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勞動教育教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文章簡述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提出中學勞動教育的實施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探討中學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要強化師資力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獨立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施方式,充分發揮勞動素養評價功能。
關鍵詞: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內涵;路徑;核心素養
勞動教育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實施勞動教育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實施勞動教育也是培養高中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中學勞動教育發展至新時代,其育人功能逐漸增強,然而目前中學勞動教育實踐仍存在發展受阻的現實困境。本文通過明確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對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索
一、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內涵
1.從靜態到感知:勞動教育的新目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勞動教育的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目標由最初的在勞動中進行教育到勞動服務于社會再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從靜態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走向了致力于感知勞動精神、樹立勞動價值觀、培養勞動技能的道路。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頒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新時代中學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勞動能力,傳承勞動品德,養成良好勞動習慣。要使中學生積極學習勞動理論知識,并對勞動充滿熱忱,對勞動工作者衷心敬佩,對他人的勞動成果精心維護,培養中學生基本的勞動技能,讓中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養成勤儉節約的品德。
2.從孤島到整合:勞動教育的新內容
摘要:勞動教育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的核心基礎,愈發被社會及學校所關注,勞動教育由此也成為現階段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以學生宿舍為載體,從物質與精神等不同層面出發開展各種交往活動,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現象即稱為宿舍文化。以宿舍文化為基礎開展學生勞動教育,既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場地,同時也發揮出了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借助分析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學生勞動教育未解決的問題及困境,提出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為學生勞動教育基于宿舍文化背景下的普及提供思路。
關鍵詞:宿舍文化;勞動教育;全面發展
2020年3月,中央、國務院對外公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其中重點強調,要選用有效措施強化并落實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勞動教育。當代學生作為中國強盛的新生力量,更是國家及民族復興重任的未來“急先鋒”,鞏固并強化學生整體的勞動教育迫在眉睫。鑒于此,借助宿舍文化來強調學生勞動教育,推進“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發展思想,開辟多元化的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組織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及積極主動的勞動教育活動,早日建成文明校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品質、道德素養與勞動技能等全面發展。
一、宿舍文化背景下開展學生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
宿舍是為學生提供居住的場所。以學生宿舍為載體,從物質與精神等不同層面出發開展各種交往活動,這一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現象即稱為宿舍文化。宿舍文化的形成源自宿舍硬件設施與學生群體的交互作用,在交往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物質文化及精神文化;與此同時,學生進入宿舍必須遵守宿規宿紀,與宿舍的管理員、老師以及同伴等和諧相處,這一過程中又形成了不同的制度文化與行為文化。對于學生群體而言,宿舍文化對他們的影響是無形的、持續的,并且在“潤物細無聲”中達到育人效果。因此新形勢下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對于踐行黨的方針政策、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目標,具有積極意義。以宿舍文化為背景推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宿舍文化發揮出應有的服務育人功能來說至關重要。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宿舍依然采用的傳統管理手段,即停留于“看管式”的宿舍管理手段當中,這對于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生活習慣極易形成負面影響。以宿舍文化為背景的學生勞動教育可將以學生為對象的管理上升至教育和培養層面,即選取合理的教育模式,學生對此更容易接受,有利學生主動調動自身的動積極性,營造出更健康的生活勞動環境。現階段多數學校均重視強大對學生宿舍物質建設的投入,保障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基礎生活設施服務。但相對而言以宿舍為切入點的內涵式文化建設則不夠重視,導致學校宿舍文化氛圍嚴重不足。以宿舍文化為背景下的學生勞動教育建設與培養,則在增加勞動教育實踐場地的同時,使以學生為對象的教育實踐活動內容更為豐富和具體,在完善勞動教育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宿舍文化的內涵得以拓展。
二、宿舍文化背景下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宿舍文化的育人價值不言而喻,然而當前各學校以宿舍文化為背景開展的學生勞動教育還面臨一些問題與困境,成效欠佳。總體來看,這些問題主要集中于領導不夠重視、宿舍空間不合理、宿舍制度不適用、宿舍管理不到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欠佳等多個方面,具體概括如下:
