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急診醫學知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探討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模式在急診醫學教育中的作用。針對現階段急診醫學教育面臨的問題,將以醫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模式貫穿于急診醫學理論和臨床技能培訓全過程,總結取得的成績。此方法極大地提高了急診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的科研探索精神。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模式為急診醫學教育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醫學生為主體;CTTM;急診醫學教育
急診醫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事故災難頻繁發生,全社會亟需高素質的急診醫學人才。而傳統急診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偏重醫學知識的傳授,而相關臨床技能的培訓相對匱乏,這種模式往往會造成急診醫學生臨床思維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1-2]。隨著當今社會對高素質急診醫學人才的不斷需求,傳統的教育模式弊端不斷顯露出來[3]。徐州醫科大學急救與救援醫學系自2012年獨立招收急診醫學本科生以來,立足于急診醫學自身的教育教學,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案例式立體教學法(casethree-dimensionalteachingmethod,CTTM)始終貫穿于急診醫學理論知識培訓、臨床技能實踐等環節,在急診醫學的臨床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了適合急診醫學教學和實踐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案例式立體教學法,并取得了滿意效果。
1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法
CTTM是將案例教學與立體教學有機結合、融匯貫通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網絡技術、醫學圖像三維重建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采用電化教學、多媒體視頻教學以及精品微課教學等手段,有針對性的設計急診醫學相關內容。真正實現了由單一化教學到立體化教學的轉變,并發揮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統性的急診醫學教學優勢[4-6]。而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于急診醫學生,在充分掌握急診相關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基礎上,可以很好地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從而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急診醫學人才的需求。
2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法的實施
2.1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在急診醫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急診醫學涵蓋了心肺腦復蘇、中毒、中暑、創傷、各種休克以及各科急癥如:急性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等內容[7-9]。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法摒棄了傳統醫學理論課課堂授課的模式,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精心篩選典型急診相關案例,采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教案內容,制作高質量的課件和視頻,讓同學們對急診醫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充分調動醫學生的積極性。在仿真模擬教學環節,盡可能選取涵蓋急診醫學知識面廣的病例,以真實病例再現的形式,采用標準化病人,模擬整個診治過程。讓學生以一名準急診醫生的身份,能夠迅速通過病史、癥狀和體征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等資料的搜集,給出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措施。尤其是涉及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急診醫生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點,做到重點突出,反復強化,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該知識點的目的。當前正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點和知識結構的更新,緊密結合目前國際急救醫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不斷更新知識點和拓展知識面,讓學生能夠緊跟醫學前沿,并就如何獲取最新的醫學知識和相關的醫學進展,進行重點講述,從而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講授醫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急診醫學生捕捉醫學前沿信息的本領和技能,使醫學生們在以后的工作中終身受用。如在急診醫學教學中,對于急診常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癥,選取典型病例介紹時,采用視頻動畫的形式,讓同學們對于上述急癥有個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核心問題——該患者的診斷是什么?診斷依據有哪些?該如何治療?