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科研誠信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目的】針對科研誠信問題頻發現狀,發揮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加強學術期刊科研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科研環境,助推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方法】通過文獻研究法,剖析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及成因,結合在編輯出版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及思考,在分析學術期刊獨特作用的基礎上,提出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具體路徑。【結果】從頂層設計、內控管理、文化培育層面,提出學術期刊在加強學術失信防范、學術不端懲戒、科研信用管理、科研誠信教育等方面的建議。【結論】學術期刊作為研究成果的主要載體,是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關口,應切實把好科研誠信關,打造良好學術生態,推進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關鍵詞:學術期刊;科研誠信建設;學術不端;學術生態
科研誠信不僅是學術界關注的話題,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剽竊、偽造、篡改等科研誠信問題屢屢出現,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學術秩序,也影響了學術環境的健康發展。從施普林格集團集中撤銷107篇中國論文、南京大學梁瑩涉嫌學術不端、韓春雨團隊研究成果受到質疑、翟天臨博士論文疑似造假,到浙大和北航等單位被一次性撤稿30余篇論文等等,更是將科研誠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為此,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的戰略舉措,各省市相關部門及各大高校也積極響應,紛紛制定出相應的科研誠信管理辦法和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規定。比如,科技部等15部門聯合《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1](以下簡稱《意見》),以及《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人社部印發了《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等等,都充分顯示出政府對治理學術不端、營造科研誠信氛圍的高度重視。《意見》[1]明確要求:“學術期刊應充分發揮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審稿質量,加強對學術論文的審核把關”,強調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與責任擔當。然而,學術期刊科研誠信管理不規范、審核把關不嚴,以及對學術不端行為辨識不足、懲戒力度不夠等,是科研誠信問題屢禁不止的一大重要原因。目前,科研誠信建設已受到全球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科研誠信建設須持續加強[2-4]。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發現,關于科研誠信的研究多集中在科研誠信現狀、問題、治理、評價等方面[5-6],關于學術不端的研究多集中在表現類型、存在原因、編輯應對等層面[7-9],以初步性探討為主。真正發揮學術期刊作用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系統性研究較少,為數不多的相關研究中強調了科技期刊在學術不端預防與控制上應承擔的責任、應發揮的作用和應付出的努力[9-11]。從第六屆世界科研誠信大會相關資料及文獻可知,由科研不端行為查處轉向預防成為科研誠信建設的工作重心[2]。鑒于此,本文剖析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及成因,結合當前科研誠信建設短板和最新發展趨勢,分析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優先原則,將防范和懲戒有效結合,創新性地從頂層設計、內控管理、文化培育層面進行全局考慮,提出學術期刊在加強學術失信防范、學術不端懲戒、科研信用管理、科研誠信教育等方面的路徑建議,助推學術研究回歸初心,營造誠實守信、風清氣正的科研創154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http:∥www.cjstp.cn新良好氛圍,推進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1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及成因
1.1學術誠信的內涵
學術誠信在內涵上通常與科研誠信等同,表現為科學研究、學術行為的誠實性和真實性,常用“科研不端”“學術不端”“學術失范”“學術不當”等概括學術活動中的誠信問題。在學術活動中,“誠”主要體現為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信”則體現為嚴謹、負責,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從學術期刊的視角看科研誠信問題,可將學術誠信概括為:尊重學術道德、恪守學術規范,作者不存在捏造、偽造、篡改實驗數據或引用資料的情況,無剽竊、抄襲他人已發表或未發表學術成果,以及虛假引注、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偽造同行評議、違背研究倫理等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審稿專家和編輯工作者無干擾評審程序、盜用稿件內容、謀取不正當利益,以及違反利益沖突規定、保密規定等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1.2學術誠信缺失的表現
