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科學啟蒙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幼兒園科學教育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主動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以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與經驗,發展智力,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的教育過程。幼兒園的科學教育重在啟蒙,除了知識的啟蒙,還應包括興趣和態度的啟蒙。幼兒園科學專題活動是教師實現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最直接的手段,為了更好的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本文分別從科學專題活動的預設、生成和開展等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專題活動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與經驗的重要途徑。隨著《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以及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也漸漸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單純知識的傳授轉向為幼兒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為了讓科學教育活動更好的為科學啟蒙教育服務,筆者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中科學專題活動的預設、生成和開展進行了研究。
一、科學的預設
“科學的預設”即生成性的活動預案,主要表現為在活動前,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等對教學思路的設計、假設、預見,把教材、幼兒等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進行重組預設,制定出各種應對非預設性生成的活動預案,使幼兒在科學的預設內生成,于生成中發展。科學合理的預設需要教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1.預設的資源要豐富,要全面的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入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學習因素。必須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周邊的環境、其他可利用的資源,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增加或刪減。2.預設的目標要合適,選材要合理。教師對預設的活動目標要深入理解,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來確定活動目標。在幼兒夠不著目標時,要根據過程的展開設定過程性目標并及時對目標進行選擇與協調。選材同樣也要分層次,如小班幼兒能力弱,可選擇簡單直觀的材料進行探索,如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探索其外觀、味道等;而中班則除了探索外形外,還應有作用、利弊等。3.預設方案要有彈性。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這就對預設方案提了更高的要求:關注幼兒的發展,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提出彈性的問題、留下彈性的空間。要知道預設是為了生成的有效,更是為了教師能從容而又不失靈活機智的進行創造。
二、動態的生成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對活動目標、過程等進行科學的預設,更要隨時能夠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通過組織、參與、引導等各種方式,使教師和幼兒都能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有效地推動幼兒的科學學習活動,促進科學活動的動態生成,提高幼兒學習的有效性。如在科學活動《摩擦起電》中,教師預設了吸管與頭發摩擦后把碎紙屑吸起來的實驗,但活動中幼兒反映“吸不起來”,于是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了原有思路,提出了一些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如“為什么有的幼兒吸管和頭發摩擦后能吸起碎紙屑,有的幼兒卻沒有成功呢?”“除了和頭發摩擦后能吸住碎紙屑,還可以和其他什么東西摩擦呢”等,教師根據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化解了可能出現的尷尬,讓幼兒在活動中一直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
摘要:本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為指導,從形成良好管理機制、探索科學教育課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科學陣地建設、幼兒活動精彩紛呈等方面詮釋了我園注重科學啟蒙教育,打造園所特色品牌的途徑和形式,借鑒科學啟蒙教育的基本思想,循序漸進地走出一條科學啟蒙教育特色內涵發展之路。
關鍵詞:園所文化;辦園特色;科學啟蒙教育
引言
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坐落在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是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直屬事業單位、江蘇省優質幼兒園、蘇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幼兒園、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區域內聚集了眾多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代表當今科技領先水平的研發機構和大批高層次科技人才,使得我園開展科學啟蒙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育資源。我園以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為園所特色,通過實踐研究,幼兒的科學素養得到了切實有效地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逐漸走出了一條科學教育特色內涵發展之路。
一、重視科學教育啟蒙,形成良好管理機制
1.成立領導機構幼兒園成立科學教育領導小組,園長擔任主要負責人。以科研部牽頭,結合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重點課題《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中探究性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基于科教創新區教育背景下的幼兒科學教育探究》的開展,以總課題為龍頭抓手,子課題為具體實施內容,小專題為輔助,有序地開展研究。在幼兒園五年發展規劃及每學期工作計劃中呈現科學啟蒙教育內容,有設想、有措施、有方法。2.相應配備保障園內各班均配備完善的電腦、電視、投影儀、打印機、數碼相機等科學教育基礎性設施,為教師開展科學啟蒙教育提供保障。為教師配備科學教育書籍近200冊,幼兒科學教育藏書400余冊。寶寶電腦房擁有20臺一體電腦供幼兒探索學習。“創意美工坊”各類廢舊材料豐富,可供幼兒進行科學創意制作。幼兒園網絡資源豐富,各教育資源交流分享渠道多、內容廣、效果佳,竭力為科學教育特色研究提供充分的經費保證。
二、探索科學教育課程,呈現園本內涵特色
一、創設寬松的教育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對兒童的幾個解放:即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大腦、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幼兒對周圍的客觀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認真對待幼兒的每一個問題和發現,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了教師的支持、鼓勵甚至參與,在這樣寬松的環境里,幼兒可以充分地觀察、大膽地提問、熱烈地討論。無疑,這是保護孩子好奇心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很輕易就能做到的。
二、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的動手體驗
(一)自然角的設置