首先讓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提出學生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意見。然后由任課老師對該病從常見病因、發病機制以及診療措施等方面,對該病例進行深刻剖析,最后強調相關臨床路徑、指南在診療過程的應用,梳理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并就一些常見的診療誤區進行深刻剖析。通過上述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拓展知識面,從而達到理論課教學的目的。另外,為了讓醫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急診醫學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視頻動畫技術,展示各種海嘯、地震、洪水災害、礦難等災害事件的緊急救援影像學資料,強調白金10分鐘的搶救觀念,結合實例向學生介紹急救醫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法在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急診醫學生除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外,還必須掌握多種急救技能,如: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環甲膜穿刺術、深靜脈置管術、呼吸機調節和使用技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多項急救技術。其中,心肺復蘇術是急救技能培訓的重中之重[10-13]。傳統的教學模式常采用徒手心肺復蘇模擬教學,然而對于學生心肺復蘇技術掌握程度以及復蘇效果的評價無全面、可靠的量化指標[14]。而以學生為主體的CTTM教學過程中,采用高仿真模擬人進行情景模擬演練,通過實時感應技術和信息傳輸技術,能夠及時反饋胸外按壓的效果。同時,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設置模擬不同場景下的心肺復蘇患者,對學生針對基礎心肺復蘇和高級生命支持的每一個環節所采取的救治措施,進行量化評估,從而使同學們注重心肺復蘇的每一個細節要領。結合高仿真模擬人的反饋結果,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式。“細節決定成敗”,通過此種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充分認識生存鏈各個環節重要性,并能夠掌握標準、高效的心肺復蘇技術。除此之外,對于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和轉運等外傷急救技能的培訓,同樣采用CTTM教學法,模擬不同場景和不同傷者的情況,讓同學們都能夠學以致用,“身臨其境”地對患者實施快速、及時、有效的救治,從而達到臨床教學和實踐環節的緊密銜接,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急診醫學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急診醫學是一門邊緣或跨科的新興專業,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危重病監護、災害醫學等多項內容[1]。我科自2012年以來,立足于急診醫學的學科特點,與武漢市急救中心120丁字橋急救站聯合,在國內已開展此類教學的基礎上,制訂聯合醫學院、附屬醫院、急救中心為一體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應用到急診醫學教學中,在急診醫學的臨床教學實踐中融入院前急救實習教學,即通過增加進入急診科實習的醫學生到武漢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站參與院前急救實習課程,在我校2009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部分學生中實施,強化學生急救操作能力,提高急救意識,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隨機選取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各7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兩批(每批39人)先后進入急診科實習。這些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相關的基礎醫學課程以及其他臨床醫學課程,并且在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等內科的大部分科室輪轉實習了1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將第一批學生設為對照組,即傳統教學組,采用傳統的急診臨床實習教學方法;將第二批學生設為實驗組,即院前急救教學組,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進行教學。通過入科考試對急診實習前摸底考核,結果表明,兩組學生的前期醫學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教學方法
實驗組: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進行教學,包括(1)增加院前急救實習及課程(跟車實習);(2)嚴格依據各種急危重癥的規范化診療流程來開展臨床帶教工作;(3)開展綜合演練,教師將各種突發情況、急救技能綜合到一個具體的實際搶救病例中,每次讓3名學生一起操作共同完成,依據正確的診療順序開展急救操作;(4)急診思維:降階梯思維、先開槍后瞄準、判斷暫不診斷等;(5)臨床醫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病歷、談話、簽字)、全面分析能力(致傷因子、經濟能力、家屬需求)、敏銳的觀察力(各種關系、精神異常)、特殊原則;(6)急診施救措施與流程;(7)急危重癥識別、現場救護、轉運。對照組:我們對“傳統教學班”的教學采用傳統的急診臨床實習教學方法,包括(1)急診醫學教材中的內容;(2)圍繞急診常見病種進行病例分析;(3)臨床查房不特別介紹突發事件;(4)急救技能學習不增加“綜合演練”這一環節。入科考試:所有學生在剛剛進入急診科實習時,接受一次摸底考試,試題以基礎理論為主,重點考察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出科考試:在實習結束后,理論試題以臨床病例分析為主,技能操作考核則具體模擬多種內科合并癥急發病例、車禍創傷病例、群體中毒病例(抽簽),要求學生組成急救小組開展現場急救,主要考察學生的院前判斷和急救能力以及運用急診醫學知識的能力。