摘要: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家對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要求更加嚴格,很多科研工作者為了達到科研要求或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違反了科研誠信道德規范。因此,如何建立科研信用評價體系,是目前科研管理領域的熱點。該研究根據河北省科研人員科研活動的特點,設計了科研人員信用評價指標并闡明了指標涵義和評價程度,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科研工作者科研誠信評價模型,分析科研誠信相關要素的重要性。
關鍵詞:科研誠信評價指標;科研人員;層次分析法
1引言
學術研究及其產生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員對其專業領域內某個具有學術價值的問題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研究探討的創造性勞動成果,力圖通過新穎的角度、深刻的思維過程、客觀的分析和科學的推理,揭示和剖析現有問題中所蘊含的科學規律。社會在一代代科研成果的推動下前進,由此而來的科研誠信問題也隨著時代學術研究的生產方式、社會環境、文化價值氛圍的變化而日益凸顯。科研誠信對于科研工作者的意義是重大且深遠的。某個人即便通過不良手段獲得了一時的科研成果,短期內或許能為其帶來精神或物質方面的利益,但對其個人學術科研工作的長遠發展,并沒有起到任何促進作用[1]。科研不端行為的不斷發生,已經開始影響公眾對于科學和學術的信任,如果公眾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產生質疑,科研人員從事的科研活動也就喪失了價值和意義[2]。
2河北省科研人員誠信評價體系構建
2.1河北省科研人員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構建科研人員誠信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引入“誠信管理”機制,補充和完善河北省科研誠信管理體系,提高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對河北省科研成果的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起始準備階段、形成一般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中具體指標的篩選、指標體系的驗證、指標體系最終確定及實證應用。依據層次分析法,對科研人員信用指標體系進行層次結構設計,共設計四層:目標層為要解決的問題,即科研人員信用評價;一級指標為準則層,是信用評價的結構性指標,按照個人素養、科研素養、科研不端和資源環境四個要素設置;二級指標層是反映科研人員基本信用的具體要素;三級指標為子指標層,是反映科研人員科研過程中的具體信用行為[3-4]。本研究采用四層結構的模型。目標層設為A,一級指標設為B,二級指標設為C,三級指標設為D。(1)個人素養科研誠信問題本質上取決于個人誠信問題,科研人員的個人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研過程中是否會發生不端行為。一部分科研人員由于個人素養缺陷導致學術道德敏感性較低、學術道德意識薄弱,這些都是其科研失范的重要原因。(2)科研素養科研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科研人員自身的獨立鉆研、思考、探索和發揮。科研素養水平主要是指科研成果、經歷和科研過程中良好行為的保持。良好的科研素養使得科研人員在面臨壓力時仍能做出正確的學術倫理決策[5]。(3)科研不端行為通過對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來對科研人員的誠信問題進行評價。明確科研不端行為的各種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員對誠信問題的認知度,另一方面方便采取相應措施來規避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4)資源環境科研資源是科研活動的基礎,良好的資源環境推動科技的進步,同時為科研規范創造條件。然而,各科研單位未能將資源有效利用。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分布不均的情況,地域限制、單位壟斷等問題凸顯,導致科研人員因某些約束難以實現資源的協同利用,在獲取數據上存在障礙。另外,傳統科研項目管理模式未能完成更新,從項目立項審批、項目分配、監管控制到結題驗收等各階段都各自為政,缺乏科研資源的整體規劃,再加上整體學術環境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出現問題,導致科研的資源環境不容樂觀[6]。
摘要:科技期刊對于建立維護科研誠信的生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界定了科研誠信相關概念,分析了科研誠信與科技期刊的關系;其次梳理了國內外與科技期刊相關的科研誠信政策規范,重點闡述了科技期刊是維護和培育科研誠信的重要力量,指出科技期刊既是科研誠信的重要守門人,也是科研誠信的重要建設者,同時科技期刊自身的誠信建設也不容忽視;最后結合科研誠信建設面臨的新挑戰,指出科技期刊的誠信建設任重而道遠,全社會應當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誠信生態。
關鍵詞:科技期刊;科研誠信;生態
