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科研人員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我國公益類科研機構科技人員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
公益類科研機構包括農業科研機構、從事基礎研究及高技術研究的機構、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以及為這些服務提供技術支撐服務的科研機構和從事醫藥、水利工程、環境保護、產品研究開發的機構[2],是公益科研的創新主體和服務主體。目前,全國公益類科研機構有2400多個[3]。2006年以來,我國事業單位推行了第四次工資制度改革,它在制度模式上建立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4]。但薪酬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公益類科研機構作為我國公益類事業單位的組成部分,大多數還未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內部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1.1科技人員薪酬體系不夠完整完整的薪酬體系應包括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和工作待遇四部分。目前,大多數公益類科研機構還未建立社會保險體系,有些機構雖然已經建立了包括工資、福利在內的薪酬體系,但是工資與福利二者所占的比例還不是很合理,福利的項目還不夠豐富;有些機構對科技人員工作待遇的重視不夠,不利于穩定和吸引人才。
1.2科技人員薪酬水平的吸引力不夠與其他文化、教育、醫療事業單位相比,公益類科研機構薪酬水平相對較低;與科技企業相比,公益類科研機構薪酬的市場決定機制還未形成,在薪酬政策上不太重視外部競爭性,市場化程度低。長期以來,大多數公益類科研機構一直沿用事業單位內部分配標準,導致了科技人員的薪酬水平和市場價格脫軌,高層次人才的薪酬低于市場價格,從而形成了單位想淘汰的人淘汰不掉,想引進的人才進不來,想留的人才留不住的惡性循環[5]。
1.3科技人員薪酬增長比較困難隨著國家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補貼、工作人員績效工資政策不斷出臺,國家用于調資的撥款又不能足額到位,產生了工資實際增量與國家財政撥款缺口問題。公益類科研機構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工作,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創收項目來源較少,加上離退休人員的不斷增多,人員費用不斷增加,給科研工作的穩定帶來隱患[6]。
1.4科技人員薪酬激勵的方式比較單一從目前狀況來看,科技人員的薪酬激勵方式主要是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獎勵,而對資本要素、管理要素、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方式使用較少,重視程度不夠,人力資本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體現。單一的事業工資制度不能符合所有崗位特點和要求,不能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長期的單一激勵方式和未建立健全的利益共享機制,很難使科技人員為單位的發展和長遠利益著想。
1.5對科技人員內部管理不夠規范由于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引導,收入分配的各項規定在不同科研機構的執行情況差別較大。績效工資管理的不規范、不完善,導致績效工資在管理上出現了許多漏洞,造成分配不公平。有部分課題經費又轉換成經費使用的非貨幣性收入,給科研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6]。
摘要:為進一步激發高校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響應國家關于科研管理改革“放管服”的號召,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互聯網+”的通信信息技術實施科研管理改革的幾點措施建議,轉變科研管理模式,提升科研管理服務,促進科研創新成果的研發、轉化及推廣應用,并展望了高校科研管理改革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科研管理改革;互聯網+;大數據
一、引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高校需要承擔起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為創造科技創新新環境,進一步激發高校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轉變科研管理的模式,提升科研績效,國家出臺了多個科研領域實施改革措施的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16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2017年財政部會同科技部、教育部、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財科教[2017]6號)。2018年,國務院又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8]25號)。各項改革措施方向一致,本質是在科研管理上提升科研自主權,并且提升科研績效,可以用2016年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放管服”的概念來概括。所謂“放管服”,具體是指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1]。體制改革,技術提升是基礎,也是驅動力。在如今的“互聯網+”的時代,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實現現代科研管理的科學性和高效性[2]。以下,結合“互聯網+”的信息技術,以“放管服”的改革為基礎,談談目前高校科研管理面臨的若干問題、改革措施建議及挑戰。