1.3教學效果評估
口腔急診醫學應該將多學科的急診知識和急癥處理知識融為一體,急診科醫師應具備有關系統知識和臨床技能,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開展口腔急診醫學教育。各醫學院校口腔系可以按照各自的具體情況開設口腔急診醫學課程,使口腔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具有一定的口腔急診知識和臨床技能。口腔急診醫學的實踐中涉及到急診急救醫學以及口腔臨床各學科中與急診關系密切的內容。口腔急診醫學要偏重于技能,還要體現綜合學科的特點。
1.口腔急診科醫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技能
口腔急診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體牙髓急癥患者為主。因此急診科醫師要具有多學科的知識和臨床技能,在專科醫院中的急診科往往由口內、口外醫生組成。面對口腔各種急癥,要求每位急診科醫師具有全科臨床診療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診科醫師,不僅要具有口腔醫學各專業的臨床技能,而且還需要急診醫學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嚴重外傷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搶救、心電圖及除顫儀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診科醫師要具有多學科的臨床技能,才能擔當口腔急診科的重任。口腔急診醫學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學科,就要有自己的醫學體系和范疇,它既要有全身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診醫學所具有的個性,因此它應來源于急診醫學和口腔臨床各學科。口腔醫學是臨床醫學的分支,口腔急診醫學也是口腔臨床醫學的分支和組成部分。
2.口腔急診醫學與其關聯學科
急診醫學與口腔急診醫學:首都醫科大學成立了急診醫學系,中山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系還建立起來本碩博教育體系。急診醫學的發展給了我們啟示,口腔急診醫學也會順應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應運而生。口腔急診醫學也應是全身急診醫學的一部分。頜面部外傷常常伴有創傷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嚴重的頜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的改變。它們的急救與急診醫學具有共性。同時口腔急癥還常常涉及到心臟疾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癥:口腔急診與口腔外科關系密切,口腔急診科每天都要處理創傷、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診醫學和急診科的重要內容。口腔內科急癥:牙體牙髓病急癥是急診科的主要內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診科就診最多的急癥。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體劈裂等也是急診科的常見病。口腔黏膜病急癥:口腔急診科也常接診口腔黏膜病急癥,如口腔黏膜潰瘍、血泡、帶狀皰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口角炎、鵝口瘡等。口腔修復急癥: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固位釘(或纖維樁)光固化樹脂暫時修復、冠橋脫落復位粘固等。牙外傷急診就診率很高,特別是前牙,損傷后嚴重影響美觀,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療和修復,臨時修復也能使他們感到滿意。口腔急診涉及面很寬,口腔急診醫學做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獨立出來,與其它口腔臨床學科并列,有利于急診醫學的發展。將口腔醫學各學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來,與全身醫學和急診醫學相結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口腔急診醫學體系[2]。
口腔急診醫學教育體制的建設
口腔急診醫學不僅要面向口腔醫學五年制學生,還應培養口腔急診醫學的高層次人才,如培養相應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診醫學的誕生是社會需求和醫學及口腔醫學臨床綜合學科相結合的必然產物,它不但有益于人類社會和造福于人類,同時也有利于臨床口腔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口腔急診醫學教育應納入口腔醫學五年制常規教學內容,以五年教育為主全面實施口腔急診醫學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養和提高五年制口腔醫學人才素質。要編寫和選擇好口腔急診醫學教科書,各口腔院系應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診科及教師隊伍的培養,即口腔急診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和教師的口腔急診醫學知識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診科可由口腔內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正畸科的醫師組成,通過在急診科的臨床實踐和培訓,讓這些醫生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學科臨床技能的急診科醫師,并成為本科生口腔急診醫學教學的主力。同時應向國家教育部門申請批準口腔急診醫學專業,使口腔急診醫學專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口腔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建立口腔急診醫學教育體系,培養口腔臨床綜合素質人才是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也為口腔醫學生畢業后迅速適應綜合醫院和基層社區醫院工作創造條件。為了口腔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可以讓口腔頜面外科和口腔內科熱愛口腔急診醫學并能夠研究和發展口腔急診醫學的專家教授做碩士、博士生導師,組成培養口腔急診醫學博士、碩士的梯隊教師隊伍。為口腔醫學院校培養高素質的口腔急診醫學教學人員,同時也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口腔急診醫學醫務人員。口腔醫學院系有必要將口腔急診醫學教育納入議事日程上來,為口腔急診醫學教育的建設和發展保駕護航。