科研體系是一個復雜的自適應體系[1]。其中,科技期刊是促進科學知識傳播、積累與增長的重要媒介,包括審稿人、編輯、編委、出版社、期刊行業協會學會等在內的科技期刊界是科研誠信建設的一方重要力量。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4958種科技期刊,不僅在國內的影響力呈上升趨勢,也正逐漸得到國際學術界關注[2]。科研誠信建設對于科技期刊的發展日顯重要。2019年,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重要文件《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論文作者及期刊從業人員誠信體系,完善學術不端行為預警查處機制,筑牢學術誠信和出版倫理底線”[3]。因此,深入分析科技期刊與科研誠信的關系、明確科技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角色與任務必要且重要。
1科研誠信與科技期刊
1.1科研誠信
講究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作為一種價值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英文中的“誠信”表述一般用“integrity”。該詞除了“正直、誠實,不搞欺騙、權術、虛偽和各種膚淺的手法”等含義外,還有“堅定地按照道德、藝術或其他價值準則辦事”的意思[4]。同時,該詞也包含了公正負責、可信的含義,高于所謂的“底線”,符合如哈格斯特龍所強調的“專門職業服務的提供者,必須強烈地承諾于更高的價值觀”[5]。科技領域的誠信一般被稱為科研誠信或學術誠信,是誠信在科技領域的具體體現。但目前國內外對科研誠信的認識無論是學術界、政府還是社會團體、公眾都未見形成統一的定義。科研誠信的概念內涵隨不同主體、地域和時間都有相應的改變[6]。狹義的科研誠信僅涉及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的誠信。廣義的科研誠信涉及的主體不僅包括科研人員、從事科研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相關人員和單位、學會協會等,還包括學術期刊從業人員和機構等,涉及的行為活動除科學研究活動外,還包括對科學研究的管理、服務活動中的誠信。科學研究管理、服務誠信強調合規合宜,遵循科研管理與服務、科學傳播與運用等行為涉及的法律法規、職業準則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根據Martinson等(2005)和經濟合作組織相關報告,將科研誠信涉及的領域總結歸類為數據管理、與人或社會的聯系、作者與出版、研究資助、研究方法等5個方面[7]。其中,包括科技期刊在內的“學術出版”是科研誠信涉及的重要領域之一。
1.2科研失信與不端
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寶雞供電公司在堅持推進“雙創”工作的過程中,認識到了信用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項目立項、成果評審、成果轉化、費用管控、主體責任、失信懲戒等方面,提出了“雙創”工程誠信管控對策,助力構建企業雙創誠信管理體系。堅守學術正道、塑造學術公信力,是創新的基礎和保障。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寶雞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堅持推進“雙創”工作的過程中,認識到了信用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構建雙創誠信管理體系是規范科技創新活動、增強學術研究道德水平、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公司采取超前管理、過程控制、事后糾錯等措施,堅守學術正道,加強“雙創”工程全過程誠信管理,營造了唯真務實的雙創環境。
一、源頭控制立項質量
嚴把關口開展立項論證。組織項目立項“初審、專業評審、答辯評審”的三級立項論證模式,對申報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創新性進行綜合評價,從源頭保證項目立項質量。初審時對申報項目進行和形式審查,避免申報項目前后重復、縱向重復、橫向重復。專業評審時根據項目涉及領域、影響程度、資源需求等要素,初步確定公司“重大”和“重要”“一般”項目。答辯評審時針對推薦的“重大”項目進行評審,重點考察項目技術創新性和項目負責人的專業水平和組織能力。科技項目提前探索儲備。公司建立與電網關鍵需求緊密銜接的科技規劃機制,合理制定科技規劃,實施滾動修訂,增強科技計劃的導向性。為了確保技術攻關項目的可操作性和計劃執行的嚴肅性,對各單位報送的技術攻關項目開展論證和立項分析,篩選典型適用項目,進行重點投資、重點研發。技術攻關項目經過一年的實施培育,鍛煉了技術團隊,為項目進一步研發奠定了基礎,第二年將脫穎而出的技術攻關項目列入省公司科技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將項目做大做強,讓“接地氣”的項目更加“實用化”,提高技術攻關的科技含量。檢索查新避免重復。公司注重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消化和吸收,把現場工作經驗轉化成技術創新的突破點,從中挖掘研究課題。與陜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為技術攻關團隊提供科技咨詢查新平臺,在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進行技術改造和引進技術時,組織開展專利文獻檢索,避免重復研究和侵權,同時為引進技術的談判簽約提供依據。
二、驗收評審核實把關