二、高校科研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科研管理模式封閉,效率較低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仍舊以學院、學科和項目為基礎,雖然多數高校通過創建科研管理平臺實現了科研數據的信息化,但是其管理模式單一且封閉,缺乏開放性,導致各學校、學院、學科乃至研究人員之間普遍缺乏交流與合作。這樣分散研究的科研模式[3],一方面不利于科研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容易導致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無法整合各科研要素,推動創新性成果的產生。同時,高校科研管理平臺的科研數據錄入仍采用手工錄入的方式,包括項目申報,成果統計以及經費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也較低,難以滿足爆發式增長的科研數據管理要求。對于具體的項目管理時,各審核和驗收程序繁多,不僅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抑制了創新動力,也直接影響了科研管理的效率。
(二)科研管理缺乏靈活性,科研績效評價指標單一,激勵機制不健全高校科研管理中,對于科研人員,僅給予有限的技術路線決策權,同時對于經費的管理更是偏于保守,缺乏靈活性。比如項目預算中沒有編制的內容在實際費用支出后不給予報銷,并且經費報銷過程需要層層審批,以防止在經費使用上“出問題”。這嚴重打擊了科研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開展報銷難度較大的科研活動如野外調查采樣時異常謹慎甚至取消,最終將會影響科研進度和科研成果質量。高校科研管理中,對于科研績效的評價,通常只重視可量化的科研成果,比如項目、專利、論文、人才稱號或獲獎等等,難以全面評估成果的價值,特別是忽視了成果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價值評估,導致科研人員重視基礎科研,科研成果多與市場需求脫節,成果推廣和轉化效率較低。高校科研管理的激勵機制一般也與項目、專利、論文、人才稱號和獲獎等有關,雖然對于科研的進步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比如導致科研人員急功近利,不顧科研發展規律急于論文的發表,甚至出現科研造假的學術不端行為。再者,高校激勵機制對于項目和文章的認定存在第一排名問題,往往缺少對科研團隊工作的認定,導致科研人員在項目合作時積極性欠缺,科研團隊松散,不利于科研創新活動,也不利于項目管理。
[提要]當前,高校財政科研資金投入越來越多,如何規范化使用高校財政科研資金,關乎高校科研的發展。本文結合當前我國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現狀,以預算、使用、結項環節為視角,分析我國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從政府和高校層面,探究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的機制與路徑,為我國高校財政科研管理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
一、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現狀
(一)預算環節:可操作性弱。科研項目申報初期,各項目負責人主要關注的就是申報材料的質量,只要高質量、高水平的申報材料才能增加獲得科研資金的機會,項目預算作為申報書的一小部分,得到的關注極少,科研人員很少在預算一塊進行審慎的思考,使得項目預算本就不具合理性,而項目申報成功后,科研人員是否按照預算執行也不得而知。總的來說,我國財政科研資金預算體系尚不明確,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支出與預算存在較大差異,財政科研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標準(二)使用環節:管理不規范。目前,對大多數高校來說,參與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的機構主要是:科技處、計財處、科研項目負責人和監審處,各個機構負責項目執行過程的不同問題,這種獨立的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模式,缺乏管理的銜接性,以及對資金的跟蹤管理,對科研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交叉合理性掌握的不夠清楚。而且,眾多高校為了鼓勵科研人員申請財政科研資金,對其一向采取寬松的科研資金管理政策,致使科研人員對科研資金管理改革進行排斥,科研資金的審查受到眾多阻礙。(三)結項環節:績效評價不完善。科研管理評價體系不規范,經費使用評價、科研項目評價、科研人員評價各個評價系統內部的機制都不完善,并且缺少穩定性,而且各評價系統之間銜接機制和配套機制不夠明確,對各評價指標的理解和操作缺乏規范性和合理性,忽略長期效益,容易引發過度競爭和資源浪費,導致科研人員的短期行為,造成財政科研資金使用效率低,我國現行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和監督機制,對財政科研資金在科研項目中的使用效益不作詳細的績效評價,無法充分發揮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在資金監督管理上往往重兩頭,輕中間,使得財政科技投入與產出嚴重脫節。
二、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啟示
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的根本目標是促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要求制度設計必須結合科技發展實際,并遵循科學研究規律。本文從政府和高校層面展開分析,提出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的路徑與措施。(一)政府層面1、對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采取“放管服落”措施。政府要進一步改進財政科研資金管理,調動高校參與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積極性,在基礎建設等方面放松對高校等科研機構的限制,從根本上減輕高校科研創新的政策阻礙;強化高校在財政科研資金管理中承擔的責任,規范其對科研資金的管理,避免科研資金出現“跑冒滴漏”現象,對科研資金管理的每個環節進行質量把控,督促高校實施規范化質量管理;扮演好為高校等科研機構服務的角色,對科研項目的檢查評審進行合理性精簡,并采用創新的方式服務于高校的科研創新活動,為高校科研人員專心做好科研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強政府制度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確保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相關政策的落實,并不斷加強對高校科研資金管理的監督,使得高校創新活動得到有效的落實與推行。