀況,根據自身學習成果或金融專家的建議,適當地調整家庭投資結構與資產分配,隨時掌握資產各類信息與狀況,有效管理并控制此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家庭資產獲得最大化收益。
(二)家庭金融理財投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