項目演示實踐檢驗。項目完成后,按照分級驗收的原則,“重大”項目驗收由省公司統一組織,“重要”項目由各項目單位負責驗收。項目驗收過程分為項目實施及成果介紹、專家質詢、形成驗收意見三個階段,主要從項目成果的創新性、效益性、推廣性進行考察,全面評價項目取得的效果。對于優秀項目采取現場演示的形式進行驗收,技術攻關項目演示活動全面地呈現出科技成果產生及應用的整個過程,“演示項目”體現了“項目”向“科技成果”的研發過程,“成果展示”體現了“科技成果”向“產品”的轉化過程。評審獎項“信得過”。應用初審、專業評審、答辯評審的三級評審模式,對科技成果組織評審,評選出貨真價實的成果。篩選優秀成果進行項目演示或展示,聘請專家進行點評,組織職工觀摩學習,使優秀成果進一步得到職工的認可和肯定。同時對優秀成果持續深化應用,成為信得過的項目。按貢獻度分配獎勵。獎金分配要體現“誰創新誰受益”的原則,按工作人員的貢獻大小分配,明確獎勵發放比例,防止平均分配或分配范圍太廣而打擊項目核心人員積極性。獎金的發放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分配,項目所在的單位領導審核,將獎金明細表的電子版和書面簽字版一并報送發展部,不允許個人代領項目組其他在崗人員的獎金。
三、客觀評估轉化成效
明確成果轉化思路。確定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的基本思路,即了解需求,服務生產;優化方案,再次創新;尊重人才,創造效益;跟蹤評價,改進完善。與合作單位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在科技成果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優化加工方案,確保產品質量。產權明晰避免糾紛。在開展技術創新工作中,既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保證自己的智力成果不被侵權,也做到不侵權。在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工作中,重點要避免知識產權糾紛。因此,在成果轉化前開展知識產權評估,排除不確定的因素,對于產權不清晰的成果堅決不予轉化。客觀評估轉化效果。科技成果評估是通過現場調查、專家咨詢、答疑和審議、數據庫檢索等方式,對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形成“成果價值評估”結果,注重評估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對應用效果好、效益顯著、應用前景廣闊的專利成果進一步組織推廣轉化,也可作為成果鑒定、推薦獎勵的依據。
摘要:蘇州大學藥學院探索通過科研導師引領的科研啟蒙,培養本科生從事藥學領域科學研究的興趣、能力和責任感。文章主要從培養對象分析、科研導師的職責和科研課題的設計以及資源整合和平臺建設等多方面介紹該教學改革政策,以期對提升藥學專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有所啟示。
關鍵詞:藥學專業;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啟蒙教育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戰略主題以及建設健康中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中國醫藥產業面臨了新的發展要求和歷史機遇,醫藥行業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而藥學專業教育也肩負著培養新時代背景下合格醫藥工作者和高端藥學人才,提升學生科研探索能力的重任。以學生為本,改革當前的培養方式、優化課程體系也是探究建設世界一流藥學學科的發展方向[1]。高校學生開展藥學領域相關的科學研究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有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嚴謹的科學素養和堅毅的性格品質。與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相比,當前高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方面仍較為薄弱,堅忍不拔性格品質的形成也有待加強。在目前的實踐教學工作中,本科生驗證性實驗教學仍占主流,旨在通過實體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結合當前藥學專業本科教育情況,探索對高校學生進行藥學專業的科研啟蒙是提升教學質量和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醫藥工作者的重要途徑之一。區別于傳統的基礎實驗教學方式,本文探討針對藥學專業本科生廣泛開展科研導師引領的科研啟蒙[2],加強綜合性、貫通性和設計性的實驗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素養和去偽存真的科學態度。通過分析培養對象,我們探討科研導師的職責和科研課題的設計,推進資源整合和平臺建設,引導學生正確科研價值觀,鍛煉學生科研探索能力和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從事生命健康科研事業的責任感。
1培養對象的分析
1.1本文所討論的培養對象為藥學本科專業低年級學生
此部分教學對象對藥學專業的知識體系和基本框架的認知不完善,處于學習動力和意義的探索階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由于藥學這種專業性較強的學科與日常生活和普通高中知識體系的聯系相對較少,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充分掌握藥學專業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效率低也是此部分學生常遇到的問題。因此,對其開展科研啟蒙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責任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科研啟蒙能讓學生認識到所學專業知識的價值和意義,激發他們探索藥學相關知識的興趣,進而從內在的價值觀出發改變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讓主動學習和科研創新成為校園內的主流風尚。
1.2對象易出現自制力薄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