2、對科研人員采取“松綁+激勵”措施。進一步簡化預算編制項目,對一些科目合并“同類項”,進一步下放預算調劑權,使高校自主承擔多數項目預算,為科研人員減輕約束條件,使科研活動預算更具靈活性;徹底打破“玻璃門”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借鑒美國等國家科研項目中的人員費設置做法,對參與科研項目的所有勞務人員支付科研費用,并督促高校等科研機構從該方面進行切實的推進。制定高校科研人員激勵制度,堅持以科學、民主的評價標準,對科研人員的成果進行評價,并不斷增強激勵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倡多樣化的激勵手段,以科研人員為本,高校科研人員是一個群體,具有群體復雜性,如果采取單一的激勵手段,勢必有部分科研人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要根據不同層次科研人員不同的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手段;采用薪酬制度激勵科研人員對高校創新活動的貢獻,科研人員薪酬體系的特殊性從內外兩方面兼顧,對外保證競爭性,對內保證公平性,促進科研人員高昂的工作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高校創新活動。(二)高校層面。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改革要按照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對癥下藥,可以從預算環節(事前)、使用環節(事中)和結項環節(事后)分別采取措施,使高校財政科研資金在預算、使用和監督方面有據可依,減少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的阻礙,進一步完善高校財政科研資金管理機制的改革。1、預算環節。建立高校科研“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經費管理、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人員管理相結合,從科研財務監管、業務監管和人員監管的角度加強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為財務科研資金管理提供堅實的依據和評價指標,進而促進高校創新活動的開展;落實科研資金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預算指標體系,不斷提高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預算的認知水平和意識,只有在資金管理的源頭上合理化,才能更好地促進科研資金的有效運營;建立預算管理預警制度,有效利用信息化平臺,對科研資金的預算、支出信息進行實時提醒,及時將經費的使用情況反饋給管理者,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實行。2、使用環節。對項目過程進行動態管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檢查項目執行情況,并考察制度性因素對科研創新項目實施的適用性,為高校創新活動的發展提供支撐和深層次的保障;建立健全高校科研財務助理制度,首先明確財務助理的職責和要求,充分利用財務人員在資金管理方面的特長,并制定合理的財務助理績效考核辦法,調動科研財務助理的積極性,鼓勵其對高校創新科研項目進行高效的服務和輔助。3、結項環節。完善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的績效評估體系,為保證科研資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引入外部評審制度,使其在科研資金評價機制中發揮基礎作用,并建立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用更加客觀的、系統的評價指標指導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建立健全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監督機制,一方面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科研經費監督體系,形成符合我國特色的監督制度;另一方面,力求監督的全面化、規范化,從制度上保障高校創新活動開展的條件和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摘要: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家對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加嚴格,很多科研工作者為了達到科研要求或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違反了科研誠信道德規范。因此,如何建立科研信用評價體系,是目前科研管理領域的熱點。該研究根據河北省科研人員科研活動的特點,設計了科研人員信用評價指標并闡明了指標涵義和評價程度,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科研工作者科研誠信評價模型,分析科研誠信相關要素的重要性。
關鍵詞:科研誠信評價指標;科研人員;層次分析法
1引言
學術研究及其產生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員對其專業領域內某個具有學術價值的問題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研究探討的創造性勞動成果,力圖通過新穎的角度、深刻的思維過程、客觀的分析和科學的推理,揭示和剖析現有問題中所蘊含的科學規律。社會在一代代科研成果的推動下前進,由此而來的科研誠信問題也隨著時代學術研究的生產方式、社會環境、文化價值氛圍的變化而日益凸顯。科研誠信對于科研工作者的意義是重大且深遠的。某個人即便通過不良手段獲得了一時的科研成果,短期內或許能為其帶來精神或物質方面的利益,但對其個人學術科研工作的長遠發展,并沒有起到任何促進作用[1]。科研不端行為的不斷發生,已經開始影響公眾對于科學和學術的信任,如果公眾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產生質疑,科研人員從事的科研活動也就喪失了價值和意義[2]。