摘要: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與對策。基于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原因。論述了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作用,表現在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院校辦學。提出了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提升對策:做好教育管理,拓展勞動教育途徑;優化課程設置,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勞動意識,發展學生勞動技能;完善評價機制,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建設勞動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職院校當前應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作用,在結合院校特色、學生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提升勞動教育的新對策,提升勞動教育水平,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及勞動意識。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對策
勞動是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關鍵途徑,現代教育非常重視勞動教育的作用。在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國家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重要要求,為高職教育明確了發展方向。在職業院校中,應將全面貫徹落實發展德智體美勞這一教育方針,結合實訓實習使勞動教育得到強化,在教育教學中融入勞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能夠積極參加勞動。
1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
1.1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部分高職院校對勞動教育不夠重視。受職業院校的特點所影響,各院校更重視職業教育,勞動教育大多流于表面和形式,無法滲入高職教育中,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1]。第二,在勞動教育中,還存在教學實踐沒有落實的問題。部分院校雖然會進行一定的勞動教育,但院校并未針對勞動教育建設完善的教育體系、課程體系,導致勞動教育的開展效果不好,只能在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中稍作滲透。第三,學生缺乏良好的勞動素養。在新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勞動意識偏弱,部分學生在學校中不能積極參與宿舍、班級等安排的勞動活動,學生的勞動主動性不足,必然使勞動教育的開展受到阻礙。
1.2產生勞動教育問題的原因
摘要:為破解職業教育對象學習能力不足、缺乏自信的痛點,高職院校可通過勞動教育課程構建,借力產教融合中校企優勢資源的轉化和運用,面向新工科專業,全方位實施勞動教育。這一重要舉措旨在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職業技能的著力點,提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良性循環,最終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關鍵詞:產教融合;勞動教育;職業素養
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1]。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勞動是職業人才出彩的路徑,這使得勞動教育成為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特別是獨生子女這一代,學生階段唯分數論,成長階段弱化了勞動觀念,忽視了勞動能力培養,并且高職教育的對象主要來自普通高中和對口職高,其普遍學習能力相對不足,從而導致缺乏學習自信。怎樣使教育對象熱愛上職業學習,跟上學習節奏,既是職業教育的痛點,更是難以突破的重點。
1研究基礎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是高職實施“應會”教育的主要途徑,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只有將產和教有機統一的高職教育才是有效的、合格的教育。開辦高職新工科、產教融合都聚焦在提升職業人才培養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適應度,通過產教融合促進高職新工科專業勞動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破解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成長的難點。培養學生從參加勞動開始,到通過勞動做好一件事,再到產生內生動力去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做事,使之成為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的主渠道。通過勞動教育唱響“勞動創造價值學習成就人生”“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勞動啟迪思維”的高職校園文化主旋律。高職院校必須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高職勞動教育課程目標、主要內容及實施途徑
2.1勞動教育課程目標
【摘要】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是推動勞動教育有序發展的前提。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面臨著學科文化缺位、自我認同缺失、勞動形態變遷等問題。面對諸多挑戰,筆者在實踐中探尋出了加快勞動學科文化建設、多層面構建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教師培訓效能等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 勞動教育教師; 專業發展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唱響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號角。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印發,更是將勞動教育推向了高潮。厘清新時代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明確其發展方向,尋求其發展路徑,將有利于建設一支滿足新時代勞動教育需求的教師隊伍,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發展保駕護航。
一、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藩籬
1.學科文化的缺位
學科文化是衡量一個學科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指標,對學科建設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勞動教育學科文化的缺位是勞動教育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與體力勞動相關的教育教學在大眾潛意識里受到“排擠”,主要表現為家長不太認可勞動教育、關注勞動教育學科建設和課程開發的群體較小、學校忽視勞動育人的獨特價值、教師不屑擔任勞動學科教師、勞動學科教學資源稀缺等。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1]盡管如此,勞動教育被弱化的現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勞動教育學科文化的缺位。
2.自我認同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