在班上隨季節種植一些植物,引導幼兒澆水、施肥,并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用簡單的測量和畫圖方法記錄下植物的生長過程。從而讓幼兒懂得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并通過記錄了解植物的生長周期及其變化。春天,班上還飼養幾只小蝌蚪。把給小蝌蚪換水的工作交給幼兒,把觀察并記錄蝌蚪長出后退———前腿———尾巴慢慢消失———變成小青蛙的這一過程也交給幼兒。這樣的種植、養殖,觀察、記錄,孩子們都很感興趣,因為是他們親自參與,所以他們很認真,每天的觀察、記錄從不落下。在整個過程中,他們還有很多關于動植物生長發育的問題要問,教師要事先做好相關知識的積累、準備,便于隨時解答孩子們的問題。
(二)開展科學小實驗
每周,我會在班上開展一個小實驗。這個小實驗有時來自孩子們的意外發現,有時來自于我的活動設計。如一次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涂色時發現在涂了紅色的顏色上面再涂藍色,這時的顏色既不是紅色也不是藍色了,而是變成了紫色。在他們驚訝、迷茫的時候,我會及時帶領孩子們做一個“顏色變變變”的小實驗,并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顏色的調配實驗,并做好記錄。通過這些小實驗的開展,幼兒通過親手操作,既滿足了他們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探索能力,同時在實驗中豐富了孩子們的科學知識。
一、關注操作中的記錄
科學要有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幼兒的科學活動也同樣如此。教師應注重幼兒科學活動中的觀察實驗和記錄,引導幼兒隨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同時還可以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或就某些問題展開交流討論等。這種方式可以讓幼兒感知科學的嚴謹性,也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比如科學活動《紙是大力士》,重點讓幼兒探索讓紙張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和通過操作實驗初步感受了解紙的承載力。教師首先請幼兒操作,一張夾在木塊之間的紙能承受多重的東西,幼兒操作并記錄。接著,激發幼兒思考如何讓一張紙承起一只橘子的重量?請幼兒先寫設想再實驗。幼兒開始了各種探索、操作、體驗和發現,激發出了思維的火花。通過記錄,幼兒還發現有的方法甚至能承受一本書的重量,于是又引發了對各種方法的探索和討論。“記錄”讓科學活動不再單一、枯燥,更多地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發現問題并且做出總結,從而加深幼兒的理解和認識,突破活動的重點,也拓寬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更深的科學思考。
二、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體驗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這一觀點清晰地闡述了科學活動中探索的重要性。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上,也強調了科學啟蒙教育應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幼兒生活在這斑斕的世界里,隨處都有讓他們好奇的事物和現象。教師應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抓住身邊豐富的科學契機。比如,到了冬天,孩子總會有這樣的問題:“冬天為什么我們的嘴里會冒白氣呢?”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可以生成讓幼兒做《水的三態變化》實驗的科學活動。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強其觀察的興趣,又可以使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探究的欲望會更濃。同時,教師的目光不僅僅局限于一次科學活動,應放眼于日常生活,利用各種機會,隨機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引導幼兒自主地從生活中發現,從探索中思考。
三、結語
總之,科學啟蒙教育要以探討幼兒實際生活中所發生的問題為科學教學的起點,感受科學、理解科學技術的作用、科學技術的聯系以及它們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通過科學啟蒙教育,幼兒不僅能獲得最淺顯的科學知識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注重動手操作,鼓勵幼兒的想象和創造,使幼兒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培養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為幼兒的終生學習,為今后適應時代的需求,積累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形成較規范、嚴謹的科學理論而打下扎實的基礎。
作者:鐘斌貝
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好引路人,為幼兒創設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好幼兒的引路人,為幼兒創設科學教育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還要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隨時抓住教育的契機,并對孩子的興趣加以引導,不斷鼓勵幼兒探索的勇氣,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精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幼兒天生好動、好奇、好問,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興趣。同時,幼兒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智能發展最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也是他們最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特別想親身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在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活動中,為幼兒創設科學教育的環境和條件,讓幼兒親身參與和體驗,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培養。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創設寬松的教育環境,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的動手體驗;重在抓住教育的契機,引領幼兒的隨機探索;實施家園的配合,支持幼兒的延伸活動。幼兒是好動、好奇、好問的,他們對周圍變化萬千的世界充滿興趣,同時,幼兒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發展最顯著的階段,也是一生中提問最多的階段,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提倡“從小愛科學、學科學。”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科學素質為最終落腳點,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那么幼兒園如何實現幼兒科學教學任務,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發幼兒探索精神。讓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培養幼兒科學探索興趣
(一)正確對待幼兒的發問
要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首先就要激發幼兒好奇心,當幼兒向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應耐心傾聽,因勢利導地幫助幼兒解答問題,而且有意表揚愛提問的幼兒,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積極去觀察,發現,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樣就能激起他們的探索愿望,培養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以幼兒而言,教師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威,他們崇拜的對象。教師的興趣,期望常影響到孩子們從事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我常參與幼兒的活動,與他們一同尋找,一同探索。
二、創設科學環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導幼兒動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