摘要: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并構建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現介紹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的建設背景、制作方法、課程內容和課程特色,以期探索急診醫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當前,急診醫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正日益凸顯[1]。首先,在理論教學階段,急診醫學課程作為選修課程,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必修課、輕選修課的想法。其次,在實習教學安排上,急診科實習時間為2周或3周,較為短暫,實習時間的安排未考慮急診隨機性較強、患者往往晚上較多的特點,造成醫學生急診實習時所見的疾病種類較少。急診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強調搶救的時效性,要求學生能熟練實施臨床急救操作。但是,急診醫學同時也是一門高風險的學科,導致醫學生獲得臨床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大大減少。網絡課程具有資源共享性、多媒體性、交互性、開放性的獨特優勢,是一種值得大力提倡和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2-3]。因此,如何根據急診醫學的特點進行教學,通過網絡資源,以解決醫學知識學習、臨床技能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將成為急診醫學教學的關鍵[4]。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臨床學院急診教研室一直致力于急診醫學的教學改革[5-6],構建了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現報道如下。
1網絡課程的制作
以廣州醫科大學五年制學生為主要學習者,網絡課程制作主要包括素材準備和網頁制作兩大部分[7]。素材準備包括文本類素材、圖形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主要由廣州醫科大學急診醫學教研室人員完成。課程網頁的制作與主要由我校信息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完成,采用導航結構組織和展示頁面,以保證美觀、簡單、良好的人機界面。
2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的設置
急診醫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限定選修課,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征,急診醫學精品網絡課程設置了12個板塊:教學大綱、教學隊伍、課程負責人、課程描述、建設規劃、政策措施、課程網站、實踐指導、醫學資源、互動教學、參考文獻、成果獎勵,見圖1。其中,課程負責人、教學隊伍、課程描述、建設規劃、政策措施和成果獎勵主要著眼于介紹急診醫學教研室的發展歷史沿革、人員構成、承擔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特色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績與政策支持,讓學生對急診醫學這門課程和急診醫學教研室有個總體的認識。而教學大綱、課程網站、實踐指導、醫學資源、互動教學、參考文獻則是網絡課程的重點建設內容。參照羅學宏主編的《急診醫學》確定教學大綱,將教學目標劃分為5個層次,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在課程網站板塊,設置了文本教材、授課課件、授課錄像和思考題4個部分,為學生提供各個章節的教學大綱、授課講義、PPT和授課視頻,以方便學生在線學習,通過課后思考題和作業習題幫助學生自測,有助于學生充分掌握急診醫學的理論知識。針對急診的臨床見習和實習,實踐指導板塊提供了詳細的見習和實習講義,同步提供了急危重患者的接診與觀察、醫患溝通、常見急危重癥處理等臨床模擬視頻,學生通過課前的在線點擊,了解見習和實習的內容要點,同時規范了帶教教師通過臨床仿真模擬訓練來強化學生處理急危重癥能力的臨床帶教思維。為了解決急診醫學實踐性強與醫學生獲得臨床實踐和鍛煉機會少的矛盾,醫學資源板塊設置了急診圖片庫、網絡課件、操作視頻和診治指南4個部分,對教學內容中操作性強的章節,如心肺復蘇、急救四大基本技術以及深靜脈置管等,以圖像、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教學素材加以演示,學生通過在線點擊可反復觀摩練習。而在參考文獻板塊,鏈接有國內外相關資源的網站,定時上傳急診臨床病例分析,使學生可以了解相關的醫學動態和醫療診治實況。為了促進教學互動,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或存在的疑惑可在互動教學板塊上進行網上提問和彼此交流。網站管理員定期瀏覽網頁,通知教師進行問題解答和組織討論,形成網絡互動學習。
1急診醫學的教育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急診醫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急診醫學的教學必須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常難以達到培養學生急診臨床思維方式和掌握臨床技能的目的,這一方面由于原有急診醫學教學培養計劃的局限性,使教學與臨床實際工作脫節,從而無法適應學科快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醫學招生人數的增多,醫學發展觀不一,使得其經過原有教學后仍有在臨床思維局限、實踐操作水平不高等問題。作為教學醫院,我院已開展急診醫學教學18年,從開始把急診醫學作為選修課到現在列入必修課,由面向醫學本科生教育到現在普及到七年制教育和急診醫學碩士生的培養,這些變化,對我們的急診醫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戰。急診醫學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急診醫學及相關人文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能夠適應急診醫學飛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對急診醫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探索,以滿足和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