2河北省科研人員誠信評價體系構建
2.1河北省科研人員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構建科研人員誠信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引入“誠信管理”機制,補充和完善河北省科研誠信管理體系,提高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河北省科研成果的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起始準備階段、形成一般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中具體指標的篩選、指標體系的驗證、指標體系最終確定及實證應用。依據層次分析法,對科研人員信用指標體系進行層次結構設計,共設計四層:目標層為要解決的問題,即科研人員信用評價;一級指標為準則層,是信用評價的結構性指標,按照個人素養、科研素養、科研不端和資源環境四個要素設置;二級指標層是反映科研人員基本信用的具體要素;三級指標為子指標層,是反映科研人員科研過程中的具體信用行為[3-4]。本研究采用四層結構的模型。目標層設為A,一級指標設為B,二級指標設為C,三級指標設為D。(1)個人素養科研誠信問題本質上取決于個人誠信問題,科研人員的個人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研過程中是否會發生不端行為。一部分科研人員由于個人素養缺陷導致學術道德敏感性較低、學術道德意識薄弱,這些都是其科研失范的重要原因。(2)科研素養科研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科研人員自身的獨立鉆研、思考、探索和發揮。科研素養水平主要是指科研成果、經歷和科研過程中良好行為的保持。良好的科研素養使得科研人員在面臨壓力時仍能做出正確的學術倫理決策[5]。(3)科研不端行為通過對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來對科研人員的誠信問題進行評價。明確科研不端行為的各種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員對誠信問題的認知度,另一方面方便采取相應措施來規避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4)資源環境科研資源是科研活動的基礎,良好的資源環境推動科技的進步,同時為科研規范創造條件。然而,各科研單位未能將資源有效利用。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分布不均的情況,地域限制、單位壟斷等問題凸顯,導致科研人員因某些約束難以實現資源的協同利用,在獲取數據上存在障礙。另外,傳統科研項目管理模式未能完成更新,從項目立項審批、項目分配、監管控制到結題驗收等各階段都各自為政,缺乏科研資源的整體規劃,再加上整體學術環境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出現問題,導致科研的資源環境不容樂觀[6]。
摘要:農業科研院所承擔著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工作,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科研管理不僅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完成一些日常事務性工作,還可以通過引入信息技術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文章分析了目前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路徑,以期為院所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工作思路。
關鍵詞: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化;路徑
農業科研院所承擔著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職責,承接著基礎創新與示范推廣等重要工作,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科研管理不僅可以協助科研人員完成一些日常事務性工作,而且可以通過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來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統計數據準確性,為科研人員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挖掘分析統計數據,也可以實現主動推送等更深層次服務的升級,從而更好地為院所優化學科發展、打造一流科研團隊提供支撐。文章分析了目前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路徑,以期為院所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工作思路。
1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在“十三五”已有較大幅度提升,但是科技創新、科技制度改革等形勢的變化,使得現階段科研管理工作有些環節仍顯得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科研管理人才培養意識比較薄弱
目前,農業科研院所對于科研管理人員不夠重視,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上意識比較薄弱。農業科研人員會有較為完善的培養目標和規劃,有層次較高的專家給予指導,每年可以多次參加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增長見識,鍛煉能力。而科研管理人員則較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培訓、交流,缺乏專項經費支持[1],也缺少科研管理方面的專家指導,因此,大部分科研管理人員更多的是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大多只能是按部就班完成規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