2充實急診教學內容,緊扣醫學發展
急診醫學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到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知識,目前我國急診醫學教育仍沒有統一的教材,雖然衛生部先后組織專家編寫并出版《急診醫學》及《急危重癥現代救治方略》兩本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但急診教學時間較短,要全面學習急診急救知識仍較困難,要使學生達到從整體上認識常見急危重癥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全面系統地領會和掌握急診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達到能熟練進行急診的基本操作的教學要求,必須要緊扣醫學發展培養急救意識和能力,充實急診教學內容。筆者先后多次在學生中進行急診教學內容調查問卷,開展帶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定了與學生需求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優化教學內容,選擇重點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真正實用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內外急診急救最新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與此同時當今世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此起彼伏,如早期的SARS、禽流感爆發、當前的甲流肆虐,地震、礦難等天災人禍,使我們要及時修改急診教學內容,力求做到既符合現代急診醫學特點,又言語通俗、準確,深入淺出,使教學內容具有新穎性、先進性、適應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及時了解和接受新理論、新進展,讓他們牢固樹立求新、探索及創造的思想,有利于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授課質量,為醫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繼續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醫學生臨床急救課程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將心肺復蘇、氣管插管人體模型和常見急救術作為教學小課補充引入教學內容。這樣以來,在理論知識學習后進行人體模型操作訓練,能充分利用模型訓練感性、直觀、易于記憶等特點,使學生不僅能掌握具體操作方法,還能引導和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相互聯系和拓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急救技術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3改進急診醫學教學方法,提高急診臨床實習質量
我們從幾年前開始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進行急診醫學教學。充分發揮我院急診科急危重癥多的資源優勢,帶教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建立急診醫學教學數據庫,在平時臨床工作中,通過用數碼相機拍攝實物標本、典型病例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和影像學檢查,對一些成功病例急救過程進行錄制,收集大量醫學圖片素材。把抽象的、復雜的理論通過表格、圖片、照片、動畫及錄像等多種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運用多媒體模擬現場或者模擬人進行情景式教學,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急診氛圍,增加學習興趣,又能向學生灌輸急救理念,讓學生學到更多急救知識與技能。在教學過程中,先由帶教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總結,自己作出診斷并擬出診療計劃,帶教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通過提問、引導和分析,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臨床邏輯思維,加深理解并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對醫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習教學要求,制定完善臨床實習計劃和要求,明確急診實習中必須掌握的內容,重點強調急診中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為此我們編制了常見危重病急診救治技術的規范操作流程圖,對于氣管插管、心肺復蘇術、呼吸機使用等等由帶教教師除結合病例進行分析講解外,還提出問題,讓學生分析,查資料進行解答,對急救技術進行規范操作示范,讓學生反復進行訓練,使其掌握要領。學生實習結束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與此同時,為在有限的實習期間內見到更多的急診病例,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達到急診實習效果,我們靈活調整實習時間。如根據下午急診患者較少,住院觀察患者事情不多而晚上急診及搶救患者較多的情況,讓學生下午看書,晚上來科里參加急診及搶救工作,這樣以來,學生見到了更多的急診搶救病例及急診搶救技術,急診實習興趣也隨之更濃了。
4加強急診教學管理,提高帶教教師素質